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浩初跟张阳一起去找了郑里正, 后者倒是颇为淡定,只抚着短须叹道:“这日子还没好上几年呢……别担心, 托卉丫头的福,今年大家手里都有几个钱,不卖也没什么, 回头我跟大家说说。”
郑里正在村里威望不低, 他说话大伙都能听进去,有他这话,村里这边应当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辞了郑里正,俩人又驱车前往县城。
这一走,便是半天。直至傍晚,俩人才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也没空手回来,他们带回来了上百斤的面。
林卉看到他们带回来这么多面还吓了一跳。
这几年因着战乱, 迁来许多北地人,也带来了小麦。
他们梨村没几个北边人, 几乎都跟着他们种水稻, 别的村落更多些。这些北地人多种小麦。每年四五月播种,七八月便能收,这时候,他们就会抢种一茬大豆。有些套种厉害的,还会在二月份在麦垄背间先种上大豆,既能肥田又能多一点粮食。这样,一年光大豆都能收两茬。
他们村里唯一一家磨豆腐、点豆浆的人家,就是从北边迁居过来的。两三年光景, 便从原来的茅草屋换成了砖瓦房。
有些本地人眼热,便跟着种了起来。一来二去,他们这边的小麦便慢慢多了起来。故而林卉刚来的时候,买面也只比大米贵一点。
即便面不贵,也不至于买这么多吧?他们刚收了六亩地的水稻呢!再说,他们家才几口人,即便包了刘师傅几人的饭,也不至于买这么多面吧?
……这是形势非常严峻的意思吗?
没等她发问,熊浩初俩人却已经将话题拐到新宅进度那儿了。
熊浩初打算多招些人,尽快这个月内把宅子建好。
张阳点头赞同,还给他提建议,说家具、门窗啥的可以慢慢捯饬,搞定了房子才能腾出手干别的。
林卉听着不对,还没等问,他俩就说到了落霞坡那儿的安排——俩人竟然打算赶在入冬前把落霞坡开垦出来,种上粮食。
看来,峸阜那边的情况定然是不甚乐观了。现在刚过秋收,峸阜就算水灾,秋粮应该还能撑一个冬天,估计真正难过的是明年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林卉暗忖道。
眼见俩人为了那山坡地栽种什么而发愁,她想了想,搭了句嘴:“要不,试试种红薯吧?”红薯产量高啊,又耐旱,不种它种啥。
从这儿的气候来看,潞阳的地理位置应该类似长江流域一带,冬天不至于太冷,红薯应该可以过冬。
今年朝廷大力推广红薯,除了有部分胆大的直接腾出一两亩地种红薯,大部分人只是在自家屋前院后、田垄等地加种,量不多,也更谈不上熟悉。
故而听说能种红薯能种,张阳第一个皱眉:“使不得吧?我听村里人说了,红薯可是四五月份栽种的,现在都十月了,如何种得了?”
林卉解释:“咱们这儿比较暖和,应当还能育苗。”顿了顿,她补充了句,“等天冷了,可以加个大棚保温。”
熊浩初疑惑:“大棚?”
林卉比手画脚:“用稻杆、茅草啥的,搭个低矮的棚子,可以给薯苗保温,要是实在太冷,就在棚里烧个炉子烘一烘。咱们这儿,冬天真冷的时候不多,搭棚子应该就能过了。”
张阳摸了摸下巴:“听起来不难?”
林卉点头:“确实不难的,就是耗点功夫。”可种田哪有不耗功夫的。
熊浩初盯着她。
林卉心里一突,正想找理由解释自己为什么知道这些,旁边的张阳掰着手指算了下时间,一把跳了起来:“要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得赶紧行动起来?”
那山坡地只翻了一点,想要全部翻完,再加上育苗,岂不是都入冬了?
林卉微松了口气,连忙接话:“是的,如果要种红薯,得赶紧把地给翻了,同时开始育苗,等地翻好,直接扦插进去。”算了算时间,她补充道,“得赶在冬月前让薯苗定根。”
熊浩初跟张阳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人。”
可不是,若是要抢种红薯,现在最缺的就是人。
俩人遂开始讨论起安排。
林卉见状,假装看看前后,道:“啊,萧姑娘怎么不见了?我去找她。”话未说完,已脚底抹油开溜,出了堂屋才彻底松下心神,然后四处看,还真没见着萧晴玉的身影,她登时皱眉,“还真跑了?跑哪儿去了?”
小姑娘家家的,在村里人生地不熟,性子又娇,可别出去被人欺负了或惹事了。林卉这般想着,赶紧抬脚去找。
屋前屋后转了一圈,都没发现人。她顿时急了,忙不迭往外跑,差点跟进门的人撞个正着。
“跑这么快干嘛?差点撞上了都。”来人嫌弃地退后两步。
林卉定睛一看,不是萧晴玉还有谁。她皱眉:“你去哪了?找你老半天了。”
萧晴玉随口道:“上午做的芋子糕不是没吃完嘛,我刚才看见豆豆,便端了盘给他,让他拿去给小伙伴们分一分。”
林卉诧异:“你认识豆豆?”
萧晴玉没好气:“昨天川川不是带着他们过来喝蜜水嘛?我又不是傻子,怎么不认识?”
“……呵呵,是吗?”林卉干笑。
萧晴玉瞥了她一眼:“找我干嘛?”
林卉挠挠脸:“我这不是担心你跑丢了么……”
萧晴玉翻了个白眼:“你丢了我都不会丢。”扭头进屋去。
好吧。林卉耸了耸肩,跟了上去。
屋里,熊浩初俩人似乎已经聊完,张阳起身,看了眼萧晴玉,朝林卉打了声招呼,便往外走。
林卉追出去:“诶,不吃了晚饭再走吗?”
“不了,忙着呢。”张阳头也不回,摆摆手走了。
然后熊浩初也出门了。他要去找里正多要些人,打算加快进度把新宅子快点弄妥。
萧晴玉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林卉拽进仓库:“来,帮我把这些红薯抬出去。”
“干嘛?”
“南边水灾了,大熊说要赶紧把落霞坡翻出来,再种一茬红薯,咱们得把这些红薯弄出来。”
萧晴玉毕竟出身高门,他这话一说,很快便琢磨过来,面色严肃地问道:“朝廷呢?朝廷知道吗?”
“应当知道吧。”林卉不以为意,“大熊跟舅舅去过县城,好像是去找段老说这事了,段老应该会给县衙递帖吧……”她不确定道。
萧晴玉松了口气,点头:“那便好。”看她钻进稻谷堆里艰难地把装着红薯的筐子推出来,她翻了个白眼,“瞧你那样……我来。”
林卉手上力道一松,抬头一看,萧晴玉已经拽着筐子往外拖。
林卉松了口气,忙从后头使力帮忙,随口道:“你力气不小啊。”
“那当然。”萧晴玉轻嗤,“将门无犬子,我也是打小练武的。”
林卉侧目:“看不出来啊。昨儿是谁走路都走出水泡,死活不愿意走的?”
“那是一样的吗?”萧晴玉恼羞成怒。
林卉暗笑。估计是只练力气跟招式,没练脚力?毕竟她只是姑娘家,谁也不会对她要求过高。
俩人联手将几筐红薯都拉到前院。
林卉直接把所有红薯倒在篱笆墙跟前下,均匀铺开。然后再去后院装了盆水,拿瓢将所有红薯都浇上一点水,然后拍拍手:“好了,现在就等着吧。”
“……就这样?”
“这样就够了,有水有日头,还不冷,过几天就能发芽了。哦,对了,你看到红薯干了就给浇点水,保持红薯表面湿润就够了。”
“……知道了。”
忙叨叨又是一天过去了。
林卉以为接下来会陷入忙碌,结果除了新宅那边多了点人干活,她跟萧晴玉要不定时给红薯洒点水,别的竟都跟平日没啥差别。
反倒张阳忙碌了起来。
他只拉过一次猪板油,肯定是不够村里分。第二天他便又拉了一车过来。有了上回经验,这回很快便清空。
然后他再赶着驴车回自己村收草木灰——为防止弄脏车架,他还找人打了个方形箱笼,草木灰装在里头。要是不拉草木灰,便把箱笼取下来。
草木灰不值钱,几乎是半卖半送,装上一大筐也就要个三文钱,刨去买草木灰的成本,他一车还真是只挣几文钱。若不是为了让梨村的妇人们多做肥皂,他还不乐意送呢。
好在村里人都缺这个。草木灰能挣钱,去城里也不好买。听说张阳这儿三文钱便能装一大箩筐。只需要三文钱啊,自家烧一天柴还不定能烧出这么多,再算上砍柴的功夫,这三文钱还是花的值,随便卖一块肥皂都能挣回来了。
如是,一车的草木灰很快便被抢光,有些没抢到的人家还抱怨他带的少。
张阳没辙,只得又跑了两趟,差点没把自己村里的草木灰掏空。
好在这两趟没白跑。好些婶子心软,见他折腾得身上又是灰又是汗,看着着实可怜,便松口把家里的肥皂卖给他。
意外之喜啊,张阳喜笑颜开,连连道谢:“谢谢大姐啊,回头你要什么,我给你们带回来,我也不多挣你们的,给个一两文跑腿费就够了。”
这日常所需,去一趟县城更便宜,大伙便有些迟疑,言语中便带出几分。
张阳也不在意。总有缺的时候,不怕她们不买。
接下来,他照旧每天拉上一些草木灰、猪板油,数量没有第一回的多,每天卖完就算。然后慢慢开始添加各种东西一并售卖。都是日常得用的,比如林卉提过的调味或针线什么的。
进的数量不多,就是收肥皂的时候顺嘴说一句,偶尔有哪家急用的,便会顺手拿一个。
一来二去,大伙都觉出方便,也没比县城贵多少,便开始在他这儿买了。
如此,张阳进的东西便越来越多,卖不完的,他干脆搁在林家。再加上他每日都在梨村混,跟大伙儿都混熟了,大家都知道他是林卉舅舅。偶尔有些人缺点啥,还会专门往林家跑,倒把林家整成了个临时小卖部。
林卉哭笑不得,却乐见其成,还特地问清楚了各类货品的价格,偶尔他不在,便帮他把货卖出去,收好钱币,等他过来再交给他。
但谁也想不到,萧晴玉竟喜欢捣鼓这些。还专门学林卉裁了本本子,将所有东西登记造册,把品类、价格、库存分门别类列得清晰了然。
有谁来买东西,林卉还没翻库存呢,她张口就能道出一二,人家若是要,她随手就能翻出来。
目送又一名顾客离开,林卉看向萧晴玉,后者正要将收来的铜板递给她,见状嫌弃道:“你这什么眼神?”
林卉:“……”她抹了下脸,问,“你喜欢算术?”
萧晴玉莫名其妙:“谁说的?”
林卉朝她手上的铜板努了努嘴:“看你挺喜欢的。”
萧晴玉干咳一声,把铜板塞她手上:“好玩而已。”
“以后你做了管家娘子,家里肯定账务明晰、井井有条的。”林卉打趣道,“也不知哪家有福能娶到你。”
萧晴玉怔住。
“怎么了?”林卉不解。
萧晴玉回神,扔下一句“反正不是你家大熊”扭头就走了。
林卉:“……”
她不再盯着自家男人是好事……可这态度是几个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虽然我今天更得晚……
但是我粗长啊!!
而且,如无意外,我今晚会加更(虽迟但到)
so……
这么勤奋,不值得你们扔点营养液吗?!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