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章 升堂

    孟昔昭的话听在众人耳中,大家更加吃惊,同时跪拜的越发虔诚。

    百姓下跪,藏尘就不管了,看起来受的心安理得。

    主要是不心安理得也不行啊,他要是对着百姓也挥拂尘,那立马就能露馅。

    藏尘把金碗交给孟昔昭,其实这金碗,只粘了表面薄薄一层的粮食,里面塞的全是宣纸,为的就是营造出粮食很多的假象,顺便减轻重量,能让这碗底迅速的翻转。

    一个后世最常见的小魔术,到了这,就变成了惊世骇俗的大神通。

    孟昔昭毕恭毕敬的接过这个碗,然后继续低着头,领受藏尘的教诲。

    按照之前排练的剧本,藏尘不悲不喜的说“此物是三清上神借于贫道,命贫道转交给孟知府,孟知府需感谢三清,而不是感谢贫道。另外,三清对贫道说,隆兴府的危难,最多持续三月,因此,三月之后,此物便会自动烟消云散,终究是神仙所用的器皿,凡人能用两月,已是不易了。”

    孟昔昭听了,顿时惊呆了“三月,这不正是我与谢同知商讨出来的期限来隆兴府之前,我从应天府带了一位精通栽种之术的农师,农师耗费数十载,研究出了可以令亩产增加四成的肥料,只是农师虽然如此说着,但我其实还未亲眼见过,若真能成,最多三月,便可看见收获的成果,莫非,三清已然提前预见,此事真的能成”

    藏尘捋着胡子,但笑不语,看上去十分的神秘。

    但大家知道,他这是默认了,毕竟泄露天机人会遭雷劈的,他不说答案,大家也能理解。

    好事一桩接一桩,先是有了取之不尽的金碗,然后又有了三月之期的盼头,百姓们激动的无以复加,却又不敢大声喧哗,全都眼巴巴的看着孟昔昭。

    而这时候,人群之后又传来骚动,大家回头一看,发现几个官兵,抬着一个担架走过来了。

    其实谢原是可以拄拐的,但孟昔昭非要他躺担架上,说这样更容易引起百姓的同情。

    于是,谢原默默的躺在担架之上,品味着他这辈子最丢人的时刻。

    等看见人群了,他才支起身子,孟昔昭给他安排的台词有很多,给他安排的表情也很充沛,但谢原实在是没法表现出孟昔昭想要的效果,他只能抿着唇,紧张的看着这些人。

    其实,百姓们最吃的,反而还就是谢原这一套。

    相比起夸张的演技,内敛的表达,才能让百姓们找回官民的区别,然后深深的敬重起来。

    担架被抬到了孟昔昭面前,谢原看看孟昔昭,再看看藏尘,然后再看看孟昔昭。

    他憋了半天,才憋出一个字“孟”

    孟昔昭感动的半蹲下去,握住他的手“谢同知,你伤还没好,就不要出来了啊你是不是听说咱们隆兴府有救了没错,咱们真的有救了,粮食够了,而且有了三清的预言,三月之后,咱们隆兴府,会迎来大丰收以后,再也不会有人饿肚子了”

    谢原“”

    他僵硬的看着孟昔昭,而孟昔昭仿佛听见了他的回答,然后用力一点头,突然放开他的手,站起来,用意气风发的眼神望着台下的百姓,他手一挥,声音激荡道“本官决定,即日起,开仓放粮”

    百姓们终于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这句话,本来站起来了,此刻,又全都跪下,大声呼喊,谢谢青天大老爷。

    孟昔昭见大家正高兴,立刻趁热打铁,说放粮之后,就会安排今年的播种事宜,种子不必担心,可以免费从府衙这里领。至于农师,他就在府衙之中,他会派人去各个县召人上门学习,争取在十日之内,就让整个隆兴府,都学会那三清见了都说好的新肥之法

    顿时,下面的欢呼声更高了。

    混迹在人群中的头领“”

    他没有跟着一起欢呼,而是满脸凝重的看着台上的孟昔昭,片刻之后,他转过身,默默的离开了这里。

    百姓们来这是为了要粮食,现在听说要开仓放粮了,他们更不可能走了,都准备着当场排队,争取做第一批把粮食领回家的人,因此,这个逆行的头领,看起来特别明显。

    银柳盯着他瞧了一会儿,记下他的身量五官,本来还想跟上去,看看他会去哪里,但是想起孟昔昭之前说过的,不让她私自行动,她只好抿抿唇,继续站在人堆里面。

    开仓放粮就不用孟昔昭亲自在这里盯着了,让团练使带着官兵来按人头分就行,就算人口锐减,隆兴府里的人还是那么多,肯定会有冒领、或者多领的行为,可是,这也没办法,官府本就防不住所有的小动作。

    好在这种现象比较少,而且一旦被逮住,当场就会打十板,排队的人都听得到惨叫声,有些人即使动了心思,也不敢真的行动。

    今天演这么一出大戏,可发出来的粮食还是就那么一丁点,仅仅够自己家人吃两天,而且一顿就只能吃个半饱,聪明人自然会质疑,不是说取之不尽吗怎么才这么点。

    但对于这种言论,孟昔昭就不会搭理了。

    开玩笑,他可是知府,怎么可能跟政府意见箱似的,天天坐在那给百姓答疑,今日演戏,也不是为了忽悠百姓,让他们觉得真的不缺粮,他主要的目的是,把石大壮的肥料推广出去,顺便对城中。

    背后的蛇虫鼠蚁实在是太多了,他一个人,哪抓的过来,便只能从源头上下手,先稳住他们,让他们得到一个期限,无论成不成的,反正三个月以后就知道了,到时候要是不成,他们再绝望,再想着干点大逆不道的事,也来得及。

    至于藏尘,他献完金碗,就回玉清观闭关了,说是今日用了太多的法力,需要闭关七七四十九日。

    百姓们追到玉清观,发现玉清观如此破旧,更加对藏尘会法术深信不疑,毕竟就这么一个小破观,哪怕收上三百年的香火,估计都做不出那样精致又厚实的金碗。

    百姓们毕恭毕敬的来玉清观上香,还拿出自己的积蓄,给玉清观捐了不少

    香火钱。孟昔昭得知以后,也不禁感叹。

    最大的智慧,永远都在民间。

    三司使篦虱子一样的篦地皮,可等他走了以后,真定府的百姓还是能掏出钱来送青壮进应天府告御状;而南诏人把整个隆兴府都翻了个底朝天,所有好东西都扒拉回他们自己的国家了,但危机解除以后,百姓们又开始互通买卖,把家里缺的,被砸了的,又很快买了新品回来填补。

    甚至还有余钱,送到道观来换取一些精神食粮。

    普通百姓藏钱有一手,那原本就有钱的百姓,自然更加厉害了。

    孟昔昭和谢原一起回到府衙后面,他亲自把谢原扶回床上,谢原道了声谢,没有立刻躺上去,而是坐在床的边缘,有些愁苦的看着他“府衙的所有银钱都被大人拿去跟江州买种子了,日后再有用钱的地方,可怎么办啊。”

    孟昔昭“我这不也是没辙吗没种子,就不能耕种,不能耕种,这放粮,就是个无底洞,只能先用府衙的银钱了。放心,要粮,应天府那边不会放,但是要种子,他们还是会给咱们送来的,到时候留一部分,卖一部分,还能填补一些亏空。”

    谢原“”

    他有些崩溃,“可等应天府把种子送来,最起码也要半月以后了。”

    办事难的问题哪个时代都有,哪怕孟昔昭后台关系这么硬,他送去的信函也要被审批个三四天,然后再派专人送来,还要提防一下劫道的,林林总总加一起,最少最少,也需要十日。

    谢原很怕这中间会出什么别的问题,毕竟隆兴府现在真的是很破啊

    更别提那城门,还一直没修呢。

    谢原倒是想自己掏钱,可他出来上任,身上也就带了两千两银子,这还是家中大半积蓄,他们家以前就是书香门第,满门清流,后来姑母当了皇后,他们也没怎么收过外面的礼,反而是一直贴补宫里,因此,他们家真的没什么钱。

    相比之下,孟家可就太富有了。

    先不提当年孟夫人嫁过来时候的盛景,就连前些日子孟大郎娶县主,那聘礼也是流水一般的往梁郡王府送啊,满京城,还真没几个能比得过他们的人家。

    谢原突然抬头,看向孟昔昭,而且那眼神越来越亮。

    孟昔昭“”

    头皮一紧,孟昔昭立刻打消他的念头“停停停收起你那危险的想法,我是来做知府的,又不是来做冤大头的,况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全靠我的家底,那等我走了以后,府衙怎么办,继续靠下一个知府的家底”

    谢原默,那都是三年以后了,他现在睁眼闭眼都是打算盘,看不到这么远的事情。

    孟昔昭拍拍他的肩膀“放心好了,粮食会有的,银钱也会有的,你就把放粮的事情安排好,至于钱从哪来,交给我。”

    谢原叹息,也只有这样了。

    而孟昔昭离开他这里,也没有闲着,他回到设厅,也就是他的办公室,然后吩咐庆福,“去把贾仁良叫来

    。”

    庆福走了还没半盏茶,贾仁良就跑来了,今日的他,看着比昨日还谄媚大人叫我什么事

    想看你的荣光写的保护我方奸臣剧本第 62 章 升堂吗请记住域名

    孟昔昭“你跟本官说说,如今这城里,还剩下多少个富户了。”

    贾仁良一愣,他呵呵笑“大人,您问这个是想做什么呀”

    孟昔昭瞥他一眼“关你什么事让你说你就说。”

    贾仁良“”

    好叭。

    其实他是想打听一下孟昔昭的目的,万一他跟别的知府知州一样,一上来就想拿大户开刀,他也好提前通知一下,让那些人有个准备。

    毕竟他是本地人嘛,人脉还是有的,这做事的时候,也会更向着自己的乡亲们。

    但孟昔昭嘴严得很,就是不说,贾仁良也没办法,然后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富户都说了出来,最后还不忘说一句,其实他们都是以前的富户,南诏人来过之后,大家就都穷了。

    孟昔昭听了,微微一笑,完全不信他的话。

    他吩咐贾仁良“你无需担心本官是要加害这些人,本官是有好事要找他们,既然你跟他们相熟,那你便选上十个,品行过关、家中子弟也规矩的人家,叫他们过来见我。”

    贾仁良吓一跳,连连摇头,说自己没这个想法。

    孟昔昭却懒得跟他继续扯皮,挥挥手,让他出去找人去了。

    贾仁良一默,拱手告退。

    而到了下午,贾仁良找的人就来了。

    十个或中年或老年的富庶家主,全都战战兢兢的站在议厅下方,不知道这新知府找自己有什么事。

    比较悲观的人,已经想好如果自己出事,让家里人都往哪边逃了。

    孟昔昭出现以后,则对他们笑得无比温和,“多谢各位百忙之中前来府衙,此时正值春播之际,本官知道各位家中事务很多,也就不说那些客套的话了。”

    “此番请各位前来,是想给大家一个效忠陛下的好机会。”

    十个大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均是一脸懵逼。

    孟昔昭笑得更加和善了,他做了个请的动作,让这十人全都坐下,然后慢慢把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

    总的来说,很简单。

    就是隆兴府现在府衙资金紧张,急需补充资金。但请不要担心,我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些银钱,会用在府城的修缮上,像城门啊、街道啊、农田啊、被破坏了的房屋啊,等等等等。

    但这些跟十位大户又没关系,他们就是普通老百姓,修城门的事情凭什么要他们买账,孟昔昭也知道他们肯定不愿意,于是,徐徐抛出了第一个钓竿。

    等拿到钱以后,他准备干一个事,不是修城门,而是在城门边上,先立一个纪念碑。

    一来纪念在此次失守当中,不幸丧生的百姓和官兵们,二来,也要歌颂一番陛下的功绩,重点表扬他将洪州改成隆兴府的事迹,洪州已然成为了历史,但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无论好的还是

    坏的,都很应该在纪念碑上表现出来。

    而对这十个大户来说,真正的重点是,在歌颂陛下文章的下面,还会记录下此次修缮新城的有功之人,官员在后,无私奉献的百姓在前。

    总结,你捐钱,我给你刻纪念碑,保证只要齐朝还在,你的名字也还在。

    这几个大户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如今的人们若想青史留名,就一个办法,去考科举,考上了,就算是拿到青史留名的机会了。

    连正经进士都不一定能被记录下来呢,至于普通人,更没戏了。

    他们有钱,可有钱买不来身后名啊。若孟昔昭真的立了一个纪念碑在城门处,那往后,不管谁进出,都能看到自己的名字。

    这四舍五入,不就等于被万人敬仰了么

    其中有几个很有商业头脑的,甚至还想到,如此一来,自己就变成了自家的活招牌,以后不管是开店还是卖东西,只要说出自己的名字,说自己是隆兴府的大善人,也不愁合作伙伴再犹豫了。

    这个年代,名声就代表了一切,毫不夸张的说,一个名字,就能让无数人心甘情愿的给他送钱

    此时这十个人已然心动了,然而孟昔昭还没说完,微微一笑,他又抛出了第二个钓竿。

    陛下对隆兴府,一直都十分关心呐。过年的时候,急不可耐的就把洪州升成隆兴府了,后来还派了我来当知府。什么你们不知道我是谁天呐,你们没听说过孟旧玉吗,他是参知政事,是我爹,我还有个忘年交,叫闫顺英,就是咱们的右相,闫相公啊。

    另外,被这里百姓打了的谢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咱们那已经故去的皇后娘娘的亲侄子夫妻一体,那他也就是陛下的亲侄子,你们好好想想,陛下把我,和自己的亲侄子一起派到这里来,能是敷衍吗这明明就是重视,大大的重视

    所以说,到时候他会把谁捐了款,全都写在札子上,上报给皇帝陛下,顺便也会给这些人请赏,至于陛下会不会答应的问题,这个你们不用担心,陛下他老人家能这么不懂事吗他一听你们拯救了岌岌可危的隆兴府,这赏,当天就能下来

    至于赏什么孟昔昭托着下巴若有所思。

    那估计就得看各位有多少忠心了,这钱也不能太少了,太少的话,他也没法写在札子上。

    捐的少一些,得一些御赐之物应该是可以的;若捐的多一些,说不定还能得到陛下的墨宝。

    想想看,陛下亲手写的“仁善之家”四个大字,挂在你家正堂里,这就等于给你们家镶了个金啊,本官进去都要拜一拜,更何况别人呢以后本官走了,新的知府来了,他们也是决计不敢怠慢的,毕竟,你们家可是陛下亲自认证的“大善人”啊。

    孟昔昭画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饼,用畅想的方式把这十人想象到呼吸急促,差点当场就厥过去,这时候,孟昔昭还不忘补充一句,没关系,大家尽力而为,就算捐的不多,也是可以写在纪念碑上的,哪怕捐一两,也能写上去。

    如果他只说纪念碑,或许这些人还有侥幸心理,想着,捐个几百两,不伤筋不动骨,还能拿到好名声,但听了后面的,他们就把那几百两忘了。

    不行必须多捐,多多的捐自己家能不能春秋鼎盛,能不能从商户跻身到清流当中,就看这一次了

    孟昔昭说完了,却没有当场收钱,而是微笑着站起来,说让他们想好之后,再来找自己,他就住在这府衙,随时都在。

    意思就是,白天晚上,你们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自然,这回就不是十个人一起来了,而是各自来各自的。

    这十人面面相觑,再没有之前那抱团取暖的意思了,看着别人,总担心他们会比自己捐的钱多。

    看着这十人心思各异的离开,孟昔昭心情这叫一个美妙。

    用暗拍的方式,把天寿帝那不值钱的字拍卖出去,如此,资金紧张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至于那纪念碑,孟昔昭没打算也只从这十个人身上薅,他们是有钱加品性过关,所以才能从孟昔昭这里得到御赐的好处,毕竟孟昔昭也怕这些人有问题,到时候爆出来,被应天府的人告一状就不好了。至于那纪念碑,就没这么多讲究,只要捐款了,谁都能刻上去。

    最低就是一两,有多少人算多少人,反正刻碑的事情不着急,到时候多找几块石头,在城门边上立一排,估计也挺壮观的。

    孟昔昭心知,这时的人们还没领会到集资的妙用,估计他这么一做,很快就会有人跟风,反正百姓们又不傻,如果没有实际的好处,他们也不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

    而等过上许多年之后,渐渐的每座城中都有这样一个纪念碑了,或许,它还能顶替掉往后那些“贞节牌坊”,成为另一种景点。

    但那就是跟孟昔昭没关系的事情了。

    送走了十个大户,孟昔昭坐下来,给天寿帝写札子。

    先哭穷,把隆兴府的惨状全都写出来,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卖惨的点,然后再提出自己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不需要跟应天府要银子和粮食了,就是需要麻烦一下陛下,让您老人家出点血,顺便受点累,写一幅字,随随便便赏点东西下来。

    说完了这些,他又开始歌功颂德,重点描述那十个大户在听说天寿帝会赏赐的时候有多激动,可见天寿帝这个明君当的真是太好了,连远在隆兴府的百姓,都情难自抑。

    这封札子发往应天府,把天寿帝看的心情起伏成了波浪线。

    看前面的时候,他皱着眉,因为他以为孟昔昭是来找他要钱的。

    看到中间,发现孟昔昭不是来要钱,只是要一点赏赐,顿时松了口气,不就是赏一些东西给那些愚民吗,随便从库里拿点就是了,反正对方都是一辈子没来过应天府的百姓,不识货,好打发。

    至于让他写墨宝好吧,他有点懒,但孟昔昭要的也不多,就一幅,而且就四个字,那他就象征性的写写好了。

    直到看到最后,发现隆兴府的百姓如此崇拜

    自己,天寿帝那鱼一般的记忆6,立刻就把前面的内容都忘了,只会得意的笑了。

    而这得意,戛然而止在第二日上朝的时候。

    他拿这封信出来,在文武百官面前夸了一番孟昔昭,看看,这才是忠臣,遇到困难,就自己解决,不找朕要钱,若所有人都能像孟昔昭一样,朕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底下的百官“”

    啊对对对,不劳而获,谁不想要啊。

    先借着孟昔昭把其他人全都讽刺了一顿,然后才开始说正事,左相提出来,该派人去匈奴把正式的降价契约写出来了,顺便,也把今年的交易做了。

    听到这事,不管是谁,全都精神一振。

    因为这是铁定能立功的啊。

    孟昔昭把地基都打好了,砖块也垒起来了,他们只要再把房梁上好,这事就成了,也是大功一件。

    能争取的人,顿时都摩拳擦掌起来,准备让自己也分一杯羹,曾经人人闻之色变的匈奴,如今倒成了香饽饽。

    而在这些人开口之前,另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人,居然也开口了。

    只见永远不在朝堂上出声的太子殿下,突然站起来,对天寿帝拱手“父皇,儿臣愿往。”

    一下子,崇政殿就安静下来,朝臣呆若木鸡,连天寿帝都惊的愣了一下。

    *

    这些,孟昔昭都是不知道的,那十个大户各自送来了钱,看到数额,把孟昔昭吓了一跳,别说孟昔昭了,连谢原,在听说以后,都惊的从床上窜了起来。

    十人加一起,一共十四万两。

    其中某个老员外捐的最多,足足六万两,都是他一个人捐的。

    此时的谢原,就跟前几天的孟昔昭差不多。

    你们你们也太有钱了吧

    心情复杂之余,谢原又赶紧让衙役把这些钱搬入库房,不管怎么说,有钱就好啊,很多事,也能办起来了。

    当初孟昔昭找谢原,就是为了让他当府衙的大管家,琐碎的事一律都交给他,比如统计鳏寡孤独,比如赶紧把欠衙役的饷银发下去,比如修筑城门楼

    桩桩件件,把谢原忙得恨不得腿伤一天就能好,孟昔昭怕他把自己忙到猝死,还让吴签判去帮他,签判本就是秘书一样的职务,让他干这个,倒也合适。

    就是吴签判自己有点意见,因为签判是给知府干活的,不是给同知干活的。

    但他有意见也不敢提,况且,来了以后他才发现,重要事务好像都在这个谢同知手中。

    那就很奇怪了,既然重要事务都在这,孟知府又在忙什么呢

    孟知府此刻坐在议厅,正听自己的二助银柳汇报工作“郎君你不让我跟上去,我这些日子就只能一直在府城里转,可是转了许久,也没见到当初那个人,要么是他寻常不出门,要么,就是他住的十分偏僻,我找错地方了。”

    孟昔昭摇头“他们需要时时刻刻知道百姓的动向,自然不

    会住在太偏僻的地方,应该是因为之前我演的那出戏,让他们觉得有些棘手,只好收敛起来了。”

    银柳疑惑“那咱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孟昔昭唔了一声“你那天看清他们有几个人了吗”

    银柳摇摇头“我只看见他一个,不知道他有没有同伙。”

    眨了眨眼睛,孟昔昭喃喃自语“干这种事,只一个人不行吧,累都累死了,而且他一个人就能煽动这么多百姓的话,有这本事,也不可能会被派到隆兴府来啊,肯定还是在江州核心圈里待着的。”

    银柳没听清,便凑近了一些“郎君,你说什么”

    孟昔昭笑了笑“没什么,这几天辛苦你了,接下来就好好休息吧,紫藤如今管着府衙后院,你去找她,让她给你做些好吃的。”

    银柳闻言,抿嘴笑了一下“紫藤的厨艺可不怎么样。”

    这样说着,但她还是出门去找紫藤了。

    而她走了以后,没多久,孟昔昭也出门了,不过是去往大牢。

    如今这大牢人满为患,全都是之前因为抢官粮进来的,这些人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在里面待着,一部分垂头丧气,一部分则继续作威作福,一副十八年以后我又是一条好汉的架势。

    孟昔昭没搭理这些人,而是在狱卒的带领下,来到一个小单间的附近。

    他站在阴影处,只暗中观察了一番。

    这里面关着的,就是打了谢原的人。

    他抱着膝盖坐在稻草上,看起来如丧考妣,看来他也知道,自己做错事了。

    能忏悔,就说明这人还没到无药可救的程度,也说明,他之前很有可能是受人蛊惑,才做出这种行为的。

    孟昔昭看了他一会儿,后退几步,对狱卒招招手。

    因为孟昔昭要求不许大声说话,狱卒只好小心翼翼的问“大人,您有什么事”

    孟昔昭“本官问你,你可认识这个人”

    狱卒摇头“大人,我是桃花村的,他是莲花村的,我们之间隔着两座山呢。”

    孟昔昭看他一眼,不认识,但你看起来对他挺熟悉啊。

    “那你以前听说过这个人没有”

    狱卒这才点了点头“莲花村的赵澄立嘛,以前是码头的小头工。附近的人都知道,他为人义气,有许多朋友,别人遇上事了,找他,只要没太大问题,他都能帮着解决。他刚被抓进来的时候,还有人想给他说理,现在也没人来了。”

    那可不,都忙着去种地了。

    孟昔昭没说话,心里却在想,呵,还是个大侠一样的人物。

    不过也是哈,如果他平日没有个好名声,在邻里之间威望颇高,又怎么会被人盯上呢。

    思及此,孟昔昭高深莫测的点了点头,然后走了。

    狱卒在后面看着他,一头雾水。

    而第二天,孟昔昭就宣布,他要开堂审理殴打谢同知的人。

    上午宣布的,却

    要下午再审,用的理由是他现在很忙,只能过两个时辰再说,这消息一放出来,凡是此时有点空余的,全都急吼吼的往府衙跑。

    一来赵澄立人缘确实好,二来,大家更想看热闹。

    而没过多久,这事也传到了那几个煽风点火的人耳朵里,上回孟昔昭演戏,把百姓们心里的那股气都给演没了,这回又大张旗鼓的审人,该不会,他又想搞事吧

    头领深觉这样不行,立刻也换衣服出门,准备看看,孟昔昭又想做什么。

    听到银柳来报,那人就在堂外站着呢,孟昔昭立刻起身,快步来到不远处的墙根底下,然后开始费劲的爬墙。

    银柳“”

    等他好不容易爬上去了,银柳也跟着身姿矫健的爬到旁边,她给孟昔昭指“就是那个,穿蓝色衣服的那个。”

    孟昔昭花了好长时间,才定位在那人身上,因为是背对着的,其实他看不见对方的脸,孟昔昭只是想确定到底是谁。

    看了好几遍,确定自己记住了,孟昔昭才从墙头上跳下来,然后火速回去,换官服。

    一盏茶之后,衙役们就位,百姓们也不再大声喧哗了,在严肃的气氛中,孟昔昭走出来,用眼神示意旁边的衙役。

    衙役立刻宣唱,“带犯人赵澄立”

    过了一日,这赵澄立的状态好像更差了一些,蓬头垢面的,穿着囚服,还戴着枷,被拉上来,都不用衙役踹他,直接就自己跪下了。

    孟昔昭问“赵澄立,你可知你犯了什么罪”

    赵澄立低着头,小声道“知道。”

    孟昔昭“在官府粮仓前面,殴打朝廷命官,嚣张至极,你又可知,犯了这种罪,你会是什么下场”

    赵澄立颤抖了一下,头更低了“小人、小人不知。”

    孟昔昭听了,却突然大怒“蠢笨无知连这都不知道,依照大齐律法,应对你处以绞刑,立刻行刑”

    话音刚落,站在赵澄立身边的衙役就立刻把他拽了起来,赵澄立整个人都吓呆了,而外面的百姓,也不干了。

    “大人、大人饶他一命吧,他也是一时糊涂啊”

    “赵三哥呜呜呜知府大人,不要杀赵三哥啊”

    “殴打官员固然是错,可是罪不至死吧这知府也太武断了。”

    “你懂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就是该着这人倒霉。”

    “倒霉就要丢命还讲不讲理了。”

    头领听着百姓们的话,心里那叫一个舒坦,看看,他找的这个人选多好,其实殴打朝廷命官就是要处死的,但谁让赵澄立为人厚道呢,大家又不喜欢官府,当然会向着赵澄立。

    孟昔昭借着这个机会,目光在那蓝衣服的头领脸上一闪而过,然后,他皱起眉,一拍惊堂木“肃静”

    外面的人顿时噤声了。

    “本官的话还没说完,你们吵什么吵”

    百姓看着孟昔昭的眼

    神顿时不满起来。

    嘿你前几天不是挺和善的么,今天怎么那么凶了。

    孟昔昭却不管他们,只看着赵澄立“判你绞刑,已是仁慈,你在粮仓之前,殴打刚来上任的谢同知,这种行为,等同造反本官便是判你一个凌迟,或是夷三族,你们也无话可说”

    赵澄立一听夷三族,顿时慌了“大人,是我一人的过错,与我族人无关啊”

    孟昔昭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那好,那你便把你的同伙招出来,若你诚心悔过,念在你也是被人蛊惑的份上,本官不仅饶了你的家人,还能饶你不死。”

    本来铁定要死,现在可以改成不死了,赵澄立整个人都激动了,可他再激动,这时候也只能激动的回答“可是大人,小人没有同伙”

    头领紧张的眼睛都直了,听到这话,这口气刚松了一半,然后又被孟昔昭的惊堂木给惊了回去。

    “没同伙”

    “没同伙的话,你一个码头搬货的工人,又怎么知道谢同知何时出门,要去往哪个粮仓,没同伙蛊惑,你吃饱了撑的去殴打谢同知,谢同知今年才二十来岁,到隆兴府是第一次外放做官,别说名声坏不坏,他连名声都还没有过呢没人引导,你为什么突然想要殴打谢同知,难不成,他长得格外不合你心意,所以你一看见他,就恨不得打死他”

    赵澄立被骂的人都懵了,而这时候,他也开始奇怪起来。

    是啊。

    那谢同知才来几天,他打他干嘛</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