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笑拥江山美男梦(138)

    政务院和总参部区域再往前就是皇宫地界了, 迎面就是丹凤门。

    书颖设计的这个皇宫比故宫还大了几百亩,但是生活区域用了园林式建筑。这个皇宫不像故宫前后都用对称美学,她只在前朝部分用了对称美学。

    叶家宗室和勋贵的私人宅邸和敕造府邸侧在皇宫地界的两侧, 也依照爵位和远近关系而建,也达到几百栋大小不一的地方。

    这些大楼的窗户全用了玻璃, 人们还能看到玻璃折射着阳光的耀眼感觉。

    王甫喃喃“天哪, 这么宽敞新奇的新城,几年间建好,居然没有造成民怨。”

    御驾自然被燕王护送进了丹凤门,皇帝有命,各部官员先各去自己的官邸安置, 明日再进新宫朝贺。

    于是王甫等官员就去找自己的官邸,好在有事先来的部门官员来指引。

    王甫作为原政事堂平章政事,官邸就在“政务院”大楼下首, 官邸也是第一等大, 并带有前院、后院的小花园和专门的佣人楼、不小的车库马棚。

    王甫带着夫人在正门下车从正门进, 车驾被引导从没有门槛可进出马车的侧门进去。王甫夫妻和儿女媳妇一进大门, 就看到了一面汉白玉雕成的仙鹤影壁。

    按照女皇对本朝文官图腾新规,一品文官的图腾就是仙鹤, 这影壁就代表着官邸所住的人的身份。

    长子王元方的媳妇顾氏就忍不住说“娘,新官邸和洛京的完全不同,门口倒没见石狮子, 但这影壁一样大气。”

    王夫人喃喃“不知要花费多少心血,才能造出这样的新城来。”

    次子王元成的妻子正是叶浩凝, 她不由得笑道“整个新都是由皇帝姑姑亲自设计规划的,听说她也花了大半年的功夫才画好各式建筑的设计图呢。”

    顾氏道“皇上不愧是天下第一全才,样样本事都登巅造极。公主, 你的公主府是什么样的呢”

    叶浩凝提前来京,那时叶清江还没有去世。所以她就没有回洛京奔祖父的丧,但过几日祖父棺椁来京,她也要去迎。

    叶浩凝道“皇帝姑姑恩典、爹爹和兄长疼我才给我建了一栋宅子,和公爹官邸差不多大,影壁用四爪龙浮雕。”

    她是长公主,皇帝大度才允她在皇城内建私宅,私宅可以被子孙继承。不过她作为皇帝的小妹子,公主府也只能建在预留给书颖儿女们的私邸后面的位置,也在兄长和姐姐的宅子后面。

    前朝大周就不像明朝一样养猪,本朝也不可能养猪,到叶书林的下一代的旁支,如得恩典赐个住宅,再到了旁支的下一代,也都得搬出去住了。这一点就算是书颖直系后代也一样,叶家也要鼓励儿孙往外发展事业,而不是一辈子窝在京城当个纨绔。

    说着已经穿过主屋前院的小花园,到了大门前,踏着台阶进入大堂,就见这主大厅宽敞得犹如洛京的宫殿。屋顶也有一丈多高,显得特别空旷,厅堂的左边台阶直上二楼的主卧、书房、几个次卧区域。厅堂右边却是一个欧式的壁炉,这在当下时代的东方显得格外突兀。

    燕云的冬天比洛京冷,官邸都是多层建筑,主卧放在二楼烧不了炕,真火壁炉可以让大厅暖一些,烧柴也比烧炭更多地利用能量。壁炉烟囱通过二楼主卧也能暖和一点,若是不够暖,二楼就只得另外的可移动的带烟囱的取暖炭炉了。

    古人讲究孝道,所以书颖也设计了一楼的套间,一般供老太爷和老夫人生活,这里的屋子里却是有炕的。

    叶浩凝还好心地给婆婆和嫂子介绍自来水和抽水马桶的用法,二人和身边跟着的丫鬟婆子看了都瞪大了眼睛。

    便有一个婆子问“这样的话,就不用从井里打水了吗”

    叶浩凝道“对呀,密云一带,统一修建了水库,有专人管理其卫生和供水量,但是每月要依照水表向供水公司缴纳水费,皇帝姑姑都得缴费。

    这水表是光州工业区的新产品,由皇帝姑姑三年前设计,现在的产能还供应不了全城,但是皇城内的主要单位和一二品官的府上是先装上了。”

    老式机械水表不是很复杂的东西,光州工业区造缝纫机金属零件的工艺已经极为成熟。有金钱驱使他们埋头校准零件标准,打造生产线,他们能造得出来。但这东西的价格就没有现代相应的水表让人感觉那么便宜了。

    老婆子道“就是说以后喝水也要花钱了。”

    叶浩凝点头“对,要节约用水。可是自来水方便,省去打水的人工开销。有了抽水马桶,也省掉了倒马桶、刷马桶的繁重工作。”

    大家再到楼上主卧去,正前方就有一个落地大窗户,叶浩凝指点他们需要买窗帘,什么颜色可以凭个人喜好采买。因为窗户占一面墙,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颜色材质,影响整体感官。

    “我觉得不用丝绸更好,丝绸太易燃烧,而且一般的丝绸太透光,还贵。我和元成就用墨绿色的厚棉布。”

    这个时期的洛京已经有不少人采用玻璃窗,替代了原来的糊窗法,所以洛京人也知道窗帘。

    顾氏道“我们初来乍到,临时到哪里采买呢不如拿出行李箱中的布匹来做窗帘。”

    叶浩凝笑道“那嫂子可得拼接才行,这新京官邸的窗户可有多大呢本地就有新厂专门做窗帘的,那个布的宽度足够。”

    顾氏朝窗一看,果然如此,只怕拼接起来的布是不好看。而且这种官邸,传统的大型拔步床是不合适了,叶浩凝提前给他们订做了新的半丈多宽大床和相应尺村的棉被。

    这个时代的人多睡窄床,面对这种大床,也是瞠目结舌。

    到了晚上时,王太太用抽水马桶,一时不敢上,折腾好久才适应。下人们在下人共用的男女分开的卫生间用蹲式卫生间,也整得够呛。这事儿也在几乎所有迁居新官邸中的人们中出现。

    书颖的皇宫内已经布置一新,园林式各处住处也布置了几处,分给皇甫元均、李玄及成年的燕王叶熙、辽阳国公叶然、新元公主叶薰的住处。

    三皇子叶易李所出、四皇子叶昂皇甫所出、二公主叶晗李所出、三公主叶晨皇甫所出年纪不大,还要跟着父母。

    书颖到这样的现代新中式的大别墅中,才觉得清爽多了,一应家具用品,也由燕王和亲信太监先按她的要求备好了。

    书颖在自己的“未央宫”中设了家宴,妃嫔孩子坐了一个大圆桌。李玄和皇甫元均各抱着自己的小女儿,要是放在别人身上,这画风怎么看怎么奇怪,也只他们总算习惯了。

    燕王叶熙现在的情商和实干才能都还高,先举敬了母亲,再祝酒说“母亲,为了今天乔迁新居,儿臣敬你一杯。”

    书颖微笑道“既是如此,那大家一起喝吧。”长子和李、皇甫二人都举杯相碰,叶熙面对他们时倒是和气。

    此时叶然和叶薰代书颖随叶世钊扶灵,向叶清江示敬意,不然叶然面对他唯一的同父同母兄长叶熙时,仍然有点异样心情。

    书颖喝了一小杯,又放了下来“还在祖父的孝期,不该多喝。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破例,以后服丧期就不要喝了。”

    叶熙称是,于是大家开饭,用餐时却不再说话了。寂然饭毕,书颖才让大家各自去分到的宫殿住处安顿。

    皇甫元均抱着小公主,说“皇上,三公主太小了,我留下帮着照看三公主吧。”

    李玄不屑地看了看他,李玄却抱着虚岁快四岁的二公主,牵着虚岁七岁的三皇子道“皇上,我带孩子们先去我宫里住着。”

    书颖看看这个场面,只好同意,吩咐他们早点休息。李玄被赐住未央宫西边的长信宫、皇甫元均住东边的永昌宫。

    燕王叶熙住在文德殿往西南方的毓庆宫,这一座宫殿是除了未央宫之外最接近前殿的,并且最大,还接近通往宫外的一个小门,昭示书颖现在还要立嫡长为继承人的心。

    书颖让奶嬷嬷带了四皇子下去休息,再带着男人小女儿回二楼春秋季主卧套间。因为她是皇帝,所以未央宫中有带地暖的冬屋,燕京夏季太热,她还有在建在湖中的避暑屋子,皇宫地下冰窖比臣子官邸的就更大了。之前她已经来参观过,对这些设施还相当满意。

    小公主因为环境陌生,不禁哭了起来,书颖只好抱着她哄。到了朝南的落地窗前,看着天空的一弯新月哄她,三公主好奇地看着月亮,一时之间才不哭了。皇甫元均军中有要职,有时还要去巡边,所以在她身边的时候极爱争宠。

    皇甫元均揽着她的肩膀,说“皇上,我们终于有自己的家了、漂亮的新家。”

    书颖感叹“这一路可够呛,岁月摧人老,我都四十二岁了。”

    皇甫元均道“你还一点也不老。去年种将军、折将军、王将军退役。他们也觉一下子就心老了,只是有点遗憾没有再往北开战。”

    不但他们退役,好些中将、少将年满55周岁,校级军官年满50周岁,尉级军官年满45周岁都要退役。一支精锐部队,必须要打得动,年纪大了,体力跟不上训练是不行的。

    书颖点头“他们是前朝的戍边老将,为汉家边疆安宁操心一辈子,现在退役告老了,要是愿来京里荣养到老,就接他们来吧。”

    皇甫元均呵呵“他们虽然会给我脸色,但我知道他们没有异心,还是想来新京看看的。皇上要是问他们愿不愿意,哪有人好意思说想来的”

    书颖呵呵一笑,道“那么,你代我拟封私信去邀他们来京里。你在武将勋贵敕造府邸中挑三栋相邻的给他们养老。”

    如折家有世袭一军的待遇,种、王等将领原是西军将领,以前地位也不高,但他们缺少独立领兵挽狂澜的大战,在世时也难封爵。

    但是他们以元帅军衔退休,他退休待遇很不错,他们的一个儿子能报军部,袭一个少校职位,但能否从少校升上去就要看他们的能力了。这一点已经比很多文官的强了,文官从前袭封官多是虚衔,实职都要走科考。

    三位老帅如果在皇城荣养,未成年直系子孙都可以到相应的皇城内片区的中小学校读书,教育资源和人脉肯定是最好的,只要肯学习、肯干活,前途不愁。

    皇甫元均看着女儿睡着了,就让她放在婴儿床上,看着女儿的睡颜,没有节操地说“乖女儿,你可得乖乖睡着,不要哭,爹要侍候你娘了。”

    书颖忍不住往他耳朵一拧“都什么年纪的人了。”

    皇甫元均轻声道“皇上,你不会是心里早嫌我年老色衰了吧”

    书颖不想和他扯了,但是他搂着她歇下时,她也没有推托。她是死了祖父,不是死了父亲,这还有所区别。

    第二天上午辰时,书颖容光焕发,前往新建的“泰和殿”。在她赶到之前,文武官员早就到了,就站在殿内外参观着这座豪华大气的大殿。

    大殿有钢筋水泥所铸的承重大柱子和实实在在的地基,墙内部也是实心水泥和青砖,中间的大厅堂就有洛京的紫宸殿的八个那么大,而一层大厅有两丈多高,左右两侧都有大窗户,保证采光。

    正前方的下面九级上一个平台,然后再上五级,设着皇帝的龙椅。中间是大朝会文武班列的地方,两边还备着能赐给文武坐的椅子。

    两边宽阔的台阶通往二楼,可以登城楼看风景,目前没有一栋京城私宅敢超过这个高度。以后商品房建得超过六楼,那就不一定了。

    大殿两侧的配殿,边沿的朝房建筑都通了自来水,朝房还可以设置临时灶台,供宫庭大宴群臣时供给食物和茶水。

    大殿东北和西北两角设了男女公共厕所,而大殿内部的一个“更衣套间”中有厕所,一般来说只有皇帝敢用。

    皇帝圣驾来了,有侍卫提醒,文武官员们出了殿外台阶迎接,分了左右品级列好队伍。

    蓝天下,穿着改良帝王衮冕的书颖一步步从只有她能走的丹樨,登上巍巍“泰和殿”。

    天子十二旒冕的五色珠子在她额前轻晃,秋天风吹起她的广袖和下裳,时不时露出她腰间所佩的帝王的黄金战刀。

    她神态清冷疏离,不似面对孩子们时的温柔,不似从前游戏江湖时的风流不羁之态,不似小时候面对父兄师的惫懒。

    她是一个帝王,要做胜过唐太宗的帝王,她一步步的走向她新的辉煌。当女人干起事业来,就是丧心病狂,叶卡捷琳娜是这样,她叶书颖也不会比她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大朝会后,书颖下诏,修改年号为“洪武”,这是她的第二个年号。在明清之前,一个皇帝在位期间有多个年号,所以并不奇怪。

    书颖诏书上正式定幽州之北新城为京,赐名“北京”,又名“燕京”,并且大赦天下。当然十恶不赦者不在其列。

    同年九月底,叶世钊、叶然、叶薰和书林、玉堂两房各派出的两子、玉敏派出的长子柳永祥共同扶叶清江棺椁入京。女眷则照顾着未亡人卢氏,跟在后面的马车上,到城外自然要下车来,哭着进城。

    燕王叶熙披麻带孝率礼部官员一起出城迎接他们入京,并且迎棺椁入皇宫至西北的一处宫殿作为殡宫。

    古代皇帝修陵是大事,所以皇帝驾崩后离下葬往往有很长时间,而这期间有殡宫,如正史上顺治皇帝在殡宫据说停灵了两年又两个月。

    像书颖当政的叶氏王朝也是前无古人的特例她当了几年皇帝还没有自己的皇宫,迁都前祖父逝世,祖父82岁安详地在睡梦中逝世在这个时代是吉丧,放在民间也没有人说不吉利。

    她迎祖父棺椁到新宫停灵,自己不介意冲撞,虽无前例,却符合儒家文明秩序下的孝道。谁家有个孙女像她这么有心,哪家祖父都要烧高香了。

    这时百官家里在主干街道都设了祭棚迎接,宫城的丹凤门大开,皇帝、文德贵君、武成贵君、叶易、叶昂穿着孝服在大门迎接。

    一起在哀乐中送了棺椁去殡宫,然后还亲自送卢氏去皇宫西面给她养老所备的荣庆宫贾母有被内涵到。荣庆宫也是三进新中式大四合院,却是一层式的建筑群,备有烧地暖的过冬屋子,利于年纪大的人养老。

    荣庆宫四周花团锦簇,花圃中栽有四时花种,远方还有一片稻田和菜地,稻田、菜地和花圃中间是鹅软石铺成的路,老人在上面走一走,最合适不过了。

    毗邻着卢氏所住的“荣庆宫”的是“上阳宫”,这同样位于整个皇宫西面,方便皇宫西宫墙外的王府、长公主府的小辈进宫来探望请安。上阳宫建筑群轩昂壮丽,四周的假山和人工河穿过,往东就是一大片的人工湖。

    湖旁载着杨柳,湖中养着锦鲤、种着莲花,再往东是一大花的桃林,桃林中间有个凸起的小山,山上建着个八角亭。这是正是皇宫最大的成片花园地带。

    皇宫最东边对称的方位,这一大块地方建着“皇家中小学校”,与皇帝生活区还是隔着一道宫墙,以后小孩子也不能调皮乱闯廷禁。

    余下的十二处各式主人住的宫宇就建在靠近未央宫左后方和右后方,书颖多将之预留给自己的儿女居住。

    在书颖没死之前,可以让这些宫宇给自己直系的儿女一直住皇宫里,叶熙当了皇帝也没用。因为这是她出钱、出才智建立的,他就算出了力,功劳也不及她。

    她将来一定不是一个奉献型的婆婆,不可能在自己生前让媳妇喧宾夺主,爬到自己的儿女头上去。

    书颖当小媳妇时也没有爬到张太后头上去,只是靠着自己的私财不求她、避开她的攻击而已。

    她的人设对王知敏式的女子相当不友好,只她不知道已经21岁的叶熙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

    叶世钊扶灵进京后,礼部和钦天监选了良辰吉日,皇帝以下叶家近支宗室也就是叶世钊的儿孙和文武百官正式将书颖追封的叶家七位祖宗迎进太庙,然后举行大礼。

    叶世钊没有实际当过皇帝,是被当今封的太皇,礼部也拟定二帝进宗庙祭祀同时担任主祭。

    古代一般来说只有当家男子才可做主祭,但书颖是真正的开国女皇,怎么也不能落了她。叶世钊还在世,又是叶家的男子家主,那么加上了叶世钊后,礼部那些男子才更甘心。但是倘若叶世钊去世,那么只有她一人做主祭了,本来叶家的主祭位置应该是叶书林的。

    但叶书林不可能为了做叶家主祭而放弃当皇族宗室。叶氏一族若不认书颖做正统,书林一脉就是主祭,但那就仅限于家庙,而不是天子庙,不服就分家另祭。就算是叶家的所有人,也承认叶家没有书颖就没有今天的荣华富贵。

    以目前的局势,叶书林一脉要夺嫡的话,人望和功绩不太够。就算裴延庆是叶书林的亲家而支持女婿,还有军政其他主要人才和百姓的心不会支持。

    礼部为了这个特别的祭祀,做了很多开创的让步,除了女子进太庙之外谁让她才是开国皇帝,没有她就没有这个天子七庙,二帝做主祭之外,还让文德贵君和武成贵君在太庙之外跪拜,位列于裴太后之后,韩、张之前。

    全体官员既不愿强让皇帝立皇夫,又不能让非书颖一脉喧宾夺主,那么国将大乱。现在的文武百姓和天下百姓就算不能百分百满意书颖,可是少有人否认,她是几百年来的第一强君。奉她为主,大家现在才有信心富国强军,解决民生。

    祭祀太庙之后两日,书颖与文武大臣在紫宸殿小朝会,书颖命礼部、钦天监和工部的去天寿山麓寻龙定穴,修建叶清江的皇陵。此事议定之后,便有军部的人上奏,觉得关东大铁路已经修好,可以准备再次往北、东、西深处拓展。

    这时却有财政部的何部长跳出来上奏,说流民大部分迁去关东和大琉球岛。南北两个方向的荒地都还没有开垦完,现在的朝廷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地,发动大战会徒费粮饷。

    书颖沉吟一会儿,看向列位武将,淡声道“何爱卿也言之有理,此时大夏最主要的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教育、交通、医疗,让百姓们提升生活水平。”

    颇超阿绰去年刚更将到第四集团军作司令,并且换防调兵到京驻守,现在是上将军衔。他已年过五十五岁,到六十岁时,就算身体还好也得退休了。

    所以他很想再打一仗,依照升衔制度,担任上将期间有了大的军功才能在短期内升为大将。那么退休时,女皇就可以恩典,让他封帅荣休。

    就如退休的几位将领,当上将期间打了不少战争,当时升衔为大将,之后军垦时还打过“治安战”,追击女真残余势力,有了退休封帅的各种资历。

    现在颇超阿绰年过五十五岁,又轮到驻京,搞不好就在京干巴巴驻守三年,若有事就再延长一年,然后就光荣退休了,因为无功,能不能以大将退休还说不定。

    “皇上多年前地图开疆,尚未完成立界碑。此事除了军部的人能做,旁的部门做不了。怎么能因为眼前的安逸,而不早些为子孙后代谋算呢”

    书颖沉默,颇超阿绰又道“关东军民屯田万里,粮食可以自给,还有关东皮草布匹防寒。现在有了火车,方便补给弹药。”

    周部长道“出兴安岭以西可也不近,长途行军,补给之难不下于从燕京到临潢府。”

    颇超阿绰道“不用像从前一样调动几个集团军做战,出兴安岭以西只调一个集团军也够了。”

    书颖道“今年秋粮秋税还没有收上来,也不知统计下来有多少”

    交通部门和水利部门的主官们不同意了,表示财政预算盈余的都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交通部门的刘部长还说“出兵漠北,去拿下现在没有人开发的地,其所耗钱粮应该可以修建从京城到武昌的铁路了。”

    这时还在总参部的王逸飞都忍不住说“哪有这么夸张现在东北粮草和防寒衣基本自给,只出一个集团军的话,所耗不会超过当年北伐的十分之一。”

    刘部长当初还只是个小官,但也知道这笔账,说“当年北伐的钱可是六七年的省吃俭用,打了北伐充盈的国库和各地方仓储为之一空。现在刚迁了新京,还有那么多事业要开展,延后几年再打兴安岭以西的地不行吗”

    农业及农税部的周部长也跟着附和,军部的人跟着列数些打仗的理由,双方在下头争论起来。

    书颖歪在龙椅上,有些头疼,聪明如她也有几分拿不定主意。

    忽然安南王叶玉堂出列,奏道“启奏皇上,臣以为,还是让军部打这一仗吧。”

    安南王叶玉堂当年是进士及第,他现在担任一位副相,目前政务院有六位副相分管各部事务和政务院直属的秘书处、后勤处、保卫处等辅助小部门。

    因为叶玉堂是皇族,一般来说无法担任平章政事首相。文官体系的人都奇怪地看着他,一直未发表意见的王甫都有些好奇,他其实也没有想清楚。

    周部长道“王爷,当初北伐是不得不为,一方面为收复燕云战略要地,另一方面关内还有许多失地流民无以为业,北伐于国有利。可是现在”

    叶玉堂朝他半揖,道“现在也是必要的。臣年轻时受皇上亲自教导策论,皇上曾言兵刀入库,马放南山都是帝国从兴走向衰的必然过程。

    现如今国防军把重心放在军垦和建设上日久,只怕难免懈怠。很多见过血并且历练过长途行军的精锐老兵年到四十就已退役,有些国防军战士有了功勋田、并且家人都分到了地提前自请退役。

    再过五年十年,退役的老兵就更多了,而全由新兵们组成的军队只怕是要出问题的。年轻人依仗我朝利器,不知行军要注意的细节,一味狂妄自大更是不成。

    历朝历代中,西周和秦国连续出了六代英主,是任何一个朝代或国家都没有的。而其共同的特征就是不停止军事上的进取。虽说周穆王时东征西讨过度,导致周共王接手一个烂摊子。

    可是当周共王真的兵刀入库,马放南山,就加速了西周的衰落。秦国变成了秦朝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秦朝一元法过于残暴,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再征伐,百姓过得生活并不会比之前更差,反而各地都反了。曾经纵横六国、囊括宇内的赳赳大秦居然败亡得这么突然。

    臣记得皇上年轻时说过,内政与军事就像医道上的人体的营、卫系统,一段时期之内虽有偏重,比如休养生息,但是任何一面都不可荒废,都得呈现动态循环。人体的营与卫任何一面荒废,人都会虚弱,甚至死得很快,一个国家的营与卫任何一面荒废,也不得不死。

    现在我们发现七年无大战,下层将士新旧交替、一半以上新人缺乏实战经验时只是一个蚁穴,但是此时不改变,过个十年就是一个大洞了。我们以后要挽回局面,要付出的代价会是现在的无数倍,也有可能无法重现今时之盛。所以,微臣认为,已经七年没有大战远征的国防军,现在很有必要动一动,这不是钱的事。”

    这时候,武将们眼睛都亮了起来,大部分文官也一时不语了,他们听到叶玉堂说这些话也觉得有些道理。

    书颖坐正,深吸了一口气,说“安南王,朕年轻的时候说过,你是说朕现在老了吗”

    众大臣差点绝倒,这是重点吗

    叶玉堂不禁愣了一下,揖道“相比于臣,皇上还很年轻,仍然美丽。”

    书颖看向王甫“介修怎么看”

    王甫沉吟一下,才说“历朝历代的朝廷都会缺钱,本朝总没有前朝时缺钱,文武并重,关乎社稷,那么臣觉得安南王所言有理。”

    余下武将纷纷请战,颇超阿绰道“我在关东驻守过五年,我年纪也比你们大,你们可以等下回的。”

    下头争成一团,又争到书颖跟前来,书颖倒也理解老将心态,问道“卓远现在带第四集团军,可战否”

    颇超阿绰道“这是种帅的带过的老部队,其骨干和老兵打过收复燕云之战,也曾经到辽阳驻防,是支精锐部队。臣这一年多以来渐渐和将士们熟悉。”

    书颖嗯了一声,才道“那么朝廷各部门准备明年开春之后二次北伐吧。卓远准备首战,军方各部准备轮战。”

    颇超阿绰道“若只打兴安岭以西草原,臣带第四集团军就可以了。也未必能遇上什么强敌。”

    书颖道“遇不遇得到看运气,今年你拉出去溜溜,明年他拉出去溜溜,国防军就不会得太平病。子聿带着总参部做好总预算和总预案,下月拿出来,和政务院共同讨论审议。”,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