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0 商原募兵

小说:北朝帝业 作者:衣冠正伦
    晨曦微露,霜气正浓,四野的乡人们或负重徒步、或拖拉着牛马车驾,要去塬上赶一个早市。

    可当来到塬下大道上时,乡人们才发现这里已经是车马云集、拥堵异常。

    “今天又不是望朔大市,怎么这么多人聚在这里”

    有乡人爬上道左大树,见到队伍前方排的一眼望不到头,便满是疑惑道。

    旁边有人闻声便作笑语“老兄想是近日不常出门,河渠板书和市中榜文可都通告了几天,塬上庄主李郎又荣迁大官,要在今天考校乡里儿郎们的技能,挑选能人追从入官呢”

    “又升官了这李郎已经是洛水的河伯,难不成竟有做了统率水陆的神将”

    有乡人闻言后便打趣道,他们未必明白朝廷名爵官职的意义,作此戏声来表达自己的惊诧。

    “什么河伯神将李郎新在北州猎杀了几万贼胡,长安城里皇帝陛下都到渭北迎接,贼胡人头堆积的京观连渭水都给截流,十几里外都能望见这样威风的大功,能不赏赐所以李郎便做了洛水的大都督,地上生口、河中虾蟹都要听从号令”

    如此渲染夸大的乡里传言自然引起一些乡人的质疑反驳,只道哪有斩首几万那么多,渭水见涸也是时令缘故,怎么可能是被人头堵的

    皇帝陛下还在宫殿里,几十个美丽宫女轮番喂食抹了蜂蜜的烤羊肉,也根本没有冒着严寒去渭北迎接李郎。

    那被反驳的言事者自然不肯服输,指着对方便冷笑道“你这老汉又是什么公卿大官,知道多少朝廷大事乡里那些大户不比你精明,他们都把子弟争送李郎门下,反倒你这自家三亩薄田侍弄不清的拙物嘲笑别人无能”

    这话可真是说的有理有据,让人无从反驳,毕竟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里农夫,超过自己认知范围的事情,究竟比山大还是比天大,那真是谁声高谁有理。

    坡下群众们还在七嘴八舌的争论李郎的功勋势位究竟多大,坡上许多从昨晚便已经赶来的乡士们开始排队入庄。

    有人环顾塬上众多前来参加选募的乡人们,忍不住感慨道“塬上见征者怕是得有三千多众吧年中当郡冯太守家在南五泉选募乡勇备参大阅,整整半个月的时间,见征者才只两千几人,商原新征第一天便有了这么多人。冯太守家世代当郡大户,一年以前,谁又知商原李郎是谁啊”

    “这能怪谁乡人难道不知谁善谁恶冯家多年的豪强,却只懂得自己风光,每年凿窟事佛,多少乡亲被征劳破家,也未见享受庇护李郎入乡年余,盛造产业惠及乡亲,领修河渠泽被乡土,更有上位的高官提携赏用、还奏免了整县乡人杂征,人心不是土石,能不感知恩义”

    也有人叹息道“若真讲论乡里德义,李郎未必独冠,毕竟在乡年短。冯氏虽然德性刻薄,但旧年赤水蜀过河扰乱时,他们也是悍拒了多时,保全了不少乡人。终究还是人望高处,冯家寒素门户,征用只是下卒,李郎却是世家名族,追从效力前程更好”

    这话题就比较现实、深刻了,乡人们未必人人操戈好斗,但今年大阅前州郡官府与乡里豪强上下配合、大有扫地为兵之势,有的地方为了凑足参阅人数,小户独丁都不能免。

    扩军的氛围已经形成,无从依仰的乡人们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既然避免不了,选择一个前程更好又能体恤下员的主公依从,也算是诸害相权取其轻。

    李泰相较于那些乡境豪强,还有一层出身世族名门的色彩,这是魏晋以来便形成并不断加强的世俗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人们的权衡取舍。

    更不要说他势位步步高升,俨然已是从乡里到霸府都脱颖而出的世道

    新锐。再加上都水行署与渠盟的两下配合宣传、广而告之,号召力自然便体现出来。

    校场上,几口大铁锅架在熊熊燃烧的灶台上,里面熬煮着整架的肥羊,油花浓厚、热气翻腾的奶白汤水看上去就让人食欲大增。

    “见征的乡勇,来此处列队,每人半斤羊肉、两枚笼饼,饱食登场”

    庄上掌事敲打着铜锣维持秩序,一边拿秤分肉一边大声呼喊道“香热的肉饼,我庄人尚且分享不足主公关怀,怕你们饥饿不勇,稍后登场若辜负了美食,老子饶不了你们”

    乡勇们在这食棚里排队领餐,吹着热气大口饮吃,吃饱喝足后便抹去嘴上油花,斗志满满的往那征选校场走去。

    李泰并没有第一时间来到校场,吃过早饭后便来到塬东等待,约莫过了大半个时辰,有一队人马从华州城方向的山道上赶来。

    商原庄上这一次征募乡勇搞得如此声势浩大,闻风而动的当然不止左近的豪强乡户们,还有一些州郡官员们得知此事后也先后使员表示希望能列席参观。

    这些人自然也不是为了单纯的凑热闹,境域之中将要有一股新的武装势力产生,无论他们是否兼领军事,也都想探一探虚实,毕竟日后是免不了要打交道的。

    甚至在正式扩军之前,李泰便已经着令李渚生造访左近郡县官衙,提议联合剿匪。一些对此感兴趣的郡县官员,难免要派人过来看一看李泰究竟有没有这个实力。

    彼此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对面已经有一骑策马先行过来,马背上的郑满脸色兴奋得有些潮红,远远便呼喊道“郎君,章武公宇文使君也在后队之中”

    李泰听到这话也是一惊,实在没想到自己招募部曲居然惊动到宇文导。现今宇文泰还在巡视河防,宇文导则留镇霸府,居然还能拨冗来此,可是真给面子。

    他也不敢怠慢,忙不迭打马直迎上去,彼此还有一里多的距离,他便翻身下马、立于道左,等到宇文导入前,便抱拳道“未意章武公大驾亲临,乡居简陋,未暇盛礼迎接,恳请见谅。”

    “不告来扰,份属厌客,李郎你今日必然事务繁忙,不必以我为意。”

    宇文导对李泰点头一笑,示意李泰上马,然后才一同往庄上行去。

    这一行看客们除了宇文导之外,还有多名郡县官员。当县的武乡县令杜昀带着县尉、主簿等主要属官都赶来捧场,别县也有派人前来,诸如左近的华阴、南五泉、白水、澄城等诸县,皆有属员到来。

    一行人入庄的时候,已经到了上午时分,校场外等待选募的乡勇已经聚集了两千多人,在校场外粗成列阵,队伍中交头接耳、人声杂乱,直至李泰等人进入校场,杂乱人声才稍有收敛。

    见到有这么多乡勇见征,那些参观者们也都不免大感惊讶,武乡县令杜昀更是直接感慨道“李郎入乡以来,常有恤顾乡里的善行,往年情势散于乡野,如今号召聚众、验证此时啊”

    “关西乡人慷慨仗义、知恩图报,我区区一个事中后进能积恩多少无非是乡人们知我得大行台赏用,平日患于乡情不能上达,爱屋及乌、今日聚于我处捐身报效”

    若在场都是寻常宾客,李泰倒是不会太客气,乐呵呵承认他就是这么一个擅长沽名钓誉之人,可现在有宇文导在场,那当然得低调做人,我只是一个仗着大行台普施恩义的小角色。

    宇文导闻言后便也笑语道“行台执命,在职宣令者不乏,但能让群众周知广应者,可谓称职称允。众口铄金、群情不伪,李郎便是此类啊”

    说话间,一行人登上校场的看台坐定,随着李泰举手发令,负责选募乡勇的部曲们才开始进行工作。

    校场外围设立着一道栅栏木门,木门前竖着一根木桩标柱,乡勇们依次行过木桩前丈量身高,有的被放入校场,有的则被在门外阻退。

    宇文导见到这一幕,便转头问向李泰“此番征募,标高多少”

    “五尺六寸。”

    李泰回答道,而听到这数字后,在场众人包括宇文导都神色一变,旋即便皱眉道“太高了吧”

    按照西魏的尺度,五尺六寸相当于后世的165厘米,这在后世倒也算不上多高,但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如今,却足以将七成应征的乡勇给筛选出去。

    “彼类既然来见征,便是将性命寄我。征选或可将就,但赴阵则直分生死。若所选募不能得当,上辱国威,下害人命,我亦俯仰皆愧,情难自处。因此不敢贪一时之势众,唯望所选尽皆良材。”

    这当然是场面话,实际的情况是,在陕北同稽胡交战一番后,李泰越发有感兵贵精而不贵多,盲目扩编非但不能有效壮大势力,真要遇上什么艰难阵仗,反而有可能身受其害。

    而且眼下的他资本仍然未称深厚,能够聚养的甲兵有限,当然要从严挑选、宁缺毋滥。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