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第86章 共商发展大计

小说:重生之山村人家 作者:万山横
    春节期间香菇价格好, 但销量小,冯小河隔一天去市里一趟,卖了部分鲜货, 其他的都烘烤成了干菇。初十那天, 他从市里回来, 后面还跟了几辆车, 分别是胡春平夫妇和张庆波。

    几个人先提着礼物去给奶奶外婆拜了年, 说了会儿话,冯小河才带他们去了香菇厂。一进门门, 胡春平就“嚯”地喊了一声, 说“可以呀小河之前荒成那样,竟被你盘活了现在这棚子里正在采香菇么走,咱们进去看看”

    佳慧和姑姑等人听到动静,从棚子里跑出来看, 一群人便闹哄哄地打招呼。冯小河又给姑爹和张庆波相互介绍一番“这是我高中同学张庆波, 上次咱们去市里学习, 就是小波帮的忙。这是我姑爹姑姑和妹子, 这几天全家都到厂里来帮忙了。”

    这天文佳和林芬带孩子出门赶人情去了,因此棚里只有姑爹和文琳等人。姑爹忙摘下手套跟张庆波握手, 周梅跟姑姑等人也早就聊起来了。周梅看着文琳说“姑娘长得好漂亮是你们家老二么在哪里工作谈朋友了没有”

    几人闲聊片刻, 都进了棚,佳慧给三个人拿了采菇时戴的一次性塑料手套, 笑道“来得正好, 三个免费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周梅兴冲冲地摆手道“我不用那个,戴了手套干活不利索有没有空筐拿一个给我。”

    姑姑忙道“手套要戴香菇汁弄在手上不容易洗掉,到时指甲缝里都漆黑”周梅这才戴上了, 接过文琳递来的空筐,和佳慧等人一起进棚采菇去了。

    冯小河带着张庆波和胡春平在几个大棚里转悠,顺便给他们介绍厂里的情况。胡春平摘下一朵香菇看了看,又递给张庆波,冯小河在旁恭敬地道“胡董,张董,这是秋栽的第三批菇,看着还不错吧”

    张庆波便笑“想不到冯董读书时厉害,种香菇也是一把好手。”

    胡春平便感慨,“冯董聪明嘛,干啥都行”

    “生产这一块交给我,请张董和胡董尽管放心。”冯小河道。

    “放心放心不放心也不会上你的贼船”胡春平话没说完,另两位董立刻啧了一声,胡春平忙改口“福船,对,是福船。张董,冯董,销售和原料采购这一块交给我,也应该没问题。”

    张庆波和冯小河都笑了起来,张庆波道“您二位都表了态,我不表态是不是不太行冯董胡董请放心,什么啦、拉关系啦、应付检查和打秋风的都交给我,张某人鼎力担当”

    在简陋的乡村香菇厂里,三位董事进行了新年的第一次会晤,对这种强强联合的局面都甚是满意。

    本来对种香菇这件事,胡春平和张庆波都觉得意思不大。有那个钱投进去,盖两幢房子卖不香吗但架不住冯小河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们描述东省看到的场景,都是多年老兄弟,也不便太驳他的面子,于是胡春平和张庆波便结伴去了东省一趟。回来后便摇身一变,成了胡董和张董。

    冯小河不光要他们往里投钱,还要借助他们本身的资源。这一两年来,他自己通过摸索和学习,应付生产这一块完全没问题。但是厂子规模扩大后,原料采购和销售就成了重头,尤其是销售。即使家里有佳慧这个几十万粉丝的博主,他也还是心里没数。刚好胡春平以前就是搞香菇贩卖起家的,手里肯定有些大厂家大客户,销售这一块肯定要交给他来搞。

    厂子做大以后,光是应付各种关系就让人十分头疼,一年上头都有单位和个人来打秋风、要赞助,应付不当便引来各种刁难。张庆波是土生土长的平安人,读完大学又回市里工作了十来年,父亲以前还是某单位的小头头,在市里也算人脉深厚。由他来争取外部资源、应付各种刁难,当然是最恰当不过。

    三位董事视察完香菇厂的全貌,便也钻进棚子,一边摘香菇,一边共商发展大计。胡春平对茏山镇各村子都熟,冯小河一直委托他帮忙打听合适的地方建新厂区,所以他年前一直在忙这件事,跑过了好几个地方,连过年都没闲着。这时便把自己打听的情况一一道来。

    “石桥南村离老厂不远,但是它是个小村,地方太窄了。年前我跟村里书记吃了饭,他们村旁边那些旱地,最大的连片地块才有一百多亩地,够干什么的所以后来我又到附近的平坎村、上湾村都看了看”

    “一百多亩还不够”周梅在旁边听到了,忍不住插嘴“这边厂房加起来也有百来亩地呢你们的摊子到底要铺多大可别像”她本来想说可别像以前干房地产那样,又觉得不吉利,便道“可别把摊子铺得太大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嫂子,一百多亩地确实不够,”冯小河也说“到时候老厂区要进生产线,要建标准化灭菌养菌厂房。把循环养菌做起来的话,年产量能达到五百万筒。一百多亩地的栽培基地容纳不了这个数量。”

    周梅和佳慧听到“五百万筒”,都暗自啧舌,就听胡春平又道“周边的几个村,我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得在上湾找。上湾离咱们近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它大,有八个村民小组,劳动力多。而且几个组离得都不远。咱们办厂子,还真得建在上湾村那种地方。”

    “那村里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呢”张庆波问。

    “有,有好几处。我找村里李书记带我看的。”胡春平说“我自己是比较中意上湾六组旁边的那块地。跟村里的房屋隔着一条河。那边有两三百亩地。就是如果基地建在那儿,还得修桥。另外还有二组那边也有连片的旱田,是个斜坡,不过坡度不大,盖大棚也没问题”

    他把自己看过的几块地的优势和劣势都介绍了一下,又道“下午咱们一起去看看,都参谋参谋。合适的话咱就跟村里定下来。李书记这人,我跟小河都打过交道,为人不错,有上进心,倒是很想把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

    几个免费劳力在厂里足干了一上午活儿,才回漫水桥吃饭。奶奶和外婆又准备了一大桌子菜,还专门煎了胡春平爱吃的韭菜盒子。奶奶百般不过意,责备冯小河说“人家来拜年的,你们倒好,硬拉去干了半天活儿哪有这样待客的”

    “奶奶,不用跟他们客气”冯小河笑,“过两天这厂子就成他们家的了。干点活也是应该的。”

    “三婆莫要听他胡说,”胡春平忙说“厂里的董事长还是冯小河,咱们跟着沾光发点小财哎哟,韭菜盒子还是我三婆最懂我”

    他说着也不嫌烫,用手拈起一个韭菜盒子先吃起来,边吃边夸好。周梅捶了他一拳,抱怨说“跟你出门丢死人了大家都没上桌你就先吃上了有个正形没有”

    奶奶笑道“来我家还讲什么客套跟回自己家一样。来,小波也坐,都别讲客气自自在在的我才喜欢”

    几个人团团围坐下来,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因为下午还有事,便都没喝酒。吃完饭胡春平便开车带着周梅和佳慧,张庆波开车带冯小河,又把姑爹叫上了,一行人朝上湾村迤逦而去。

    在山路上行驶了半个钟头,便到了上湾六组。村庄有几十户人家,座落在两山之间的开阔地带。一条十米宽的河流将村庄一分为二,河的一边是村民住房和一块块水田,里面种着紫云英和油菜苗;另一边是起伏的小山,山下也有一大片旱地,种着绿油油的小麦。

    到了村头,胡春平找地方停了车,几个人走到河岸边的田埂上。他指着对岸的小麦地说“就是这一片。加起来笼共三百亩地。基地建在这边,连围墙都不用砌,三面是河,一面是山。就是得修一座桥,凭空要多出来几十万的开支”

    几个人都望向那块土地,姑爹说“倒是个好地方,每年发洪水时,最高会涨到什么地方”

    胡春平忙说“这个我也想到过,李书记说,前年雨水最多的时候,我们站的这块水稻田被淹过。那边地势比这边高,应该没问题。”

    冯小河看着对岸好一会儿,才说“我们要在新基地建连栋温控大棚,建简易栽培大棚,建栽培试验大棚。到时我们不止要种香菇,还要开发木耳、羊肚菌和牛肝菌。”

    “对”张庆波受到他的感染,也开始畅想美好未来,“新厂区要好好规划,到时咱们打造成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请领导和业内人士都来参观,扩大企业影响力,说不定能争取到农业项目补助。”

    胡春平也豪情万丈起来,“对我们也要搞得跟东省那些厂一样做大做强”

    “我们到时把农大的殷教授聘来做顾问,”冯小河又兴致勃勃说,“今年开春我跟姑爹就去跟殷教授聊聊,顺便再进修一下,争取考个菌类园艺师证回来。姑爹,到时技术开发推广、实用技能培训这一块就交给你。”

    “姑爹,到时可就靠你了”张庆波也说。

    姑爹便兴奋地笑,说“难为你们看得起我,我争取努力吧。”

    胡春平又说“以前的老客户,我现在都联系起来了,再就是我还想搞一搞出口生意。前几年我那个郊区的厂子还在的时候我就想做出口。不是脑壳进水跑去搞房地产,说不定我都搞成了。还有小河说的那个电商,这一块我倒是了解得少,弟妹,这方面你是行家,到时你就把这副担子帮忙挑起来吧。”

    大家便把目光投都向佳慧,佳慧笑道“你们的事我不掺和,我自己的生意还忙不过来呢。不过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到时候你们的网店需要推广什么的,我一定尽力帮忙。”

    张庆波和胡春平便语重心长地拍冯小河的肩膀“兄弟,这事全靠你了回家把弟妹伺候好,多端洗脚水,多吹枕头风,人家帮咱们的忙才会尽心尽意”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