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第096章 银州

    银州。

    陆裳从马车上下来, 左右看了看,四野荒寂, 只能看到一片片的灌木和杂草, 茂盛的连道路都被彻底遮蔽了。

    所以她看完之后,只能无奈地将视线转向身后的向导。

    “大人,这就是故银州城的旧址。”中年小吏有些不安地指着面前的荒草说。

    陆裳微微一怔。

    她来之前就知道, 银州城早就已经坍塌了。可是那样一座雄城, 她以为,至少能够看见些断壁颓垣,却没想到,这里损毁得这样彻底, 如果不是带着人过来,她就算乘车路过,也不会想到,这里埋葬了一座城池。

    好一会儿,她才回过神来,“过去看看吧。”

    小吏从车上拎下来一根竹枝,用它拨开杂草探路, 一边对陆裳道, “大人小心, 这草地里有蛇和毒虫,切莫伤了。”

    陆裳点头, 跟在他身后。

    好在往里深入一段距离, 她们就看到了被藏在荒草之中的碎石和瓦砾。

    陆裳弯腰,捡起了一块砖头, 不由在心头一叹。这就是银州城留下的, 最后的痕迹了。

    虽然大越百姓将之称为“银州故地”, 但实际上,它从未属于过大越,这个故是前朝大宣的故。

    这里曾经是边境重镇,是大宣抵挡草原胡人的屏障所在。所以当这座城市被攻破的时候,胡人为了泄愤,在这里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几乎将银州变作一座空城。

    那些没有死去的银州百姓,则被胡人掳走,带回草原充作奴隶。

    即便已经过去近百年,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回想起这段充满血腥味的旧案,也还是忍不住于惊恐畏惧之中咬牙切齿。

    所以,收复银州故地,不仅仅是百姓们的精神期盼,更是洗刷耻辱的不二之法。

    然而这片地方,也不是说收复就能收复的。

    事实上,在开明元年,师无命在西北打了个大胜仗,让草原部族不得已向着草原深处内迁时,这片土地实际上就已经空了,已经没有人居住在上面。

    按理说,大越随时都可以将之收回来。这可是开疆拓土之功,是无数君王求而不得的功绩。

    可是,贺星回却还是暂时将之放置了,而且一放就是十多年。

    因为这件事说起来只是一句话,但是做起来,却太复杂了。占地盘,必然要能占住,才算是自己的地盘。只有重建银州城,迁民实边,让这片土地重新活起来,否则就只有一个名义,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所以感怀片刻,陆裳便将思绪收回来,开始查看附近的地理环境。

    陆裳奉皇帝的命令,前来“取回”银州,毫无疑问,必须要重建一座银州城,才能算数。

    而银州既然有旧址,她自然要过来考察一番。若是能够在旧址上重建,自然省去了许多堪舆规划的功夫。

    毕竟,那位皇帝陛下只给了她一年多的时间。

    即便如今的朝廷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早不是十几年前的寒酸样子,但若不是有了水泥这等神物,即便是陆裳,也不敢接下这样一个任务。

    陆裳一边走,一边观察。当年大宣选择在这里建城,显然是有原因的。这里地理位置十分紧要,刚好能够卡住草原前往大越的咽喉,牵制住又能与临州和嘉峪关形成掎角之势,互倚为援。

    大越和草原打仗,之所以那么艰难,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失了银州,将战线拉得太长,难免顾此失彼。

    如今若能将之重建,也算恢复几分当年景象了。

    打定了主意,陆裳也没有在此处继续逗留,又赶回了附近的乌门堡。

    乌门堡是一个总人口不到一万的军事堡垒。在银州城建立起来之前,这里就是大越面向草原的前哨站,当然,现在也是草原胡人前往临州城的第一站。

    陆裳虽然是临州的长官,但是主要工作却是重建银州,早就第一时间将办公地点搬到了这里。

    总的来说问题不大,因为州府长官和县令不一样,并没有具体分管的范围,州治范围本身也被分成了两个县,由各自的县令管理,而她更多的是总览全局,所以位置在哪里不那么重要。何况她还有那么多的属官,具体事务也可以交给他们去处理。

    而且从这里赶到临州只需要一天时间,真有事也来得及。

    回到乌门堡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招募人手,清理外面的银州城遗址。

    在乌门堡,这不算什么难事,因为这里是一处军事要塞,没有普通居民,只有军队和为军队服务的后勤人员。而军队也不负责屯垦,现在又不打仗,他们除了训练和登记出入关的人员信息之外,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分出一部分人手给她。

    几天之后,遗址就被清理出来了,而陆裳也得到了另一个好消息。

    在银州城附近找到了适合生产水泥的矿石。如果能够在这里设厂,那么城市建设进度必然能够加快许多。

    所以在修建银州城之前,他们得先建个水泥厂。

    消息一宣布,临州城上下都十分高兴。现在水泥的好处人尽皆知,大家发愁的是产量跟不上。临州要不是跟山部和直部合作设厂,估计至今还在排队等其他地方匀出产量来。

    但即使已经有了一处工厂,但毕竟要供给三个地方,直到现在,也不过是把临州城的主路铺了一下,其他地方依然在等。

    再说就算路修完了,水泥还能用来盖房子,总之不会嫌产量多的。

    更不用说,工厂本身就能增加不少就业岗位。

    虽说这个新厂按理是属于银州的,不过银州现在连州城都没影,就算修好了,既没有土地也没有百姓,能管的地方也有限,在那边发展起来之前,多出来的水泥自然要供给别处。

    而新的水泥厂,也吸引来了另一批人的视线。

    那就是胡人部落。

    不过这是陆裳一开始就预料到的。临州和山部直部合作建厂之后,这些小部落也动了心,一直在跟师无命那边接触,不过这事太麻烦,进展一直不大。

    陆裳来之前,就已经了解到了这一点,自然不会没有一点想法。

    银州城最缺的是什么?自然是人口。这些部落本来也是散居在这附近,若是能够迁入城中,这不就是现成的人口吗?

    而且这些胡人虽然不会耕作,但是放牧养殖却是一把好手。虽然大越目前可以从草原进口这些东西,但若能有自己的牧场,自然不会是坏事。

    有人口,有商品,就有了基本盘,之后再给予一些政策优惠,自然能够吸引来更多的人前来定居,不断发展壮大。

    如此,这里才会成为“大越的银州”。

    但陆裳是打算等建城的事开始了,再去找他们的。谁知这些胡人比她想的更加敏锐,水泥厂才建起来,他们就自己跑来了。陆裳自然也不跟他们客气,先招募了一批建城的工人。

    自己修建起来的城池感情更深,也是让他们提前接触一下大越的士兵和百姓,为以后的共同生活打基础。

    ……

    银州城的基础建设如火如荼,而在京城,构建神话体系的事一经登报,立刻就得到了热烈广泛的关注。信仰这种东西,与所有人息息相关,谁还没听过几个神仙的故事呢?

    而相较于从小读者“子不语怪力乱神”长大的读书人,反倒是普通百姓对这些事更加热衷,也议论得更多。

    听严意说,邮政局那边,最近有不少不识字的人去找代写信件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帮忙记下当地的民间传说,寄到报社,由此可见此事的热度。

    就是在这种全民议论的热度之中,袁嘉的《众神记》第一卷《天庭》开始连载。

    这一卷讲的是天庭设立前后的故事,其中自然有男女两位主角,男主角是一缕先天东华之气化生的东王公,女主角便是昆仑之主西王母,明面上是讲男女主如何设立天庭统御诸神,但实际上要讲的是他们的神仙爱情。

    所以在反复考虑之后,袁嘉还是将之登载在了《女报》上。

    好在这并没有影响它的受众,毕竟在这卷提纲挈领的故事之中,梳理了古往今来的诸多神灵,为他们的身份来历找到了各自的注脚,自然也引起了许多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的议论。几乎每一份报纸上,都会刊登关于它的研究和评论。

    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只是为它增加热度。

    其实这段时间,各大报纸都收到了一些投稿作品,不过很显然,跟《众神记》比起来,这些故事还是太单薄了,需要更多的整理和完善。再加上袁嘉暗地里推动,所以至今没有任何一份报纸刊载出其他的文章,也让《众神记》独揽所有的热度。

    直到第一卷连载过半,大部分的设定都已经抛出来之后,其他经过修改的作品,才终于登上报纸,与读者见面。

    毫无疑问,这些文章都借用了袁嘉费尽心思搭建的框架,自然而然,他们的故事之中,也难免会有东王公和西王母客串一下——不过这时,他们在民间已经有了新的称呼:天帝和天后。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的故事之中,西王母虽然与东王公相应,是一对夫妻,但实际上,她本人的形象,却是一位雍容典雅、雄才大略的女帝。

    为此袁嘉甚至不惜浪费了整整一个版面,刊印出了东王公和西王母的画像。——由皇帝亲手所绘,与他和皇后本人的形象不说十分相似,至少也有七分。

    最重要的是,这两张画像是彩色的!

    虽然大越早就已经有了彩色的颜料,很多工笔画都会用,可是印刷出彩色的画像,却还是头一次。其实别说彩色了,就是黑白的画,目前的印刷品上也比较少,主要是很难印得清晰,油墨容易混在一起,变成黑乎乎的一团,还不如不印。

    目前只有编修馆旗下出品的书籍,才会有印刷清晰的各种图像。

    这门技术还是工部帮忙改进的,当初编修馆与工部和做,要印一套百工技艺的工具书,但是这些书里图纸太多了,为了能够将之印出来,两边一起攻克了这个技术难关,还没有流传到外面去。

    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两张彩色的画像印在报纸上,能够引起多大的轰动。

    《女报》的发行量本来一直都是很稳定的,在整个烨京城的报纸之中,也排在前列,大概能印两万份的样子。自从刊登《天庭》以来,销量已经一涨再涨,快要逼近《世界报》的五万份了。

    而带画像的这一期,加印再加印,最后卖出了非常夸张的三十万份。

    直到新的一期发行,还有人来问有没有画像。

    后来袁嘉才听说,原来很多不认字的百姓也买了这一期,就是为了把上面的画像裁下来供奉。

    现在,天帝和天后已经成了民间的主流信仰。而且虽然大家都不说,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民间已经有了共识,他们既是天帝天后,也是大越的皇帝和皇后。

    要不是天帝天后下凡,怎么可能把大越治理成如今这个样子呢?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比如水泥和良种,那一定都是神仙从天上带下来的,就是为了造福于民!

    他们甚至自圆其说地解决了身份的问题:神仙嘛,肯定是有无数化身的,再化一个到大越来当皇帝皇后,问题也不大。

    这样实实在在能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神仙,不比其他的靠谱?那必然是要供奉一下的。

    本来大家还不知道两位神仙的形象具体是什么样的,甚至还形成了不少流派,各有争论,现在报纸印了画像,立刻就统一了。也不用再雕什么神像,直接把画像裁下来供奉,家家都有。

    至于画像上的天后穿着跟旁边天帝差不多形制,只是颜色和细节略有不同的衣服,这一点也毫无阻碍地被众人接受了。

    甚至报纸上都没有登过一篇专门讨论它的文章。

    好像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她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因为他们的皇后就是这样嘛!

    袁嘉不无惊异地发现,事情好像比她想的简单。

    和朝堂上那些各有心思的大臣们不同,对普通百姓而言,坐在金銮殿上的人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实实在在地变好了。他们不支持她,又支持谁呢?

    开明十五年正月初一。

    仿佛是为了附和民意,在这一天的正旦朝会上,除了一些例行的封赏之外,还多了两封圣旨,分别为天帝和天后加封,算是朝廷正式承认了他们神明的身份,自此之后,民间就可以正式立庙供奉,官府还会给予相应的补贴。

    有心人会注意到,虽然民间还是称呼天帝天后,但实际上,在加封的圣旨上,两位神明那长达十六个字、读起来十分拗口的封号末尾,跟着的都是“大帝”二字。

    要知道,在一般的神仙封号之中,男仙通常是真君、帝君,而女仙通常是圣母、元君,譬如二郎真君、东华帝君,金灵圣母、碧霞元君等。所以这个封号,虽然既符合身份,又符合定位,却不怎么符合常例。

    但是自然,不会有人主动指出这一点。

    因为他们都从这封圣旨之中,嗅到了某一种气息。

    只有极少部分人——也就是最靠近王朝权力中心的那些人——知道,这个封号并不是贺星回本人拟定的,也不是礼部拟好之后呈奏,而是由皇帝本人亲自拟定,让人送到礼部去的。

    在很多人看来,这也算得上是一桩奇事了。

    皇帝不喜欢理政,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皇后,虽然荒唐,但是考虑到他本人的才能以及贺星回的手段,倒也不算太离谱。毕竟历史上很多帝王,也并不亲力亲为,喜欢“垂拱而治”。

    无非是那些皇帝信任的是亲族、宰相、外戚、宦官等等,而他们的皇帝陛下信任的是一个女人。

    但因为贺星回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也没有人质疑。

    可是对所有皇帝来说,那至高无上的权柄,依旧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可以将权力交给下面的人,也可以随时收回,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

    这才是帝王之道。

    因而皇帝这种不遗余力往贺星回手里塞权柄的做法,就难免让一部分人心惊。

    这世上真有人会不爱权势吗?

    这个问题,其实皇帝本人也无法回答。他没有掌握过那样的权力,也没有想要掌握它的野心,至少从他跟贺星回成亲那一天直到此刻,他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一点不满意。

    想要的东西都有了,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就算是跟贺星回这个实际的掌权者相比,他也是更加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那一个。

    所以他没有考虑过这其中的深意。

    贺星回难得想要什么,而他正好有,那就给了。

    只有这么简单。

    ……

    贺星回本来以为,皇帝说把事情交给他,会用更加直截了当的方式。

    但这些年的历练,他看起来也成长了不少,并没有像上次一样直接丢下一道旨意,也不管群臣接不接受,反而打起了舆论战。

    确实,这种事情想要做得润物无声,最好的办法是自下而上。

    因为越是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件事对他自身利益的影响越大,反而越会反对。倒是底层民众,他们不懂政治斗争,也没有任何城府,想法相对单纯,好与坏也就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

    既然他把事情办得那么漂亮,贺星回也就领受了这份好意,没有插手。

    不过,这件事交给了他,别的事情,似乎也该提上日程了。

    开明十五年二月初二日。

    这是个好日子。既是花朝节,庆贺花神的生日,又是青龙节。二十八星宿之中的龙角星在这一天从东方升起,因此又叫龙抬头,是个驱邪攘灾、纳祥转运、踏青游春的好日子。

    这一天,同样也是袁嘉的长女袁朝的两周岁生日。

    虽然在贺星回看来是两周岁,但是在这时的风俗之中,已经算是三岁了。

    三岁,就该开蒙了。

    这一天袁嘉带着孩子入宫拜见,收了无数礼物之后,贺星回就抽空跟她提起了这件事。

    袁嘉心中对此早有猜测,所以她低头看了看刚到自己大腿高的女儿,虽然心里舍不得,但还是道,“我也不懂这些,不知道该怎么办,正要请母后做主。”

    “那就送到宫里来吧。”贺星回说,“正好,你那些弟弟妹妹们年纪大了,都各自去书院就学,宫里的学堂也空下来了。”

    “是。”袁嘉应道。

    袁朝正双手抱着一个大大的梨玩耍,全然不知道两位险恶的大人已经在只言片语间定下了她的未来。

    回到家后,袁嘉就将此事告知了管惊鸿。

    已经晋升为奶爸的管惊鸿抱着孩子,如遭雷击,“所以我们不能自己教孩子吗?”

    袁嘉心想,母后让把孩子送进宫,说不定就是防着这个没什么上进心的爹把孩子也教成了闲云野鹤的性子,但是这话当然不能说,她叹了一口气,“母后对孩子有很大的期望,自然要从小教导。”

    “很大的期望?”管惊鸿似乎直到此时,才终于回过神来了,“你、你的意思是说……?”

    “未必。”袁嘉摇头,“我猜不透母后的心意,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她希望男女一视同仁,都有机会。所以我也好,朝朝也罢,我们站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她给天下人看的一种信号,让大家做好准备,皇朝的继承人很有可能是女性。但究竟是不是,还要看孩子有没有那样的才能。”

    但是不论如何,身为这一代的第一个孩子,又是女孩,袁朝注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管惊鸿不由抬手揉了揉女儿的小脑袋,“辛苦你了。”

    朝朝抬头看了一眼亲爹,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对他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丢下梨子,朝他伸手,“抱抱。”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