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七零知青的乡下妻19 纵然离开了……

    正文君这个小可爱正在梳妆打扮, 您可以用强大的购买率把ta砸出

    列祖列宗的努力不是拿来给后辈糟蹋的,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将陈氏香料做强,更不是为了给儿子败坏名声。

    故而此次, 陈父是真的动了怒,信里说已经狠狠教训过,紧接着下一句又说都是亲兄弟,让他不要记仇。

    陈问舟一笑而过,只希望以后这句话他也能对着大儿子说出来。

    还有一桩则是陈三棍的问题。

    如他所想,陈三棍当年求到陈父头上, 看在同为族人的份上, 陈父松松手给了个管事的缺, 其实就是为了照顾族人,总归安平镇这小地方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银子。

    当然, 出了这样的事情, 人肯定不能继续用,他索性将人打发,过去的事也就过去了。

    一整封信,就差写着大写的敷衍,显然, 陈父压根没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倒是为着安抚, 还送了两百两银子过来。

    陈问舟收下银子,并不介意,多年来他早就看清了。

    真正让他挂心的,是他娘另外寄来的信。

    亲娘写的信可比亲爹厚实多了,陈父一笔带过的场景,在此完全重现。

    陈问舟几乎都能想象出父子对峙的画面, 当爹的看不惯儿子糟蹋家产,当儿子的觉得亲爹偏心小儿子,最后闹得不可开交,陈大哥被罚跪了一夜祠堂,还收回了府城两家生意好的商铺,最后陈父还不得不憋着气把陈三棍打发了,给儿子收拾尾巴。

    罚跪不算什么,收回铺子才是打蛇七寸,幸灾乐祸只一会儿,接下来的话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

    “这几日娘也寻了几位没有固定主家的制香师傅,高价都招揽不来,有几位倒是说可以帮忙制香,却并不愿意带学徒。“

    是的,请师傅不仅仅只是为了制香,更是为了带学徒传手艺,请来的师傅随时可能走,亲手培养出来的学徒,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不愿意带学徒,那这个师傅的作用就少了一大半,然而无人可用的境地,现实根本没给陈问舟犹豫的余地。

    在列出的几个师傅中挑挑拣拣,陈问舟最终选择了其中两位。

    两人恐怕手艺有限,陈问舟也颇为无奈,但其他几位手艺高深的师傅不仅要钱高,还要求一大堆,根本不是诚心出来做活的,更不合适,遂只能安慰自己起码这两人老实可信。

    一位杜师傅今年四十五岁,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做活,是因为家中儿子出意外去了,只留下个小孙子,故而出来养家糊口,给小孙子攒老本。但他特意强调了不带学徒,想来是惦记着将真正的手艺传给孙子。

    陈问舟选择这位,是因为他的经历较为简单,一辈子都在隔壁县城制香自卖,从未供职过其他制香世家。

    还有一位则更复杂些,姓梨,是一位二十多岁带着孩子的女子,听说与夫君和离,如今已立了女户,孤儿寡母殊为不易。

    信中详细说明了这位梨师傅的生平,梨家早年也是世代制香,虽然称不上世家,可也小有积累。

    到这一辈,家中只生了一个女儿,梨家父母思想老旧,觉得女子不能接手家中的手艺,遂从小为女儿寻了一个童养夫,期间悉心教导,当做亲儿子对待。

    梨家父母不是没有心眼的,特意等着女儿女婿成婚、又有了孩子,才将一些秘方倾囊相授。

    奈何遇上白眼狼,学会梨家的手艺后,就闹着要回亲身父母处尽孝,十天半个月才回一次梨家,听说在那边又有了媳妇,半点不管梨家妻女死活。

    梨家父母气不过上门讨理,却被人高马大的女婿家人打了出来,又气又怒之下,没两个月不治身亡,只赶在最后一段时日教导了女儿些粗浅的制香手艺和秘方。

    没了梨父的好手艺,原本供职的周家管事又被白眼狼女婿收买,再不肯收梨家的香,梨家母女才沦落到出来找活的地步。

    而这位梨师傅不愿意教导学徒的原因,却不是为了保密,而是因为自己学艺不精,怕误人子弟。

    想到那位乡下的小寡妇,陈问舟轻笑,倒不是别的,而是觉得两人一个守寡、一个和离,可能会有共同话题。

    杏花村,阮柔正头疼,无他,隔壁周家又出事了。

    “慧娘,听说周家又卖了两亩地。”饭桌上,阮母小心翼翼试探她的反应。

    “哦。”她情绪没有一丝波动,左右周家的事已经与她无关,却架不住外人老爱将两边掺在一起讲。

    见状,阮母方才放心说起听来的消息,也是两村相隔不远,有点风吹草动就传得飞快,尤其两家有那样的关系,村人们乐得八卦,想不知道都难。

    “听说你前头那公公,腿还没完全好就着急下地,旧伤复发,请大夫又花了不少银子。”

    阮柔这才有些吃惊,奇怪道“腿都那样了,还着急呢”

    “可不是,正是除草的时候,总不能看着地里的野草一直疯长。阮父这几天也一直忙地里除草的事情,此时颇有同感。

    倒是阮母觉得走运,“幸好慧娘你回来了,不然还不知道怎么过呢。”

    还能怎么过,咬着牙过呗,日子再苦,只要还活着总能过下去,前世原主不就是如此。

    二度受伤,比第一次更严重,阮母哭着把林大夫再次请来,最后只得到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

    “用了药已无大碍,但是腿以后不能太使劲、也不能长时间站立或者跑动。”怕家属不懂,林大夫还特意举例,像是下地插秧、收割这种,以后尽量不要去做,太重的东西也不能搬。“

    周母听后如遭雷击,乡下人不能下地干活,那跟废了没两样。

    且不说以后,经次一遭,周家又少了两亩水田,一半用来请大夫买药,另一半还了六两给周大哥和周二哥,余下一两请人帮忙除草又花去小一百文,所剩无几。

    无人处,周母痛哭出声,不停咒骂她所怨恨的一切,从婆母到兄弟妯娌,从周大河到死去无踪的大儿子、顽劣不知事的小儿,还有那守寡早早跑了的大儿媳,在她口中都成了十恶不赦的坏人。

    一通怒骂后,心情缓解不好,有些事也存进了心头。

    其他人都是亲戚还要仰仗她自然骂不得,唯独前儿媳已不在,她可以尽兴地骂。

    于是,在众人看来,阮慧娘就成了周母口中的扫把星。

    若说一开始周母说这话还有人信,毕竟确实人嫁进来一年,周家就出了那么多事,可眼下人都离开几个月,周父再次出了事,显然跟人家无关。

    偏周母不管不顾,念着她年纪大了、又遭遇连番事故,众人不好直接言明,私下里却有传言,说这是打击太大有点疯癫。

    消息传到阮家人耳中已是半旬后,阮母简直气炸了,想要跟人上门讲理、却又担心有理说不清,只得憋着,装作不知道的模样。

    面对女儿,她更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谣言,阮柔却没那么好瞒。

    “娘,可是外面有什么传言”

    “没,没什么。”她的神色肉眼可见的不大自在。

    “娘,我不怕,若是你不告诉我,改明儿我从外人口中得知那才要伤心。”

    “那你就不要出门。”阮母脱口而出,随即意识不大妥当,她放闺女出去本意是为了让外人多看看自家女儿,说门好亲事,再拘在家里算怎么回事。

    ”你听了可别生气。“

    “嗯。”

    看着闺女乖巧的模样,阮母气呼呼道“他们都说你是扫把星呢,你可别信,他们瞎说的。”

    “嗯,瞎说的。咱家一直都好好的,我怎么会是扫把星呢,而且如果我真是,离开周家不是好事一桩,她那么生气干嘛。“一番话有理有据,硬是把阮母说服了。

    “就是,改明儿出去我就跟她们这么反驳。”她们说的就是村里的碎口婆子,平日里没事干,道东家长李家短最是擅长。说着又庆幸起来,“那周家婆子也不是个好的,幸亏我把你接回来了,否则不知还会怎么磋磨你。”

    阮柔含笑点头,心知周母可没那么傻,用得上的时候自是千般万般好,眼下够不着才会说些有的没的。

    只谣言怕是洗不清了,周家往她身上泼脏水的行为固然可恨,可人云亦云,又有谁会真正去想其中真假呢。

    果不其然,接下来好一段时间,不少村人都信了这些话,假装不经意与阮家保持了距离。

    若说大人间的人际往来是小事,没有媒婆上门提亲更是好事一桩,那么,小石头被小伙伴们孤立,则是让阮柔彻底生气了。

    孩子们懵懂无知,可也最是容易学坏的年纪,大人们怎么说怎么做,他们就会下意识跟随。

    不管怎么样,杏花村的环境都不再适合他们居住,

    所以,有些事也该提前提上日程了,阮母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有足够的底气才是面对这些的根本。

    阮母打听来的消息跟之前听说的一致,故而很快就到了茶摊,而阮父用的时间则久了一些。

    木材店的老板姓林,阮父通常会喊一声老林,两人认识了几十年,然后偶尔还会帮店里打一些家具,此时问起话来也少了几分顾忌。

    ”怎么想起打听陈家了“

    ”听说他们新换了一个东家,这不,前些日子我家那闺女帮了个小忙,就说请我家闺女去做工,我寻思着打听打听。“

    ”你家不就一个姑娘吗,我记得前两年才出了门子。“

    ”唉,是。不提了,前些日子归家,待了好一阵。她娘不想她来,我呢,也不指望她赚钱,但来镇上换个环境也好。“

    ”那倒也是,“老林没有挖人伤疤的意思,”这陈家啊,我知道的也不多,只偶尔寻到好的香木会送过去。“

    ”你且说说。“

    ”陈家啊,陈家早几代也是从咱们镇上出去的,就东边那间铺子,还是祖产呢。“老林努努嘴,有点羡慕。

    ”不过那都是老一辈的事情了,这一代陈家主我只见过一面,陈家的事倒隐约听过一耳朵,我就随便说说,你也就随便听听。”老林嘴上说着,手中的动作不停。

    阮父见状也不闲着,帮着打磨起旁边的一块木头。

    ”现任的陈夫人是续弦,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来咱们镇上的陈二少爷。大少爷呢,是原配生的。陈老爷虽然续娶了,但还是挂念着前头的原配,对大儿子就偏疼了些。手里好些铺子呀,都交给了老大,那这继室和二儿子可不得闹,闹着闹着,就得了镇上这家铺子,说是练手。”

    “练手,这穷乡僻壤的”阮父有些不相信。

    “嗐,咱们哪懂那些大户人家是怎么想的,难道那么大家业还不如两个儿子分的。总之啊,就是这老二来镇上了,来的第一天呢就把那些老伙计全换掉了,也不是个好对付的。“

    阮父似懂非懂,只觉得这些离他太过遥远,但想到乡下人家分家,为了一亩三分地也得争的头破血流,又觉得可以理解了。

    “听说是那些伙计不老实”

    “那肯定的呀,就没见府城的人来查过账。”老林振振有词,随机贼兮兮地道“就看以后谁技高一筹。”

    “那依你看我家闺女去有没有什么妨碍”

    “这能有什么妨碍。”老林满不在意道,”孩子老实做活,不偷不抢的。要是在府城吧,你担心这也没错,可这么个小镇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阮父若有所思点点头,手中的动作停下,”行,今儿个谢谢您嘞,改明儿有空请你喝酒。“

    ”客气啥,我这有批货赶不出来,你要是能帮忙,换我请你喝一杯。“

    ”今天不行,我家那口子也来了,估计正等着我呢。“

    ”那你先走吧,我不留你,过两天有空来也行。“

    ”好嘞。”阮父转身就要走,袖子却被人拽住。

    “悄悄跟你说一句,那陈家似乎又请了两个制香师傅来,你家闺女要是能跟在后面,学个一手半手,以后半辈子都不愁了。”

    这话老林是特地贴在老伙计耳边说的,毕竟偷学人家吃饭的手艺怎么都不厚道。

    “这么吃香”

    “可不,安平镇太小了,去府城你就知道,这种香师傅有多吃香。”

    出了木材店,阮父方才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女儿不亏呀。

    急走几步到了茶摊,阮母果然早已到了,面前的茶壶都空了半截。

    “怎么样”给人倒了杯水,阮母问道。

    “你先说说。”阮父囫囵灌下一口水。

    ”跟闺女说的一样,新搬来的,做生意跟以往一样,没什么太大动静,也没听说有什么不好的。“

    ”哦,我这也差不多,不过啊,老林那意思,制香师傅可是香饽饽。“

    ”这么说,咱闺女还赚了。”

    阮父煞有介事的点点头。

    “那咱就让闺女来”

    阮父继续点头。

    阮母笑他,“是不是就只会点头了时间不早,回吧。”

    去镇上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随即更多的问题涌现出来。

    譬如要不要在镇上住、怎么往返、吃喝怎么解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若是有钱,阮柔想直接搬家到镇上,奈何两袖空空,只能等以后再说。

    最后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商量,还是决定阮柔先住在家里,每天请金大爷多跑两趟,早晚跟牛车一起走,虽然麻烦了些,可至少安全。

    住的问题解决了,吃自然也好解决。早晚都可以在家吃,中午那一顿铺子里应该会。

    眼看着事情商量的差不多,阮母又提出新做两身衣裳,她连忙拒绝。

    她一直穿的原主衣裳,因为保养的精细并不显破旧,她也没那么高的要求。

    “娘,新衣服等我领了工钱再给自己做好不好。”

    “嗳。”阮母听了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开心地应和,“你去了镇上一切小心,多做事少说话,知道不。”

    “知道的。爹娘,等我以后赚到了银子,咱们一家就去镇上住。”

    ”那可不行,田地都在乡下呢,去了镇上吃什么喝什么。“

    ”那我就也给你们开一间小铺子,娘可以在前面卖些杂货之类的,爹就在后院做木工。“

    “嗯,好。”其实一向并不多话的阮父开口应承,阮母遂也不说话了。

    这件事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对外宣传,这当然真去了镇上也是瞒不住的。

    阮母索性也就没想瞒,做出一幅高高兴兴送女儿去镇上的模样。

    就有那多嘴的妇人问”阮老二家的,你闺女怎么能去镇上呢“她是真不解,一个守寡归家的姑娘不好好在家里呆着,赶紧找个人再嫁了,竟然还会跑去镇上做工。

    别看阮母在同意之前各种说道、嘀嘀咕咕的,确定之后却是力挺女儿,“去镇上怎么了,我闺女孝顺,不想在家里吃我和她爹的,还说以后要接我和她爹去镇上呢。”

    瞧着美滋滋的,一旁的妇人却只觉得她在做梦,撇撇嘴,心中十分不屑,嘴上却还虚伪地客套着“那你们两口子有福了。”

    “可不。”

    怼跑了围观不看好的妇人,阮母回到家脸色就挂了下来。

    “都什么人啊,就看不到人好。”

    阮父好笑道“你也知道啊,还特意跑出去跟人说。”

    “那我不说他们以后知道了,不说的更厉害。”阮母心中却有自己的一杆秤,“咱闺女堂堂正正去镇上做工,碍着她们什么了,要是看不惯也把闺女儿子送去啊,也得有人要才行。”

    阮柔见着她态度变化如此之快,只觉得心里酸酸胀胀的,“娘,你真好。”

    “好什么呀,你少让我操点心,我能更好。”阮母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几句好话下来,她就乐的找不着北了。

    为表郑重,阮母还特意去割了一斤肉,晚上一股脑做了一大盆红烧肉。

    “喏,多吃点。”天热,肉压根放不住,她索性使劲往几个人的碗里加,直到四个人的碗里都垒得高高的,连白花花的大米饭都被浸润上了晶莹的色泽。

    “多吃点,干活很累的。”

    阮柔看着碗里油汪汪的红烧肉,心里下意识觉得太油腻了,“娘,我给你分两块吧。”

    “不用,我有。你在家呆着慢慢吃,我和你爹出去逛一逛。”说着眼神示意阮父跟她一起走,小石头也机敏地跟上,连嘴唇都染上了一股酱香。

    阮柔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动。她习惯在桌上正正经经的吃饭,乡下人家却不在意这些,经常捧着个碗,就在门檐下、村口的大树下,成群边吃边聊。

    三人这一去就是好久,寻常阮柔吃饭是一家四口中最慢的一个,这次却直到她吃完了饭、洗好了碗筷,人却依旧没有回来。

    直到接近晚上七点,三人才晃晃悠悠回来,面上笑容满满。

    ”干什么去了“阮柔心中好奇,揪住走路也不老实的小石头问道。

    ”嘿嘿,“小石头的笑莫名带着几分奸诈,”我们去村口大树下吃饭,那红烧肉可把他们馋坏了,好几个小伙伴跟我要,我都没给呢。“

    阮柔失笑,这才明白,阮母是去证明给人看,家里过得很好了。

    ”姐,你不用担心。等我以后长大了负责赚钱养家,你就待在家里,哪里也不用去。“

    ”娘也是这么说的“

    ”不,娘要说你以后一定有大出息,能让家里天天吃肉。“

    看着已经晃晃悠悠进屋的阮父阮母,阮柔心中想,会的,一定都会的。

    一桩,自然是大儿子使计陷害小儿子的事,陈父本就偏疼大儿子,对大儿子的作为虽然有些不悦,可到底没真的生气,只是觉得他手段太过稚嫩,且有一点他不能接受那就是拿陈家祖传的铺子来作筏子。

    列祖列宗的努力不是拿来给后辈糟蹋的,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将陈氏香料做强,更不是为了给儿子败坏名声。

    故而此次,陈父是真的动了怒,信里说已经狠狠教训过,紧接着下一句又说都是亲兄弟,让他不要记仇。

    陈问舟一笑而过,只希望以后这句话他也能对着大儿子说出来。

    还有一桩则是陈三棍的问题。

    如他所想,陈三棍当年求到陈父头上,看在同为族人的份上,陈父松松手给了个管事的缺,其实就是为了照顾族人,总归安平镇这小地方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银子。

    当然,出了这样的事情,人肯定不能继续用,他索性将人打发,过去的事也就过去了。

    一整封信,就差写着大写的敷衍,显然,陈父压根没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倒是为着安抚,还送了两百两银子过来。

    陈问舟收下银子,并不介意,多年来他早就看清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