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潘府内。
潘亮下朝回来, 满肚子火气,一回府就把院里做事不伶俐的奴仆臭骂了一顿,然后就把自己关进屋里了。
今天在朝堂上, 云家那小子也不知吃错了什么药, 他说一句那小子就顶一句。
他近来因为和梁家结亲失败的事, 行事一直比较低调, 不想树敌太多。因此云秦找茬的时候,他想着要给皇帝留面子,也就忍声吞气了。没想到云秦不依不饶,他不说话, 云秦就三番两次主动把话茬递给他, 然后追着他挑错。
众目睽睽之下,他被奚落得颜面扫地, 即使愤怒,也只能咬牙强忍了。
回府后,他把自己关在屋里生了好一阵闷气。终于, 他心情稍稍缓解,就听见外面有些许吵闹。似乎是院里的奴仆在和谁说话。
“家翁正在气头上,你若无急事先避避吧。”
“什么事”
“这就不知了,下朝回来便这样了”
潘亮起身走到窗口, 只见是他的小儿子潘晟正在和掌院说话。
父子俩四目相对,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头。
潘亮问道“十郎,你来干什么”
潘晟看着他不说话。
潘亮隐约意识到了什么, 眉头拧得更厉害了。片刻后,他没好气道“进来说”
于是潘晟从外面进来,在父亲对面坐下。
“说吧,你有何事”
潘晟垂眼盯着面前的桌子, 竭力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他低声道“阿玉在郁州被人行刺了。”
潘亮心里一沉还真是为这事儿来的
他看到小儿子出现在院子里就已经猜到他的来意,不免感慨他对那女娘的上心程度就连自己都是昨日才收到此事的奏报,这小子今天就来找自己了。看来他专门送了人去郁州做眼线
“你想说什么”潘亮冷冷地问。
潘晟深深吸了口气,终于抬起眼来“爹,是你指使的么”
潘亮在心里骂了声不孝子,瞪起眼怒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难不成你还要为了个小娘子找我讨公道吗”
其实郁州军行刺梁阑玉之前并没有问过他。他只是让他们给梁阑玉使绊子,至于具体怎么做,他不清楚郁州形势,他也管不到。但无论怎么说,何、苗二人是他的旧部,此事他无意推脱。
潘晟没说话。他甚至没有太多表情变化,只是长长的睫毛和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抽动了几下。
看到他这幅样子,潘亮的火气突然消下去了他对这小儿子还是很喜欢的。儿子的这副模样难免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屋里安静了好一阵,父子俩对坐着,都不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潘晟再次开口“爹,过段时间,我打算去郁州。”
潘亮前几天已经听说了这小子在出售名下土地田庄的事,当时便猜到他有这打算。
他冷冷道“随你。走之前把门下省的差事交接干净,别给我留个烂摊子。”
潘晟不语,算是默认了。
潘亮又道“我不管你去哪里,给我永远记得自己姓什么”
潘晟自嘲地苦笑了一下。
他仰头望了会儿房梁,又无声地向潘亮行了个礼,起身出去了。
草市遇刺的事过了三天后,梁阑玉又准备出门了。她打算去城外逛逛,弄清楚这附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陆春听说她要出去很是担心,让她带上十七八个甲士贴身保护,以免再遭袭击。梁阑玉却道“带两个就够了。我这次出门是临时起意,不会有人埋伏。何况外面也没几个人认得我,要是阵仗太大,反而惹人盯上。”
陆春死活不依“纵使没有埋伏,这郁州也不是什么太平地方。城里还好些,城外听说常有贼寇活动。大姑娘万不可冒险啊”
两人争论了一阵,最后决定各退一步,梁阑玉总共带六名甲士保护,两名跟在她身边,四名则在稍远的地方跟着。这样既不会太打眼,真遇上事也方便策应。
除了甲士外,梁阑玉还叫上了前几天刚从草市买来的奴隶秦冬。秦冬是本地人,对附近更熟悉,也方便给她指路介绍。
让所有人都换了一身普通百姓的装扮后,梁阑玉就出门了。
“这附近有铁匠铺么打铁的地方”梁阑玉问秦冬。她知道郁州没有铁矿,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先看看铁匠了。
秦冬想了想,道“城北有一家。”她从前是住在下辖县里的,不过她从小到大进过几次城,因此对城里的情况也算熟悉。
梁阑玉道“带我去瞧瞧。”
不多时,一行人来到北城郊的一间房屋门口,只见屋里烟气缭绕,乒乒乓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正是铁匠在里面在劳作。
梁阑玉率先走了进去。
这间铺子小得很,拢共十平方不到。屋里黑漆漆的,除了一名铁匠外连个帮徒也没有。那铁匠见有人进来,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回头问“有事儿”
梁阑玉问“你这儿都能打什么”
“农具器具看你想要什么呗。”那铁匠走到门口,光线亮堂了许多,他终于看清梁阑玉的模样。
梁阑玉又问“附近的人都到你这儿打铁么”
铁匠点了点头“除了豪强富户,小老百姓都上我这儿来。”
梁阑玉奇道“那豪强富户去哪儿打铁”
铁匠看她的眼神也很古怪“自家的作坊啊。”
他自嘲“他们那儿东西好,手艺也好,自然瞧不上我这里。”
梁阑玉明白了。
这朝代跟南北朝极其相似,是个私营经济最活跃的年代。
因为严重的土地兼并,豪强贵族都田连阡陌,拥有自家庄园。庄园指的可不是一个大点的园子那么简单,小型庄园起码是一个村的规模,大型庄园甚至能抵上一个县。如果地势足够好,还能依靠山川河流这些天然屏障,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要塞”。
而且庄园内部不仅有耕地,还有各种产业,有种粮食的,有种蔬果的,以及各种手工业作坊,临海的庄园还会经营打渔业。有些庄园甚至能把矿山也侵吞为自家产业,贵族就在家里开矿。
可以说,一个庄园俨然就是一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
铁匠说他们东西好,手艺好,指的是成色最好的金属都流进豪强的庄园了。他这小地方只能弄到一些成色下等的铜铁,或者帮人把旧器物熔了改改样式。
梁阑玉拿起他这儿的几样铁器看了看,光看颜色,就知道这些东西杂质极多,恐怕不太经用。
她问“你知道冶铁的流程么能给我仔细讲讲么”
那铁匠看她的目光愈发奇怪这小娘子到底来这儿干嘛来了
梁阑玉亦知道耽误了人家做事,掏了几个铜板递过去。铁匠见她给钱,不禁一愣“哎,这”
其实他也看出梁阑玉虽然穿着朴素,但绝不是普通百姓。她身上的贵气和普通人就不一样,而且她出行还带仆从,一看就是哪个富家姑娘出来玩乐。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钱收了“这跟你从哪儿说起呢从开矿么”
梁阑玉道“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那铁匠本也没什么要紧的事要做,再加上收了钱,也就详详细细地把开矿制铁的流程给描述了一遍。梁阑玉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问他,他也都耐心解答。
听完之后,梁阑玉对这年代的冶铁水平大概有数了。
其实如果横向对比,南北朝已经有高炉冶铁了,会使用耐火材料,也有鼓风技术,对比同时期全世界其他国家,可谓遥遥领先。但如果纵向对比,跟后世的技术比起来,那这会儿就还差得远。
梁阑玉当然没炼过铁,但她学过历史和化学。冶铁的原理就是要用还原剂把铁单质从氧化铁里还原出来。另外她在历史书上看过,最好的还原剂是焦炭,由煤在高温密闭的环境下干馏而成。这项技术得到明朝才普及,这会儿还没有。
打听完自己需要的信息,梁阑玉就离开了铁匠铺。她对秦冬说“你带我去附近的老百姓种地的地方看看吧。”
于是秦冬带着梁阑玉和甲士,又往附近的村庄走。
没多久,众人路过了一条小河。梁阑玉看到许多农民打扮的人挑着担子来河里装水,装完了又挑着走。
她问秦冬“那么多人挑水去做什么”
秦冬道“挑水回去灌田啊。”
梁阑玉问“这里有水车吗”
秦冬愣了一下,疑惑道“都督,水车是什么”
梁阑玉不作声了。
后世常见的水车也是唐宋以后才有的技术。在南北朝,基本是修灌溉渠对农田进行大水猛灌,或者靠人力和一些简陋的装置挑水浇灌。没有既精细又省力的法子。
众人又往前走,去看地里干活的农民。梁阑玉观察他们使用的农具,并且询问他们种田的步骤、每亩地的收成以及对农具的使用方法。
前世梁阑玉虽然是城里人,但从小她父母工作忙碌,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把她送回老家和爷爷奶奶过,开学了再接回来。她好奇心很重,经常喜欢跑到田里看农民干活,询问各种农具的使用方法。那段时间她还迷上了看种田小说,因此对基础的农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她在田里待了一下午,直到天色快黄昏,她基本弄清楚这时代的农业技术在什么水平了。
看下来,这年代的衣食住行,她基本都有改良的方法。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她得先得到足够大的权力。
她倒是想用焦炭冶铁,但她手底下没有冶铁作坊,更没有矿山;她也想兴修水利,提高亩产,先不提武官能不能管这个,她起码得有足够的人手供她差遣吧可现在郁州军压根不听她的
饭得一口一口吃,她现在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夺权或者用夺字不合适,她必须真正掌握朝廷赋予她的权力。然后,她才能放开手做事。
“都督,时候不早了。”甲士赵九走上来道,“咱们得回城了,不然等天黑了,路不好走。”
“嗯”梁阑玉道,“回去吧。”
众人掉头往回走,没走多远,河对岸一个骑着骡子的身影吸引了梁阑玉的注意。她原本只是漫不经心地瞥一眼,然而感觉有点眼熟,目光又挪回去。待看清楚,她眉头紧了。
“那是不是西营的王军副”她小声问身边人。
秦冬和甲士们都顺着她的目光去看那骑骡子的人。
赵九道“好像是。”
连秦冬也跟着点头那天王华在草市灭口那些流寇的时候,她也在场,她也见过王华。
梁阑玉心思一转,转身回到田里,花几个铜板跟农夫买了顶斗笠。
她身边人都惊了“都督,这是”
梁阑玉道“我要跟着看他去哪里。你们远远跟在我后面,绝对不要出现在他视野里。”
明天就是军队的休沐日。王华身上没有穿兵服,身边只带了一个小兵随从,显然是去做私事的。而且这个点儿了他还在往外走,今天晚上肯定来不及回军队他要在外面过夜
王华是有父母妻儿的,他的父母妻儿作为军属都在军队里,他却撇下家人独自出去过夜。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他要么是去拜访哪个至亲好友,要么是在外面养了外室
梁阑玉正在命阿夏阿秋他们调查军官们的人际关系,寻找自己能下手的突破口。今天运气这么好,竟然在外面偶遇王华,她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了。
赵九担心地拦住梁阑玉“大姑娘,还是我去跟吧。”
梁阑玉道“不,你们听我命令行事就好。别说了,他要走远了。”她还是对自己的身手更放心一点,而且她怕手下的甲士不够机灵,惊动了王华。
话说完,她就加快脚步朝王华离开的方向跟了过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