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震撼连连 物种多样性?不算男人?!……

    天幕这一番话下来, 所引起的动荡不可谓不大。

    几乎历朝历代之下的所有人,都在为此事而心生震骇与惊异,与此同时, 也是满脸的惊疑不定。

    起初,有人看到那裹小脚之下的真容,就已经满脸推拒了。

    但也有人死性不改,扬言要辩证个一二。

    可是此时, 在听到天幕提起的关于生育相关言论,这些人僵持在原地, 竟各个脸色尴尬复杂, 不知究竟该如何办了。

    这些人暂且不提。

    所谓的裹小脚危害, 还有那赤裸裸昭示的畸形难看,以及对自身性命与生育,还有子嗣的影响等等

    这些真相内容全部加诸在一起,足以震撼惊惧到所有女子。

    尤其是对于也有裹小脚之风的朝代而言, 在这之下的女子们,几乎心神动荡, 又是慌乱惊惧难言, 齐齐都变了脸色。

    有的已是裹了脚,有的还未裹脚,有的将要裹脚, 有的才裹脚没多久

    小的尚且懵懂无知,可是已经大了的, 早已定型了的她们看着那一双脚, 只觉得满眼难堪,前路迷茫。

    尽管天幕如此说,可叫她们已经裹了脚的又能如何

    一时间, 竟是心有戚戚焉,觉得再看不到前路了。

    先不说其他,从古至今,人口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吧而新生儿的出生,离不开女性。

    否则一个男人怎么生孩子

    现在让我们来算一笔账,首先是女子缠足问题,就已经影响生育了,还会影响子嗣的健康,间接影响下一代。

    然后古代男人还多是一妻多妾,三妻四妾,有钱的有地位的,有能力的,哪个男人不愿意抬小妾进门。

    这样一来,一个男人就拥有两个甚至以上的女人,先不说这男人的能力如何,反正他占了这么多女子,对于其他男人而言,能求到的女子自然而然就少了。

    再有古代的医学条件和医学设施不发达,女性生育本来就危险,而古代的社会又是重男轻女,有生子留根的传统观念等,那生下女儿后,还要再生,直到生下儿子为止

    本来生一个孩子,对女子的气血身体就会造成负担,更何况是还要再继续生。

    还有生下来的女儿,有的大户人家能养得起,小户人家也勉强,但是没有能力的家庭,会直接把生下的女孩扔掉。

    这不是危言耸听,明清时候有一个婴儿庙,后来那座婴儿庙成了遗弃女婴的地方。

    而女婴一多,便有人放了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都能听到里面婴儿的哭喊声

    讲到这里的时候,天幕之上画面一转,一个黑白色的画面,熊熊燃烧的烈火,寺庙中传来的婴儿啼哭声

    这竟是渲染出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缠足造成女子体弱,对生育造成影响,恶性循环到下一代。

    一妻多妾,三妻四妾,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导致男多女少,生下女儿还要遗弃等,更是男性比重增大。

    那么想想吧,这究竟会造成一个什么后果

    那火还在燃烧着,接着又是缠足放开的画面。

    一幕幕的展现,悚然震慑。

    秦王宫。

    嬴政愕然看着,竟是不知道后世朝代会是如此

    会造成什么后果

    想想现在秦朝有多少人就知道了

    若是女子比例逐渐减少降低,岂不是新生儿越来越少

    而耕种打仗,纺织种植,哪个不需要人去做

    所以让女子缠足,这危害又岂止是表面那么简单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已是坐不住了。

    他搓着手来回焦躁走动,就差龇牙咧嘴,狠狠皱眉了。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如此

    他根本没想到会是这样也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影响

    可是想想,天幕难道说的不对分析的不对

    就是太对了

    所以朱元璋现在根本就无法坐得住,那心中的焦虑慌乱之意,简直要蔓延出来了一样。

    而天幕的声音还在继续

    直到现在,男女比例还是存在明显差距,哪怕早已在法律层面上实行了一夫一妻制,纳妾不再合法,一个男人只能拥有一个女人,不允许平妻,并且也不能犯重婚罪,可娶不上妻子的仍大有人在。

    等等纳妾不再合法

    后世竟是这样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这简直震撼了所有人,还是从法律层面上的制度和规定,简直让人大跌下巴

    汉朝未央宫。

    刘彻也是满脸愕然

    这后世,究竟还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如此的不同,如此的“特异”,完全叫人无以言表,又震撼非常。

    古代社会是农耕时代,我们常说“男耕女织”,但划分的,真能有这么清楚

    而且我们的伟人还有一句话是“女人能顶半边天”。

    谁说女子只能相夫教子,只能男耕女织,只能做家宅里那些事

    若当真如此,女将军是如何出现的女帝又是如何出现的

    而所谓的裹小脚等糟粕陋习,不过就是能够更好的约束和掌控女性,让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庸,从此丧失自己的独立和自主,还有,如果遇到打仗等情况,女性跑不快,这样一来,抛下这些女性,也是有“理由”说道了。

    男人的把戏,可真够多的,不是吗

    社会生产力少不了女性的参与,可那些酸儒和腐儒,为了满足自身恶心的癖好,为了给靖康之耻后,各种懦弱无能找借口,为了开脱责任,逃避问题,便将罪责推到受难的女子身上,何其恶心又卑劣。

    明朝朱棣时期

    一直听到这里,朱棣也是满心复杂。

    生育问题,生产力问题这些竟都是潜藏其中的危害

    要知道现在缠足的女子们,大多是家境都还算不错的,毕竟不需要女子做些什么,才有条件裹脚,可这些人家,也最在乎传宗接代的子嗣问题,当然也包括皇家

    不仅自家女儿要缠足裹脚,对于迎进门的女子也是如此要求和基本条件那如此一来,岂不是自打了嘴脸

    说起女子缠足裹小脚的糟粕陋习,就不得不说起其他的糟粕陋习

    一妻多妾,三妻四妾等制度,女性更是沦为附庸,终身只能在后宅度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是间接造成生产力的缺失。

    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生不出儿子来,加诸在女子身上的痛苦和悲惨更多。

    可是现在医学研究早已表明,女子生男孩还是女孩,和女性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这完全和是男性基因有关系。

    因为女性基因中最后的序列字母是xx,男性则是xy,而男性的x和女性的x组合起来,那就是生的女孩,男性的y和女性的x组合起来,那才是生的男孩,所以那肚子里怀的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完全取决在男人基因上面。

    和女性丝毫没有半点关系

    尽管天幕最后说的那什么基因,什么“爱可思”,什么“外”,他们都不懂,但是天幕在说的时候,直接给出了一幅画面女性之下那两个符号,以及男性之下那两个符号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影响生男还是生女的结果

    这些他们还是看得懂的,很是简单明了。

    但就是由此,历朝历代的众人才更是惊异非常

    女子生不出儿子,竟是和他们有关系

    这这这简直是摧毁了他们的整体观念一样,让大多数人都晕头转向,更是骇然难言。

    还有古代的近亲结合,对子嗣的影响更大

    近亲不能结婚,否则不是生不出孩子,就是生下的孩子基因有缺陷,所表现出来的便是痴傻智障等种种问题。

    而这些基因问题还会一直延续给下一代。

    “什么”

    刘彻原本就惊愕,现在更是变了脸色,近亲之间不能结婚

    古人观念中,自家人当然是亲上加亲更好,但他们知道血脉相连,却不知道这“血脉之中”的基因问题,于是多是表哥表妹亲上加亲,好让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殊不知近亲结婚会导致遗传病发生。

    加大孩子畸形的几率,还多有基因遗传病等等,所以我国现在也规定近亲之间不能结婚。

    天幕带来的一冲击,完全震荡也震骇住了所有人。

    尤其是后面说的生男生女问题,还有近亲结婚问题所带来的风波影响,简直辐射遍布

    有人连连摇头,难以置信。

    有后宅已作人妇,却因多年无子,从而遭受婆家刁难与为难的女子,在惊愕难言过后,竟是大哭又大笑起来。

    还有已于关系相近人家定了亲的甚至已经结了亲的

    以往通常是听天幕讲那朝代之事,哪曾想这次竟是“蔓延”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冲击和难以置信,也不敢相信,不愿意相信,还有不知该怎么办,惶惶不安的情绪等等太多太多了。

    这之后,恐怕是要更混乱起来。

    但混乱之后,这巨大的痛击之后,又未尝不是一种新生和改变。

    这些先科普到这里,我们再说回来。

    不

    刘彻忍不住攥拳,到底还有什么危害,是不是还有其他糟粕陋习

    他真的很想知道。

    可是不能影响天幕,又如何能知道

    刘彻不禁抿了抿唇,越发觉得不够。

    听天幕之言还不够,天幕结束后留言还不够,他还需要更多的寻求解惑之道。

    缠足裹脚的风气,加诸在女性身上,可往深了去看,其实竟也是士人彰显“德行”的一种体现。

    比如一直在说的靖康之耻后,对女性的迫害加重,要她们守节,要她们裹脚,要约束女子的德行操守,这恰恰是那些人不能严于律己,便只能严于律人的体验之一。

    发展到后面,女子不能改嫁,只能守寡,要是为丈夫殉节而死,更是会得到一个贞节牌坊。

    好像以此就能反衬男德出众,才叫女子赴死一样,也是真真够恶心的了。

    还有清朝刚取代明朝之初,其实曾极力反对汉人缠足,而且一再下令让女子禁止缠足,但这时缠足之风已然不能停止,一直到康熙年间,见无法禁止,才只好放弃这项禁令。

    我们都知道,清朝有男子剃头的习俗,当初清朝在入关统治中原之后,曾推行剃发令,下令汉人男子也要剃头。

    这时,天幕画面给出了清朝男子的剃头造型。

    看得清朝之前的历朝历代众人直接皱眉。

    他们不是不知道那些少数民族风俗不同,但一想到这清朝入关之后,下令所有汉人也这样做,就一阵不舒服

    这在一开始遭到了激烈的反抗,但后来被杀之人太多,最终才不得不屈服。

    可知道这些男人说什么拿什么聊以自慰吗

    他们有一个词,叫“男降女不降”,男降,自然是指后来只能屈服于剃头,而女不降,就是裹脚风气始终无法禁止。

    这些男人以此沾沾自喜,甚至聊以自慰,拿女人裹脚来说,还觉得是自己的另一种胜利,可真是够没皮没脸的了。

    而也由此得见,女性裹脚,就是男性“意志”的体现。

    他们要女子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和约束女子。

    就如朱元璋特意颁布衮冕制度,让女子衣服要华丽,还要缠上脚,为的就是奔跑中不便利,不让女子和别人私奔,就算不提私奔,遇到别的事情,女子也算是彻底丧失了出逃的能力。

    朱元璋“”

    无话可说。

    还有就是培养女子的“宫女人格”。

    何谓“宫女人格”有句话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说,女子决不能有二心,男人死了,最好也跟着去,要不然就是守寡,完完全全将自己当成了男人的附属物,还丝毫不会觉得哪里有问题,自身意志也已沦为男人的附庸了。

    再说还有那句“女子无才便是德”,也是出自明朝时期,原本完整的应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上下两句互文现义,指无论男女,皆应以德为本,亦应不自恃其才,以此“不自恃”,后一句是认为女子如果无才,便以德行为主,结果最后也被曲解为认为女子无须有才能,只要顺应和顺从丈夫就行了。

    听听看吧,这些男人哪里是将女子当人,不过是能顺从和听令他们的所有物罢了,更甚至是“玩物”

    女子无才便是德

    哪怕是身为女子,可她们也并不是毫无所知之人,更甚至,她们也接受过先生的教导,怎能听不懂天幕的话,听不明白天幕的意思

    所有物,玩物宫女人格

    所谓男人的附庸

    她们愿意吗她们想听到这些话吗

    她们当真不在意

    怎么可能

    也不知道多少女子白了脸色,紧咬着嘴唇,眼眶泛红,身躯也不禁颤抖起来。

    可与此同时,那颗埋在她们心底的小小种子,终于在剧烈颤抖挣动之后,开始往上,开始想要生根发芽起来

    终有一天,这颗种子能够破土而出,能够见到昏暗土壤之中从未见过的风景

    女子缠足风气的兴起和盛行原因,不一而足。

    除了畸形审美观念,文人骚客极力推崇的风气等影响之外,让我们重点分析一下根本因素。

    首先是统治者的意志,这是一种从上到下传播的风气。

    起先是宋朝皇室即宋朝上层社会开始兴起的。

    宋朝公主普遍缠足,因为担心自己脚大而被怀疑不是公主,反正她们又不用亲力亲为,那缩小脚的尺寸,对这些高门贵女而言,根本不是问题,但另一方面,这更多也是统治者和官员的问题。

    一种为满足自身的,可耻又恶心的行径,他们想要这种,便间接影响了女性对自己的认知。

    武周武则天时期。

    武则天冷笑一声,从听到现在,天幕带给她的震撼接二连三,到这里,简直想为天幕叫一身好。

    可知她称帝之初,又有多少指摘和痛骂。

    这男人的恶意,她可深有体会。

    可就算不是恶意,也依然有那诸多反对之声,想到此,武则天摇了摇头,心有叹息,谁让她是“女子”身份

    谁让女子本弱,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我们现在讲究男女平等,可是封建礼制之下,可是男尊女卑的社会。

    武则天一顿,骤然睁了睁眼睛,男女平等

    后世是男女平等

    这简单四个字,也不知钻进了多少女子心中,又引起了多少波澜与惊诧。

    而一部分男人倒是也变了脸色,只是心中如何作想,就分辨不请了。

    男尊女卑的社会下,“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由此产生,如果将女子的脚缠裹成三寸金莲,那女性在劳动和生产方面必定会大受制约,于是只能被困守于家中,甚至连站立,行走都要扶墙靠壁。

    由此一来,这样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岂不是顺理成章了

    还有,这也让“男强女弱”这一观念成了铁定事实,比如女性如果有什么不满,想要反抗,又或是私奔之类的举动等,那恐怕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从此也便是只能忍气吞声,听任摆布了。

    这就是父权制社会对女性施行的压迫和控制,而这种压迫和控制也确实是收到了实际功效。

    另外宋朝理学大师程颐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一观念。

    从此“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竟是被人奉为金科玉律,而为了不让女子失节,为了彻底奉行这一观念,那么将女子缠足,使得女子不利于行走,自然而然也就更容易被管束和控制了。

    可以说,宋朝理学也是推动缠足产生和兴起的原因之一,甚至有记载

    程朱理学中的“朱熹”,他就曾在主政地区强制推行缠足

    听到这里,士人学子无一不惊。

    程朱理学

    程颐朱熹这二位不是

    理学起源于北宋,创始人为北宋的周敦颐,邵雍以及张载,其后有程颢和程颐等人继续发展,最终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因此这种理学常被称为“程朱理学”,在元朝及其后的朝代中均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程朱理学,也是儒家流派的一种,由南宋朱熹完成了对于新儒学的改革。

    程颐提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观念,朱熹也格外认同,还有程朱理学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观念,现在已经被批得体无完肤,这两个大儒,放到现在,算不算也是“失节”了

    也不知道这二位要是知道现代对他们的痛骂,究竟会作何感想

    作何感想他们现在就已经知道了

    二人齐齐大变了脸色,不止是他们,还有推崇理学的诸人,被提到名字的每个人。

    被后世痛骂,批得体无完肤

    身后之名竟是如此,他们如何能甘愿接受

    元明将理学发展鼎盛,理学也由此成了统治者御下操控人心的手段。

    而且这些话,这些观念,简直被歪解扭曲得更甚。

    就比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程颐虽然反对寡妇改嫁,但是呢,请注意程颐这段话所针对的所有男女并非仅指女子他的意思很明确

    即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言,男人娶寡妇为妻,是一种失节行为,寡居的女子改嫁,也是一种失节行为。

    结果发展到后来,就单成了女子改嫁是失节行为了,这些男的可真会把自己摘掉,不利于自己的统统去掉是吧

    真想呸他们一脸简直不要脸,龌龊又卑劣无耻又恶心

    就算要守节,那也是一起守节,把自己摘出去算怎么回事只想说一句话,这种算什么男人什么物种多样性

    物物种多样性不算男人

    这是不是在骂他们不是人

    一部分男的脸色瞬间就难看到不行。

    还有程颐,也是想骂几句,但是想想,天幕之意,好像他指寡妇的那部分,也是要批判的

    朱熹就更是脸色发白。

    因为天幕提出来的“三纲五常”

    再来看看朱熹说的“三纲五常”之论,其中三纲就是臣民要听皇帝的话,子女要听父亲的话,妻子要听丈夫的话,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这四个字,在当时可是成了日常秩序的行为铁则。

    从而加强了统治者的权利,还进一步强化的家庭秩序。

    结合朱熹当时身处的南宋背景看,是为了让国家变得强大,内部先不能乱套。

    一时事,说一时话,所谓的“三纲五常”虽然确实限制颇多,令人诟病,但对当时社会秩序也确实提到了稳定作用,可是这之后,思想也是该跟着变化的,结果这变化却不是往开放的方面发展,反倒更约束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且到元明清,更是成了统治者对民众,上层对下层,男人对女人等等的控制以及管束手段,还有那道德绑架等。

    再有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可不是朱熹说的,而是后来人又把朱熹的意思极端化了。

    打个比方,朱熹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则人欲也。

    还有夫妻相合是天理也,但一妻多妾,或是三妻四妾等就是人欲了。

    结果呢,这观念发展到最后,竟又成了男权社会操控人心的一种手段了。

    朱熹“”

    朱熹身上被泼的黑料正经还挺多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搜搜。

    朱熹再一次“”

    他到底都被泼什么黑料了

    不过话说回来,一句话都能有无数个解释,更何况是这些大儒的传世观念等。

    而且也不能说他们就毫无责任了,若是换做其他话语,能被曲解和利用所以说到底,这些观念的提出,不管怎么有理由,怎么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其负面因素说到底原本就是存在的,只不过逐渐被后人放大了罢了。

    而除了程朱理学,就比如孔子的儒学观念,发展到后面,不也是被曲解更改那么多,甚至还无中生有呢。

    孔子“”

    不过我们这些就先讲到这里,否则话题就又要跑偏了。

    不不不,天幕不要

    再说回明朝这里,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所施行的种种举措,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于这之后的负面影响,足可见一斑,所以他不能成为千古一帝,也不是千古一帝。

    或许朱元璋功绩还是很大的,可这些制度的颁出,不足以被他的功绩抵过去。

    像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这三人,谁能说他们一点错都没有谁能说他们的统治没有丝毫问题但谁又像朱元璋这样,给女子,给社会,给后世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尽管后面也有推波助澜者,但身为皇帝,所行决策,上行下效,所起到的作用影响更不可忽视。

    是皇帝,就要担得起这份“责任”,做不到,就要承担骂名,无可厚非。

    还有程颐和朱熹,关于后人曲解利用的概念和观念,说到底也是来自程朱理学,而作为程朱理学的两位大儒,他们必然也是首当其冲,连带着,还有那些酸儒腐儒,那些推崇此等畸变之观念的人,也必将遭受唾弃抨击

    真要谢谢他们不够出名,不够流传于世,否则的话,可是要指名道姓,更是要好好骂一通才是

    不过就算如此,这些打上符号与标签的士人文人们,也别想有什么好名声了。

    包括朱元璋在内,大多人都是狠狠吸了口气

    他们求的是什么当然是身前身后名可因为此,于后世之人眼中,竟是如此严重严重到连功绩都抵消不了

    连堂堂皇帝,堂堂大儒都遭到了后世谴责与批判那更何况是他们

    不过再一想到那缠足带来的种种影响,他们也是说不出话来了。

    这时候谁还想再写那辩驳的文章谁又有脸去写

    男人这边心思观感复杂,难以言表,又觉脸上无光,仿佛已经被后世之人打上了种种不堪入目的标签与批判言语,哪怕没具体到他们某个人身上,但想那两位大儒都遭受了批判,再一对比他们自身,可真是有些胆战心惊了。

    而那无耻,恶心,没皮没脸等抨击言论,就好像是直接扇在了他们脸上一样

    文人士人重视脸面,这一天可谓是丢尽了

    恐怕这之后,百姓之间,恐怕可议论讥讽的,简直不要太多。

    而一想到那种情况,他们就不由得眼前一黑,恨不得让时光倒流回去

    这悠悠众口,他们要如何堵的住

    堵不住,根本就堵不住啊

    这下可真是垂头丧脑,丢人至极,偏偏又没办法去拿言语辩解之局面了。

    而再观女子这边

    情况要复杂得多。

    有振聋发聩之女子,但也有惶惶不安的女子,更甚至迷茫绝望,不知该如何了。

    天幕天幕怎能如此对她们这以后要叫她们如何自处

    她们已经是裹了脚啊。

    这之后,她们该如何

    无论是已经裹了脚的女子,还是从未裹脚的女子,都没什么不同,也都是弥足珍贵的。

    所有女子或是抬起头,或是面露怔然,心下难言。

    她们都是弥足珍贵的吗

    普遍意义来讲,这社会一半男人,一半女人,其运转和发展,离不开男人,当然也离不开女人。

    更何况女性身上所担负的能力,在她们身体里所蕴藏的无限潜力等,又哪里真的比男人差了。

    从人口数量上来说,女性本就比男性人口少,若是再不珍惜所有的女性们,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还是不要想了。

    而从能力上说,从古至今,那些杰出的女性,已经证明了,作为女人,哪怕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也半点不会比男人差毕竟在如此压迫女性的社会现状下,都能出现无数个出色的女性人物,那女子之能力与潜能,已经可见一斑。

    在这里给大家放一下唐朝和明朝的女性服饰

    天幕之上,出现了两种衣服样式,一个标注了唐朝,一个则标注了明朝。

    差距很明显,区别也很大。

    有些女子根本不知道唐代时候女子穿的是什么服装,此时一看,竟是都满脸愕然。

    竟是露肩还有抹胸怎会怎会如此大胆

    从女子的着装服饰上来看,越到后面,对于女子而言,竟越是趋于保守

    唐朝女子服饰大胆奔放,飘逸宽松,结果明朝,女子服饰竟是从头武装到脚,足可见其种种风气下的约束和影响。

    裹小脚从宋朝兴起,可宋朝还能允许女子改嫁呢,别的暂且不说,宋朝的法律也没有任何压制女性改嫁权利的条文,只是禁止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等,而即便是朱熹本人,也并不反对妇人改嫁。

    虽然朱熹认为寡妇改嫁是失节,但他也说“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

    可结果从宋之后,竟发展到约束女子不能再改嫁,否则就是要失节失德,可真是可笑无耻。

    再说宋之前,对于女子的约束也没到明这种地步。

    而且这里要重点说一下秦朝的社会氛围。

    嬴政挑了挑眉要说秦朝

    是如何

    秦朝寡妇可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生了孩子的寡妇,因为这意味着,这样的女子有福气,能生,也会生,所以生下孩子的寡妇,根本没有所谓的失节和不能改嫁的观念

    若是那时的人知道后世会如此,大概也是理解不能吧。

    怎么丈夫死了就不能改嫁了为什么女性要裹脚又是哪里失节了

    人要活着,要吃饭,要做事,要干活,要吃饱穿暖,要有地方住有太多要做的事情,怎么就在这上面如此苛刻要求女子总结一句话,就是吃饱了闲的没事干,闲出屁了

    所以总能玩出新花样儿,所以这些风气,才从统治者那边,从上层社会蔓延而下。

    归根到底,所谓的“小脚美人儿”,哪里真是为了颂扬女子,不过是沾沾自喜于他们想出的美妙花样儿罢了。

    所以女子的命运发展,又何尝不是一种倒退

    唐朝李世民时期。

    目视那唐朝女子服饰,再看那明朝女子服饰,李世民也是不禁叹了口气。

    这区别和差异着实明显,也确实显露出了问题来。

    他竟是不知,明朝之下的女子,还能有如此遭遇。

    缠足裹脚,为夫守节,不能改嫁这可真是

    李世民摇了摇头,一想起那缠足之貌,还是颇觉不可思议。

    也难怪天幕会说,于宋明时期,其流传于世的女子越来越少了。

    但话说回来,那唐朝的女帝究竟是谁天幕接下来还会不会说到

    好了,这期视频就到这里结束了,我们下一期再见吧。

    嗯等等这就结束了

    李世民不禁怔然“不会再往下说了”

    可他的疑问还没有得到解答

    不过李世民急了一瞬,又稍稍放下心

    无事无事,天幕结束之后,发送私信,又或是问评论区应当也是可以。

    这么想着,李世民倒是又继续放宽了心。,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