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丢人至极 宋朝,大善人,散财童子嘛……

    澶渊之盟, 就是北宋与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战争后所缔结的盟约。

    那为什么说澶渊之盟起源于赵光义时期

    当然就是因为之前说的赵光义那些骚操作了。

    在接替赵匡胤登上皇位后,才刚登基不久的赵光义, 可谓是雄心壮志, 野心勃勃, 想让宋朝像大唐一样拥有辽阔的疆域,以及强大的影响力,但还是那句话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 但无能。

    赵光义猛地捂住胸口, 脸色涨得通红。

    这种类似胸口中箭的感觉, 怎么回事

    不止无能, 关键是还没有自知之明。

    而且没有自知之明还不是一次两次, 自信使他膨胀,结果膨胀不起来后, 又恼羞成怒。

    刷刷刷

    赵光义此时的脸色可谓是五彩纷呈,精彩至极。

    赵匡胤挑了挑眉,心想这人还是要有对比,这一有对比,他心情都好了不少。

    挺好好个屁

    一想到这才说到哪,赵匡胤的脸色瞬间又扭曲了起来。

    赵光义

    赵光义偷偷瞥见赵匡胤不断变换的脸色, 更是欲哭无泪,他哥是不是要气疯了啊

    几次大败之后,宋军损失惨重,加上赵光义恼羞成怒后的各种骚操作, 于是宋朝对上辽国,开始由原本的战略进攻,转变为了战略防御, 这也就为后来辽国进攻宋朝时,签订“澶渊之盟”埋下了伏笔。

    于是到了宋真宗这里,于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当是时,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要南逃,并且惊慌失措想要将都城南迁。

    李世民狠狠皱眉“不去迎敌,竟又是想着南逃南迁”

    另一边的李隆基

    默默捂住胸口,再次认真默念,他绝对不会再如天幕先前所说那般。

    这摆在他面前的例证太多了,真是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他。

    宋朝赵匡胤时期。

    听到这里,赵匡胤不由得咬牙看向赵光义“这就是你的后代”

    积弱,积弱

    竟然还没开始打,就想着逃

    大宋之后竟会变成这样吗

    “赵、光、义”

    赵匡胤恨得都咬牙切齿了

    不过就在宋真宗要逃跑的时候,被主战派的宰相寇准给极力制止了。

    赵光义也极力示意他哥快听

    快听快听,没跑

    他现在是抓住一点稻草就死命的扯。

    寇准坚持说服宋真宗到前线澶州去亲自督战。

    最终宋真宗赵恒采纳了寇准的意见,御驾亲征到澶州。

    而皇帝亲自来督战,使得宋军士气大振,最后得以成功击退辽军,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宋朝以获胜方的身份,与辽国签订了合约,这就是澶渊之盟的由来。

    “获胜方”

    刘彻疑惑挑了挑眉“那这澶渊之盟岂不是个好词”

    另一边宋朝。

    赵匡胤听到这里,也下意识是这种想法。

    毕竟宋朝是获胜方

    宋朝获胜之后,辽国那边想要议和,宋真宗一听,好啊,议和好啊,不用再打仗了耶。

    然后宋真宗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即公元1005年1月,与辽国订立和约

    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而因签订合约的地方在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赵匡胤听着不禁点头,然而才点到一半之时

    等等等等

    这好像不对吧

    什么叫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宋给辽每年

    对,没错,宋朝以获胜方与辽国签订合约,辽国向宋朝提出了“助军旅之费”。

    于是宋朝每年要向辽国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同时宋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燕云十六州仍属于辽国,辽国只将遂城以及瀛、莫二州归还宋朝,并且约定两国百姓不得越过彼此的边界,凡是非法越界者,皆为逃犯等。

    这简直就是兄弟,我超有钱的所以我每年给你点钱,你就别来我这里惹事了,行不

    你看我赢了我都没蹬鼻子上脸,还要给你钱,我多体贴和善啊

    我们宋朝,大善人啊散财童子嘛

    “噗”

    刘彻是真的忍不住,脸上又气又忍不住想笑,一时间,面上表情都要扭曲了。

    卫青等大臣听到这里,也是满脸不知该发笑还是该气愤的表情。

    这宋朝可真是叫人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秦王宫。

    嬴政等人也是一脸不忍直视。

    赢了竟然还要割让赔款这是什么道理

    而又一想到宋朝那比之秦朝还要小的疆域图,最终都不由得化作一声冷哼,这宋朝

    宋朝赵匡胤时期。

    赵匡胤这里更是一言难尽。

    甚至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

    只能咬着牙再次看向无言以对,脸色惨白的赵光义,眼底暗色深沉。

    “可真是你的好后代啊。”

    的确是没跑,但这议和的内容,可着实叫人心梗

    大宋这脸面,是不是还要再丢几次

    又还能再丢几次

    澶渊之盟,使得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并且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

    怎么说呢,澶渊之盟听着的确很让人闹心,但是又的的确确为大宋争取了一百年左右的和平时期,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乱,而这期间,也让宋朝得以安心发展经济文化等,其边境也因此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

    而其实辽国进攻宋朝,也并非灭国之战。

    因为燕云十六州的问题,宋朝缺少了天然战略屏障,一直想要通过武力夺回来,辽国自然是不愿意。

    所以这二十五年间,两国之间经常在边境发生战略冲突,其中赵光义致使的几次军事战败,导致宋军在北部失去了主动权,让辽国有机会进攻宋朝领土,使得边境百姓饱经战乱之苦。

    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举兵南下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在掌握了进攻主动权之后,想要迫使宋朝主动向辽国求和。

    李世民再次狠狠蹙眉,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一次军事失败,就可能导致战局发生逆转,更何况是几次军事战败

    而这宋朝的对手

    李世民不禁摇了摇头。

    听天幕所说的这位辽国萧太后,确实是个不简单的人物啊。

    掌握向宋朝进攻的主动权,那亲自举兵南下的目的,岂不是为了

    萧太后想通过战争的方式,为辽国在与宋朝的谈判上增加筹码。

    毕竟常年战争下,岂止是宋朝饱经战乱之苦,就算掌握着进攻主动权,恐怕对于辽国而言,也是弊大于利的处境。

    再加上萧太后想要在辽国历史上留下属于她的光辉一页,以及想要在她晚年解决宋辽之间的边境问题,而主动向宋朝讲和,那必然是不可取的,于是通过战争的方式,辽国举兵南下,想要借此迫使宋朝主动低头求和。

    而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的亲征,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

    赵匡胤的怒气暂时先压制了下去,眉心却蹙得更紧

    这辽国萧太后果然是个狠人。

    如此的心机手段,还有这魄力

    萧太后希望通过澶州一战重挫宋军的锐气。

    只是她大概没想到,随着辽军主将萧挞凛的中箭身亡,辽军士气受挫,以及辽队的孤军深入,宋军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加上宋真宗御驾亲征,极大鼓舞了宋军这边的士气

    于是在可战和可和这两手准备中,见辽军恐难取胜,萧太后立即派人赴入澶州转达了自己罢兵息战的愿望。

    但即使如此,辽国萧太后的此次亲征,也算是达成了她出征南下时的目的。

    对于辽国而言,澶渊之盟的签订,相当于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

    而对于宋朝而言,尽管换来了百年的和平与发展,但一方面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仍旧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每年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索取,并且以金钱换取和平的方式,使得北宋不再居安思危。

    澶渊之盟的签订,对宋辽两国而言,的确是能互惠互利的,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

    而且其直接导致的消极影响,不管是对辽国而言,还是对宋朝而言,都极其沉重,这点我们后面会讲到。

    “消极影响”

    “究竟什么消极影响,会尤为沉重”

    赵匡胤的心再次收紧起来,一下一下,不安的跳动着。

    还有这辽国萧太后,果真是大敌啊。

    不可小觑绝对不可小觑。

    唐朝武则天时期。

    听着天幕之言,武则天却不由得将注意力放在了那辽国萧太后身上。

    在辽国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光辉一页吗

    亲自率军南下,还有对宋朝的战略部署,这等魄力

    武则天叹息着摇了摇头,也难怪宋朝虽然是战胜方,却最终还是被辽国压下一头,不过话说回来,能就此结束二十五年之久的战乱,至少就当前来说,对百姓而言的确算是好的结果。

    不过签订澶渊之盟后,那直接导致的,又极其沉重的消极影响又究竟是何意

    汉朝刘邦时期

    吕雉待在寝殿之中,听着不禁心下一跳。

    萧太后

    一国太后,竟也能亲征南下

    而既能亲征,那这辽国政权真正的话事人

    吕雉垂了垂眸,心下跳得颇快起来。

    其余朝代众人听到天幕所言萧太后之事,以及对澶渊之盟的解释时,心中都不由得各自思索起来,其反应也不尽相同,思绪万千,但不得不说,战争之事,确不可一言以蔽之,而说到底,国强才是根本啊。

    关于澶渊之盟,就先讲到这里。

    让我们再来说说与宋真宗赵恒有关的“泰山封禅”

    其实很简单,就是宋真宗赵恒接连三次封禅泰山而已。

    嬴政挑了挑眉,有些诧异就这么简单

    刘彻也是摸了摸下巴就如此而已朕可不信。

    然后果然就听天幕继续道

    就是宋真宗去泰山封禅后,后面就再也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至于为什么

    史记记载泰山封禅要有大成就的帝王才能举行即“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也就是说,帝王封禅的基本条件,最起码应该有文治武功,德行无碍,世现祥瑞。

    那么问题来了,不说三样,单说一样,请问宋真宗哪样够得上

    结果他不仅封禅了,甚至还接连封禅了三次

    所以连宋真宗都能去泰山接连封禅三次,其他皇帝再好的文治武功去了干嘛

    这泰山封禅,简直一点含金量也没有了好吗

    宋真宗“”

    嬴政“”

    刘彻“”

    其余泰山封禅的帝王,以及想要泰山封禅的帝王“”

    甚至宋真宗是在和辽国订立了“澶渊之盟”之后,才去泰山封禅的。

    先前也分析过了,宋朝对上辽国,确实军事实力低了几个档次,总是打不赢辽国,真算起来,也不能说完全是宋真宗的错,而且前面赵匡胤以及赵光义,尤其是赵光义的问题尤其严重,所以要找出战败理由,那还是有挺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的确是宋真宗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还是那样的议和条件。

    结果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却还要去泰山封禅,请问,脸呢

    不想着真正提升与壮大宋朝的实力,就想着以这种方式巩固统治和地位是吧

    宋朝是真的不把脸都丢尽了就不甘心是吧请问宋朝除了有钱之外,还有什么脸皮厚厚颜无耻的“厚”吗还有宋朝那些士大夫们,是不是也一直自得于宋朝经济文化的兴盛,却看不到这之下的沉疴旧疾

    宋朝积弱,重文轻武,就连去泰山封禅的“祥瑞”都弄虚作假

    宋真宗,可真有你的,从头到尾简直就像是个笑话。

    所以后世皇帝们表示算了,他们还去什么去,还封什么禅,泰山都已经不是以前的泰山了。

    真是耻于与之为伍

    赵匡胤的脸皮一瞬间涨得通红

    丢人简直丢人至极

    脸面全都被丢尽了啊

    就连赵光义也是脸色涨得通红,甚至都不敢往左右去看他人的神色。

    昔闻秦皇汉武,一个统一天下,一个开疆拓土,还有其他封禅的几位皇帝,哪个不是功绩累累。

    结果就在宋真宗泰山封禅之后,再也没皇帝去泰山封禅了。

    要说澶渊之盟后,宋朝经济文化等都进入了发展阶段,但宋朝对武将,以及在军事上的态度,可真是叫人愤恨啊

    给大家讲个故事,不过在讲故事前,让我们再往前倒倒再倒到赵光义这里。

    赵光义“”

    天幕

    求放过

    为什么又是他

    为什么

    然而天幕的声音仍在无情的继续

    还记得我们之前说过的,晚唐那时候的黄巢起义军吗

    当时除了唐朝军队的接连反抗,还有一个叫党项的少数民族,也帮着唐朝军队反击黄巢起义军。

    嗯党项吗

    李世民暗自点了点头,实乃是忠义之士。

    这个叫党项的少数民族,因为帮了唐朝军队,被称之为定难军,而由此,他们也获得了西北的一块地盘,叫夏州。

    在唐朝覆灭之后,夏州又变成了大宋的藩镇。

    随着话音,天幕之上又出现了简略版舆图,在辽国下方,宋朝左上方的位置,点明了夏州所在。

    然而下一秒,咵嚓一声

    夏州所在的位置,竟和宋朝割裂了开来。

    赵匡胤不由得“”

    他又有种不好的预感。

    是的,这个夏州,就是后来的西夏。

    万年小弟当烦了,于是党项人就干脆自己建了个小国,它宣布我要脱离宋朝,就此单飞

    而这么一个小国单飞出去,大宋当然不干啦,于是就跑去收拾西夏。

    结果你猜怎么着

    大宋让这么一个小国西夏给收拾啦

    哔哔

    赵匡胤心底骤然掀起了怒骂

    他死盯着天幕之上,那属于西夏的小小版图位置

    那么大一点竟把宋朝给收拾了

    这怎么可能

    这这这怎会如此啊

    然而赵匡胤真的不知道答案吗

    一直听到现在,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根本的问题所在

    他脸色难看至极,又难堪至极,却听天幕依旧说道

    战败之后,宋朝要怎么办

    赵匡胤“”

    要要怎么办

    他竟不敢往下去想,往下去听。

    那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像对辽国一样,也只能原谅西夏,不仅放他独立出去,还要每年给西夏一大笔钱,以保两国和平,毕竟我们大宋朝,真真是大好人,散财童子,体贴又和善呢。

    所以所谓的宋朝一统天下,其实不过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宋朝,辽国,西夏并存。

    从秦朝到汉朝,从汉朝到唐朝,甚至是中间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隋朝,可都是大一统的国家,也就只有宋朝,从始至终都不是真正大一统的国家,甚至国土面积还相对小得可怜。

    伴随着天幕的话音,天幕之上的画面也随之放出了各朝代疆域的对比图,简直一目了然,清晰无比。

    宋朝国土面积的大小,就跟被公开了处刑一样。

    赵匡胤目眦欲裂的看着,只觉得喉间一哽,一股腥甜几乎涌了上来,却又被他强自压了下去。

    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到西夏,又为什么要倒到赵光义这里因为赵光义时期,打不过辽国还说得过去,但当时的西夏还不能算是西夏国,只能算是一个小部落,结果赵光义战败辽国之后,党项人也开始频繁的挑起事端。

    赵光义的确也出兵镇压了,只是水平一如既往菜的一批,导致镇压根本没什么效果,也没什么结果。

    于是,党项人可不就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所以说,就是因为赵光义没有把党项人的欲望扼杀在摇篮里,最终导致西夏国得以成立,北宋每年还要进献岁币,不止是给辽国,还要给西夏,无数的钱粮和兵马运往这两国的边境,可真是慷慨的将两国养得膘肥马壮。

    “这可真是”

    刘彻啧了一声,脸色也有些难看。

    原来不是只给一国每年发钱,是还要给两国每年发钱啊

    而且还是国土面积那么小的国家

    宋朝的军事实力可当真配得上“重文轻武”这四个字

    那为什么讲故事前,要讲一讲西夏

    因为这个故事的发生背景就与还未成立之前的西夏国有关在宋真宗时期,宋朝的西北部,其军事重镇灵州刚刚被党项部落的首领李继迁所攻破,这位李继迁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祖父。

    大宋由此丧失了在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形势变得有些被动起来。

    而这个时期,宋朝和党项人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十多年,而且败多胜少。

    在军事重镇灵州被党项部落首领李继迁所攻破的两个月后,宋朝的金銮殿上,一位来自代州的文科进士李光辅,正在宋真宗面前挥舞着自己手中的宝剑,以此为宋真宗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高超剑术。

    他期待宋真宗能重用自己,想要让宋真宗任命自己为武官,好让自己上阵杀敌,报效国家。

    要知道代州,在当时的宋朝可是宋辽边境的重镇。

    李光辅不仅熟读四书五经,是文科进士,同时也武艺高强,有一身功夫,这样的人,称得上一句文武全才也不为过吧,而且他从代州千里迢迢远赴都城而来,就是自小见证了边境苦痛,想要为国为民尽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义务。

    嬴政不禁点了点头,确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且不止有能力,还爱国。

    不错,很是不错。

    但天幕说此,嬴政心中可不认为会有什么好结果。

    毕竟那宋朝,还有那位宋真宗

    呵,完全是难以言说的存在。

    赵匡胤这么听着,心也是放松不下来

    对于天幕所言的宋朝,以及其后继任者的所作所为,他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多少侥幸心理了。

    然后,果真就如此

    别忘了,重文轻武可是宋朝的基本国策。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面对契丹人和党项人的双重威胁,宋真宗也没有真正的,想要用武力来征服他们的想法,还是始终坚持着“以和为贵”的基本原则。

    于是在面对这样一个文武双全,且不可多得的人才时,宋真宗说的却是

    “若奖用之,民悉好剑矣。”

    在宋真宗看来,如果自己任用了李光辅,就会给天下人这么一种感觉

    只要是武艺高强的人,在皇帝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就可以当官,那如果天下百姓们就此效仿李光辅,势必就会造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凋零等,那不务正业的人肯定会大大增加,而且还会带来治安方面的巨大压力。

    听听,想得可真多啊,考虑得可真全面啊,这理由给的,真是叫人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去反驳,啧啧。

    于是乎,千里迢迢从代州而来的文科进士李光辅,就因为展示了自己的高超剑术,然后就被宋真宗给遣送回了自己的代州老家,他大概是觉得,大宋根本不需要会武的人。

    因为只要契丹和党项不主动对大宋发动战争,那大宋就会和两国和平相处。

    不过就算两国对大宋主动发动战争也没事,毕竟他们大宋朝,有钱啊,大好人,散财童子嘛,体贴又和善嘛。

    宋朝皇帝们“”

    文武大臣们“”

    丢人,为什么如此丢人的感觉啊

    感觉脸都要被打肿了一样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摇了摇头“朕都快不认识散财童子这几个词了。”

    程咬金等人点头,谁说不是呢

    “还有那党项人”

    李世民叹了口气,再次印证了那句话国弱任人欺啊,国强才是根本啊。

    宋朝赵匡胤时期。

    朝堂之上一直都是一片肃穆沉静,犹如脸面无光一样,完全不知该说些什么,又该做什么反应。

    他们如何能想到,宋之后竟会是这样的

    又如何能想到,这“重文轻武”四个字,竟会带来如此大的负面影响

    难道难道他们宋朝就没有起来过,就真没有什么可说之事吗

    对于西夏,以及对于边境之事等,倒也不是一直战败求和。

    就比如宋真宗之后,宋仁宗赵祯时期

    于当时的边疆上,宋仁宗赵祯就曾任用大将狄青等人,先后弭平了南蛮侬智高的叛乱,以及西夏国的挑衅等。

    与我们后面重点要讲的岳飞一样,狄青也是宋朝时期的名将,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年少入伍,在宋仁宗时,却能凭借战功,累迁延州指挥使,此后又历任枢密副使,护节度使,河中尹,迁升枢密使。

    啊这不是有吗

    不少人心里还是不由得振奋起来

    他们总算是给自己找到了一点安慰。

    可这小小的振奋才一开始,便听天幕话锋一转

    但狄青在担任枢密使后,一直受文官集团的排挤。

    最后狄青抑郁而终,年仅四十九岁。

    大宋的文官们“”

    而大宋的武将们则死死握着拳,从听天幕以来,心中那些死死压制着的复杂情绪,不禁再次蒸腾了起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