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升北京留守 林从没接石敬瑭当说客……

    林从没接石敬瑭当说客的活, 石敬瑭就又派了自己的侄子石重贵去。

    石重贵是石敬瑭大哥之子,不过石敬瑭大哥早年就去世了,石敬瑭很是疼惜这个侄子, 就收成自己养子,和自己儿子一样,石敬瑭当初起兵成功, 因为要进京, 就留了这个侄子兼养子镇守河东, 后来张从宾之乱石敬瑭两个成年的儿子没了,石敬瑭就让石重贵从河东回来,养在宫里,稳定人心,如今已经和皇子一样,封了郑王。

    所以石重贵亲自去了冯府请冯道出山,这代表的意义不言而喻, 而且石敬瑭还特地传话,如果冯道不愿意出山, 他就亲自去请。

    冯道无奈, 只好出来。

    自此,枢密院尽归政事堂, 冯道成为第一个同时掌政权和兵权的宰相。

    而石敬瑭对冯道也十分信任, 政务军政全权放手,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权势,冯道却唾手可得。一时间, 冯道之荣宠,举世罕见。

    冯道掌相印兼枢密使的事虽然在朝廷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但这毕竟只是宰相和枢密使的事, 一般官员也做不到宰相和枢密使的位子,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这事虽然大,但也大多议论下就过去了。

    大臣们关心的,却是朝中的另一件事,石敬瑭要迁都。

    迁都这事,对于其他朝代,可能是个大事,可对于唐朝来说,却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唐朝一直是多都。

    西京长安,东都洛阳。

    唐朝之所以设置两个都城,主要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粮食问题。

    唐朝由于人口增长,尤其是京城人口增长,外加驻军,导致唐朝时长安的周围郡县种出的粮食远不够长安城中百姓和朝廷食用,所以就需要从别处运粮。

    而唐朝运粮靠的就是京杭大运河。

    但京杭大运河从幽州起,到洛阳,河道都是很好的,可过了洛阳,到长安,就是黄河水道,从洛阳到长安,不仅河道狭窄,还水流湍急,所以北方的将士从京杭运到洛阳,很方便,但从洛阳到长安,就不好再走水路了,只能走陆运,这一下就艰难了。

    所以唐高宗和武则天时,就经常离开长安,率领文武百官到洛阳,并把洛阳定为东都。

    这就是唐朝时的两都。

    到了唐末,因为黄巢起义毁了长安,梁就把国都定在洛阳,但此时京杭大运河汴州到洛阳这一段河道由于水位下降渐渐不好,下游的汴京逐渐取代了洛阳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枢纽,所以后来梁迁都汴京,以洛阳为东都。

    而晋军这边,李存勖发家是在河东晋阳,后来和梁对峙,在魏博的魏州称帝,改魏博的魏州为邺城。

    所以等后唐建立后,朝廷就有五个都城。

    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南京汴京,东京邺城,北京晋阳。

    而后唐几个皇帝一般因为情况需要,在几个京中蹦跶。

    例如李存勖先是在邺城称帝,后来拿下中原在汴京登基,后来又觉得洛阳更有气势,就迁都洛阳。

    李嗣源比较安分,一直以洛阳为国都,不过每年还是跑汴京去巡视一阵。

    如今到了石敬瑭,开始先以洛阳为国都,可这几年,黄河和京杭的水位有些下降,各地的赋税粮食要想送到京中洛阳很是困难,所以石敬瑭就有了迁都汴京之意。

    五代迁都很简单,因为洛阳和汴京一直都在用着,大家也都经常两头跑,洛阳和汴京都有宫殿,官员在洛阳和汴京也都有府邸,所以只要皇帝下令,大家收拾收拾东西就能跟着去。

    所以迁都从来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是谁留下,谁跟着去汴京。

    这事关以后升迁和近在帝侧,朝中大臣们都很是重视。

    林从和王氏自然也很是重视这个问题。

    太妃宫

    王氏斜倚在榻上,轻摇宫扇,“我就不去汴京了,我虽然在汴京也生活过几年,可自从先帝登基后,娘就在这宫里,如今已经有十多年了,这宫里一草一木都是为娘精心打理的,娘就打算在这养老了。”

    林从本来就不想让他娘去汴京,每次皇帝更迭,皇宫都是重灾区,他娘能待在洛阳反而更安全。

    林从笑着说“娘待在这洛阳也好,等姐夫一去了汴京,这里山高皇帝远,也省得拘束。”

    王氏笑了,“娘在宫里待了这么多年,哪还在意这些,不过洛阳这里还有先帝的皇陵,逢年过节,我也能带宫里人去祭拜一二,再说曹姐姐也不去,我自然也不去了。”

    林从知道曹太后如今年事已高,太医说也就这两年的事了,所以此次石敬瑭迁都去汴京,曹太后也不会跟着去。

    他娘向来和曹太后交好,肯定留下来陪曹太后。

    而至于宫里张婕妤秦才人这些李嗣源的嫔妃,向来以曹太后和他娘马首是瞻,应该也不会去,而是留在洛阳宫里养孩子。

    所以石敬瑭应该只带着皇后和七皇子还有侄子石重贵去。

    林从想了想倒是省得担心了。

    “你那边怎么样,陛下可对你说什么了”王氏问道。

    “姐夫有意我让去晋阳太原,做北京留守,镇守河东。”

    王氏蹭得一坐直,惊喜地说“当真”

    “还不确定,姐夫只是前日问了我一句。”林从说道。

    王氏听了急了,“你姐夫既然有这个心思,你还不快凑上去,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机会。”

    林从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晋阳作为晋军起兵的老家,自从李存勖登基称帝后,晋阳就升为北京,一直是李家宗室和心腹大臣镇守,例如李嗣源的弟弟李存渥和符彦卿的大哥,就曾做过北京留守。

    后来他后爹李嗣源上位,也先是让自己儿子李从荣做了北京留守,再后来又让自己女婿石敬瑭做了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

    可以说,能镇守河东的,要么是宗室皇子,要么就是皇帝心腹大臣。

    之前他姐夫登基,就是让自己侄子兼养子石重贵做了北京留守,镇守晋阳,可后来不得不招石重贵回来,晋阳留守的位子就空了。

    这次正好迁都,石敬瑭就打算把几个京的留守都安上,以防他在汴京,其他几个京山高皇帝远,有人作乱。

    石敬瑭欲仿着之前的惯例用皇子或者宗室镇守晋阳,但石敬瑭现在成年的皇子只有石重贵,但石重贵走不开,至于宗室,石敬瑭起兵时,石敬瑭留在京中的兄弟都被李从珂给一怒之下给处理干净了,石敬瑭想找个宗室都没有。

    所以石敬瑭退而求其次,打算心腹和亲戚镇守。

    之前石敬瑭考虑的刘知远,石敬瑭起兵时,刘知远在河东一战有大功,石敬瑭登基后,就多次提拨刘知远,只是之前范延光之乱后,因为候益和杜重威大破张从宾,石敬瑭封赏候益后,想到刘知远,就把刘知远和杜重威一起册封成节度使,打算让刘知远去河东镇守晋阳,杜重威去河北镇守成德。

    结果刘知远却很不高兴,拒绝接受任命。

    刘知远觉得平定张从宾时,主要是候益打的仗,杜重威身为石敬瑭妹夫,大长公主驸马,并无太大功绩,只是因为姻亲才升到高位。

    对于这样的人,他耻于和他一起封官。

    所以刘知远就闹起来。

    石敬瑭对此有些不大高兴,因为刘知远有功于自己,石敬瑭对刘知远一直十分宠信,更是屡次提拔,谁想到刘知远却渐渐自大起来,如今竟然连他的话都不听了。

    石敬瑭本来想让刘知远镇守河东的,也有些犹豫了,但又苦于自己没有合适的宗亲和皇子,那日林从正好石敬瑭身边,石敬瑭就想到了林从。

    林从虽然年轻,威望可能不行,可林从身份却很够,明宗皇帝养子,驸马,国公,自己的妹夫。

    只是终究林从还是年轻了一点,石敬瑭有些犹豫,不知道林从能不能担此大任。

    王氏听了林从说的,当即起身,“只是年纪小点,这有什么,重贵才比你大几岁,他之前不也做得北京留守么。”

    林从点点头,“儿子也是这么想的。”

    “这北京留守一直咱们一定要抓住,你虽然是侍卫亲兵指挥使,掌管禁军,可从指挥使升节度使,非得有显眼的战功不行,但若做了北京留守,就相当于跳了一级,有了这个资历,出任节度使易如反掌。”王氏说道。

    林从自然也是懂这个道理,“娘,你放心,我晓得。”

    “你晓得什么,这事既然知道了,那就得准备好。”王氏起身去换衣裳,“我这就去见皇后,让她帮你说说。”

    很快,王氏换完衣裳,拿了份厚礼,就匆匆去了皇后那。

    没几天,石敬瑭下旨,诏令升林从为北京留守。

    林从开心地接了圣旨,就跑去大殿找石敬瑭谢恩,结果半路上,就看到正要出宫的刘知远。

    林从突然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要没他,他姐夫大概率还是会把河东给刘知远,让刘知远镇守的吧

    林从一时有些懵,他这是顶掉了刘知远么,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