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逐鹿中原 今日短小 一下

    借着讲解的机会, 燕绥反手举起拍立得,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干了自己穿越后早就想做的一件事。

    和历史名人合影

    “咔嚓”一声,在郭嘉不明所以时, 拍立得已经将两人的样子真实地记录了下来。随即,缓缓吐出来的一张照片。

    “嗯”郭嘉抽出来一看,上面是一个笑眯眯的庄主和微微发怔的自己。

    “这是我”饶是鬼灵精怪如郭嘉,也恍神了一瞬“简直和照镜子一样。”

    左看右看, 越看越满意, 要不是照片被庄主也拿过去细看,他能当场揣在怀里。

    因为太像了, 仿佛是从身上取下的一部分变得一样,郭嘉点唇笑道“这神器很有意思, 差点以为摄魂夺魄了。”

    “不过是利用了成像原理,”燕绥绞尽脑汁回想了下“你看这里的镜头, 就如同我们平时照镜子一样,不同的是这面镜子把人像缩小了。”

    郭嘉若有所思“能缩到小小的画布上, 真是了不起,那存放染料的地方呢, 可要定期放入”

    “染料是多种浓缩而成, 已经在纸上了, ”燕绥指着照片说“这就是这种器具的短板了,等这纸张用完,就无法拍摄了。”

    “这里面有多少张纸呢”

    “只有十张,”燕绥也很无奈“用完之后要再放入新的。”

    “用来记录的确有点不便, ”郭嘉摸着下巴“不过,我倒是想到了另一处妙用。”

    燕绥疑惑“哦”

    相机除了拍照还能当镜子不成其实汉代上好的黑漆古底子铜镜虽然不如现代的玻璃镜,但照起来已经较为清晰了, 就是颜色有点偏黄,边缘也有些模糊。

    “用来震慑拿捏人倒是不错,”郭嘉浅笑道“庄主给那陈国国相拍上一张,就说捏着他的一缕魂魄在,包准他好好合作。”

    燕绥

    果然古人看到相机的第一反应就是摄魂夺魄,所以自己之前才会偷拍。

    就是不知道陈相许玚是不是个好忽悠的,聪明人总有各种法子验证是否上当,而且如荀彧等名士之前还是无信仰者来着“要不,我试试”

    “庄主尽管放心,一试一个准。”郭嘉又冒出来一个鬼主意“我先找贾诩一试。”

    燕绥委婉劝说道“不太好吧,毕竟贾诩一把年纪了。”惊吓到了罢工怎么办

    “我倒是想戏弄下志才,”郭嘉十分惋惜道“可惜了,那我去找文若吧。”

    “文若最是正经,你就不怕他信以为真。”

    “哈哈不会,”郭嘉从燕绥手中抽出两人的合照,笑眯眯道“拍完后我给他看合照,自然就不会误会了。”

    燕绥能怎么办呢你开心就好。

    纵容道“你把荀攸的飞鸽传书带过去,让文若写回信吧。”

    “好,”郭嘉应道“那就借此物一用,待庄主启程再归还。”

    “相纸你记得留下一两张。”她有心说照片记得还我,但多多少少有点奇怪,还是选择了不语,任由郭嘉带着合照和拍立得大摇大摆离开了。

    翌日,身在阳翟的他们收到了邸报。上面发布了燕绥为新任豫州刺史消息,原刺史孔伷走马卸任。

    “既然已经送到了阳翟,那么陈国和汝南郡过上两三天也能收到了。”

    送邸报用的是快马,而且还会在驿馆更换已经疲劳的马匹。有时候,不同郡县走得是不一样的道路,负责送报的是不同差役,因此时间参差不齐。但在中原,大家接受到消息的时间不会相差太大。

    这样的变动对大多数人而言,不痛不痒。毕竟孔伷上台也就半年有余,尚未掌控豫州,老百姓甚至完全不知道他这么一个人。倒是燕绥的名字,愈发如雷贯耳起来。

    汝南郡周遭的百姓早就知道了到颍川郡就有活路,那边有个大善人燕绥以工代赈,还会照顾老弱妇孺。

    有挨得近的县,百姓活不下去就会前往颍川郡。

    而来往络绎不绝的行商在遇到乞讨时,经常不耐烦地让他们去到颍川郡,能让灾民让出一条道,给自己省事儿。

    在这样的宣扬下,大家都知道了燕绥的美名。

    同时,燕绥在豫州各地官府附近,发行了报纸,趁机把握舆论的风向。报纸被燕绥取了个直白的名字“天下大事”,不但有最新的全国各地要闻、连载小说、市井趣事,还有名家点评。

    有之前试发行的经验,总编戏志才呕心沥血,总算编出来了第一期雅俗共赏的报纸。报纸是用铅活字印刷的,字迹清晰而美观,带着读书人难以拒绝的魅力。

    开篇是郭嘉洋洋洒洒做得一篇赋,用词动人、寓意深刻。在下方则是小说的大标题震惊他是秦始皇都得不到的男人

    没错,燕绥就是这么标题党。

    汉代用这个套路的少,她不信人不被吸引来。

    燕绥本来是想用铜活字来印刷,这样不容易变形。但戏志才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造铜活字费时费力,加班加点也只刻出来了三千个常用字来。

    后来戏志才就想到了用锡和铅来造活字,铅可捏,锡很柔软,烧铸的温度也低。

    但用铅和锡试验的时候发现字会热胀冷缩,使得铅字的细节缺失。

    戏志才觉得比起优势,这缺点可以忽略不计。

    郭嘉却觉得“既然要为大计,且要传承千年,岂能缺角想想以后我们留给后人的诗词歌赋都存在瑕疵,志才不会觉得心痛么”

    燕绥则是觉得既然报纸购买的主力在高端客户,就不能有这么明显的瑕疵,不然达不到备受推崇的效果。

    所以,想到脑秃的戏志才只能继续试验。

    而完全遗忘了铅活字可以用来印报纸的燕绥,总算想起来似乎是可以在铅活字中加入金属锡,三者混合,就能用来稳定印刷。

    而且三者的冶炼也不用操心,周朝时,锡器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了,有各种锡壶、锡烛台。

    商代,人们已能分辨锡和铅,并开始分别冶炼。

    果然,不该小瞧古人的智慧啊倒是自己遗忘了这么宝贵的一条,平白让志才走了那么多弯路。,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