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 耳目 “必有你的熟人!”

    太子从祝府出来, 转个弯,郝大方叩响了冼敬家的辅首。

    太子在冼敬家中略坐了一坐,并不曾提及朝政“宫中很是烦闷, 出来走走。太夫人可还安康”

    冼敬代母亲谢过了太子的问候,又对太子道“当此之时, 殿下宜在宫中,以备有紧急事务陛下召见。”

    太子道“好。”很痛快地带着郝大方等人又回到了东宫。

    东宫里, 骆姳正在等他回来一同用饭。太子道“你先用了就是, 别把身体熬坏了。”

    骆姳道“我也不饿,一个人吃也没趣儿。”

    两人坐下,骆姳问道“哥哥的心情好像好了一些。”

    太子问道“这么明显么”

    骆姳道“一点点,不太多。这两天总板着脸,现在好了。”

    太子抬起手来揉了一下脸, 忽然问道“你去外头府里的时候,听他们怎么说王、郑两位相公的”

    骆姳想了一下,道“阿婆不很喜欢王相公。”

    安仁公主与王云鹤的梁子结得太久了,安仁公主也不能将王云鹤如何, 后来也就渐渐的淡了。到得现在, 就只剩下一个“这人讨厌”的评语。被安仁公主一带,家里也都没有夸王云鹤的了。

    只有骆晟能说两句“王相公不是针对阿娘, 他人不坏,没有刻意的。”

    其余上下人等, 是不能公开说王云鹤的好话的。

    太子道“那郑熹呢”

    骆姳想了一下,道“嗯阿婆说滑头。”

    太子失笑“今天出门听了点话,随便问问的。”他抬了抬手中的筷子,示意骆姳一同用膳。

    骆姳小心地看着这位表兄,见太子的眉头一皱又松, 不像继续生气的样子,心道为什么问两位相公呢

    太子的心思又飞到了最新的战事上了这一次这样大的阵仗,恐怕有些难缠,只盼他们能尽早平乱。

    太子急切,皇帝也急切,政事堂更是加速催办。

    祝缨还好,动静不大,郑侯是要带着援军走的,兵马一动,消息就瞒不住了。也因为要调动兵马、粮草,郑侯动身比祝缨还要晚两天。

    祝缨走前,先在自己家里将在京的南士邀来一同吃个饭,将赵苏安排在了自己左手边第一的位子上。

    赴宴的人事先隐约都听到了些风声,尤其是与卓珏关系好的人这小子这两天被调走,收了行囊。

    卓珏的脸上微微泛一点红光,他到京城的日子不长,对晋升之事本不抱太大的希望。上京就知道了,普通人入仕之后,想进一步难如登天。但这一次,祝缨给了他机会了,把他带走了

    以卓珏从顾同那里获得的信息以及最近所见所闻,祝缨给你派活,一定会有回报。

    卓珏对往北方险地没有丝毫的抗拒

    祝缨道“我将启程北上,苏喆、卓珏他们几个随行,京城府里赵苏看家。”

    赵振问道“那咱们有事儿,还到府里来商议么”

    祝缨道“他会暂住在府里。”

    赵振道“好嘞知道了。”

    苏喆对赵苏眨了眨眼睛。

    祝缨这顿饭是为了安排自己北上之后在京南士的事务,让赵苏“看家”,就是指定了他是自己离京期间日常事务的代理人。此外又有一些叮嘱,譬如谨慎之类,不消细说。

    卓珏当晚就先在客房里住下,到时候与祝缨一道启程。

    次日,金良率先找了上来,询问祝缨安排。

    祝缨道“咱们已经耽搁好几天了,须尽早启程,早一天到,也能早一些安置百姓。听说北方很冷,越晚越不好干事。等我将户部、吏部的档看了就走。”

    金良问道“那是什么”

    祝缨道“得有个数啊”

    北地四州,虽然档案上写的都是官样文章,大家也都知道这些官面上的数字与实际会有些出入,但是基本情况还是得从这些文档上面看。此外又有官员履历之类,到了北地,是得同这些人斗智斗勇的。

    祝缨将户部、吏部关于北地的档又粗略看了一遍,便匆匆向皇帝辞行,带上了人,马不停蹄地出京去了。

    陈萌等人到城外送行,陈萌对陈放千叮万嘱“到了听你叔父的话,事叔父如事我。”

    陈放老实答应了。

    陈萌又对祝缨说“这孩子就交给你了,不要客气。”

    祝缨失笑“这么些人我就要带他走,几曾客气了”

    那一边,施季行也来了,他明着是给祝缨这个上司送行,实则马后跟着一辆小车,纱帘微启,隐隐约约是个姑娘坐在车内。施季行对祝缨道“家父说,劝你的话你是不会听的,你的脾气太硬,万望珍重。”

    祝缨道“小时候常听家母说,听人劝、吃饱饭,为了吃饭,我也得听啊。”

    施季行道“那就好、那就好”再同陈放叮嘱了几句。

    此外又有金彪与金大娘子来给金良送行,温岳、郑奕等人与郑川来给祝缨送行。郑奕道“到了那边儿千万小心。”郑川也说“阿翁很快北上,让我来对三哥讲,到北地遇到什么难缠的人物,只管给他去信儿,他到得很快。”

    祝缨道“不敢为我的事耽误君侯,请先尽着军务,我但能应付得来必尽力周旋,实在有为难的地方,少不得要求救的。”

    陈萌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早日平安归来”

    “好”祝缨说,对赵苏道,“别忘了给猫喂食水。”

    然后率众北上。

    祝缨走的官道,一路疾驰。

    原本这样的行程走不太快,因为安抚使、采访使之类摆开了仪仗会有许多人是步行,步行一天能走多远

    金良选的健卒,也得靠两只脚一路走上几百里路才能到北地境内。北地四州,面积不小,从南往北到边境又是几百里,加起来破千。

    好在祝缨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在金良那里准备了一百士卒之后,她又为这些人申请了一些大车,一并算在辎重里。

    车不干别的,就为了拉这些人。

    金良与祝缨都骑马,金良道“你把他们惯坏啦。”

    祝缨道“为了赶路。骑兵难得,咱们只有步卒,只好让他们坐车了。”

    一百骑兵可不是能够轻易养出来的,不是给步卒配匹马就算骑兵了,再向朝廷要一百纯骑兵是不合适的。只好也“从权”了。

    金良道“也是,趁着天还没冷下来,能多赶会儿路。”

    他们闷头赶路,遇到了驿馆就歇息,都是青壮,走得都很快。金良看了看祝缨的男女随从都骑着马,道“他们的骑术倒还好。”

    祝缨道“也就赶路,从梧州上京三千里,学不会耽误事。可也当不了骑兵使,到了北地得另想办法。”随从的马都是她给配的。

    金良道“北地近胡,擅骑射的人不少。君侯到后,必能重振旗鼓君侯那里打了胜仗,你的差使也就好办了。”

    祝缨笑笑,心道好个屁

    从京城往北,震撼又来了又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即使有山,山也长得非常的标致,是长长的脉状,像树叶上的纹理,一条长梗、两侧的细脉规律地分布着。山下就全是平的,与南方那种山连着山、谷挨着谷的情况完全不同。

    卓珏极目远望,突然明白了一些书上写的、平时不懂的话。山河形胜,不是胡说的。

    祝缨对金良道“这样平坦,一旦险隘有失,很容易席卷吧”

    金良道“是。”

    两人的心情都不太妙了,祝缨担心金良年纪大,金良道“趁我还能动。这么些年,我也常想起当年来。京城日子美,可总不时想当年。君侯都出征了,我这又算得了什么”

    祝缨问道“君侯当年,很是勇武”

    金良道“可不是,我们打了许多仗。”

    祝缨道“我没见着有什么文字记载,能给我仔细说说么”

    金良道“好啊”

    两人一路走,一路聊,晓行夜宿。

    第五日上,祝缨却下令停下休整,金良道“不是赶时间么怎么不走了明天就能到北地了。”

    祝缨道“就是明天要到了,今天才要休整一下,把仪仗打起来。”

    金良道“不说都忘了,这些兔崽子,这些日子坐车坐得舒坦”

    他的兵们正从车上往下挪,对他笑道“将军,咱们坐得骨头疼,轮番下车跟着走哩。”

    金良道“坐得骨头疼吧明天开始,不用坐车了都走把仪仗摆开来”

    嘴最快的那一个被同袍们拖到角落里打了一顿。

    祝缨到了住处堂中坐下,驿丞躬身上前“食水都备下了,不知大人是在此处用饭,还是到大厅里”

    祝缨道“就在这儿吧,给我备一桌酒席,我要请客。你帮我送一封信去。”

    “是。不知您请的是哪位客人”

    “你应该认识的,本地的县丞。”

    当年北地有事,祝缨很不客气地通过王云鹤往北方安排了好些学生,他们都在地方上干了数年,应该了解当地风俗人情以及近来地方上的变化了。

    祝缨对项乐道“必有你的熟人”

    项乐也露出一个笑容来,他也得到了一个出身,是低阶的将仕郎,但是有了个出身。也骑着马,穿青绿的官衣,蓄起了须,看着也像模像样了。可惜个头不高,遗憾自己南人矮小。

    这天晚上,就有福禄县一个官学生姓林的飞奔过来“大人老师恩师”

    他与林翁家是同族,却不是县中的富户,是大族里的穷亲戚。因是男丁,看着又聪明且愿意读书,族中就公共省出一点钱来让他也跟着读书。祝缨管着福禄县的时候,以考试论取,他考中了县学。

    他比项乐大着两岁,已娶妻生子,但本人孤身赴任,妻儿都在老家。小官日子清苦,但福禄老家日子比先前强多了,也还熬得住。

    到驿馆问明祝缨住处,进门便询问,项乐接了,请他进房,他见了祝缨纳头便拜。

    祝缨笑道“跑得急了吧坐咱们边吃边聊。”

    林丞道“是”然后看项乐也穿了官衣,又说恭喜。项乐也笑着与他客气。

    几人先叙别情,林丞道“才见着邸报,您又高升了真是能者无所不能”

    祝缨道“先到北地看看再说吧,说起来,你与北地相近,有什么传闻吗”

    林丞道“也不多,不过这一片都是这样。”

    他们边吃边聊,祝缨又问一些当地的情况,以及官员之间的默契之类。林丞道“起先,北地灾荒,倒是把窟窿都露出来了,疮疤一揭,倒好治了”

    自这一天起,祝缨再往北走一处就要略停一停了。她的“门生故吏”们,在这里像洒芝麻一样洒了一大把,总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不少文档上写不出来的讯息。

    卓珏、项乐等都做陪客,项乐与这些人熟,连苏喆、林风也能认得其中几个人,卓珏与这些人都生。但是他们听到卓珏是顾同推荐的,也是南方人,顿时变得亲切了。

    不过几日,祝缨便将北地的情况摸着了一些。

    北地的官员换过了一轮,新来的却也有好有坏,并不是将原先不好的罢黜了,新来的就一定是圣人了。有好有坏,还有混日子的平庸之辈,这些都很正常。但是才查过,就算是有心贪腐,面上也得好看些。

    所以,北地的官员有毛病,太正常了,也是得查。

    祝缨点了点头。

    再说之前的账目,上一轮的倒霉蛋们扛下了所有账目的亏空,所以账面上能查的不多、库房仓储余下的更少。

    北地有四州,州与州、县与县的情况也不太相同。但终归比南方那种差异要小一些,南方多山,北方平坦。单以方言论,北方一州之内的方言基本相同,南方州城的方言与下面的县说的就不一样。

    倒省了祝缨现学北方方言了。

    再说官军与地方的矛盾,也有兵士调戏妇女的,也有偷鸡摸狗的,但有官军驻扎的地方会更安全些。

    只是没料到官员大败,四城被洗劫了。

    祝缨又问流民的情况,得知是有些人往南跑,但仍有不少人是留在原地的。一是家业、祖坟都在故乡,不忍轻易逃亡,一是北地百姓也不好惹。近胡、善骑射,他们也就聚众营建坞堡寨子之类,又聚族而居。

    城池被洗劫了,城池周边一些坞堡还幸存着。只要不遇到胡人大军,倒还能自保。

    又过一天,祝缨遇到了第一个刺史。

    刺史姓阳,与之前的御史大夫阳大夫是本家,两人不同支。阳刺史四十来岁,却长得很丑,黑、胖、矮、大小眼儿,全不像是“传说中的名门美男子”。

    祝缨容色不变,她的仪仗已经摆开,向阳刺史宣示了自己的任命。阳刺史也郑重地与她见礼。

    阳刺史道“总算盼来天使了”

    祝缨道“我亦心急如焚”

    两人坐下,阳刺史便问祝缨“不知您的行辕要驻于何处”

    祝缨道“自然是要往北去。”

    阳刺史担心她的安全,希望她能留下来,祝缨道“不看一看,不好交差。郑侯年过七旬尚不避凶险亲自督战,我又何敢退缩呢”

    阳刺史道“郑侯竟真的北上了么那便好那便好他老人家的威名仍在”

    祝缨道“是啊,老人家不容易。”

    阳刺史又问“不知天使带来了多少赈济的钱粮呢”

    祝缨道“够用的。”

    阳刺史没摸着她的底,只得说“那便好,那便好。”

    祝缨道“我耽误不得,须得继续北上,待我巡视完全境,少不得要劳动到使君。”

    “岂敢岂敢,愿为天使前驱。”

    阳刺史说是愿为前驱,他也不能离境北上,还得是祝缨自己走。

    祝缨继续北上,又不断有学生飞奔来拜见。祝缨特意询问了一些当地“逼死人命”的案件,便知不是诬告。北地豪强有如黄十一郎的,逼死了不会有太多的人惋惜。但是有些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又盯上了一些“乐善好施”的长者。

    告到京城的是一户姓郑的人家,与郑熹家没有一点关系,就是同姓。

    郑老翁也兼并,也隐藏一些户口,但是手段温和,对佃户也不错。比起县衙里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吏,竟要好上不少并不纯是靠与官府勾结、夺人田地才攒下家业的。

    向祝缨述说的学生轻声道“学生看着也不忍。县令大人必要办他,我读过王相公的文章,我想,王相公绝不是县令大人那样的人。就放他儿子去告状了。”

    祝缨道“知道了。”

    事情的结果是,这个县令被罢免了,郑家的家产发还了一些,但是隐田隐户官府给登记上了,照旧纳税。

    祝缨带人将四州略走了一走,与四位刺史见了面,他们都请祝缨到自己的地方驻扎,也都问赈济的钱粮。

    祝缨也都回说“等我看完。”

    她一路北上,半月后来到了第一座被洗劫的城池前。

    城外,一片焦土,胡人撤退前一把火,烧了临近成熟的庄稼。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