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武术与军事9

    华夏古代十大名将,汉朝一共占了三韩信,卫青,霍去病。

    都说打仗打得其实是钱,所以在写卫霍战争之前,先写写汉朝的战争条件。

    汉朝是封建王朝里持续时间最长久的,也是明君辈出、名将辈出的朝代。

    同时,汉朝也是第一个与北方游牧政权匈奴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战争的中原王朝。

    与匈奴几百年断断续续的战争,汉朝实践了各种战争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最早的“车营”便诞生在这个时代。

    不过,因为游牧民族的骑兵更为迅速,战车对地形要求苛刻,机动方面难以匹敌,面对骑兵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最终在汉武帝时代,战车逐渐被淘汰,随后相当一段时间,战车再也没有作为独立军事力量出现在战场。

    但这并不意味着战车完全没用。

    到了明朝,随着火药与金属处理技术成熟,有了金属管形火器,有了专门的火器营神机营,战车焕发新的生命力,再次有了专门的编制车营。

    明朝的车营更为出名,后世在说起车营都以为是配合火器那种,但必须得为汉朝正名一下,“车营”其实起源于汉朝。

    “大汉也会有火器,日后大汉的车营定然比大明更好。”刘彻听到后世都觉得明朝的车营更出名,不高兴了。

    老祖宗的东西怎么能被子孙抢走,那明朝皇帝太不孝了,竟然抢老祖宗的名声。

    “大明的神机营配合车营才叫无敌,老祖宗的车营已经被淘汰了,淘汰自然有被淘汰的理由。”朱棣则是非常自信,神机营,车营,他都有,都很厉害,嘿

    被忽视的秦朝,嬴政“”

    “大秦的车营,怎么就被完全忽视了”

    历史学家猜测,根据从春秋战国到秦朝使用战车的情况,以及秦始皇陵兵马俑里的战车来看,大秦应该也有“车营”,但是并没有史料记载,目前并不确认秦朝时期战车是否独立成营。

    西方史学家有一种观念,认为东方的马车是西方传入的。因为从目前的考古看,两河流域文明开始使用畜力,比如牛马驴。并且在公元前3500年的乌鲁克文化遗址上,出现了象形文字“车”。

    华夏使用“车”的历史要比两河流域晚,目前发现的考古遗迹是在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的偃师二里头夏代遗迹中发现了最早的车辙,两辙之间的距离为1米,车辙长5米,这也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华夏先民最早使用车的最早痕迹。

    因此有些西方学者认为,车是从两河流域传入华夏的。

    “这西方人真是什么都抢。”扶苏语气十分厌恶,“文化,历史都不放过。”

    “抢走了华夏的珍宝文物,抢走了书籍画卷,连历史和起源都不放过。”嬴政同样不喜欢西方,但是他想得更深远,很快就察觉到对方的目的,“这是要断华夏文明的根”

    不同于华夏,哪怕是草原民族的元清在抢夺皇位后都要老老实实修前朝史书,学汉文化汉语言,西方的侵略就是否认和覆灭其他国家的文化,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覆盖。在西方殖民非洲美洲时,不少国家都丧失了自己的语言与文字,最终将西方文明的殖民深深的烙印在了自己的文化里。

    就如同日本,哪怕它口口声声说是继承了唐宋文化,但是当它侵略东北,在东北开日本学校,让华夏的孩子学日文和日本文化时,就昭示了它的目的不纯,就是妥妥的侵略,与西方列强如出一辙。

    嬴政与李斯商议一番后,有了新的决议。

    “愚民果然是不合适的。”

    如果连百姓都不知道自己的根,不知道自己的历史,那还有秦人,有汉人吗

    “选拔百家中有才者,编写史书,随后印刷成书,昭告天下。”

    淳于越心中一动,请示道“陛下,这史书是”

    李斯“天幕不是说没有秦史吗自然是秦史。”

    “秦史,春秋战国,以及夏商周,都要。”嬴政却缓缓摇头,他的目光看向天幕,遥远而深邃,“哪怕有一天大秦依然没有能改变二世而亡,或者三世而亡的结局,但是大秦的历史不能被人遗忘,大秦的律法也不应该被曲解。”

    淳于越激动道“诺”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但是正因为浩大,更是让百家动心。

    愿意编写春秋战国的历史,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被灭亡的故国,能以另一种方式,依然流传下去。

    还没等律令颁布下去,宫中众多的百家弟子和六国之人已经将消息传递出去,咸阳城最先暗潮汹涌,很快消息朝着周边流传。

    哪怕还有固执的不愿意为嬴政效力的六国之人,听到编写故国史书,终究是坐不住了。

    韩王信就是那个坐不住的人“韩国历史缺人编写,这怎么能成百家弟子知道再多,见识有限,文采也有限,总得找个世家子来写。”

    可恨他自己曾经也不受重视,文采也有限,不能亲自去写。

    随他一起北上来咸阳的老仆出主意“不如,让子房公子来咸阳”

    韩王信有些犹豫“子房他愿意吗”

    他作为一个不受韩王室重视的公子,其实对韩国并没有太大的复国念头,所以当其他人一怂恿,就跟着大家一起来咸阳。

    好在,如今的始皇帝急需人才,对六国宗室并没有赶尽杀绝,只要识字会写字,通通安排了位置在工作。

    韩王信能力虽然平庸,但是读写不差,加上身份,领着一个闲职,现在要编历史,他也属于主力人员。

    当然,史书最后要呈上去给始皇帝看,会被改成什么样不敢说,但是能流传下去,总比彻底淹没在历史上任人评说好。

    老仆道“为了韩国,他一定愿意。”

    “试试。”韩王信越想越觉得张良才是这个最适合写韩国史的人,

    “张家五代相韩,没有人比子房家更了解韩国历史,他的确是更合适的人选。”

    得到韩王信的许可后,老仆便拿到信物,打算去联络张良。

    张良一心想要复国,自然与韩王信有私下往来。但是始皇帝不死,再多的想法也只是想法,张良想行刺,又不想连累韩王信,除了信件往来,并没有做实质性的行动。

    这一次关系韩国历史根基,韩王信自觉无能,还是得靠子房,于是才开始主动联络张良。

    而这,正是始皇帝创造出来的条件。

    老仆拿着信物,第一个面见的不是张良,而是始皇帝。

    “陛下,韩信已经答应了联系张良。”

    韩王信在始皇帝面前自然是不能称为“韩王信”,事实上他原名就叫韩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与韩信同名同姓,是史书上为了分开他与“兵仙”韩信而称呼为“韩王信”。

    嬴政对老仆的工作很满意“事成之后,必有重赏。”

    “谢陛下”老仆公式化的道谢后,犹豫一番还是大胆问道,“那我家公子和子房公子”

    他卖主并不是单纯的求荣,也是看出韩王信并没有复国念头,只想要公子好好活着,至于张良,与他而言到底是外人,只要不死良心上就能过得去。

    嬴政淡淡道“朕是要招揽人才,不是要斩尽杀绝。”

    这一次,老仆真心诚意行礼“谢陛下”

    “去吧。”

    “诺。”

    嬴政安排人送老仆一起离开。

    看着老仆去找张良,嬴政心里胜券在握天下大才,一个也不许遗漏。

    尉缭那么能跑,他都能反复抓回来,最终为大秦一统天下付出努力。张良既然是天幕点名过得“汉初三杰”,想跑也跑不了,都得来咸阳给他干活

    但是首先,当时的两个文明并没有交流,传播路线缺少中间环节,华夏的车应该是本土发明而不是西方传入。

    其次,华夏先秦时期的马车就比西方马车大,普遍车轮轮径在1米以上,多为14米。而西方的马车车轮一般是8090厘米。

    就连系驾法也不一样。

    天幕放出西方的马车,和秦始皇陵兵马俑里的铜马车作对比。

    西方的马车使用的是“颈式系驾法”,把连着车衡的带子直接绑在马的脖子上,以脖颈为受力处。

    这样的系驾方式一直到公元8世纪都能从西方马车中看到,类似“将书包背带勒在脖子上”,会严重压迫马匹的气管,甚至影响肺部的功能;

    而铜马车使用的系驾方式以马的肩胛两侧为受力部位,加上马车的车轮大、车厢小,马匹颈部不受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马匹的体能。

    “暴殄天物”

    刘邦一看到西方人把带子系在马脖子上,就来气了。

    哪有这样系马的,这不是纯属浪费吗。

    知道大汉多缺马吗他

    堂堂天子,当皇帝了都凑不齐四匹毛色相同的骏马,百官只能坐牛车。

    太仆夏侯婴也骂“暴殄天物连套马都不会,你就不会套牛使唤吗”

    天幕上的画面一变,西方人不仅不会套马只会错误的套脖子,还用马拉犁耕地

    夏侯婴差点气晕过去。

    他们竟然用马在耕地种田耕地

    这么好的马用来耕地

    他们不知道,好马其实也是贵族家的,这个时候的欧洲平民或者奴隶同样很穷,与华夏的庶民少有耕牛一样,欧洲的庶民也很少拥有耕地的畜力。

    但是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欧洲因为是大平原,地形开阔,的确更适合养马,也的确拥有良马。

    大家可以看到,西方的马套最初使用的是颈式系驾法”,这种系法会勒住马的肺部,对马的损伤非常大。后来在“轭靷式系驾法”基础上,到公元8世纪才发展成鞍套式。

    相比华夏,欧洲的系驾方式要落后许多,直到中世纪才开始出现华夏战国时期的“胸带式系驾法”。

    刘彻十分眼红,十分想占有

    “这西方人竟然连套马都不会,还用马耕地,这不是纯属浪费吗”

    不会套马给他啊,大汉多缺马,他都要向西域高价买马勒,你要耕地,大汉给你更好的犁看看你那犁笨重的,一看就没华夏的犁好使

    “西方人吃得是什么”

    桑弘羊看到天幕上放出的西方古代贵族的生活日常,看着西方人杀牛烹饪,红了眼,“西方人吃得是什么”

    “竟然吃耕牛还吃马肉”刘彻羡慕哭了,他身为皇帝也不敢随意吃牛肉。

    知道大汉为了牛马,也花费了好几代的心思吗。

    从高祖、吕后、到文帝景帝,一直鼓励民间养牛养马,现在才实现百姓的耕牛自由,但是马匹还是不够的,中原的马不如西域和草原马。

    后来开通丝绸之路后,刘彻不仅命令汉朝的商人通过对西域、甚至匈奴的贸易进口品种好的骏马,还为了汗血宝马,迫使大宛国投降,献上了3000多匹汗血宝马。

    到处搜刮这么多马匹不单单是因为刘彻喜欢马,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骑兵,对抗匈奴。

    刘彻发现,西方人虽然野蛮,但是好东西不少。

    他十分有兴趣“这西方的大秦与大汉有丝绸交易往来吧”

    汲黯纠正“是东汉。”

    “朕有丝绸之路,西汉就可以与他们交易往来。”刘彻打西方的主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想要西方的宝物已经列出了长长的清单,现在又加了一样“日后丝绸定价贵一点,还有纸张,书籍,要把他们的马匹、牛羊换回来”

    汲黯“不见得愿意换,我看他们的骑兵也是用马。”

    “这你就不懂了,只要贵族想要,一定会有商人愿意冒险的。”刘彻笑了。

    作为皇族,他再清楚那些贵族的嘴脸不过了。

    从兵种上来说,汉朝的兵种有步兵、车兵和骑兵三种类型。

    这三种类型的士兵军队体能训练的模式在现代依然具备参考价值。

    首先,是蹴鞠。

    蹴鞠也叫“踏鞠”,在汉朝从贵族到民间百姓都很喜欢这项运动,除了休闲娱乐,也被广泛运用在军事训练上。

    刘向在别录中写道“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也就是说,蹴鞠是训练士兵提高作战技能和体能的重要方式,还可以通过蹴鞠嬉戏寻找人材。

    霍去病深以为然。

    成年后的霍去病,不但喜欢蹴鞠,也喜欢在军中与士兵蹴鞠。

    塞外的草原上,霍去病难得停下休息。

    伙头兵来告诉霍去病,军粮快没有了。

    霍去病看着大家疲惫的面庞,知道其实每个人心里都知道。这几日的伙食一日比一日差,连干粮也用上了,再到后面可能就得随处挖草根挖老鼠吃了。

    但是他不能放任大家情绪低沉下去,不能还没杀死匈奴,先死在自己的绝望与饥饿之中。

    “筑球门,我们来踢球”霍去病命人在草原上筑起一个简单的球门,然后取出随军携带的鞠球,招呼大家来一起蹴鞠。

    汉朝的蹴鞠已经体系完善,有队员、裁判和竞赛规则。

    圆圆的皮球,里面填充着皮毛。方形的球场被称为“鞠城”,两边各有球门,中间也有中线,被称作“圆鞠方墙,仿象阴阳”。

    霍去病让自己的副将去当裁判,自己亲自下场领队踢球,大家顿时兴奋起来。

    秦汉时期的等级制度没有后世严格,而且不少士兵也是世家子弟出身,论出身比霍去病还高,看到霍去病来蹴鞠,一饿哥哥野心勃勃。

    “抢球抢球”

    “快抢将军的球”

    场外的看客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在外面助阵“抢将军的球”

    “谁抢到了将军的球我的干粮让给他”

    一片嬉闹声中,甚至有人开起了赌局。

    在这粮食最为珍贵的时候,也不赌钱,就用干粮作赌。

    你赌一捧粟,我赌两捧粟。

    场内热热闹闹抢球踢球,一会儿球高高飞起,飞向球门“进了”

    “将军进球了”

    “拦住拦住啊”

    场外同样沸腾喧嚣地在叫好,在汗水与尖叫中,逐渐遗忘了粮食不足带来的焦虑。

    大家挥汗如雨后,痛痛快快发泄一场,等球赛结束,再次恢复了斗志昂扬,讨论着刚刚的哪个球没踢好,哪个球差一点就进了,继续上路,继续去追击匈奴。

    赵光义下意识说出自己的看法“行军途中竟然还蹴鞠为乐,实在是荒废时间”

    赵匡胤不可置信地看向自己的蠢弟弟,知道他军事上一窍不通,没想到能一窍不通

    到如此地步。

    也是,能把杂耍当做军事能力,把军阵图真用在战场上千里之外遥控,他不蠢反而不正常了。

    赵匡胤“朕真是小瞧你了。”

    赵光义一喜“皇兄也觉得我说的对”

    原本看他还活着,有些亲近赵光义的大臣还有些蠢蠢欲动的想法。

    直到现在,他们再也没法昧着良心认可赵光义了。

    那可是冠军侯

    是冠军侯啊

    哪怕是文臣也挑不出冠军侯的错,唯一要说什么错,就是死的太早,太让人遗憾了。

    这样的遗憾让多少文人写诗,只要写武将都离不开冠军侯,赵光义怎么敢连冠军侯都挑剔

    赵匡胤面无表情“朕知道你蠢,没想到你竟然能蠢到这个地步。”

    赵光义还想辩解,赵匡胤不想听他的垃圾话污辱自己的脑子,直接道“把他的嘴堵住。”

    不等太监出手,几位崇拜冠军侯的大臣亲自动手,如狼似虎扑上去,按手的按手,扯布的扯布,不知道扯了一块什么布就塞到赵光义的嘴巴里。

    赵光义看清楚那几位大臣,瞬间“呜呜呜”

    你丫的不是我的人吗,干嘛对我动手

    三位大臣看着旧主脸上的不可置信,收回手,老老实实站回去。

    嗯,从刚刚开始不是了。

    连冠军侯都质疑,你不止是军事不行,脑子也有点问题。

    还有个我们现代也很熟悉的军事训练方法,那就是跑步。

    从春秋时期开始,兵家就认识到军队快速移动的重要性,有意锻炼军队中的跑步训练。战国时期实行征兵制,“寓兵于农”,征兵内容就包括长跑考核。

    到了汉朝,军队依然将跑步当做军事考核项目之一。

    在现代的画像砖中,能看到许多在奔驰的战马前有奔跑状的士兵,这些士兵往往是战场先锋,有时候还负责传递信息。

    汉朝的跑步分为短跑和接力跑。

    张衡在东京赋中有提到,狩猎时需要集合一批勇猛的士兵,在校猎中徒步奔跑来追赶猎物,这里的士兵指的是步兵,徒步追赶的画面有详细描写,就是短跑追赶,说明汉朝很重视短跑训练。

    接力跑一般是用于信息传递,但是在汉朝更多是用于驱傩仪式。

    “驱傩”仪式中会有士兵和骑兵共三千人组成三列火炬纵队,千百人举着燃烧的火炬,在漆黑的夜幕下奔跑,看起来像是流星拖着明亮的尾巴从天边坠落。

    这样的画面,看起来像是现代奥运火炬接力的雏形。

    在西方的接力赛跑中,起源有多种说法。

    有认为接力赛跑起源于古代奥运会祭祀仪式中的火炬传递,有的认为起源于非洲劳动过程中,非洲人接力搬运木料或搬运水坛有关,也有的认为是从传递信件文书的邮驿演变而来。

    可以从中看出,东西方文化的相似之处。

    与现代战争需要取决于高科技不同,古代战争依靠兵力,需要身体直接对抗。因此,士兵的力量非常重要。

    汉朝军队中的练力的方式主要是扛鼎,比如我们夸项羽就是“力能扛鼎”,就是夸他天生神力。

    汉朝时期的军队,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铜鼎。

    士兵每日扛鼎,来训练力气。

    从小的、轻一点的,不断增加。

    高高举起,曲起手肘,再举起,是锻炼上臂;

    抱着鼎下蹲,再站起来,是锻炼下肢。

    一手提一只装满水的鼎,艰难地走到对面,把水倒入缸中,哪怕手臂颤抖了,依然一滴都不能洒出来。

    洒出来就得重新提水,重新走。

    “不合格,重来。”监督的小将铁面无情的宣布,士兵有再多怨言也不敢废话,只能老老实实返回,继续去提水。

    一只只鼎提过去提过来,肌肉越来越发达,力气越来越大。

    等到再次执剑或者拿刀时,力气大了许多,刀舞得虎虎生风,上战场与匈奴人对砍,终于不再有那种差点被撞飞的无力感。

    顺便插一句题外话,除了军中多大力士,还有一位大家可能万万没想到的大力士

    那就是孔子

    我说明清时期的儒生到春秋战国要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可不是夸张,孔子是大力士是有史料证明的

    首先,根据汉朝史书史记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按照汉代的算法,孔子身高约为2米21。

    而且孔子是山东人现代的山东人也是身高相当优越

    两米高的壮士,能在战乱之中周游列国的壮士,可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吗

    其次,列子说符说“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意思是,孔子先生是个能够双手托起城门的大力士

    此外,在孔子开办的私人学校里,射、御、乐都是必修课。

    论语子罕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孔子曾经倾向于“执御”,等于说擅长驭马驾车。

    射箭、驭马驾车都需要强大的臂力,想想神射手吕布的臂力,再想想夏侯婴驾车的臂力,而且孔子还是老师,教授学生射箭驾驶和骑射,可能差吗

    秦朝,淳于越第一个跳出来为孔圣人作证“没错孔圣人绝对不是后世的那种文弱之人孔子孟子荀子都不是我儒家也很能打的”

    敢跟兵家作对的儒家,怎么可能不能打。

    在大争之世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辩论着辩论着,火气上头就拔剑论战是常事,要是不能打,当什么当世显学

    还有那嚷嚷着“百世之仇尤可报”的公羊学派,已经提起剑嚷嚷着要去后世教训那不孝儒生,辱没祖师

    圣名,一时间咸阳宫无比热闹,嬴政眼神带着诡异的满足感。

    人才太多了,而且各个武德充沛。

    挺好,日后要打仗,文官也可以扔上战争。

    一人才多用,非常妙

    宋明清时期的部分儒生看着天幕故意放出的现代人画得孔子身高九尺的画像,再看看自己学堂和书斋挂着的孔圣人图,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信仰崩塌。

    孔圣人,原来是这样吗

    如果孔圣人如此武德充沛,那看到自己如此文弱,岂不是要提起马鞭抽自己

    他们是不是,也该去捡起射御学学

    可紧随而来的就是无奈大宋缺马,去哪骑马朝廷管控武器,民间连弓箭都不能私藏,去哪学射箭

    别说弓箭,宋朝差点把金属农具都给禁了,后来被弹劾才改为禁止大型的金属农具。

    不是不想学,真得是条件不允许啊

    看前面那些武林高手,朝廷威信在的时候都只能用棍棒或者空手,末年才能放肆使用冷兵器。更何况他们还想考科举,不得不老老实实,低头做儒生。

    武周时期,武曌闻言笑了“还好大唐的书生不文弱。”

    不过她可以作证,射箭和驭马驾车的确需要臂力。

    弓箭是分等级的,弓力以斤为单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中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

    至于弓力如何判定,把一把弓固定在墙上,然后往弓弦上挂重物,等弓完全被拉开时,弓弦所悬挂的重物的重量的极限,就是这把弓的弓力。弓力越强,能射出的里程越远。自然,需要拉开的臂力也越大。

    大唐武举考试时,射长垛用一石弓,骑射用七斗以上弓。

    能够用上最强的弓射中,大部分都是人才。

    比如郭子仪,武举状元,同时也是一位臂力过人的射箭高手。

    从文化上来说,西汉有兵书吴子。

    吴子相传是战国吴起所著,但是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吴子应该是托名“吴起”所著、但是实际上成书于西汉早期的伪书,反映的是汉朝的军事成就和军事思想。

    吴子有六篇,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兵法,主要以秦汉时期的兵团以骑兵作战为主要形式的军事战争,同样是一本优秀的作品。

    西汉的某位文人,看着天幕夸自己的作品,脸上发热。

    他想要书卖的好点,就故意托名“吴起”,这位也是自己的偶像。

    现在天幕说后世已经看出来这本书其实成书于西汉早期,并且夸这本书不错,自己是不是可以用自己的本名

    后世那什么戚继光纪效新书提好多遍了,他的书也有这个机会,他也可以名扬天下

    经天幕这样一番宣传后,许多喜欢假托名人的文人都开始使用自己的原名。

    问就是写书做学问就

    像是做人,要诚实。

    最后,我们终于回到卫青霍去病的著名战役。

    霍去病不仅仅是西汉的名将,军事家,也是华夏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霍去病17岁便率领大军,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斩杀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俘虏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以及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受封冠军侯;

    霍去病19岁时,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匈奴10万余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也具有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占领了河西走廊,使得后面的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刘彻兴奋死了“多说点朕爱听”

    一边说一边看着霍去病。

    虽然现在还小,但是打仗时也才17岁,他等得起

    霍去病同样两眼发光,看着天幕说自己的功绩,双拳握紧,有一种现在就想上战场的冲动。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他的闪电战,以及标志性的长途奔袭。

    公元前121年,匈奴入侵代郡、雁门郡等地,抢掠烧杀,无恶不作。

    汉武帝派遣张骞、李广,率领数万骑兵向右出兵北平,一举进攻左贤王部。

    另一边,霍去病和公孙敖共同率领骑兵数万,从北出兵,分道扬镳进军。

    然而,公孙敖走错路,没有能及时与霍去病汇合。

    “时间不等人,既然无法及时汇合,我们自己独立作战。”霍去病看着天色,约定的时间已到,但是公孙敖大军未到,决定不再等下去。

    “按照原计划行动。”

    霍去病自己率领大部队,按照自己的原定计划深入匈奴。

    为了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霍去病轻装简行,抛弃了许多辎重,带着部下日夜兼程快速策马狂奔,如闪电一般,打得就是一个速度

    霍去病深入匈奴境内数千余里,最终在祁连山和上游地区,发起突然袭击

    “是汉军”

    曾经被匈奴人突袭后的慌乱害怕出现在了匈奴人的脸上,他们慌乱逃跑,什么帐篷和财物也顾不上,连自己的妻子孩子也不管。

    无论是在哪一场战争中,弱势的女人孩子总是最先被抛弃的。

    战火升起,战马嘶鸣,孩子惊恐的哭泣,女人抱起孩子去找马自己寻找活路。

    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杀”

    汉人的厮杀声响彻在耳边,近的刚听到呼喊声,汉军的刀已经穿透了自己的胸膛。

    浑邪王听到汇报还不敢相信,被亲信死命护送着躲开,狼狈地回头看到汉人的铠甲,依然不敢置信“这里怎么会有汉军”

    他再看到自己部族中的勇士只顾着逃跑,大声喝道“不要慌”

    休屠王也出现了,在另一边大声呵斥只顾着逃跑的男人们“这是我匈奴的地盘不要慌”

    “都给我上马”

    “上马备战”

    “嗤”

    一把刀从背后穿透了休屠王身边亲信的脖颈,血液喷溅了休屠王一脸,他一个哆嗦,什么话都说不下去了。

    休屠王艰难地回头,看到一名年轻的将军,正对着他龇牙一笑,突然吓得浑身打了个哆嗦

    最终,汉军歼灭敌方三万人,己方仅受伤3000人。

    这还不是全部,最重要的是,封狼居胥,来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发起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规模镇压,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带领几十万精兵,兵分两路横渡大漠追歼匈奴,这就是著名的“漠北之战”。

    霍去病率兵深入匈奴数千余里,与匈奴王迎面相遇,展开了激烈交战。

    霍去病歼灭匈奴70443人,俘虏了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继续追击,直抵狼居胥山,并且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这就是成语“封狼居胥”的由来。

    “这就是狼居胥山也不够如此。”当霍去病站在狼居胥山上,环视一圈,傲然道“堆土增山我要在此祭天”

    年轻骁勇的将军登临山顶,朝向南面中原,设祭坛祭拜天地,并且在山上立碑,以汉人的祭天仪式标明将此地纳入汉家疆土。

    随后,他们抵达姑衍山,又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

    从此,匈奴之地成为汉家之地。

    大唐,一向信佛、文雅的王维难得豪兴大发,挥笔写下诗句“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谁说信佛就不能欣赏冠军侯,只要是男儿,谁不佩服冠军侯的封狼居胥

    韦应物正在另一片天空下,吟诵起自己往日作的诗广陵行“雄藩镇楚郊,地势郁岧峣。双旌拥万戟,中有霍嫖姚。”

    还有善剑的李白、年少时同样热血的杜甫,这一时刻,仿佛是命题作文一般,在不同的地方开始了用文笔表达对冠军侯的赞美与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长平侯卫青同样优秀,但是卫青的作战法与霍去病不同。

    比如,每次作战后卫青会把匈奴人的牛羊全给带走,最多时达到数百万头。而且在春天会烧草原,不给留下丰盛水草,让匈奴人连放牧也无处可放牧。对匈奴而言,这种斩断活命根基的做法跟白起当年一样拉仇恨,在匈奴人那边对卫青更为痛恨。

    天幕直接放出一个表格,列出卫青的战绩

    公元前129年,卫青龙城大捷,奇袭了匈奴圣地龙城,俘虏700人,取得胜利。

    公元前127年,卫青带兵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控制了河套地区,汉朝得以在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带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军奇袭高阙,包围右贤王,俘虏小王十余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

    千百万头。卫青官拜大将军,汉军所有将领归其统辖。

    公元前123年,卫青率军二出定襄,斩获万余人。

    公元前119年,卫青远涉漠北,和单于兵相遇,卫青以武钢车结阵,以弱胜强击败单于主力,单于逃跑。

    刘彻高兴地亲自下去,一手拉着卫青一手摸摸霍去病脑袋“很好很好”

    这是他的左膀右臂,从此以后一定精心爱护

    大汉封狼居胥、开疆拓土,就靠他俩了

    仅仅从战术上来讲,霍去病用兵灵活,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闪击战和歼灭战。

    他的作战是以最快的速度迂回纵深,对匈奴进行穿插包围,从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毁灭性打击,一次性取得重大胜利,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战术天赋的“奇兵”。

    卫青与霍去病一正一奇,打下了汉军的赫赫威名,匈奴人从曾经的嚣张变为了畏惧。

    在连连被大汉反攻,失去自己重要的山脉和草场后,匈奴人只能忧伤地唱着“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最重要的是,打出了民族的尊严打出了汉家的脊梁

    在战胜之前,大汉朝廷屡次有汉臣投向匈奴。

    固然有在汉朝混不下去的,也有被匈奴俘虏后选择投降的,同时还有认为大汉打不过匈奴主动投敌。

    当时许多大臣不敢打,认为打不过,刘彻坚持打,并且有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神将,让大汉真正地站了起来,树立了大汉“强汉”的形象。

    新中国从备受欺辱到如今成为世界瞩目的强国,不过才七十多年。

    很巧合的是,汉武帝时期,同样是大汉建国七十多年。

    古时候有“强汉”,我们现在依然有汉族,依然是一个新的“强汉”

    说完“强汉”,再来说说盛唐。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