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姚文举。
我出生的那一年, 大扬刚刚终结了自赵末帝以来长达三十年的乱世。
我的父亲因此为我取名文举
因为乱世用武将,盛世用文臣。
所以他希望我将来能成为像寇莱公(寇准)、范文正公(范仲淹)那样的德才兼备的人物,光宗耀祖, 流芳百世。
我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我两岁能识字,三岁能读书,六岁能作诗,十二岁便考上了贡士,名震南地。
我原本以为我的人生会像亲朋好友向我祝贺时所说的那样一帆风顺。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我准备参加殿试之时, 主持我乡试的一名考官被查出来了倒卖考题,我随后就被刑部的官兵从考场上拖走了。
因为我的师兄向官府举报了我,说我也是购买了考题, 我的老师随后也站了出来, 证明我师兄说的是真的,然后是我的邻居、我的族人……甚至是我的未婚妻。
我的师兄会举报我,是因为嫉妒我年纪轻轻就即将考中进士,而他读了二十多年的书,却连一个举人都没有考上。
于是他在一次醉酒之后,恶从中来,造谣说我也买了考题, 跟他同桌的他的亲朋好友当即就把这件事情宣扬了出来,他酒醒之后,担心自己会被传出嫉妒成性的恶名, 影响到他将来的仕途,所以一不做二不休, 去官府举报了我。
我的老师会站出来给我的师兄作证, 是因为我的那个师兄是他的亲生儿子, 在他眼里,我的性命当然比不过他亲生儿子的仕途。
我的邻居、我的族人会站出来指认我,一部分也是因为嫉妒我,一部分则只是单纯地收了我老师的好处。
我的未婚妻会站出来指认我,是因为那一年科试,原本呼声最高的状元人选是工部尚书之子,他原本已经获得了四元,要是能够在会试和殿试中也拿到第一名,就能成就六元及第的美名,青史留名。
结果没想到因为我的横空出世,他在会试之中只考到了第二名。
他对我怀恨于心,于是他的父亲工部尚书便出面买通了我的准岳父,他应该是承诺了会给我的准岳父升官,于是我那准岳父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让我的未婚妻出面,指证我的确购买了考题的事情。
就这样,我被坐实了购买考题的罪名,被那些真正购买了考题的人一起,被判处了秋后处决。
好在时任刑部尚书的严丰茂严大人还算清廉,赶在秋决前,勉强破了此案,还了我清白。
之所以说是勉强破了此案,是因为那位工部尚书不仅仅是朝廷重臣,更是太/祖皇帝的嫡亲表弟,太/祖皇帝怎么可能容忍皇家出现这样丑闻。
于是最后,被定罪的只有我的师兄一家、邻居一家以及我的那些族人。
但是最后他们也只是被打了几十个板子就没事了。
因为牵连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都是我曾经的亲朋好友,为了不落下一个心狠手辣、睚眦必报的名声,我不得不主动上书,求朝廷宽恕他们。
而那位工部尚书更是什么事情都没有。
更嘲讽的是,他竟然是个信守承诺的,他如约升了我的那位准岳父的官。
我的父亲一气之下,撒手人寰。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到这个世界的险恶。
我发誓这是最后一次。
我决心复仇。
但我知道,我只是区区一介平民,怎么可能会是那些达官显贵的对手。
而且想想也知道,我害得那些达官显贵丢了这么大的脸,他们一定不会放过我的。
所以我选择了藏拙,假装自己因为这件事情备受打击,失去了读书的天赋。
就这样,我艰难地活了下来。
直到十四年后,太/祖驾崩,原兵部尚书因为和清河王有勾结,被建昭帝设计撵回了老家,我知道,我的机会终于来了。
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复仇之路才刚刚踏出一只脚,我就碰上了废武王之子,武锐泽。
在得知他抢走了我的佩剑,就跑到傅府杀了傅德本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被他害死了。
因为想想也知道,皇家不会放过武锐泽,也不会放过所有和他有关系的人的。
所以我第一时间把同行的那些书生全都踹下了楼,并且污蔑他们是傅德本和睿王的走狗。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和武锐泽撇清关系,他们也才有机会保住自己的性命。
但是谁能想到呢,短短不过半年的时间,武锐泽……不对,我现在要叫他皇爷了,他灭了大扬,当上皇帝了。
我也摇身一变,成了新朝的淮安伯、吏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建极殿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除此之外,凡是追随过他的人,无论功劳大小,全都顺利地加官进爵了。
而当初被我踹下楼的那些书生,混的最好的,不过是考上了同进士,然后到处托关系,才得以外放做了一个穷县的正七品的县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当初竟是好心办了坏事。
毕竟他们当初如果也跟了皇爷,现在至少也是个正六品的六部主事。
所以我以后只怕少不得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了。
但这些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在成为内阁大学士之后,甚至都不用我主动提起,就有人帮着我把曾经的老师、前岳父、前未婚妻还有前邻居都给收拾了。
其中最惨的大概就是我的那位好前邻居了,他们一听说我成了新朝的宰辅了,心惊胆战之下,两个老的直接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三个小的,一个早上起来去卖货的时候一不小心栽进了河里,等到人们把他捞起来的时候,他的身体都肿了,另外两个给他们出殡的时候 一不小心从田埂上摔了下去,一个摔断了腿,一个摔瞎了一只眼睛,大概都治不好了。
至于那位工部尚书,他就更不需要我出手了—— 他当年因为是扬纪皇室的外戚,而得以逍遥法外,可是现在,大扬亡了,他身为扬纪皇室的外戚,自然难逃一劫。
而最重要的是,皇爷在灭了大扬之后,立了纪先生做皇夫,又立了长公主做皇太姐。
我对此非常不赞同。
分桃断袖本就是昏君行径。
立一女子为储君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试问谁不会希望自己的主君在自己的辅佐之下 成为千古名君呢?
但是耐不住皇爷已经下定了决心。
我开始觉得,我成为一代名臣,流芳百世的愿望怕是注定要实现不了了。
但是皇爷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为人臣子的也只能将错就错了。
就这样,我从建极殿大学士转为了文华殿大学士,因为文华殿大学士还有辅佐储君读书的职责。
建兴三年,皇太姐正式入朝观政。
她带着她的詹事孟娇进入的第一个部门是户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们就利用一种新型的算账的方法将前朝遗留下来的坏账死账清理一空
然后是兵部,她们提出了改屯兵制为募兵制,大力提高士兵的待遇,并将辱骂将士属于犯罪写进刑法,甚至在军营之中普及官塾……
紧跟着是工部,她们大力推广海贸,然后用海贸赚到的钱在全国各地大力兴建基础设施……
偏偏她们给出的理由又都非常充分,以至于朝臣根本找不到反驳的地方,只能被他们指挥得团团转,哪里还有时间来反对她们以女子之身窃据高位的事情。
再然后,她们重修律法,依靠便捷的交通,彻底取缔了宗族的地位,将立法权和执法权全都收到了朝廷手中。
她们还废除了妓/院,建立了工学院,大力推广各种先进农具,建立商部……
后来,她们甚至还以皇太姐需要组建自己的幕僚班子,召开了名为人才遴选考试,实为女子科举的科试……
而我,就这样在一步步的退让下,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代名臣,流芳百世——
因为建兴十年,自建兴二年起就开始当甩手掌柜的皇爷正式将皇位传给了皇太姐。
于是皇太姐便成了新鲜出炉的承德帝。
此时,她已经通过大力提高军队的待遇,将军权牢牢地掌控在了手中。
从这开始,她便不再压制自己的秉性。
承德三年,她力排众议,将女子科举正式纳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之中。
承德五年,在那些清流大儒再次因为她和新科状元之间的一些子虚乌有的流言,而对她的私生活大加指摘的时候,她索性召开了一次选秀,一次性纳了十几个秀男进入后宫……其中就包括那位新科状元。
也正因为如此,当年朝中辞官的文官就超过了五百之数。
朝廷运转一度陷入瘫痪。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她和她的那些女官还真就把这个局面给抗住了。
承德十年,在那一届科试中的女子及第人数达到了三成之后,平静了四年的她突然向那些顽固派清流大儒举起了屠刀。
那一个月,死在菜市口的人多达八千之数。
几乎是同一时间,边军突然兵发南戎和倭国,并且在一个月后,顺利攻破了南戎和倭国王城。
国朝一夜之间拓土八千万公顷。
整个大扬都陷入了狂欢之中,谁还记得菜市口的那区区八千颗人头呢?
而这件事情竟还只是个开始。
承德十二年,更名皇家陆军的大乾团练营兵发十三大藩属国,以帮助他们平定国内叛乱为由,拿下了他们国家的军队,并且开始常驻十三大藩属国。
承德十九年,新组建的皇家海军一口气在海外建立了十三个海外基地,圈土二百亿公顷。
然后是承德二十五年……承德三十年……
承德三十一年,万国来朝。
那位已经成为了内阁次辅孟娇孟大人说,她们只是站在历史和伟人的肩膀上,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但是站在历史和伟人的肩膀上的人有很多,比方说,唐太宗那般贤明,他甚至都把自己的执政心得全都写成书籍流传了下来,怎么就不见扬太/祖和建昭帝学到半分?
又比如孟大人的那位同乡,叫做关真的,据说她也学过这些东西,不过她却连一个童生都没考上,而且连路上看到一具尸体都能被吓出一场病来。
所以我坦然承认,是我小看了她们,小看了女子。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