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华夏五千年神话7

    否认、篡改母系文明,会导致文明断代。

    古埃及、古苏美尔人的文明更为古老悠久,最初的文明统治者都是女性。

    而华夏一开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文明的男性统治者。

    四大文明古国里,华夏是唯一一个不需要加“古”的,但是并不是最古老的。

    当然,如果能往前推到虞朝,甚至再往前发现母系氏族的文字,华夏未必不能追平古埃及。

    荆咕非常坚定的认为,华夏文明不止上下五千年,上下七千年、上下九千年,甚至上下一万年,谁说不可能

    有生之年,万一又挖出虞朝遗址了呢

    夏朝没有文字,资料太少,我们从商朝开始说起。

    商朝除了妇好、妇娂这样的王后兼女将军,还有女祭司、女官、女诸侯。

    只是,曾经都在历史上被人为抹去,需要我们从史书里寻找。

    “荒谬荒谬”

    当天幕说女神被文人篡改时,已经有古板文人感觉不对劲,但是他们也无可奈何。

    那毕竟是神的事,人又能如何

    但是天幕开始说“人”的事,并且这一次涉及了男性渴望的所有权力,神权、官权、爵位,立刻让所有男人感受到了压力。

    “天幕这是要祸乱天下要动摇天下女子的心”

    “女子怎么能封侯怎么可能有什么女诸侯”

    “女人想要当官,那生儿育女谁来负责”

    “日后必须严查定然有那不安于室的女子女扮男装去参加科举”

    中老年男性家主开始约束家中女子,甚至说出不允许看天幕的言论。

    但是即使把家中女子关到室内,声音依然可以透过门窗传到室内。

    就如同她们即使被家人限制了人身自由、限制了读书自由等等,但是限制不了日渐大胆的心。

    国语晋语记载“备嫔嫱焉”。后人注释“嫱,妇官也。”

    “嫱”通“穑”,说明女官的基本职能之一便是管理农业生产。这正是对妇好、妇妌等女性封君的身份注解。除这几位妇女外,甲骨卜辞中反映武丁的“多妇”们还有妇嫀、妇周、妇楚、妇蛭、妇杞、妇妊、妇鼠、妇庞、妇妥等共64人。

    她们虽然并不是全部都能具有妇好、妇妌那样高贵的社会地位、权力和财富,但是普遍拥有自己的封邑,即使是婚后也不需要被局限于家庭与婚姻中,依然可以广泛从事于领兵征战、祭祀先妣、组织农作、收集贡物等社会活动。

    她们是商代女官的一种重要类型,体现着商代妇女享有的崇高地位。

    玄烨的后宫中,来自草原的满族后妃们喃喃自语“我们满族的神话里,女神有几百位呢。”

    单独是满族的创世女神,就有阿布卡赫赫、巴纳姆赫赫、卧勒多赫赫三位。

    满族有如此多的女神,

    为何她们满族贵女只能困在家庭,困在这深深的宫墙内,还不如入关前自由

    第一次,她们有了强烈的叛逆心,看着那锁住了大半辈子的宫墙,生出前所未有的破坏欲。

    除了商王那些拥有封地和权力的后妃,还有女史、女官等,在商朝自称的是“小臣”。

    甲骨文中可见“小籍臣”、“小疒臣”、“小多马羌臣”、“小丘臣”等专职小臣。在商朝,许多小臣是女性,为什么要这么说史书没有太多记载,但是卜辞有。一来,甲骨文的卜辞惯例人名从女者皆为女性。二来,甲骨文的卜辞有占卜小臣生育是否顺利的,你总不能说男性大臣生育是否顺利吧

    太平公主失笑“若是男性大臣能生育正好,他们总担心香火没人继承,那就自己来生。”

    太平公主说就说吧,偏偏往李隆基身上意味深长瞥了一眼“尤其是害死了很多无辜百姓的人,不如自己把死去的那些人生出来赎罪。”

    李隆基一个哆嗦这几个意思总不能让他把安史之乱死的那些人全部自己生吧

    前面提到的“妇妥”,被现代史学家证明也是武丁的后妃之一,而且很可能还是当时的宰相。也就是说,上官婉儿可能不是历史上第一个女宰相,“妥”才是。

    与妥相关的卜辞,有收取地方贡品和赋税、采办祭品、祭神、去地方方国办事,看得出是主要负责民生和祭祀,这些明显是相国需要负责的事情,也是后世认为她是宰相的原因。

    不过这位女性的“小臣妥”也有一种说法,不是武丁的后妃,是武丁的女儿。

    因为“小臣妥”的寿命很长,历经武丁、祖庚、祖甲一直活到了康丁时期,康丁时期依然有卜辞,依然自称“小臣妥”,还在为官,应该比武丁小很多。

    但是以“妥”中有“女”的字体,依然可以确定这位长寿的宰相“小臣妥”是女性。

    天幕放出一件件能透过时光看到商朝历史的文物。

    妇好有象征掌兵权力的钺,妇妥有玉琮。玉琮的一端刻铭文4字,其铭文释文为“小臣妥见”。“小臣”是自称,“妥”就是她的名字。在其他甲骨文卜辞里也能见到相关卜辞,她的“妇妥”在卜辞写作“帚妥”。

    “玉琮是礼器,果然身份很高。”上官婉儿完全不因为自己的“第一”被取代生气,反而颇为高兴。

    “宰相,执宰天下,唯独一人,可是比大唐的丞相更有权势。”武曌也笑眯眯说道。

    君王为了压制相权,很早就开始分权淡化丞相手中的权力。

    比如大秦时期已经成了左相和右相,大唐更是群相制,明清时期连丞相都没有了。

    宰相宰相,那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文官的最高位置。

    “相信以后,武周会有更多的女相。”武曌微微一笑,眼神透过宫墙,看向更遥远的地方。

    她相信,经过天幕这样的宣传,民间会有更多女性,拥有

    前所未有的大胆和野心

    还有女性诸侯,比如“姺”,在说文解字往后的字典,众多诸侯国唯独这一个被取消,结合商朝王后王妃都可以有封地的习俗,合理认为,这是一位女性诸侯。

    春秋传曰:“商有姺邳。”

    左传昭元年承袭了这种说法“商有姺邳。”

    清朝时期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殷诸侯为乱。昭元年左传曰王伯之令也,犹不可壹。於是乎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皆谓当时作乱之诸侯也。”

    也就是说,殷商时期诸侯作乱。除了殷商,虞朝时期有三苗作乱没错,传说中的虞朝,看起来与夏朝有些相似,也有诸侯之乱;夏朝有观、扈作乱,商朝有姺、邳作乱,周有徐、奄作乱,这都是当时叛乱的诸侯。

    “看,果然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人当了诸侯就要叛乱”

    东汉时期,老学究生怕邓绥有了不该有的想法,当着邓绥的面,口水喷的老高。

    邓绥慢悠悠道“六十几个女诸侯,只有一人叛乱,这叛乱率可比男人低多了。”

    大臣们一个个反驳时,邓绥从容不迫举出前朝的例子和天幕提过的后面的例子“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魏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明朝还有藩王谋逆成功当皇帝的,这些不都是男人”

    真要举例,还有更多。

    “那不是,以前本就没有女诸侯吗”

    邓绥眼神一闪“是啊,以前没有女诸侯。”

    以前没有,以后也非要没有吗

    连天幕这样的奇观都出现了,帝制时期,女将军有王后有公主也有少数民族土司,也有了女状元女官,唯独没有女诸侯,实在是遗憾。

    大臣们看着邓绥沉静微笑的模样,原本吵吵闹闹的声音渐渐沉寂下来。

    太后这副模样,实在是让人害怕

    总不至于,真的

    而本就是太后心腹的,比如蔡伦,微微低头,脸上闪过心动。

    男人各种瞧不起他,哪怕如今封侯了依然有大臣背后辱骂他为“阉人”,既然男性大臣不容,为何不直接换个阵营

    到了周朝,从一开国的三位“太太”,男性统治者就确立了对女性的约束,可以从周礼对女子的教育要求看出来

    什么声音柔软、行为端庄,现如今依然有父母以这样才是女孩子的要求来约束女性,这是三千年前的要求了

    周朝伐商时,曾有一条罪状,说商纣王“惟妇言是用”,说商纣王听妇人的话。

    但是,真要说祖先,周朝的祖先没有听妇人的话的时候吗都是从母系氏族过来的,谁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

    周朝,从开国时期,就已经定下了对女性要求的“模范”。

    周朝三位开国先王的夫人,分别是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这也是后世“太太”这个称呼的来

    源。

    三位“太太”最大的功绩,就是培养了优秀的儿子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太姜是周太王的后妃,王季的母亲,周文王的祖母,有关她儿子的记载比较多。

    太妊,是挚任氏的女儿,王季的后妃,周文王的母亲。

    据礼记保傅篇记载,太任品行端庄,德行高洁,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太妊在怀文王时,非常注重胎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

    因此,太妊也成了华夏、乃至世界上的有记载的胎教先驱,从此,实行胎教就成了古代妇女的任务,要求孕妇各种“正”睡觉时躺正不侧卧,站立时站正,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坐位置不正的位置,不做粗俗举动,不听靡靡之音,认为只有这样生下的儿女才能品貌端正。

    还有太姒,是周文王的夫人,周武王和周公的母亲,最出名的就是贤德和妇道,以妇礼教化天下妇人。

    从周朝开始,各种打压女性在外部的权力。

    礼记内则曰“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周易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

    论语八佾“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周代及其以后女性们“不言外”、“正位乎内”、“难养也”,地位越来越卑下,与商代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地位卑下,也让女神们的形象屡屡遭受更改。

    “商朝的女子都还可以自由为官,没想到反而是周朝,才开始有了对女子的约束。”

    班昭作为史学世家,自然是看过周朝史书,正因为看过,听到天幕颠覆性的商周历史,才觉得三观碎的需要重新整理。

    “周朝是君子之国,天幕怎么说成这样”对面,班固皱眉发出不认可的声音,对天幕也有些意见了。

    班昭眼神复杂地看着兄长“对于男性而言,自然是君子之过,是理想之家。但是对于女子而言,并不是。”

    班固不可思议地看向妹妹“你写书就写书,总不至于还想封官封爵吧”

    在家写书,或者在外写书,班固一直是身体力行的支持,但是涉及到封官封爵,甚至涉及到日后女子可能抢走男性的爵位继承权,班固本能地反对。

    兄长越是这样,班昭越是心凉“怎么,男人可以追求封王拜相,女子为何不可”

    “女子要生育”班固下意识说道,看到妹妹的表情,语气顿了顿,变得委婉起来,“女子生育有风险,万一难产,就算有官职有爵位,不就什么都没了”

    班昭仿佛第一次认识兄长一般,不可思议地看着对方“原来男子知道女子生育有风险,那还要把女子关在家中使劲生”

    班固一时哑然。

    这,谁不知道,但是总不能家族没有子嗣、不开枝散叶吧

    班昭想到了更多,一会儿心脏跌碎成一块

    块,曾经对身边男性长辈的各种好的印象碎成了稀巴烂,碎片扎的自己生疼;一会儿又感觉碎片废墟之中,有着新的力量诞生。

    这一次,这种力量无关家族、无关父兄,是她自己独有的力量,是女性被人强行隐藏了许多年的力量。

    它终于等到了时机,可以萌芽了

    周秦之际诸子百家为了追溯文明的源头,几乎把所有事物的源头都托附于古代传说中的各族始祖黄帝或神农。把许多发明归于黄帝,只不过是诸多伪托中的一种罢了。

    汉朝时期,因为儒家,对黄帝的崇拜推到了巅峰,也就有了后世的各种三皇庙、黄帝信仰。

    我们的文明,是经过一代代的书写,编纂,最后呈现出现在的面孔。

    不仅仅是优秀的女性,甚至是男性原本的斗争,也被篡改了原本血腥的阴谋,改得更符合统治者的需求。

    天幕说到这里时,众多皇帝心头一紧。

    刘彻表情凝重,预感到天幕或许会说什么动摇帝王统治的话语。

    天幕如他所料,放出一些文字,一些让许多儒生神色大变的文字,一些在后面的朝代引起轩然大波的文字

    韩非子说疑曾记载“舜逼尧,禹逼舜。”

    唐人张守节续补史记五帝本纪,作史记正义,引用竹书纪年文曰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天幕特意为之注释

    竹书纪年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古本竹书纪年,一个是后人伪作的今本竹书纪年。史记正义引用的正是古本,也被认为是可信度更高的先秦原作。

    竹书纪年是先秦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夏、商、西周、春秋时的晋国以及战国时的魏国的历史。不同于后世史书,不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指导思想,也不会有春秋笔法为君王和亲者美化,大量记载了古代“放杀”的历史,比如书中记载了启杀益、太甲杀伊尹等事件,与儒家史书内容很有出入。

    也因此,在后世被儒家多位贬斥为“荒诞”之作,但是在现代史学家非常重视。

    唐朝时期,还没有经过文字狱的竹书纪年还流通有原本。到了宋朝,古本竹书纪年经历了散佚和重编整理,可信度和史料价值开始大大降低。

    从汉朝以前的记载能看出,部族之间的首领更替根本不是和平演变,但是到了汉朝以后,就变成了理想化的“禅让”。

    庄子盗跖记载“尧杀长子。”

    儒家为了开脱尧的罪名,于是让丹朱背负了“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和“不肖”的恶名,这样尧杀长子就不是不慈,而是大义灭亲。

    但是在儒家的其他史书里,也有说因为丹朱品行不好,尧才禅位于舜。那么尧到底杀没杀儿子丹朱,也成了千古之谜。

    神话由违伦理到合伦理的嬗变

    ,反映出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伦理道德的要求,这首先是一种政治需要,与儒家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吻合,反映出封建和集权的特点,约束的是整个社会要求遵从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君臣制度。

    神话被有心人篡改,又被无心人无心地接受了,最后就形成了大众所知道的模样。

    “尧舜禹汤,圣贤之君。现在还说得出口吗”

    刘娥看着完全与自己看过的传说完全不同的说法,愣了愣,倒是接受良好“神话终究是神话,把某个人神话化了,不就是变成了神话”

    孝庄太后已经十分年迈,说话慢吞吞的“唐朝的帝王能为了皇帝一日杀三子,古代本就没有伦理道德的年代,为了王位杀子似乎也不奇怪。”

    “不止是篡改女神,男神,先贤之间也多有篡改。”她的身边,苏麻喇姑听着听着,对汉人男子没了好感,“文人的笔真是厉害,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就怎么篡改,这也能说是尊敬先贤”

    孝庄太后慈祥地看了自己信任的贴身侍女一眼“你若是不满,就自己写。”

    苏麻喇姑有些犹豫,但又有些意动“我写什么呢”

    “写我满洲的女神。”孝庄太后提醒,“现在刚入关,还在祭祀,谁知道以后会被改成什么样满洲骑射出身的八旗子弟后世都能不会骑马,还能指望祭祀女神”

    苏麻喇姑顿时有了主意“太后说得是,奴婢这就去写。”

    反正她也不需要嫁人,陪陪太后,写写女神,正好

    但是从史料缝隙里,依然可以看出,曾经的原始模样。

    下次再说女性什么什么不行时,去看看我们的祖先。她们也可以是补天英雄,可以是骁勇战神,可以是尽职尽责的大巫或者星官。

    汉朝,卓文君放下手中的毛笔,轻轻揉了揉手腕。

    她看着新出炉的小说,心中满是欣喜。

    这一篇小说,记录的是古代的各位女神、还有刚刚提到的女官、女相、女诸侯。

    她要把这些女性先祖真正的模样,传颂的天下皆知

    元朝,管道升轻轻吹了吹纸上的墨迹,看着根据天幕文字描述画出来的的商朝女宰相画像,自信地微笑了起来。

    她已经从女性先祖的身上感受到了力量。

    以后,她也会把这样的力量传递给其他人,传递给更多女子。

    从汉朝各种给女神配丈夫的行为可以看到,最执着于结婚的,其实是男人。

    不管什么人,只要是个男的,就可以通过婚姻这种手段得到一位可以做家务、可以生孩子传宗接代、还可以照顾和伺候自己的免费劳动力。

    再结合古代的宗族制度大家族父母在,不能分家,掌管所有财产。包括粮食,布匹。

    比如唐律户婚子孙别籍异财明确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李世民“

    ”

    这个唐律不是很正常吗,这时候被点出,贞观君臣都有些尴尬了。

    无他,这正是贞观时期的唐律。

    多子多福,多子谁来生媳妇。

    多福是谁的福反正不是媳妇的。

    我们做个简单的算法

    一个男人,娶一个妻子,可以管一个人;

    生一个孩子,可以管两个人;

    孩子长大后再娶一个妻子,可以管三个人;

    妻子再生两个孩子,那个男人就可以做家庭作坊,管五个人。

    劳动力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好后,可以娶更多女人,生更多孩子。

    所有人都是劳动力,赚来的钱、管家的权,都归第一个人也就是家主所有。

    按封建帝制而言,这个男人就是皇帝,他的老伴就是皇后,家门一关,在家就可以作威作福。

    所以,哪个男人不喜欢多子多福

    换我可以管一大家子的钱,我也喜欢。

    当然,现代法治社会虽然不一样,依然有老人或者家长,抱着老一套的观念,说要管家里的工资。不要信那一套现代的法律是保护每个人的财产所有权,老人管家里工资是古代宗族制的律法,大清已经灭亡了

    这番话在朱元璋的耳朵里,十分大逆不道。

    但是紧接着,就是更深的疑惑。

    “后世已经完全不需要宗族了吗保护每个人的财产所有权,那子女的财产不交给父母,自己留着不就是会分家”

    分家不就会导致更多矛盾,对社会不稳定吗

    朱元璋对地方宗族十分拥护,各种措施都是在增强地方族老的势力,但是他没想到,这样的势力在后期反而能与朝廷抗衡。

    明朝末年时期,地方宗族动不动闹事抗议朝廷的措施,名义上是为了地方安稳,实则为了个人权力,形成了宋明时期强大的“乡绅”势力。

    对了,说到女神,说个笑话汉朝以孝治国。

    刘邦这哪里不对

    天幕说到是笑话,刘邦有点慌。

    汉成帝时期,出现了一次罢黜神祠的记载。

    汉书郊祭志记载“又罢高祖所立梁、晋、秦、荆巫、九天、南山、秦中之属,及孝文渭阳、孝武薄忌泰一、三一、黄帝、冥羊、马行、泰一、皋山山君、武夷、夏后启母石、万里沙、八神、延年之属,及孝宣参山、蓬山、之罘、成山、莱山、四时、蚩尤、劳谷、五床、仙人、玉女、径路、黄帝、天神、原水之属,皆罢。候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

    汉元帝孝顺吧废除了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的176座庙宇,还波及了许多神仙庙宇祠堂。

    谁不能说一句大孝子呢

    刘邦差点气得一口老血喷出来。

    这后人什么大病,你罢黜神祠废除老子的庙宇做什么

    他刘邦是大汉开国皇帝,老祖宗中的老祖宗你个不孝子

    刘恒是一阵阵的无语。

    无语之余,想到了这是一位老熟人“这位汉成帝,好像是又好男色、又好飞燕合德姐妹花、还没有子嗣的那个果然荒唐”

    刘彻气得怒拍龙椅“这子嗣是谁的后人这么欠打,朕要把他开除族谱开除”

    还有一位不在受害者之列的汉宣帝刘询,面无表情看着自己的好儿子刘奭,觉得刘奭没救了。

    “你为什么要废除这么多庙宇和宗祠”刘询抱着最后的期望,提前问自己儿子。

    刘奭虽然还没做那些事情,但是许多倾向在还是太子时期已经有明显倾向,所以对自己的做法很了解“因为孔圣人对鬼神敬而远之”

    刘询非常失望。

    曾经,他评价刘奭过于偏信儒家,各种劝儿子要“以霸王道杂之”,但是刘奭坚定地只对儒家偏听偏信,刘询曾发出“乱我家者,太子也”,当下不喜,甚至有过改立淮阳王为太子的想法,但是终究因为刘奭提起自己母亲、他患难时期的发妻打动,没有废太子。

    刘询的眼光非常精准,大汉正是从刘奭开始衰落,刘询之前已经因为天幕提到过的刘奭好色与无子的原因提过废太子,但是因为朝中势力的反对作罢,加上刘奭被天幕刺激的老实下来,刘询一时间放下这个想法。

    这一次,再次意动。

    刘奭见势不妙,立刻转移父亲注意力“父皇,天幕动摇天下女子根基,恐怕日后会不安于室,不如派人去民间教授女子学习”

    “学习什么”刘询再次抱着希望。

    刘奭“学习周礼,学习女诫,学习”

    听着儿子振振有词,刘询更加失望了。

    他早该知道,自己亲自训斥那么多年,儿子都没改变,又怎么会因为天幕的三言两语改变

    天幕再怎么神奇,高高在上,愚钝的人看不出什么,只会更加固执。

    “你去写个折子,朕看看再说。”刘询看穿了,不再有太大的情绪波动,淡淡道。

    刘奭还以为自己的建议被采纳,非常激动,立刻答应了下来。

    刘邦与其担心吕氏,还不如好好教育一下自己那么多的儿孙,不然死后几百年还有飞来横祸,真是很有儿孙福

    嬴政虽然有心想嘲笑一下刘邦的遭遇,但是很快就想到了自己。

    他同样有一个“好儿子”,凭借一己之力,绝了他的后。

    这样不省心的“儿孙福”,让嬴政暗暗拳头握紧,恨不得再把胡亥从地下挖出来鞭尸。

    不行,他是千古一帝,不能做这样没品的事。

    嬴政强忍住愤怒,很有偶像包袱地伸手示意史官“把天幕说过的历史好好记下来,原原本本记下来。”

    他是千古一帝,跟那些庸俗的不孝子不一样

    “不肖子孙,这是谁的后代,

    老子灭了他祖宗算了”刘邦已经很久没这么生气了,一般都是看其他皇帝的笑话。

    这一次被气疯了,从前民间生活的各种脏话都给飙出来。

    嗯,看得出来,宝刀未老

    吕雉看着刘邦难看到极致的脸色,差点笑出声来。

    她有刘盈那么个不省心的儿子,刘邦的儿孙,也没好到哪里去。

    所以大家看,统治者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从一开始对女神下手、到对历史人物下手,再到对自己的老祖宗下手,是丝毫不带犹豫的。

    篡改这个先河一开,所谓的尊重历史、尊重祖宗,也就是哄骗文人、约束百姓。

    无数读圣贤书的文人感觉被骗,那种耻辱、愤怒,比不读书的农人更甚。

    “什么有德之人禅让,原来还是强者居之”

    “难怪这么多皇帝限制武将,原来自己得位不正,畏惧其他武将。”

    宋明清时期的文人比宋朝以前的书生文人翻倍增多,也让此时的怨念比前朝翻好多倍。

    因为得位不正,因为畏惧武将,还导致了江山沦陷,导致汉人的土地被蛮夷侵占、汉人的妻女被蛮夷污辱、汉人的财产送去蛮夷充当军费

    “所谓的帝王是天子都是骗人的,都是强抢来的皇位”继宋朝的庶民主动习武、武将磨拳霍霍之后,文人书生们也怒火滔天,“帝王若是有德,能带领我们过好日子也就罢了,帝王昏庸,那凭什么还得效忠”

    “天子不是天子,那谁坐那个位置不是坐”

    文人们挥笔,写文章到处宣传“若是帝王不能守护好这片江山,不能保护大宋子民,那我们也不介意再换个皇帝”

    汉朝的篡改只是一个开始,后世继续继承了下来。

    唐朝时期,也有对神明性别的篡改,而且还有男神变女神。比如大家熟悉的“太白金星”成了女性,而原本男性的“厕神”成了女性,这又是为什么呢

    吴承恩“啊”

    太白金星什么时候是女人了

    他的太白金星还是个白胡子老爷爷,该不会又要被说篡改了吧

    而苏轼也有些慌“什么,厕神原本是男性,不是紫姑吗”

    他还为紫姑写诗了,语气有几分戏谑,因为他本就不相信紫姑神存在,难不成也是在亵渎神明

    先说说“太白金星”。

    “金星”这颗星辰十分特殊,是西方最亮的一颗星。在西方的确是女神,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都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爱与美之神,在古希腊神话里叫做“阿佛洛狄忒”,在古罗马神话里叫做“维纳斯”。

    在华夏,它大部分时候都是男性,只有在唐朝时期,受到袄教、密宗和占星术等外来文化影响,才变成了女性。

    一句话让大部分男人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太白星还是男人。

    这可是五曜,若是太白星也是

    女人,他们男人还有什么地位

    但是女人们不满了“西方的金星都是女子,凭什么我们华夏的金星是男人”

    既然大唐的金星是女子,我朝也提倡孝顺祖宗,我们的金星也要是女子”

    “没错,男人能改,凭什么女人不能改,我就要写太白金星是女神”

    说文解字女部曰:“媊,甘氏星经曰:太白号上公,妻曰女媊,居南斗食厉,天下祭之曰明星。”

    这里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太白上公”,一个是“女媊”。相传,女媊是太白金星的夫人,所以太白金星是男性。

    而且,“媊”也是一颗星辰的名字,金星主管人类战争,“媊”星则主管人类与病魔的战争。

    古文的意思是“媊”星坐落在南斗星宿,能吃掉恶鬼,普天下都祭祀她。

    而从天文上来说,“媊”星坐落的南斗星,是二十八星宿第一星。二十八星宿环天一周分布,是日月五星巡天之旅的。女媊位置在南斗,意味着从新年第一天开始起她就忙于与恶鬼和病魔战斗。但是很可惜,后世的资料太少,对这位女星君的记载远远不如太白星君。

    民间,一位正在家中照顾生病的孩子的妇人听到女媊主管人类和病魔战争,顿时来了兴致,开始为女媊星君倒腾神像。

    “说不定就是因为香火少了,媊星君才没法庇佑我们的孩子。”

    男人没好气道“什么媊星君,听都没听说过。”

    妇人本就因为孩子生病操心,丈夫丝毫不管孩子,气得不轻,闻言毫不客气回怼“对对对,你当然没听过,孩子生病你也没听过,你就听说一下尧舜禹汤、圣贤之君,结果呢”

    男人“”

    他还想挣扎一下“天幕说得不一定是真的。”

    妇人冷笑“对,想让你老老实实做牛做马的大官说得就是真的,你就继续任劳任怨,辛苦自己,富贵他人。”

    男人“”

    扎心了

    东晋时期,王嘉拾遗记之“少昊”篇曰“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这里的太白星君是一位容貌俊秀的童子;

    唐朝时期,密宗大师一行所述的梵天火罗九曜描述金星形象“形如女人,头戴酉冠,白练衣,弹弦。”这里还是“形如女人”的美男子;

    唐中后期,西天竺国沙门金俱吒所撰的七曜禳灾诀曰“太白者,西方白帝之子形如天女,手持印,骑白鸡。”、“金,其神石女人,着黄衣,头戴鸡冠,手弹琵琶。”这里已经彻底成了女神。

    金星一般都戴着鸡冠,因为鸡鸣与清晨金星的出现都象征天明,而金星又叫做启明星;傍晚时分,金星位于西方,所以说它是西方白帝之子;西方在五行里对应金,金属白色,所以大部分时期是穿“白衣”。

    “童子,美男子,女子”吴承恩哭笑不得。

    这都跟他笔下的老头子差距很大啊

    要不,自己改改

    可是总感觉改成美男子不够仙风道骨,改成童子已经有了哪吒红孩儿等童子,改成女子又过于阴险狡诈。

    罢了,还是看戏吧

    大不了,在新书里再写

    唐朝的女性金星,经过后世分析,与大唐时期有大量波斯人有关系。

    大唐,波斯商人、袄教教徒等在唐人的追问下连连点头“没错,我们的金星就是女神”

    金星的女性形象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并且影响到了其他文明。比如苏美尔人的神话中,金星神是女神伊南娜,又叫做娜娜女神,主管、丰收和战争;古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时期延续了对金星女神伊什塔尔的崇拜。

    大唐时期,栗特人是沟通东西方商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栗特人将娜娜女神融入袄教信仰后,还将西域的曲项琵琶带入华夏,让大唐的金星开始拿着西域琵琶。

    第一次被提到的栗特人十分高兴。

    “我们的娜娜女神是我们的娜娜女神”

    “原来是我们影响的大唐”

    “我们在后世也留有名字,还被说很重要”

    这个在后世已经消失的族群,因为对大唐文化的影响,也留下了自己族群的文明印记。

    而且,易经说卦认为“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这里认为金属西方,兑卦属于西方,金星可以与兑卦对应,同时兑代表少女,意思是西方代表的性别是女性。

    唐朝的女性金星形象,随着唐画和壁画,流传到了日本和美国等地,至今仍然能看到女性大唐金星神的形象,到明朝时期还存在着模仿者。不过实际上,从宋朝开始衰弱了。

    天幕放出一幅幅画像。

    日本大阪市立图书馆藏有五行二十八宿神形图,金星神是身穿黄衣、乘黄鸡、右手持印的女神。

    大英博物馆藏唐昭宗时期,画家张淮兴所画敦煌帛画的金星神,也是白衣金冠女神;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的炽盛广佛五星图中,金星神虽然戴着金冠,但是衣服是红色,不过依然是怀抱琵琶的女性;

    明朝的水陆道场神鬼图像、宝宁寺水陆法会壁画,金星神都是怀抱琵琶的女性神,不过这是对唐朝的模仿,在明朝金星神已经普遍是男性。

    这一次,大唐人再次被气到了。

    “我们的金星神画像,怎么全被外邦人抢走了”

    什么男神女神像已经不重要了,那些外邦怎么把画弄走的,你说说,是怎么弄走的</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