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十七章 加速

小说:母星拯救计划 作者:长恨歌行
    共和十四年,天大旱,恰逢天子于彘地驾崩,卜得异象乃王为祟,召公将藏匿于己家的太子静请出,与周公一同扶立太子登位,天遂大雨。

    周、召二公在先王奔彘的情况下执政多年,保证了宗周的平稳,又抚养太子长成,太子姬静称王后自然大为倚重二人。

    此外,天子姬静所信重者,除大周的累世公卿、夷王、先王时期的天子重臣外,便是他的母族与一些近支姻亲。

    申国作为天子的舅国,天然便被天子视作自己的后盾。

    历代天子对自己的母族都颇为倚重,历代天子的舅家也为大周立下了汗马功劳,先王的母舅鄂侯是个例外,但是鄂国远在淮夷,久在荒服,大周与其联系本就不密切,这也算事出有因。

    申侯本人与其太子皆在朝中为卿士,又有申国的诸多姻亲,天子姬静手下可用之人不少。

    在天子可用的亲近之人里,嬴非的儿子和孙子,还有他的族亲,算是比较出众的。

    嬴非的长子秦宁借着申侯这一层关系,与先王算是连襟,他的长孙与现任天子便是表兄弟,嬴非的四子秦梁在共和之时便在宗周为官,天子少时与其多有接触,造父的后人奄父继承祖业入宗周,秦梁成功地和这位族兄弟拉上了关系,拓宽了在宗周的人脉。

    天子幼时遭逢大变,长成之后却雄心勃勃,欲超越父祖建立伟业。

    而只要天子用人,嬴非的子孙们便能借着朝中的阶梯步步上升。

    秦邑这边安排妥当,另一边的西秦,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壮大成为了戎族里数一数二的大部。

    若不是嬴非不愿令其与大周接壤,数月之间,不需与秦邑双面包围,西秦也能将西戎诸部搅个地覆天翻。

    但不论是他还是他的次子秦荡,都主张稳扎稳打,只以战争裹挟诸部,不遏制内部分裂的苗头,这样的行为,他们是不会做的。

    不得不说,就算是在失忆状态,嬴非搞的事也已经是改变历史了吧。

    何止啊,等到双方打完中间的部族,然后一看,哟呵,是一家人,联合起来,提前无数年称霸,好家伙,这大周说灭就得灭了吧。

    说什么呢,看我非哥一家,不是典型的忠臣孝子嘛充其量等大周亡了以后流着眼泪收拢大周的土地嘛

    瞧你这话说的,那眼泪是从嘴角流出来的吧

    不过就算是一家人,等到两边能会面的时候,也已经隔了很多代了吧你们确定他们会相见恨晚狠狠地打,打到吞并另一方的基业才是正常的吧

    那可不一定,看嬴非这么能活的样子,后代真的打起来,他不会站出来老祖宗告诉他们不允许,后代们还能再干起来

    嗯,真是个好设想。不过,就算嬴非看起来年轻到看起来和他的幼子、长孙一个年纪,可是,他真的能活那么久吗

    别慌,相信咱们的救世主,他能活

    嬴非不知道光幕里的话,不然的话,他肯定会对那位对他的寿命寄予厚望的观众说,我努力,但话别说太死。

    他确实也算是修炼有成,如今将近七旬的年纪,走出去还是正当盛年的模样,可是究竟能活多少岁,他自己都不能确定。

    因为过分年轻的外貌,他已经很少理事了,就算有召见臣子,也是召见心腹重臣与其后人们。

    与此同时,他的年轻,毫无疑问也使得本人披上了一层光环,后代里没有争权夺利的,经过培养以后,对政事有兴趣的就参与西秦的政务,喜欢练武的就去领军,喜欢修炼的,嗯,他们没有嬴非这样退休老人家的特权,至不济也要找件事做,为西秦的发展出力,然后才能用闲暇的时间修炼毫无疑问,大部分的子孙还是对修炼比较有兴趣。

    对于现在的嬴非来说,已经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到吃惊的了,而且西秦与秦邑的发展,他都有进行实时的规划。

    新天子是个励精图治的人,对于西陲的秦邑的支持,也渐渐加大了力度。

    原本的秦宁只是秦邑兼犬丘大夫,新天子正式将其封为西陲大夫,也就是说可治理的地方扩大了前提是他能够将西戎占据的土地都夺回来。

    除了让秦宁自己努力外,周天子还是很够意思的,派遣了宗周的王师,共计七千兵卒先来帮他。

    这七千人都是训练有素的兵士,进行的是车战,当然不是白送给秦宁的,而是同时派遣了师氏。

    秦宁的舅兄、天子的舅父申侯太子为主,秦梁也参与其中,虽然宗周的王师有固定指挥,但对于秦宁绝对没有造成干扰,天子也算考虑得很周到了。

    除了西戎,天子对淮夷诸国也派兵进行了弹压,总而言之,当年先王在哪里摔倒的,天子就想让大周在哪里重新站起来

    天子的操作让诸侯重新威服于周室,出现了“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可喜局面。

    可是,天子在位的第十一年,鲁国国君入觐,此后,天子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神奇操作,拉开了之后看来颇为昏聩的中晚年的序幕。

    鲁国国君入觐时带来了两个儿子,长者名括,少者名戏,按嫡长继承制,不管怎样都应当是公子括继位,只可惜,天子喜爱公子戏,不惜违背大周的立国之本,强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

    天子带头违反礼法,所有的诸侯都轰动了,好家伙,天子自己都不守礼,还想让他们守

    就算之后鲁国国君薨逝,谥号武公,公子戏顺利继位成为国君,也没多少人看好鲁国。

    废长立幼,鲁国很快因此陷入了动荡,天子在位第二十一年,鲁国内乱,公子括之子伯御杀国君戏自立,狠狠地打了天子的脸。

    而天子在位的第三十一年,因讨伐羌氏之戎失利,天子转而召集诸侯联军,以鲁国新君伯御乃是弑君自立,同时违背了天子的王命为由,讨伐鲁国,杀死鲁君伯御,并废其君位,转而将鲁武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称选为鲁国新君,在宗周的夷宫举行了册封典礼。

    天子姬静的一系列操作,可谓是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强行挽尊的结果,就是诸侯们对宗周的抵触心理再度占据上风。

    之后的数年里,天子数度发兵征伐西戎不同的部族,如太原戎、申戎,但都兵败而回,王师的战斗力已经不足以再形成强大的威慑了。

    嬴非看得目瞪口呆,虽然宗周乱起符合西秦的利益,但是,天子逃离都城、违背礼制、攻伐周公之胤、屡屡兵败,这些年发生的事件算起来,大周怎么看都是一副末世之景啊

    等到天子驾崩,太子宫湦继位,大周加速往灭亡的方向冲。

    新王也是个励精图治的天子,就是屡遇天灾,按照王室传统任命的辅政大臣虢公石父背了无数的锅,成了天子识人不清、懈怠朝政的代表,但是大周的优良传统就是世卿世禄,数位先王都任命过虢公为师氏,在朝中重用虢公,要把识人不清、重用奸佞的锅扣给新君,就太过了点。

    不过他最大的问题,大概就是废立太子他要废了王后申姜所出的太子宜臼,立爱子伯服为储。

    作为旁观者,嬴非说一句公正的话,这锅其实得先王宣王背,他连鲁国这个周礼典范国的国君都进行了一通废长立幼的实操,可不就让儿子有样学样地“学废了”嘛

    只可惜,太子宜臼的母族申国可不是吃素的。

    宣王的外公乃是申侯,而后他又封舅父为申伯,于谢地另立一国,所以如今的大周有两个申国,同气连枝,势力庞大。

    而且申国一向的宗旨就是确保自己人的利益,嬴非这个百年前的前车之鉴是的,一不留神,他又成功熬死一位周天子,寿数更上一层楼还在这儿喘气呢,他可没忘记自己的嫡母申姜和当时的申侯,是个怎样的护子、护孙典范。

    数一数,除了和秦宁成婚的儿媳妇申姜,嬴非所知的还有宣王的母后申后、天子姬宫湦的申后、嫁给如今的郑国国君、宣王之侄的申姜,申国和大周王室的联姻是方方面面的,天子要废嫡立爱,可他没想过,申侯是会不满的。

    相比于隔了两代的表外甥兼女婿,当然还是自己的亲外孙更亲啊

    西秦和秦邑此时都已经是嬴非的曾孙在治理了,不过二者的实力都大幅增强,申侯不满天子废后,在太子出奔申国后,便联合犬戎,入攻宗周镐京,一招引狼入室看得天下诸侯都目瞪口呆。

    但是,很快,大部分的诸侯都认识到这是一个机会,毕竟,只有天子衰弱了,才有诸侯们辉煌的空间嘛

    犬戎攻杀天子姬宫湦与新太子伯服后退兵,申侯拥立外孙宜臼为王,畿内诸侯国的一些老牌强国如虢公、周公等人,自然不可能让申侯如愿,转而拥立了宣王子余臣为新王。

    嬴非在秦邑的曾孙率军勤王的半道听说天子没了,转念一想,就去投奔申侯扶立的天子宜臼了。

    “奉天子以令不臣”嘛,这种操作,他懂的。

    不只秦人懂这个道理,以晋国为首的大诸侯,也懂这个道理。

    天子宜臼迁都成周洛邑,与宗周的天子余臣形成对峙之势,秦人拥立的是成周的天子,那么包括周邑、宗周在内的,被犬戎攻占的地盘,他们就不客气地笑纳了。

    本来按理说,秦人要和犬戎争地盘,还是王室畿内、甸服这样的好地盘,难度值颇高,非得数代秦君携手努力才能成功,可是这样的机会,嬴非要是不抓住,岂不是他傻

    西秦的发展很好,地盘本来就很接近犬戎、西戎了,此时他更是令西秦的曾孙快速发兵,攻灭犬戎,没了犬戎,这块地盘就是秦人的了。

    对于天下诸侯来说,就是秦人早已有不臣之心,如今竟能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灭犬戎,当初竟然没有及时发兵救援先王,半道上还拖拖拉拉,做戏,绝对是在做戏

    西陲之秦的秦人们啊这,其实我们也很意外啊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十几章以后终于开始要进入主线剧情这件事,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