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上旬, 就在希莱尔时装店的存货已经所剩无几的时候,终于补货了。
时装店的人流远不如刚开幕的那几天夸张,主要是人们失去了新鲜感, 不会再有大批好奇的市民涌来朝圣,而且她们知道了希莱尔的定位是中高级时装后,很多人都只能望尘莫及。
其实越发达的城市,贫富悬殊越严重,这是资本家将城市里大部份的金钱都掌握起来的结果。即便是纽约, 也有着很多不得三餐温饱的人,特别是布鲁克林区和皇后区。
不过现在会来的都是一些真正来购物的客人,她们有着相当不错的消费能力, 所以每天的销售额在1919年的第一周里稳定的保持着在六百上下浮动的水平,要不是受欢迎的款式都缺货了,这个数字还能再上升两、三成。
这也跟纽约寒冷的天气有点关系,一月份是纽约全年最冷的时候,平均温度只有五度左右, 这周几乎天天下雪,市民都冷得不想外出, 风雪比较严重的时候很多店铺都选择了关门, 让零售业陷入了短暂的低迷。
但是自从补货后,希莱尔时装店在接下来的一周销售额直线上升,每天都超过了一千,虽不及被抢购的程度,因为价钱就摆在那里,你想买也是有门槛的, 但存货量的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着, 导致了一种极端的情况:大受欢迎的smart causal系列在数天后再次缺货, 其他系列倒是供应充足。
温莎太太的运气很好,当她再次来到希莱尔时装店,发现她上次想买但是没有尺码的那个款式补货了。
结帐的时候,店员告知她因为她的个人单笔消费达到了一百美元,她成为了本店的会员。
这就是中高级时装店的现况,不管在二十世纪还是二十一世纪都相差无几——由于定位的关系,目标客户比较小众,消费的人不多,奢侈品牌的时装店在淡季里一天可能只有不到十个客人,但是每一位客人的消费能力都很高,每次都是大额消费,一个人就能承包半天的营业额。
所以,希莱尔时装店跟百货公司不一样的是,即使两者的销售额差不多,然而百货公司的营业额是由一大群人贡献的,而希莱尔的营业额则是由几个人贡献的。
“会员?”温莎太太眼神疑惑,她倒不是不知道什么是会员,她自己也是好几个具乐部的会员,而作为具乐部的会员她可以享用具乐部的设施,具乐部亦会定期举行一些聚会邀请会员参加。
但是时装店的会员又是什么意思?而且从未没有人跟她说过有这个规则,要不是她今日刚好买满了一百美元,不然也触发不了这个闻所未闻的会员制,真是有够神秘啊。
店员彷佛听到了她心里的疑问,态度友好的说:“这意味着你以后的每一笔消费都会被记录,总消费额达到一千美元就能成为VIP会员;另外,会员的单次购物满一百二十美元会额外获得九折,我们还会把每一季的商品目录寄给你,让你得知我们的最新款式,所以需要你登记一些个人资料。”
这听起来不错,还有折扣——她抓住了重点。
温莎太太一边填资料一边问:“VIP会员有什么特别的吗?”
店员给她讲解:“你可以享用我们的VIP试衣室,另外如果我们补货了,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也可以为你想要的款式留货。以后推出了限量版产品的话,也会让VIP客户优先购买。”
温莎太太立马就心动了。
VIP会员的待遇无疑是非常优越的,但是什么VIP试衣室、留货、优先购买限量产品的权利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成为VIP会员能拥有一些普通会员没有的特权,证明品牌非常重视她们,而且区分了她们跟普通人的地位——说到底是她的虚荣心在作祟。
一千美元是个不小的数目,但门槛高代表只有少数人能满足这个条件,可以想象到的是能做到VIP会员的人只有很少量,而且每个都有着不凡的背景。
会员制度是伊莎贝拉推出的,作为培养一批忠实顾客的手段,她们将成为希莱尔坚硬的后盾。
温莎太太不是第一个触发到会员制的消费者,希莱尔目前拥有三十多名会员,这个消息在人传人之后已经不是秘密了,于是出现了一个颇为不可思议的现象——有些太太为了成为会员而特意买满一百美元。
被她们青睐的不是会员的优惠,讲真希莱尔的买家都不缺那点钱,她们看中的是会员的身份象征。
——XX太太都是希莱尔的会员,我又怎么能落下?!
在阔太太的圈子里,互相较劲是经常都有的情况,当她们看见自己圈子里的人成为了会员,而自己没有,自然有种攀比的心理。
何况希莱尔本来就是做礼服定制的高级品牌,做它的会员不丢人啊,一百美元她们又不是花不起!
会员制度在现时的时装界是个挺新鲜的概念,希莱尔的会员制一推出便获得了不错的效果,惹来了同行的注视和仿效,伊莎贝拉听说纽约市里好几家时装店都推出了会员制。
当瑞秋看到业绩报告时,都不得不佩服伊莎贝拉的商业头脑。
有天赋的设计师不多,既有天赋又懂得经营的设计师她只见过一个,在伊莎贝拉的手下,她深信希莱尔终会反过来主导欧洲的时尚潮流,让那些高傲的法国人低头!
其实以时装店的吸金能力,伊莎贝拉大可以把礼服定制这条线关闭,全心投入做成衣线,她的钱包会涨得更快。
但是为什么大牌即使亏钱也要继续做高定?因为高定从来都不是用来赚钱的,它是一个品牌的实力体现,是设计师的理念呈现,它有着金钱无法衡量的价值——艺术价值。
对她来说,提升品牌形象优先于赚钱,穿越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她的眼光远广阔于现在的人,不会被一时的利益所迷惑,放眼于更远大的目标。
既然她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品牌成为香奈儿、迪奥、纪梵希那样的奢侈大牌,那就决不能满足于现在,如果她关闭了礼服线,她跟上流社会的桥梁就断掉了。
再者,她以后还会推出高级成衣线,在时尚界人脉跟才华一样重要,现在的礼服买家都是潜在的高级成衣买家。
至于伊莎贝拉的花边新闻,也随着记者们被别的新闻引走注意力而销声匿迹。
毕竟她不是什么大人物,记者不可能天天揪着她不放,那么在没有别的更劲爆的消息后,很快便对她失去兴趣。
期间,伊莎贝拉终于为希莱尔注册了公司,从今天起她就是一名老板了。
成为老板的几天后,她又带着自己的律师去金百利公司签约,双方经过两星期的拉锯后,终于达成了共识。
金百利公司获得她的授权后开始投入生产,同时伊莎贝拉也开始着手准备营销的计划书。
……
“我想你需要看看这个。”
伊莎贝拉在楼下的面包店买了一份早餐回工作室,打算边吃边构思计划书,人还没坐下,就见瑞秋手持一份报纸来找她。
“有我的报道?”口里咬着面包的伊莎贝拉接过这份《纽约邮报》。
“算是吧。”瑞秋板着一张脸,“最近欧洲的一些媒体开始注意到你,《纽约邮报》转载了其中一部份的报道。”
就像《VOGUE》会介绍法国的潮流,其他国家——特别是以英法为主的欧洲大国的时尚杂志同样会关注美国的时尚潮流。
只不过他们不会像《VOGUE》那样专门设立一个专栏来介绍,最多只会提一两嘴,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美国一直是他们的模仿者。
对于自己的模仿者,他们自然不会给予太多的重视。
直说了就是轻视。
谁让美国的时尚界至今还没有诞生过一名有力的竞争者,看看人家英法——查尔斯·沃夫、可可·香奈儿、保罗·波列……都是闻名全欧洲的设计师,可是美国呢?一个都没有。
也难怪法国人会那么趾高气扬,他们在时尚界的影响力的确无与伦比。
伊莎贝拉看见瑞秋的脸色就猜不到不是什么赞美她的报纸,在她打开报纸之际,瑞秋印证了她的想法:“你可能需要一些心理准备,那些欧洲人的态度可不算友好。”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