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太子殿下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谢绝转……

    李元吉如此死法委实不算光彩, 他的死亦是有人欢喜有人悲。比如宫中的万贵妃就很是高兴,只她素来恭顺,高兴也只敢在心中高兴。

    万贵妃早年曾有一子名李智云, 是唐皇李渊的第五子。李家准备起事时,李世民跟随在李渊左右,其他子女却不在身边。李渊通知长安城的女儿女婿逃跑时,也有安排人去接应其他子女。

    那会儿万贵妃的儿子李智云随兄长李建成和李元吉寓居河东。李建成收到李渊的消息带着李元吉逃走,却留下了庶弟李智云。父兄起事后,十四岁的李智云被捕送长安,为隋朝阴世师所杀。

    对于李智云之死,李建成辩称是李智云年幼, 觉得朝廷不会对李智云做什么, 李智云跟他们一起走才更危险。然李家起兵返隋,是诛九族的大罪, 若年少的李智云不知道其中风险便罢了, 李建成这个大哥竟会如此天真吗

    何况,若觉得李智云年少留下没有危险,那李建成又为何要带走与李智云同龄的李元吉说穿了不过是李建成与李智云不似与李元吉那般亲厚罢了。

    坊间一直有传言, 李建成最初收到李渊传信时并没有打算留下李智云。是李元吉嫌带着李智云累赘, 劝说李建成将弟弟丢下。

    据说李渊能娶太穆皇后为妻就是凭借着一手精妙的射术。许是因此,李渊的儿子大多在骑射上下过苦工。不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百发百中的秦王李世民, 李渊其他儿子但就箭术而论,都挺拿的出手。

    史载, 李智云也颇擅此箭术。骑与射常常被连在一起, 李家富贵,李智云既能得授箭术,不可能没学过骑马。箭术能称精妙, 骑术应不至于太拉跨。能带上李元吉,也不至于怕多一个能自己骑马跟上他们的李智云。

    然李建成耳根子软,加上李智云只是庶弟,不似李元吉一母同胞来的亲近,便听了李元吉的劝说,留下了李智云。

    李智云少时聪慧,小小年纪不仅有一手好箭术,还工于书法和棋弈,当得一句文武双全。可就这么优秀的一个儿子,按照李渊最初的设想本该与李建成、李元吉一起全身而退的李智云,却因李建成和李元吉惨死,万贵妃岂能没有怨恨

    大唐建立后,李渊追封早亡的三子李玄霸为卫怀王,李智云为楚哀王。李渊原配窦皇后早逝,李渊对万贵妃颇为礼遇,后宫亦由其主理。李渊做了皇帝后,喜欢年轻漂亮的尹德妃、张婕妤,万贵妃更像后宫的管家。

    万贵妃深知自己备受尊崇,全因性情恭顺之故。故对当年抛下李智云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怀有怨恨,亦不敢表现出来。李渊偏心太子和齐王,连同为太穆皇后所出的平阳公主和秦王都要被压一头,她岂敢奢望李渊会因李智云的死,处置太子和齐王。

    可怨恨不表现出来并非就不存在了,从天幕听到李建成和李元吉都会死在秦王手上时,万贵妃心里就十分痛快。可那到底也只是天幕所言,没有亲眼见到,并不知道未来到底如何。

    现在,李元吉是真真切切死了,万贵妃如何不痛快。

    相较于万贵妃,平阳公主和秦王虽一惯不喜李元吉这个兄弟,倒没因李元吉之死而欢喜。毕竟是一母同胞,且李元吉尚不及将所有兄弟情义耗尽。

    至于齐王府中,李元吉的那些妻妾,李元吉现在死了,于她们许是一件好事。李元吉这次死的早,府中尚无子嗣,不管是太子李建成还是秦王李世民都不至于和这些女眷过不去。大唐民风开放,齐王府的女眷青春正茂,未来若有意改嫁也未尝不可。

    因天幕揭露尹德妃和张婕妤与太子、齐王往来密切,李渊对这两位美人少了些信重。李元吉死后,李渊伤心了几日,加之秦王府的势力已难以弹压,心情郁结。万贵妃趁机举荐了其他年轻美貌的嫔妃去侍奉李渊,挤走尹、张二妃。

    过往,万贵妃不屑于这些事情,也从不参与太子和秦王之间的斗争。概因秦王与太子亦是一母同胞,且李世民虽与李智云之死没有直接关系,却是劝说李渊起兵的人。

    万贵妃没有其他儿子,不需要博什么从龙之功,乐得见太子他们兄弟相残。李元吉死后,万贵妃的心思却活了几分。

    既天幕都说秦王是最后的胜利者,必胜的结局,若是不趁着太子落了下风,踩上两脚,为她惨死的孩儿出气何况,以前不稀罕从龙之功是从龙之功有风险,如今秦王胜出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万贵妃只想求个后半生的安慰,保娘家平安和儿子的祭祀。锦上添花或许回报不大,但万贵妃所求本就不多。古人讲究身后事,若能卖秦王几分好,日后能为儿子过继一脉子嗣,万贵妃也就不用担心自己死后,儿子无人祭祀了。

    不同于万贵妃因儿子的死仿若枯萎的心又因齐王之死活泛了起来,尹德妃和张婕妤的心情就没那么美妙了。二妃素来得李渊宠爱,今年才刚生了李渊的第八子和第九子。这两个小皇子竟与秦王府上的三个侄儿辈同年。

    年轻美貌的庶母与年轻英俊的嫡子放在一起,无事都要惹人遐想。因天幕揭露二妃与太子和齐王关系匪浅的事情,二人没少被其他后妃嘲讽。

    前朝隋炀帝y辱庶母之言在长安城也没过去多少年,自天幕说到尹张二妃与太子和齐王关系匪浅后,坊间关于四人的风流言就开始蔓延了。这些话传着传着就开始变味,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怀疑那宫中两个小皇子的身世。

    即便李渊因着谣言生了疑心,对两个儿子有了疙瘩,也只是冷落,不至于动了杀心。若是想开一点,谣言是真是假,李渊都不必太过在意。反正不是儿子也是孙子,都是李家血脉。

    当然了,李渊可能没有那么想得开就是了,若不然也不会冷落了尹德妃和张婕妤。

    过了几日,平阳公主回京,先入宫见了李渊。据说公主不知道说了什么触怒龙颜,李渊发了好大脾气。然平阳公主却是全须全尾的离开,还转道去了太子宫见李建成。

    从太子宫出来,平阳公主却没有去见关系更好的二弟李世民,而是直接回了自己府邸。因平阳公主见了李渊又见了李建成却不曾见过李世民,不少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平阳公主没有去见李世民,秦王李世民似乎也没有求见平阳公主的意思。

    如此过了三日,太子李建成突然在朝堂上请辞储君之位,并举荐弟弟李世民为储君。太子李建成主动退一步,对于在两个儿子之间左右为难的李渊而言,本该高兴。可实际上,李渊的脸色却比李建成的脸色还难看。

    废李建成立李世民,李世民一旦成了储君,参政就更名正言顺了。近来朝臣和反王都争相于李世民示好,并不是秘密。若李世民为储君,反王主动归唐,那李渊是杀还是不杀

    杀,这些反王是冲着李世民而来,李世民若不想自会前程,就会为保全归唐的人与李渊叫板。不杀,这些反王是冲着李世民归唐的。不消多久,李世民这个储君的势力、声望就能全方面压过李渊,李渊很快就会成为另一个傀儡皇帝。

    意识到李渊不想自己辞却储君之位的真实原因后,李建成却生出了几分莫名的快意。莫看李渊为了在儿子之间玩平衡,不顾李世民的战功,多有打压,偏心李建成。

    实际上,李建成和李元吉都不觉得自己有被李渊偏爱,他们觉得李世民才是被偏爱的那个。全因李渊偏爱李世民,让李世民常年在外领兵,纵容李世民功盖他这个太子。

    在子女之间玩平衡,原就是极易翻车的事情。这种蠢事李渊今日做了,历史上的李世民在自己做了皇帝后同样也做了。

    若有不同大概就是李渊是为了自己的权利,玩平衡,结果招来多方怨恨。而李世民是真的同时爱了两个儿子,却为了所谓的一碗水端平,养废了两个嫡子。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说了。

    李渊此人十分自私,但也很是识时务。

    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渊意识到大势已去,挡箭牌没了,就痛快的答应立李世民为太子并禅位。如今朝堂上下齐心逼他改立太子,李建成本人都不愿争,李渊自没有那一意孤行的本事。

    于是在李建成请辞太子之位后,短短一个月,李唐就完成了改立太子的整个过程。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后,距长安最近的反王王世充就浩浩荡荡地派人送来了贺礼。主打一个归唐不归唐另说,讨好一下未来的圣君总是没错。

    相较于王世充,占据了山西的刘武周更是妙人,他直接派了属下尉迟恭率领其所部八千先自己一步归唐来了。

    在上一次天幕出现之前,刘武周刚与与李唐打了几场,多有所得。齐王李元吉和裴寂都在刘武周手上吃了大亏。山西大部分都归了刘武周统辖,唐在黄河东岸只剩山西西南一隅之地,李渊畏惧其势,甚至下发了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的手敕。

    若非天幕出现,刘武周下一步要对上的就是反王们的天命克星秦王李世民了。刘武周能走到今日,自知人心的重要。只他不是窦建德没有窦建德那么得百姓拥护,天幕一出,地盘犹在,人心却尽归了秦王。

    一旦李唐派秦王出征,怕是还没打,手下兵将就哗变投了秦王。刘武周几经挣扎,只得按下野心另谋前程。

    通过上一期天幕,刘武周和宋金刚都知道尉迟恭未来会成为秦王的肱股之臣,就连追随尉迟恭的士兵都会成为唐人。宋金刚认为应该对尉迟恭加以防备,但刘武周觉得尉迟恭是在他兵败后归唐,并不算对不起他。

    可尉迟恭乃是猛将,若刘武周和宋金刚出手剿灭,内讧起来。李唐没打,内部就先垮了。

    刘武周只知道自己未来兵败或许死亡,却不知道如何兵败死于何人之手。如今天下归心秦王,刘武周也不愿坐以待毙。然于窦建德一样,有心归唐,又怕落在李渊手中。听闻因天幕之故,秦王提前成了李唐太子,刘武周便有了想法。

    与其如此得罪了尉迟恭,自毁长城,不如客客气气送尉迟恭去归唐,送走这个不稳定因素,也是投石问路,给自己留个后路。

    刘武周召尉迟恭喝酒,借着酒意说些“肺腑之言”,又说今知自己将来必死之局,不如放尉迟恭早日去寻他的明主。

    尉迟恭是个实诚汉子,虽有心归唐,当听了刘武周这肺腑之言,哪能不动容,便说不愿弃主公而去,请刘武周与他一道归唐。

    刘武周又表示自己愿意归唐,只怕李渊气量狭小容不得他这个“天兴皇帝”。不如请尉迟恭先去归附明主,他则要待时机再行归唐之事,言辞诚恳地向尉迟恭请求为他在秦王面前多多美言。

    刘武周如此掏心掏肺,为他谋划前程,只是请他给秦王带几句话,尉迟恭这实诚汉子哪又不肯当即拍着胸脯应了,表示他先去长安,若得了秦王之诺,亲自来接主公归唐。

    待次日酒醒,刘武周请人搬出为尉迟恭准备了归唐途中所需的粮草,让尉迟恭可以顺顺当当带着所部归唐。

    尉迟恭怀着对旧主刘武周的感恩之心,拔营走上了归唐之路。对于尉迟恭这个天幕后第一个归唐的大将,其他势力也有意看看结局,拿他投石问路之意。

    尉迟恭归唐的使者一入长安,刚封了太子之位的李世民便亲自带人出长安迎人。

    临行前,劝阻李世民不必亲往的人不少。众人不是信不过尉迟恭,而是怕李渊和刚辞了太子之位的李建成搞事,然李世民却一意亲迎。

    只李渊哪敢搞事,如今兵权尚在李世民手上,女儿平阳公主也公开站到了李世民身边。尉迟恭和太子殿下乃是双向奔赴,李渊可不想尉迟恭归唐为李世民立的第一功就是平了他这个开国之君。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