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十胜十败

    荀悦在金华殿为刘协讲解《汉书》, 刘协很快就被各种人物传记绕晕,闹不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少年皇帝牵住荀彧的衣袖,轻咬着嘴唇, 低声说:“有些难懂, 令君能为朕解惑吗?”

    如果刘协没有和董妃讨论:郭嘉是不是龙阳君、董圣卿(汉哀帝的男宠董贤)之流。惯于见风使舵的内侍也没有充当曹操和荀彧的眼线。用这套把戏对付荀彧,的确非常有效。

    然而此刻,荀彧不动声色地抽回衣袖, 声音平静如水:“陛下,荀侍讲(荀悦)会换一种方式解说,直到陛下听懂为止。”

    行礼之后, 荀彧退出金华殿,站在最高一级的台阶上, 遥望烟火人间。

    在许都,没有比皇宫更高的建筑群。站在这个位置,南面的大街小巷、千家万户、贩夫走卒,尽收眼底,甚至能遥遥望见朱雀门的轮廓。

    夹在刘协和曹操之间,荀彧有种一个女儿许了两个夫婿一般的困扰。他既不愿意帮曹操欺凌刘协, 也不愿意纵容刘协算计曹操,每每事与愿违。他的所作所为,大抵更像奸佞。

    荀彧:史书上有些奸佞, 会不会就是像彧这样,自以为忠于君王,想匡扶社稷, 最后反倒做了篡逆之人的帮凶?”

    当然,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什么固定的答案。

    他仰头望天,凛冬的太阳,相对温和,哪怕直视也不觉得刺眼。

    回到尚书台,荀彧继续埋头于公务,繁忙可以让人不去胡思乱想。

    百忙之中,他还抽空接见了一批又一批士子,都是来许都求仕途的人,有贤有愚,有老有少。

    年纪大的岁数足足有一甲子(六十),眉毛胡须白又长。年纪小的才十七八岁,提前加冠,衣冠楚楚,也像个成年男子的样儿。

    郭嘉当年也是提前加冠,十九岁行冠礼。

    快要散值(下班)的时候,曹操来访,找荀彧筹策一些国家大事。

    司空幕府总揽朝廷的军政大权,幕僚还是太少,郭嘉一病,戏璕和荀攸等人捉襟见肘,顾此失彼。荀彧想了想,又向曹操举荐了三位名士:陈群、严象、韦康。

    屯田的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每个郡都设置一名屯田官。

    从今年起,恢复百官正旦朝贺的仪式。

    ……

    一项项政务都议定之后,曹操突然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谁可以代替荀令君?

    荀彧非常平静,波澜不惊,说:“荀攸、钟繇。”

    从尚书台到皇城东门的青龙阙,曹操和荀彧同路,跨出这道门,他们拱手告别,各自登车。曹操向北,荀彧向南,渐行渐远。

    司马懿和徐福打架,郭嘉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咳,是各罚抄书三卷。

    从司马懿和徐福的性情来看,司马懿闷声不响一肚子坏水,估计是没干好事。从两个少年的才能来看,如果当面对质,徐福八成更占理,他伶牙俐齿,完胜司马懿。

    于是,某个偏心眼根本不问是非对错,直接一起罚。司马懿是郭嘉的入室弟子,他过问这件事,碍于情面,也得重罚自己的徒弟给徐福做主。

    不好意思,郭嘉没那么公正,小狼崽和小狐狸互殴,旁观更有趣。

    两个少年又变成难兄难弟,一起抄书去了。

    小轩窗外,腊梅怒放,疏影横斜酒盏中。

    郭嘉捂着手炉,嗅着丝丝缕缕、若远若近的花香和酒香,周身惬意。他软磨硬泡,终于说动荀彧,允许他小酌一杯。

    荀彧有心事,三杯两盏清酒下肚,酒意上涌:“彧答应过六叔,会挽汉室于倾颓,可是彧好像做不到。”

    郭嘉用折扇敲了他的头:“不不不,文若,你没答应过,那只是慈明公(荀爽)的一封信,你根本没有写回信。”

    当时,荀爽在长安病逝,荀彧身在东郡,他们叔侄并没有见面。荀爽在书信中交代后事,托人带给荀彧。这样一想,他确实没有作出任何承诺。

    荀彧的脸上有一瞬间的茫然。

    郭嘉:“文若,你觉得什么是汉室?汉室的‘汉’,是指炎黄子孙,夏民、商民、周人、秦人、汉人,名称不同,都是炎黄子孙。荀家的族谱,只从荀子算起,也不全是汉臣吧?汉室的‘室’,是指天下。陛下一个人,难道能代表大汉天下?泱泱华夏,礼仪之邦,岂是一家一姓的私有物品?”

    荀彧微怔,他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帝尧传位给舜,而不是传位给他的儿子丹朱。‘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那他是不是,也不必以天下之病,只利刘协一人呢?纵然如此,他还是要保住刘协,哪怕豁出性命,谁让他食过汉禄?呃,是食过刘氏的俸禄。

    郭嘉:“《荀子》中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秦皇汉武今何在?长江后浪推前浪。陛下就是被水覆掉的舟。谁说匡扶汉室,非要把陛下扶起来才行?咱们一起匡扶汉室,以战止战,平定天下,让十三州的百姓安居乐业,让衣冠风骨传承不绝。”

    搬出你荀氏老祖宗的原话,看你听不听。

    荀彧一直沉默着,很久都没有说一句话。

    气氛压抑,郭嘉甚至开始反思:是不是言论太过偏激,离经叛道,被荀彧发现彼此的三观严重不合,随时准备割席断交?

    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瓣梅花落进酒杯中,清酒已经冷透,就在郭嘉举杯,准备连花瓣一起喝掉的时候。

    荀彧夺走他手中的酒杯,极优雅地一饮而尽。

    郭嘉怒:“不带这么耍人啊,说好的让我小酌一杯,都被你喝光!”

    “酒冷了,一会儿给你温着喝。”荀彧抱住郭嘉,把他举起来。

    郭嘉:猝不及防,被文若举高高!

    线人署最新的情报:徐福的真实身份已经调查清楚。

    小卷毛徐福,复姓诸葛,单名亮,出生于徐州琅邪望族。他三岁丧母,八岁丧父,跟着叔父诸葛玄混日子。诸葛亮好读书,不求甚解,是踩着分数线考入国子学的。

    郭嘉无比震惊:诸葛亮,怎么会是卷发鸟巢头?还跑到许都,拜了荀彧为师?

    容他大胆推测一下:曹操没有在徐州搞屠城,所以诸葛玄没有带着诸葛亮背井离乡,去荆州避难。国子学名师汇聚,名士如云,吸引少年诸葛亮前来读书求学,一切似乎也说得通。

    祢衡出使荆州,没能完成任务,就留在荆州给刘表当掾属。

    刘表和荆州的士族,一向佩服祢衡的才气和名声。然而有些人,见面不如闻名。祢衡在短短一个月之内,把荆州的文臣武将全都嘲遍。还羞辱、轻慢刘表。

    刘表怒发冲冠,但杀害名士,会大损声望。刘表几乎忍到内伤,最终决定借刀杀人,把祢衡送到江夏,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或许能一物降一物。

    这一回,祢衡稍稍收敛脾气,老老实实地替黄祖写文书,对于孰轻孰重、远近亲疏,都处置得非常妥当。

    黄祖拉着祢衡的手说:“祢先生,这正合我意,和我心中想说的话一样呀。”

    黄祖的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跟祢衡特别友善。有一次,黄射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为鹦鹉作一篇赋,让诸位嘉宾高兴高兴。”

    祢衡提笔写就《鹦鹉赋》,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任何改动,文章辞彩也很华美。

    后来黄祖在大船上宴请宾客,祢衡当众出言不逊,让黄祖很难堪,碍于面子斥责祢衡。

    祢衡又开始任性,直勾勾地盯着黄祖,说:“呸,死老头!”

    黄祖非常生气,想打他。

    祢衡破口大骂,黄祖一时怒极,重重地一拍几案,大声说:“来人呐,把祢正平(祢衡)推出去砍了!”

    黄祖麾下的主簿被祢衡讥讽过,一向憎恶此人,二话不说,即刻就杀掉祢衡。

    祢衡的友人、黄祖的长子黄射得知消息,连鞋都顾不上穿,光着脚就跑去救祢衡,然而,那个主簿的动作太快,黄射没赶上。

    祢衡死时,年仅二十出头,黄祖想到他的才华,又有点后悔,下令厚葬他。

    孙策和周瑜在江东发展,势力稳步壮大。

    名义上,孙策还是袁术的部将,事实上,他和周瑜扫灭刘繇、平定丹阳郡、吴郡。计划找一个机会脱离袁术,在江东自立门户。

    吴郡太守许贡失去地盘之后,向朝廷上表,指出孙策骁勇,周瑜睿智,皆冠绝当世。如果说放任他们的势力继续坐大,对许都朝廷、以及曹操来说,必将成为心腹大患。

    许贡提议:以天子诏书,召孙策进京,消除割据江东的隐患。

    很遗憾,许贡的这封表奏,被孙策截获,没能送到许都。

    孙策找许贡对质,许贡推脱,说没有上表,于是,孙策命令士兵将许贡绞杀。

    车声辘辘,碾过积雪。前大鸿胪陈纪、司空西曹掾属陈群坐在车厢中闭目养神。陈氏父子在外漂泊了好几年,终于再次回到故乡颍川。

    其实陈群不想来许都,尤其不乐意和郭嘉成为同僚。但架不住他爹陈纪日日思念故土,希望落叶归根。

    陈家的老宅就在许昌县城的东面,有家仆打理,大门朱漆斑驳,好在屋舍保存完好,屋前屋后的田地也没有荒废。

    把父亲陈纪安顿妥善,陈群轻车简从,前往司空府报道。

    一想到要和郭嘉在一处办公,陈群的心情就万分复杂。

    曹司空这个人特别奇怪,他是荀彧举荐的,又不是郭嘉举荐的,老向他打听郭嘉以前的事,这是要闹哪样?不知道他和郭嘉关系恶劣,曾经一度见面就掐?

    而且,第一天入职,陈群养精蓄锐一整夜,就等这一刻一雪前耻。然而,早上点卯,郭嘉压根就没来,没来……

    陈群向一位同僚,主簿万潜一打听,郭嘉真行,长期病假,不病假的时候,也一向不来点卯的。

    万潜话里话外,都在暗示郭嘉和曹操的关系非同一般,告诫他惹不起,躲得起,见到那个人,记得绕着走就是。

    陈群:呵,西曹掾协助主管主领百官奏事。信不信在下廷议的时候,廷诉郭奉孝?

    不过,许都朝廷中,关于郭嘉的流言,也太奇怪了一些。

    别的不提也罢,就算郭嘉生得清隽,他那一副臭脾气,怎么可能是龙阳君之流的人物呢?这厮至今都没被曹公砍了,已经是奇迹。指望他讨好曹公,呵呵。

    何况郭嘉只偏爱美人,以前在书院,对荀彧和戏璕格外优待。曹操那种富有英雄气概的相貌,大约并不符合郭嘉的审美观。

    还有孔融,特别不靠谱,说郭嘉不拘礼仪,没错。但要说他粗鄙无文,那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陈群第一个不答应,好歹也是在同一个书院混过的人,贬低陈群的对手兼同窗,和贬低他本人有什么区别?

    袁绍来信,威胁曹操杀掉孔融和杨彪,交出天子,大有不答应就撕破脸开战的架势。

    曹操召集智囊团商议对策。他不怕和袁绍撕破脸,就怕打不过。

    袁绍目前已经占据冀州、青州、并州三州之地,势力如日中天,不光曹操怕,曹营的大多数将领都怕。

    所以,现在要重要的事,是给我方树立信心。

    荀彧:“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旣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

    “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恡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

    “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

    郭嘉:“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陈群:文若和奉孝为了给曹公壮胆,把袁绍贬得一无是处。

    作者有话要说:郭嘉的十胜十败如果翻译,感觉特别失色,容我借用原文。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爱看晋江的人 25瓶;木兰洛烟烟 13瓶;阿雪 10瓶;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