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御前失仪

    董承愣了一会儿, 反应过来,立即跪倒在地,叩谢天子。

    郭鸿看看刘协, 又看看曹操, 把插在腰带上的玉笏取出来,缓缓起身。郭嘉轻嗅一下手中的梅花,随手把花枝别在荀彧的前襟上, 不疾不徐地上前,和郭鸿一同行礼谢恩。

    只一个举动,就让小皇帝刘协的脸色黑如锅底, 他亲手折的花枝,郭嘉当着他的面, 随便赠送给别人。

    仔细一看,这浪子连礼服的袖带都没系。庄重的礼服,穿在他身上,硬生生多出三分潇洒随意。

    董承举笏:“郭祭酒御前失仪,依律当贬为庶人。”

    司徒赵温在一旁打圆场:“陛下赐宴,君臣同乐, 这时候谈失仪,谁还敢安心宴饮?”

    在座的官员喝了酒,失仪的不在少数。打嗝的、敞开衣襟的, 方才还有一个老臣脚步踉踉跄跄,一跤滑出去半丈远,把发冠也跌落了, 趴在地上,发髻散乱,刚被同僚架回坐席上。

    董承这话太苛刻,引来一片不满的目光。

    荀彧仪态万方地行礼辞驾:“陛下,郭祭酒醉了,臣带他下去醒酒。”

    在刘协冷冷地注视中,荀彧扶着郭嘉离开麒麟殿,留下一缕缱绻不散的优雅香气。

    曹操最近烦心事一堆,平添少许华发。“奉天子”让他能够以朝廷的名义招揽人才,出师有名。但同时也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那些从天南地北聚集到许都的士子,表面上是为他效力,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冲着汉室来的。

    就连他自己,也时常处在矛盾中。一边是最初匡扶汉室的本心,促使他极力维护着天子的颜面。一边是残酷的现实,他被当作另一个董卓,要活下去,就必须打压汉室忠臣,不给他们翻身的机会。

    然而天子刘协的手伸得太长,曹操已经无法忍受。在刘协学会管住自己的嘴,不胡乱用口谕封官之前,不能再让他出席这种宴会。从此以后,但凡是百官宴饮,刘协最多出来露个面,就会被内侍送回后宫。

    尚书台,荀彧办公的地方,有备用的手炉。

    郭嘉:“陛下最近都见过哪些人?”

    荀彧思索片刻,一边填装手炉,一边说:“太多了,董承、伏完等近臣,刘邈、刘服(王子服)等宗室,时常入宫请安。”

    郭嘉用火箸拨了拨炭盆里的灰:“有没有特别一点的?比如说:和陛下单独说过话。”毕竟权利使人疯狂,和太监在厕所里歃血盟誓、密谋扳倒权臣的奇葩汉朝皇帝都出现过。

    荀彧:“三天前,陛下赏赐给老太尉杨彪一篮子瓜果,两坛赊店贡酒。杨彪之子杨修进宫谢恩,陪陛下在池塘边凿冰垂钓,杨公子呵斥内侍,让他们都离远一些,说是人太多,吓得鱼儿不上钩。还有宗室子弟刘晔,他和陛下在暖阁中对奕,曾拿出一封信,陛下看完之后,直接烧掉了。”

    郭嘉挑眉,杨修和刘晔,听起来,这两个人都有点嫌疑。

    杨修聪慧过人,博学多才,出生于弘农杨氏,一个四世三公、影响力巨大的簪缨世家。他的生母来自同样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如果给许都的贵公子弄一个排行榜,只论出生,杨修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朝廷里,洛阳系的旧臣,隐隐以杨彪为首。曹操一直在找机会打压杨彪。

    杨修有理由,也有能力把水搅浑。

    刘晔,字子扬,淮南人。他是阜陵王刘延的嫡系后裔。刘晔七岁时丧母,十三岁时一剑斩杀他爹的宠妾,还主动去找老爹请罪,据说是遵照母亲的遗命杀人,这宠妾喜欢诬陷人,是个祸害。母亲临终前,让他长大后除掉宠妾。

    刘晔他爹气得半死,却没有责罚他。具体是怎么回事外人也不清楚。

    后来,刘晔客居庐江避难,专搞月旦评的那个许劭送给他一句评语:“晔有佐世之才。”

    刘晔成年后,帮庐江太守刘勋做事,当地有不少拥兵自重的豪强。刘晔请一位叫郑宝的豪强吃饭,暗中安排刀斧手,想除掉郑宝。然而刀斧手惧怕郑宝,不敢下手,关键时刻,刘晔麻利地拔剑,亲手把郑宝的头颅斩下来,还打着曹操的名义,收服了郑宝的兵。

    这些士兵认刘晔为主,被他交给庐江太守刘勋。可惜刘勋不听刘晔的忠告,被孙策偷袭,丢失地盘,灰溜溜地逃到许都。刘晔只好跟着刘勋一起逃。不逃也不行,小霸王孙策的杀气比较重,对付江东豪杰,不服就杀。

    按史书记载:刘晔会成为曹操的谋臣,曹魏的三朝元老。

    可是到目前为止,刘晔对汉室还没有彻底死心。给刘协出一个微微有点馊的主意,考验刘协的智商、心性和魄力,看他有没有成为明君的潜质,值不值得效力,这完全有可能。

    如果幕后之人是刘晔,那就凭刘协今天的表现,他应该离出局不远了。

    郭嘉决定,先找机会见一见刘晔。至于杨修,这倒霉孩子蹦跶不了多久,等袁术称帝,杨家作为袁术的姻亲,至少被曹操扒下来一层皮。

    有人在门外行礼:“荀令君,在下孔桂,有要事求见。”

    荀彧:“请进,坐下说。”

    孔桂,字叔林。是关中小割据势力杨秋的使者,从长安来。

    郭嘉:野史上说孔桂是曹操的男宠。这人年仅弱冠,眉清目秀,还很爱笑,挺讨人喜欢的。

    孔桂坐在炭盆边烤火:“半年前,曹司空曾写信给杨将军,问能不能把荀公的灵柩运过来,这次我出使许都,就顺路带来了。”

    荀彧的六叔荀爽,在长安病逝,由于战乱,一直无法将灵柩运回家乡安葬。荀彧时常为此伤感。没想到曹操不声不响,替荀彧解决了一件大事。

    说起曹操,哪怕坏毛病一堆,也依然是难得一见的明主。慧眼识才,无微不至,没有曹操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就没有如今的荀彧和郭嘉。不过,他们这些人才,也成就了曹操的事业。

    荀彧非常惊喜,向孔桂道谢,亲切地说了几句话,忽然沉默下来,似乎欲言又止。

    郭嘉隐约知道荀彧的心思,替他说:“孔兄,荀令君有个伯乐,姓何名颙,字伯求。董卓之乱时,何伯求死在长安诏狱中,听说联络不到他的族人,一卷草席,在乱葬岗埋了。你若方便,能否帮忙寻找?最好给他买一口棺材,收殓尸骨送到许都。”

    孔桂看向荀彧,见他点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方便,方便。能为荀令君办事,荣幸之至。”

    荀彧把钱袋递给孔桂:“这个是买棺材的钱,事后还有重谢。”

    孔桂推辞:“一口棺材花费不了几个钱,明年这时候,我还来许者朝贺。”

    荀彧:“你只管收着,岂有托人办事,让人倒贴钱的道理?”

    荀爽葬进荀家的祖坟那一天,荀彧还在墓边种了一棵松树。

    正月初七,郭嘉兑现去年的承诺,带小奕儿回阳翟老家扫墓,荀彧全程随行。一起在郭母的墓前磕头的时候,郭嘉有种一家三口的错觉。

    正月初十,颍川阳翟,郭府老宅。几个小厮在院子里扫雪,发出沙沙的声响。

    炉烟袅袅氤氲,郭嘉懒洋洋,趴在荀彧的腿上看帛书,万万没想到,会被伯父郭禧抓个正着。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