第47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半个世纪后, 农用塑料膜主要还是分地膜和棚膜两种,除此以外还有防虫网、遮阳网饲草用膜以及农用无纺布等。

    其中地膜因为成本低廉,使用便捷, 效果显著,占据了农用塑料膜半壁以上的江山。

    田蓝想要发力的方向也是地膜。

    她在小拱棚的研讨会上提出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塑料膜的颜色, 另一个则是塑料膜的厚度。

    她给大家发油印资料,一本正经地无中生有“这是我以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内容,具体是哪个国家的研究成果翻译过来的, 我已经记不清楚。我只记得上面大概提到的一些内容。”

    田蓝太抠门, 印刷的资料太少,除了塑料厂的代表之外, 其他人只能两人合看一份。

    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热情, 因为写在纸上的字,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什么黑色地膜可以在夏天用于除杂草和降温, 前者是因为透光性差, 被覆盖的杂草不能发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长不好, 这个大家能够理解。但是后者挺不可思议的。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夏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热死人,浅色调的才凉快。

    田蓝解释道“就是因为黑色吸热, 塑料膜自己把热量都吸收在膜本身上, 传递给土壤的热量就少, 所以能够达到降温的目的。”

    嘿, 这个理论倒挺稀奇。

    除此之外,资料上写的蓝色薄膜在弱光条件下透光性高于普通膜, 强光照射下又低于普通膜, 真不可思议。它用于水稻育秧, 居然能够达到苗壮根多成苗率高的效果, 听着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还有那个什么银灰色薄膜抑制蚜虫,红色地膜促进甜菜含糖率增加,胡萝卜长得大。一条条的看得人眼花缭乱,进而眼睛发热。

    要是这些都能成真,那得增加多少农作物的产量啊农民一年到头在地里累死累活,效果还比不上一张薄膜,叫人不得不感叹,农业现代化才是农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田蓝趁机开口“我也不知道这些能不能成真,因为我还没做过相关的试验。但就我查到的资料和了解到的情况,我认为这些是有理论基础的。因为植物生长对光照的要求不一样,每种植物所需要的波长也不尽相同。”

    这个,现在倒是有相关的研究。参会代表里不少人都点头,认为可以一试。

    塑料厂的技术员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整张资料,然后才言辞谨慎地表示“这个颜色塑料膜我们可以试试,先小批量生产用于试验。如果效果好的话,我们再大规模推广。”

    大家纷纷点头,即便对此将信将疑的人也觉得这是做事的正确方法。现在要备战备荒哩,他们不能放过一切可能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田蓝如释重负,事情进展如此之顺利,真是可喜可贺。

    但是第二条,她要求塑料厂生产轻薄塑料膜,技术员就有话要问了“你说的轻薄是个什么标准太薄了的话,会不会起不到效果”

    田蓝认真的道“我的要求是这样的,当种子萌发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以不需要人工破膜,它自己就可以突破薄膜生长出来。”

    天哪参会代表们都感觉自己应该收回先前的论断。什么颜色薄膜完全不算天方夜谭,这种薄膜才是匪夷所思好吧。

    田蓝正色道“虽然听着有些不可思议,但我认为将来如果大规模使用地膜,那应该是一个前进的方向。因为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非必需人工消耗。大面积的地膜覆盖,比方说种植棉花,成千上万亩棉田,假如要靠人工一点点去破膜,那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成本。”

    塑料厂的技术员沉吟了片刻,相当实事求是“我们还没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生产这种薄膜可能存在难度。后面我们看能否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专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主持会议的团长立刻表态“那就请我们塑料厂的同志们多费心了。”

    他也觉得这种薄膜好。反正是庄稼自己破出来的,大小当然由它控制,肯定要比人工动手更合适。

    田蓝笑出了酒窝,趁机得陇望蜀“我还需要一种两边薄中间厚的薄膜,保水用的。”

    众人又开始惊讶,这又是个什么东西保水用的是什么意思

    田蓝解释道“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缺水的情况,即便是三江平原这样水系发达的鱼米之乡,也会有春旱秋旱发生。因为大家的雨季主要集中在6月到9月。像宁甘高原这种四季分明的地区,雨季和旱季的差别更加明显。这就导致了什么情况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三江平原7月初发生洪灾,8月下旬就又闹旱灾。假如我们可以将之前多出来的水挪到后面用,那就大大缓解了旱情,有利于农作物的丰收。”

    她扭过头,在小黑板上写下了塑料地膜覆盖集雨灌溉技术。

    等到大家都抬头看的时候,她转过身解释“简单点讲,这项技术就是利用地膜帮忙收集过多的降雨,然后在田头地边水流的集中处和低洼处打旱井,使得雨水流入蓄积起来。等到旱季,再用这部分水灌溉庄稼以及其他农作物。”

    说完之后,她又开始在黑板上写关键点“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做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挖旱井,第二平整地面,将田面修整成断面为 形状,然后铺设地膜,再利用渠道和管道引水。”

    她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认真道“这么做的好处在于投资小,推广地膜的时候就可以顺带把这事给做了,不用搞重复建设。小水窖虽然容积小,能够灌溉的面积有限,但它距离田地近,只要应用得当,效果也许不比大型水库差,而且还方便。”

    参会的人开始窃窃私语。他们都是三江农场各个分场的技术人员,对于农业生产相当熟悉,自然能够领会其中的奥义。

    这事听上去有点麻烦,但真正做起来却真的不难。一亩田修上几个这样的小水窑,的确就不担心秋旱了。

    呵,可别小看鱼米之乡的旱灾。争水的时候,各个生产队是会派出敢死队,别说打破头了,打出人命案的都不少见。

    田蓝看向众人,瞧见高卫东高高地举起手来,立刻点名“这位同志,你有什么问题吗”

    高卫东清了下嗓子“你说的内容我没问题,我本人很支持,认为很有现实意义,推广起来也简单。我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由这个延伸下去,是不是可以直接灌溉”

    大家伙儿没听明白他的意思,直接灌溉搞得哪门子灌溉哦

    “就是雨多的时候可以将多余的水引向水渠,但雨少的时候呢。”他一本正经道,“旱季不是不下雨,而是下雨太少。我们平常讲的下了等于白下的雨,是因为还没浇透地就停下了,所以庄稼还是缺水。但如果我们把这些雨集中起来,全部浇到庄稼根边,这水是不是就够了呢”

    他自带搪瓷缸过来开会,这会儿被他拿出来做示范。

    “请大家看,我在搪瓷缸盖子上倒一点水,这薄薄的一层,连张纸都打不湿。但是当我倾斜杯盖,水都集中在一起了,那是不是瞧着就不少了假如这个水洼子的地方长着庄稼,那它还缺水吗”

    众人恍然大悟,对对对,平常大家浇菜时也这样。

    那种密植的小青菜之类的没办法,但像是辣椒,茄子,西红柿还有豇豆,谁也不会大水漫灌,都是用尿勺点浇,对着根部浇水。

    田蓝也点点头,鼓励道“继续说下去。”

    高卫东获得了肯定,胸脯都挺高了,说话声音也不由自主地大了些“我想整地的时候,大家都是刨个坑,再把种子撒进去。那么种子种植的地方相交于周围,地势是低的。只要我们好好铺盖地膜,那么等到有降雨的时候,谁也可以随着地势,直接流到破膜处的根部。”

    众人听着叫好,还有人鼓起掌来,大声夸奖“不错,这个法子好,省好多事咯”

    以高卫东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获得来自人民群众如此热情的肯定,他激动得脸都红了起来。

    田蓝毫不犹豫地布置任务“那正好,趁着现在下雨少,你可以好好做实验。如果效果好的话,咱们就能够大面积推广使用了。这个别说秋旱,对于解决冬春降水少尤其是春旱,意义很大。”

    高卫东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又被人使唤干活了,他立刻点头,语气坚决“保证完成任务。”

    大家都笑出了声。

    主要是田蓝又瘦又小,虽然站在台前很像那么回事,但跟高大健壮的高卫东一比起来,那个反差实在太强烈了,就感觉充满了喜感。

    高卫东倒没觉得有哪儿不对劲。田蓝说的没错呀,本来就应该趁着旱季赶紧试验。要是等到雨水多,哪里还看得出效果来。

    主持会议的团长也笑“好,咱们说完了塑料膜的问题,下一步关于小拱棚技术,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趁着咱们宁甘农场的同志在,赶紧提出来,好现场为大家答疑解惑。”

    田蓝赶紧退居二线,把主战场留给薛秀琴。她今天风头出过头了,差点忘了人家才是主角。

    薛秀琴却激动的很,看她下来就立刻抓着她的手,不停地强调“你回头跟我仔细说说,这个地膜咱们宁甘农场用就太好了。”

    要说干旱少雨,三江农场在宁甘面前就是弟弟。

    田蓝笑着点头“可以,我倒觉得即便没有降雨的情况下,假如有露水,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我记得沙漠求生里面就有一条是利用塑料膜收集露水。”

    薛秀琴双眼亮晶晶“那太好了,到时候咱们戈壁滩也这么用,肯定不愁没水了。”

    哈哈哈哈,到时候说不定就是不打井也能长出瓜呢。光喝雨水和露水的瓜,那是天水,都赶得上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了。

    田蓝赶紧推她“快快快,上去,有人提问了。”

    开口问的人对于宁甘农场的半地下式大棚非常感兴趣,询问自己农场能不能搞。

    高卫东先开的口“不行,你们那边地下水太低了,一挖下去就是水。到时候你们搞的不是大棚种菜,而是大棚养鱼了。”

    参会的人都哈哈大笑。

    那人不想放弃“可是这个保温效果好啊,我们三江平原虽然在南方,但冬天很冷的,我怕小拱棚温度上不去。”

    薛秀琴赶紧作答“可以加盖地膜。利用地膜加小拱棚的模式,升温效果也很不错。”

    询问的人还不死心,一直追着问“真的不能往下挖吗”

    薛秀琴想了想,认真道“还是可以的,但不要挖深了,差不多半米左右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防风。不过这边的日照条件没有我们宁甘好,你得考虑好能晒到太阳,否则日照不足的话,棚内照样没办法升温。”

    那人抓了抓脑袋,开始榨汁机模式,非得再要个章程“就没有办法继续升温了吗”

    田蓝不得不开口帮薛秀琴解围“其实有一招比较简单,在三江平原应用起来也比较合适。没办法再往下挖,那就在上面盖。我们这边种的是水稻跟小麦,秸秆比较多。秋收后的稻草经常垒起柴垛放在田里。这些是很好的保温材料,可以在拱棚的四周码上一层柴垛,帮助维持拱棚内的温度。但同样还是那个问题,一定要注意日照,必须得让盆内的庄稼和蔬菜晒到太阳。假如你们不怕麻烦的话,可以选择在日照最强烈的时候将草垛挪开,等到日照不行再推过去,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那人点点头,认真道“我回去试验下吧,看哪个效果最好。”

    薛秀琴高兴地肯定“对对对,必须得自己做试验,要因地制宜。三江平原这边和我们宁甘农场的气候条件不一样,我们用的好的,你们未必合适。”

    他开了头,其他人的问题层出不穷。

    薛秀琴一个接着一个作答,他也不晓得答案的,大家就一块儿讨论,然后列出章程,等实践有了结果再下定论。

    一场简单的研讨会,大家愣是从吃过早饭一直开到了吃午饭。中途居然没有人试图溜号,每个人的笔记本都写得满满当当。

    等到团长宣布散会,大家去吃饭的时候,还有人围着田蓝和薛秀琴问东问西。

    众人学习的热情让人欢欣鼓舞,连薛秀琴都忍不住感叹“三江农场的同志很爱学习新技术嘛,虽然知青的表现差了点,但其他人的热情很高。”

    高卫东正过来要和田蓝商量如何做地膜自动灌溉的实验,闻声感觉自己被深深地内涵了。这都是什么鬼话哪个说他们的表现差来着没听见吗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的口碑。三江人民都说他们好呢。

    田蓝赶紧调停“好了好了,都别废话,赶紧吃饭去。今天可是新米。”

    我的天,这话太有诱惑力了。别看三江农场是鱼米之乡,大家经常吃细粮,但吃的都是陈米陈面,很少吃当季的新米。

    为什么新打上来的米面得贮存下来,备战备荒啊。

    别笑,只有身处这个年代的人才能够真正明白深挖洞广积粮的实际意义。因为从珍宝岛事件开始,中苏之间的摩擦就没有停下过。

    眼下的苏联可以称之为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有这样一个强大而虎视眈眈的邻居,谁能放心大胆地吃新米,而浪费掉陈粮

    万一战争爆发了呢陈粮最多是口感不好,没粮吃是会饿死人的。

    所以,吃新米,那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快乐事。

    高卫东都顾不上为自己正名了,欢欢喜喜地拿着搪瓷缸子就往食堂冲。搪瓷缸子真是个宝贝呀,平常可以当水杯,关键时刻还能当饭盆。

    大米饭真香啊,新种出来的稻子新碾的米,每一粒都泛着莹润的光。你瞧着它们,就明白米油是怎么回事了,每一口吃在嘴里,都是丰盈饱满。

    这样的米,就是没菜配,大姑娘小伙子们也能呼呼啦啦干掉一大盆。

    一张桌子可以坐四个人,团长打了饭没找到空位子,过来跟他们一道搭伙,笑着调侃薛秀琴“怎么样小薛同志,你们宁甘可长不出我们三江平原的米啊。”

    薛秀琴哪里会承认,她立刻一本正经地强调“我们的鱼塘也可以种稻子,到时候打出新米请你过去品尝啊。”

    团长哈哈大笑,小孩子的好胜心可真强,一句话都不允许旁人说他家不好。

    薛秀琴还强调“虽然我们农场不长竹子,但我们可以自己种。到时候,就不用老问你们要竹子了,我们自己做浮床。”

    团长笑得更加厉害。哎哟,宁甘农场的人哦,瞧瞧这强烈的自尊心。

    他将自己的饭拨给薛秀琴,招呼小知青“多吃点,记好了味道,等你们种水稻的时候,你再尝尝看究竟是哪里的米更好吃。”

    薛秀琴眨巴了两下眼睛,最后还是没有被新多出来的大米饭诱惑,相当具有原则“肯定是我们的更好吃。”

    田蓝都要忍不住捂眼睛了。姑娘,吃人嘴不软,你也真是够可以的了。

    团长笑得连饭都差点儿喷掉。

    大家吃完饭,又用开水将碗洗刷一遍,喝掉洗碗水,这才二次刷碗。

    高卫东准备带薛秀琴去看他们的冷浸田,好证明三江农场的知青也不孬。

    吴处长匆匆忙忙而来,看到团长就眼睛一亮,赶紧打招呼“王团长,快快快,过来,跟我过去开会。”

    王团长茫然“开啥会找我做啥”

    “围垦造田的会,快过来,你说最有说服力。”

    王团长都没能再说什么,就手里端着搪瓷缸子叫人拉走了。

    田蓝也停下了步伐,转头招呼薛秀琴“你自己先逛逛吧,我有事过去一趟。”

    高卫东挥手,相当有主人翁精神“你去吧,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招待宁甘农场的同志。”

    不想田蓝却拽住了他“你也别走,你跟我来。”

    高卫东莫名其妙“干嘛哎哎哎,女同志请你注意影响啊,别拉拉扯扯的。”

    薛秀琴正满脸茫然呢,闻声立刻维护田蓝,开口怼高卫东“你可歇歇吧。我告诉你,我们田蓝的未婚夫那都是将军司令家的孩子,像是呜呜呜”

    田蓝死死捂住这姑娘的嘴巴。我谢谢你啊,也不想再经历第二回大型社死现场。

    高卫东肃然起立,认真地上上下下打量田蓝“你”

    这这这,将军司令家的审美都这么别具一格吗做人说话得摸良心,就这又干又瘦又矮又小的,将军们到底是咋想的呀

    田蓝瞪眼睛“你有完没完肤浅”

    姐这是拿着超级玛丽苏的剧本立志走大女主路线呢,但凡姐愿意,也就是躺赢当富太太的命。

    只不过,人自己独立行走,干嘛非得做人的挂件挂件可不算完整的人。干啥都没搞事业香。

    “走走走,别废话,赶紧跟我来。”

    田蓝拽着高卫东就往办公房走。薛秀琴不明所以,但也没兴趣自己到处瞎逛,索性跟在后面。

    他们到了办公房前,就碰上了熟人。

    陈立恒尽忠职守地拦在前面,认真地强调“在开会呢,你们不允许进去。”

    薛秀琴惊讶的不得了“这么早就开会呀我们才刚吃过饭呢。”

    陈立恒表情有点复杂“一直开到现在,还没吃呢。”

    薛秀琴咋舌,那也太夸张了,这都什么点了他们肚子不饿吗

    田蓝没废话,直奔主题“他们是不是在讨论围垦金莲湖的问题”

    陈立恒相当有原则“我不知道,知道我也不能说。不参会的人都不可以知道。”

    只不过,他们不说,不代表屋里的人能控制住嗓门。

    “不围垦,不造田的话,在哪里种庄稼我们有10万亩的任务,今年必须大会战明年就得种上庄稼。”

    哎哟,这一嗓子,什么保密工作都泡汤了。

    田蓝看着一言难尽的执勤战士,决定不戳人家的肺管子,只是关心重点“那你帮我个忙,进去想办法找一下吴处长或者我们团长。就说我跟高卫东都在门口等着,但凡有需要,我们随时可以进去。”

    薛秀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茫然地问田蓝“你们进去做什么”

    高卫东已经捏紧了拳头,满脸严肃地强调“围垦造田是绝对不行的。”

    他们这么辛苦的做浮床,栽水稻,点麦子,种空心菜,现在还有水芹菜和豆瓣菜。金莲湖一被填掉,那他们还搞个屁的水上种植。

    薛秀琴犯难“那这事可不简单,大家都在围垦造田呢。”

    她的亲朋好友昔日的同学,有好多已经下放了。大家说到日常工作,冬天的重点就是挑圩跟填湖造田。

    高卫东信心十足“那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水面种庄稼的好处。”

    陈立恒出来了,表情有些微妙“你们进去吧,吴处长喊你们进去。”

    田蓝大喜过望,立刻推高卫东“快点,打好腹稿,好好说。”

    高卫东没想到自己要挑大梁,顿时腿软“我说啊”

    薛秀琴原本还懊恼田蓝怎么老把露脸的机会推给别人,现在听了高卫东的话,她又立刻翻白眼“是个爷儿吗男子汉大丈夫,你好意思躲在小姑娘后面啊。吃饭的时候怎么没见你让田蓝先吃”

    高卫东被挤兑的不行,这人会不会说话这是一回事吗

    可惜田蓝根本不给他唧唧歪歪的机会,直接强制营业“好好说,金莲湖能不能保住,就看你今天的表现了。”

    一个金莲湖背后有千千万万个金莲湖。在这个时代,军垦农场具有示范效应。因为人才济济,拥有自己的一套专业班子,他们搞农业的效益也高。地方上的生产队也经常向他们取经。

    况且现在全国正处于“三支两军”阶段,中央为了维持社会基本稳定,好继续推进文化运动,从今年3月份开始就派部队进驻地方支农支工支左,实行军管。

    倘若部队放弃了围湖造田,那么地方上也会有样学样,被迫消失的湖泊会大大减少。今后各地遭遇洪水内涝的机会也会相应降低。

    这是她唯一的机会,能够改变既定命运的机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高卫东瞬间挺直了脊背,感觉自己身上压着千斤重。挑过担子的人都知道,分量越重越是不能弯腰,否则会被直接压垮掉。

    田蓝感觉他精神可嘉,假如不是同手同脚的话,效果会更好。

    不过现在这情况没鱼虾也行,也顾不得挑剔了。

    吴处长瞧见这几个知青就眼前一亮,伸手招呼人进会议室“来来来,你们刚好给领导们介绍一下水面种植的情况。”

    田蓝不吭声,只示意高卫东说话。

    高卫东不得不清清嗓子,硬着头皮介绍了他们的水上实验田。

    亩产700斤,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用的全是农家肥和生物肥,也不担心会毒死水里的鱼。今年实现了水稻和鱼虾的双丰收。

    主持会议的人开口问了句“这样的水上稻田,你们能搞多少亩”

    “3万亩。”高卫东信心十足,“我们已经开始全面动员做浮床,入冬前就能种下3万亩麦子。明年夏收之后再种水稻。”

    坐在会议主持人旁边的谢将军眼睛微微眯着,听到3万亩的数据之后,他猛然睁开眼,露出精光“10万亩,我要的是10万亩良田。填了金莲湖就能获得的10万亩良田。”

    这实在是强人所难。

    金莲湖的水面积的确有10万亩,但水面种植只能占据水面的13,不然难以保证植物根系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运动,也会影响水中鱼虾的生长。

    高卫东不愧是大学生,富有急智。他立刻强调“整个三江平原除了青年湖之外,还有大小湖泊来自乃至,它们都可以变成水上麦田。大家一起种植的话,面积绝对不行。”

    先前发话的会议主持人又开了口“有10万亩吗这10万亩你们打算怎么种呢是分散到三江平原的角角落落里去种吗”

    这这这,这的确很难回答。要说管理,肯定是成片的农田最方便。有没有10万亩的水面种植面积,也的确不好讲。

    会议主持人满脸严肃“围垦造田,是我们与大自然的斗争,是新时代的愚公移山。它意义深远,我们责任重大。广大官兵战士以及农场职工都不能松懈,不能畏惧困难,必须得打好备战备荒的硬仗这是原则,谁都不能违背。”

    田蓝看着吴处长焦灼的面色,咬咬牙,主动出列“10万亩良田的产量,我们可以达到。”

    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了她身上,每一道都力度十足,仿佛带着火光的箭矢。

    妈呀,田蓝现在是明白了,什么叫做被盯得说不出话来。

    她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才让自己强行镇定下来,开口说话“10万亩良田,按照目前的粮食产量,标准应该是小麦跟水稻加在一起,一年亩产800斤。这个数据就是8,000万斤。”

    主持会议的人点点头“对,你从哪儿弄这8,000万斤粮食”

    田蓝正色道“我们的水面稻亩产700斤,3万亩就是2,100万斤。预估小麦每亩600斤,加在一起的话就是3,900万斤。剩下的4,100万斤,我们打算问冷浸田要。”

    高卫东眼睛一亮,立刻强调“没错,我们的冷浸田改造成功了,已经种下了麦子,亩产可以增加50,甚至更多。三江农场加在一起有五千亩冷浸田,假设每亩增产200斤,就是10万斤粮食。除此之外,我们军垦农场附近的县加在一起有数十万亩冷浸田,但是它们增加的产量,就远远超过了4,000万斤。我们没吹牛,这些冷浸田都是只种一季庄稼,我们改造后可以种植小麦了,亩产300斤都是往少里算的。”

    话说完之后,他们就紧张地盯着会议桌上的大领导。

    谢将军一声不吭,主持会议的那位不知道是政委还是谁却露出了笑容,满是欣喜“真的那实在太好了,赶紧弄,全部都动起来,好好改造这个冷浸田。争取明年粮食产量翻一番。”

    高卫东欣喜若狂,差点儿没绷住,当场跳起来。

    田蓝却暗叫不妙,立刻追了一句“那我们需要人手,水面种植以及改造冷浸田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必须得在入冬前将工作做完。”

    组织会议的政委却摇摇头,满脸严肃“这个事情要往后推一推,重点做好填湖造田大会战工作。”

    高卫东急了“我们已经弄出了10万亩田啊,怎么还要填湖”

    政委严厉地盯着他,当场批评“良田会嫌少吗备战备荒,当然是田越多越好。”

    田蓝忍无可忍“领导,我有话要说。我们不能一味追求面积,而忽视了农田的质量。大量湖泊的消失后果非常严重,很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旱灾涝灾。”

    她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政委抬起手来,直接下令“好了,小同志,你们可以出去了。我们下一步讨论泻湖造田大会战,这是今年的重中之重。必须得如期完成任务。”

    高卫东还想再说话,吴处长拼命朝他们使眼色。陈立恒和另外一位执勤的战士则干脆将他们请出了会议室。

    人一出来,高卫东就发作了“搞什么要10万亩,给了10万亩,还嫌不够,要全都榨光踏马的,就是听不懂人话吗”

    陈立恒看了他一眼,田蓝开口呵斥“好了,请注意点。”

    高卫东露出了老卫兵的派头,天不怕地不怕,天王老子的反他都敢造。

    “老子怕他狗日的,当我们是什么糊弄我们好玩吗说话td跟放屁一样”

    田蓝也焦灼的很“你现在说这些有用吗倘若发火有用,我早就进去掀了他们的桌子了。”

    农田不嫌多,这就是三江军垦农场现在的态度。

    薛秀琴在旁边满脸茫然,徒劳地劝解“田多点不好吗湖底淤泥多,土肥的很,到时候能打不少庄稼呢。”

    “不好”田蓝斩钉截铁,“就算造出了田,你也要能种。闹起旱灾洪灾来种个屁,原先的好田,好屋子全都被冲没了,到时候连命都搭进去。”

    每年闹洪灾的时候,大家都要将这个年代的围湖造田拿出来好好说道一番。填下去简单,你再想退耕还湖就千难万难。

    尤其在大城市,寸土寸金,好多填的湖已经盖起了工厂,建了住宅。

    那就不是退耕的问题了。退耕反而是最简单的。你想更改城市规划,才叫困难重重。其中的经济损失,那都是以亿为单位,地方经济都吃不消的那种。

    而不采取行动的话,这些填湖造出来的地区又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一旦闹起洪灾,影响面极广。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开始不要填掉,让湖泊发挥湖泊应有的作用。

    薛秀琴被说懵了,只能无措地看着田蓝“那怎么办”

    高卫东也想知道该怎么办,他更想知道为什么自己轰轰烈烈地闹革命,最后却闹成了这副窝窝囊囊的熊样。

    妈的,这帮家伙就是欠革命。

    他烦躁的不行,看到旁边伸头伸脑的农民,更加烦闷“干什么呢鬼头鬼脑的。”

    桃源村的大队书记可不爱听这话“你这位解放军同志怎么讲话呢不是你们说了让我找大队书记过来,让你们团长给我们做见证嘛。”

    高卫东没好气“没看到领导们都忙着吗开会呢,开他妈倒头鬼的会,一天到晚屁会一堆”

    田蓝生怕这人祸从口出,赶紧跟地方上的基层干部解释“领导们正在研究重要的事情,现在我们团长没空,你们稍微等会儿吧。”

    大队书记愁眉苦脸“我可不敢等噢,说不定我回去我们的田又叫人挖了。”

    公社干部皱着眉毛“行了,别老讲这种话。我们不是跟你保证过了吗我们一定会好好劝说其他生产队,大家都出土,不要总是盯着你们。再说圩埂修好了,你们桃源大队也是得到实惠的嘛。不然你们也会跟长杆圩那里,一年到头被水淹,还种个屁庄稼。”

    田蓝立刻竖起耳朵,追问了一句“长杆圩一直被水淹吗”

    “不止呢,朱家圩、井上圩、青年圩好几片地方,今年的水就下不去。我们这边闹旱灾的时候,他们还叫水泡着。本来好好的田,上万亩的良田啊,今年全养鱼了。”

    田蓝追着问“以前有这种情况吗”

    公社领导摇头“洪涝灾后哪里都会闹,但以往没这么邪门。按道理来讲,大家都是一块地方,下雨都差不多。我们闹旱灾了,他们还叫水淹着,不合理。”

    他下意识地想说拜拜龙王之类的,又猛然反应过来自己人在部队,可不能说这种封建迷信的话。

    田蓝问他“那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以前都没有的事,现在是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导致好好的田被水淹了”

    公社干部眨巴了两下眼睛,嘴巴动了动,却求生欲上线,赶紧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这我可说不清楚。”

    高卫东却福至心灵,不耐烦道“湖都被填掉了,所以没办法往湖里流,那只能留在田里嘛。这不是现成的道理嚒。”

    桃源村的大队书记拼命点头“对对对,就是这么回事。”

    跟在公社干部旁边的一个老头儿也跟着附和“没错,光挖水渠有什么用你这是开了路,没地方收水,那水还得漫回头。”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热烈。

    始作俑者田蓝反而闭上了嘴巴,就在旁边听着。

    等到大家说的热火朝天时,她才轻飘飘地抛出一句“既然有这么个情况,我们农场的领导又都在,那大家就趁这个机会好好反映下,看能不能解决。”

    这年代的革命群众时常造反,县委书记什么的都被他们批斗过,倒是没那么怕领导。

    现在田蓝一发话,大家就觉得很有道理。没错,围垦造田就是你们搞的。你们是用湖里的肥泥种出了好庄稼,我们老百姓怎么办你们造出了万亩良田,水就淹了我们的万亩好田啊。这个损失,该算在谁头上

    农场领导们开完会,商讨出问金莲湖要10万亩良田的计划,饥肠辘辘地出来,准备吃顿下午饭。结果却叫三江平原的农民给围住了。

    大家伙儿是过来讨个说法的。

    又要填湖,你们把湖填光了,湖里的水全往我们的田里倒。哦,你们要光荣造良田,你们怎么不管祸害了我们的好田啊。

    一亩换一亩,你们每得一亩地,毁的就是我们的一亩田。

    解放军还能这样欺负老百姓那还算什么人民子弟兵

    田蓝掉头,默默地离开了办公房。

    薛秀琴伸长了脖子还想看结果呢,见状只能恋恋不舍地跟上。她不满地抱怨道“好歹咱们要知道这件事情的结果嘛,干嘛急着走”

    田蓝笑了笑“我已经知道结果了啊。”

    军垦农场秉承的是部队作风,第一原则是不与民争利。连被地方上的百姓拦了水,旱灾的时候快要长成的庄稼差点干死,他们都选择默默忍受。

    现在,他们每造一亩田,就要毁掉地方上的一亩田。这不符合部队的原则。

    能够改变领导意志,迫使他们放弃设想的,永远只有人民。

    只要他们的帽子不变色,帽檐上的五角星不褪色,这点就永远不会变。

    田蓝笑了笑“走吧,跟我上山去,我带你看好东西。我们的麦穗有这么长,我们的麦粒又大又圆,产量很高呢。”

    “真的”薛秀琴的眼睛也瞪得又大又圆,她高兴地抱着田蓝的胳膊,催促道,“走走走,快带我过去,我要好好看看。我要把小麦种子带回宁甘,我们也种高产的优质小麦。”

    啊哈她就知道到田蓝这里来,绝对不会空手而归。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