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西方的交流中,不仅有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样有着军事碰撞
荆咕的语气一变,背景音乐也变了。
从之前繁荣盛世的铿锵华丽,变得哀哀戚戚。
天幕下尽管还没看到内容,已经预感到不妙了。
公元751年,大唐与阿拉伯发生怛罗斯之战,大唐战败
虽然官方上表示,怛罗斯之战后,阿拉伯没有乘胜追击,对大唐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大唐的影响力在周边国家一落千丈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西域诸国倒向了阿拉伯
而这场原本不需要发生的战争,只是因为将领高仙芝的蛮横无理
在战争的过程中,突厥还发生了叛变,这也是导致大唐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唐对藩镇、对西域的掌控力,从这时已经开始失控
李隆基有点慌了。
怎么回事,刚刚不是还夸他开元盛世吗,怎么突然就来掌控力失控了
而且听起来,还只是个前奏
公元755年,即怛罗斯之战大唐战败后的第四年,安史之乱开始
安史之乱也标志着,大唐由盛转衰,从此走向末路
李世民“都是那李隆基他怎么回事”
如果说昏庸皇帝,那怎么打造的开元盛世
如果说开明皇帝,那又怎么会有安史之乱
原本可以快速解决的安史之乱,因为皇室父子夺权,以及皇帝的昏庸拖后腿,足足持续了八年
八年内乱,不但导致人口锐减,还导致战后藩镇割据,彻底无法挽回的局面。此后的大唐,不过是苟延残喘
“陛下,我们的士兵是临时征兵,没有训练过配合不当,只能防守不能出兵”
高仙芝、封常清在关中受命平叛,但大军都在边关,朝廷刚开始没有军队,只能在关中和洛阳就地招兵,这样根本没有训练的临时兵素质差的根本不能上战场。
但是李隆基不听,还有小人不断地进谗言。
“陛下,高仙芝和封常清必定是有异心”
李隆基亲小人亲到导致了安史之乱,怎么会突然就清醒。
所以他继续相信,对大将下了无情的击杀令“杀”
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大将人头落地。
天幕放出的画面,皇帝明显拖后腿。
可悲的是,这并不是第一例,如同每一个王朝末世,朝廷从不缺名臣名将拼命救国,更不缺昏庸无能还尽拖后腿的皇帝。
老将哥舒翰临危受命,镇守潼关。
原本守城有余,李隆基却非要让他出城迎敌,哥舒翰苦苦相劝“陛下,士兵疏于训练,以城池为依,防守为主”
李隆基恐慌中,还夹杂着被背叛的愤怒,失去理智命令“出城迎战,必须出”
副将不忍中,又担心主将的生命,只能偷偷劝道“将军,您想步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后路吗”
哥舒翰只能悲愤命令“出城”
因平时疏于训练,加上不少士兵是临时征兵,用丝绸财物征来的士兵良莠不齐,掺杂不少无赖地痞,根本算不上训练有素的军队。
在城内防守还有依靠能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一旦出城,面对着准备多年兵强马壮的叛军,没几个回合,20万唐军大败。
战败的20万唐军士卒争相逃亡,以至于踩踏而死,尸体、伤者堆积在一起,堵塞道路,导致所有人都逃不出去。
最后,主将哥舒翰被生擒,被叛军处斩,李隆基不顾一切,再次逃亡
据“中国古代人口记录”显示,大唐天宝14年,安史之乱发生的前一年,唐朝的人口创纪录的达到了5300多万
安史之乱战后全国仅存1700万余人,也就是说,安史之乱战争中人口死亡数量超过3600万,人口锐减60
李世民刚刚还看得开开心心,听到大唐三百年就觉得不妙,再听到安史之乱,已经愤怒的不能自己。
直到现在人口锐减,直接一口鲜血气得吐出来,身体不受控制地往后栽倒
大臣们忙成一片
“陛下,息怒”
“太医快传太医”
关键时刻,还是被叫来前朝一起看天幕的长
孙皇后知道丈夫怎么气吐血的,及时抱住了丈夫倒下去的身体,心疼而冷静地说道
“陛下冷静,先听天幕说说安史之乱怎么形成的,现在避免还来得及。”
太医及时赶到,带了急救丹丸让李世民服下,总算是缓了过来。
“对,朕要冷静。”李世民强撑着身体坐了起来,咬着牙,“朕要好好听听那不肖子孙怎么祸害了三千多万的百姓”
为了镇压安史之乱,唐朝在内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调动镇守外藩的节度使,从而导致边疆兵力空虚,国土失守
安史之乱后,中央实力大幅度削弱,地方藩镇明显强化,藩镇割据成为常态,动辄发动战争,中央毫无办法
安史之乱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将大唐多年累计起来的财富消耗殆尽,人口锐减,国家分崩离析
苦苦支撑150年后,农民军起义,大唐彻底覆灭
李隆基慌了,愤怒地用大吼大叫来掩饰自己的心虚“安史之乱,是哪个安哪个史藩镇割据,又是哪几个藩镇”
“一群逆贼一群逆贼”
李隆基亲自打下的盛世,也由他亲手毁去
正如宋朝,皇帝们提倡经商,亲自挣来的钱,又亲自送了出去
赵匡胤终于还是来了。
多次愤怒之后,赵匡胤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冷冷地看着赵光义来,让朕看看你的后代如何能祸祸。
宋朝最大的开销,是战争赔款
没办法,弱,老是战败
宋朝交纳银绢的名义不同,给辽朝的叫“岁币”,给西夏的叫“岁赐”,用现代话语,都是战争赔款
“无知女子,这怎么能一样,兄弟之国,给银绢是平等贸易”宋朝还有文臣在嘴硬。
或者说,不是嘴硬,只是洗脑的他们自己也这么认为。
只要和平在,富贵生活还在,打不赢就打不赢,能用钱买来和平也得有钱,其他朝代还买不起。
北宋每年给辽朝银10万两,绢20万匹。38年间,共计银383万两,绢763万匹
后来再次战败,宋朝每年增加至银20万两,绢30万匹,岁币的名目改成“贡”
这79年间,北宋向辽国输送的财物,共计银1580万两,绢2370万匹
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加起来,一共是1963万两银子,3133万匹绢
武德昌盛但也同时国库告急的大汉君臣集体倒吸一口冷气“真是有钱,也真是废物。”
汉朝还在用铜钱,汉初时天子座驾四匹马都凑不齐,还得坐牛车,宋朝竟然赔款都不用铜钱用银子
“这宋朝为什么不是大汉邻居”刘彻馋的恨不得自己也去抢一把。
这么弱,而又这么富有的邻居,谁看了不想抢一把
“这大宋经济繁荣军事落后,如小儿抱重金过市,注定无法保住。”桑弘羊摇摇头,又很疑惑,“不过前面不是还说宋朝军事还有火器吗怎么不行”
“火器再厉害,也要用得人厉害。”卫青言简意赅解释道,看向刘彻的眼神充满敬佩。
还好他大汉的皇帝明智
北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这里面还分种类,常规岁赐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节日与生日礼物银2万两,银器2千两,绢23万匹,茶1万斤
共计持续了约48年,共耗费银3456万两、绢帛7344万匹、茶144万斤
听起来是不是很孝顺,节日生日送礼,一送就是几万银几万绢布,比孝子贤孙还孝顺
宋人集体羞耻
再怎么说兄弟之国平等贸易,此时也无法欺骗自己了。
如此巨大的数目,皇帝真要给自己兄弟、给赵家宗室也舍不得给,不是碍于战争的危机谁会这么大方
南宋对金国的赔款始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不说每年赔款多少了,直接说总数吧
67年时间里,南宋向金国合计输送了1485万两白银、1485万匹绢,外加300万贯铜钱的军事赔款。
百姓哭了。
他们辛辛苦苦挣钱,交税,自己连田地都没有,原来这些税钱都是交给了敌人吗
交给那群动不动发兵打仗、杀了他兄弟家人的辽人金人西夏人
“我说了不能打,不能打,打不赢的
,打不赢的”朝廷上的主和派觉得自己找到了理由,不能打,这明显打也打不过,还不如不打。
“越打输的越多,越打赔的越多”
宋朝是打不赢,还是没有名将吗
不是的,这就要结合前面讲过的,儒家对兵家的打压,赵光义不光彩的上位和战败后掩人耳目的逃跑政策
从重文轻武到重文抑武,在宋朝当兵,绝对是个倒霉催的职业
天幕放出了宋朝的将士,并且贴心的给出了解释。
刺面。
宋朝的制度,士兵都要刺字。在古时候,刺面是一种刑罚,“墨刑”。士兵脸上被刺字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正好反映了宋代的士兵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的低贱阶层。
而且,刺面起源于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军阀强行征兵,有士兵逃跑便刺面防止逃跑。
到五代时期,士兵被刺面后必须终身隶属于军籍,士兵的地位与犯人无异。
地位卑微还不是最致命的,至少能活着。
最致命的来了“陛下的军阵图,按着军阵摆就行了。”
一张军阵图递过将军,将军打开,看着那儿戏一般的军阵图,露出苦笑。
按照千里之外的皇帝的军阵图排兵打仗,就是送死
一转眼,又来了一个送命的。
“监军大人到”副将小声提醒将军,“这位可是陛下面前的大红人,千万要捧着”
所谓的监军大人,面白无须,倨傲蛮横,一开口标志性的阴柔嗓音,俨然是一宫中太监。
而当将军没能满足监军的索贿要求后,作战时监军屡屡刁难,撤退不让撤退,最后导致全军覆没
看着将军要按皇帝的军阵图排兵布阵,要对一个太监卑躬屈膝,刘彻就惊呆了。
“这是什么昏庸皇帝”
“这皇帝不是说经常战败吗,怎么还这么有自信画什么军阵图”
他好战也没说自己上战场,更没说指点军阵图指点排兵布阵,真要都皇帝来,他要武将做什么。
武将们也惊呆了“将军打仗有宦官什么事还宦官监军,你怎么不让宦官去当将军打仗”
他们只要一想想自
己打仗时陛下派遣宫中太监去监军,整个人都不好了
前朝人想不到的是,还真有宦官将军,童贯。
荆咕的语气变得嘲讽起来。
我们封建时期的帝王,有一个共同特色
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压榨血汗钱毫不留情
在敌人面前,卑躬屈膝,为了苟活各种出卖人民
他们以为,这样能维持住自己的帝王之位,能活一天是一天
但是历史会记得,人民会记得,他们将会被永远的钉死在耻辱柱上
但凡那些赔款拿去建设国防,拿去让百姓和士兵强身健体,不能把敌人逐出家门吗
皇帝说朕就不,朕就要当亡国之君,朕开心
希望你百年之后见你家老祖宗时,不会被开国皇帝拍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