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后。
月县郊外。
正值秋收的季节,小小村子忙得不可开交,家家户户都在田地里干活,农民们弯着腰、弓着背,无论男女,裤子都要挽到膝盖上。
在透着丝丝凉意的秋风中,地里工作的人倒都浑身是汗。泛着咸味的汗水从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上流下来,渗进雨水未干的土地里。
田边高低不平的小路上,一个老汉戴着草帽,扛着比人还高的麦子,吃力地往前走着。
走到一半,他好似走不动了,慢吞吞地将肩膀上的麦子放下来,坐到树下,用草帽扇了扇风,打死两只叮在手臂上要吸血的蚊子,拿出水囊,打算喝口水。
不过,水囊还未递到嘴边,忽然,一条粗壮的手臂伸过来,将一个葫芦递到他眼前,老汉刚一皱眉,就嗅到鼻尖泛起的酒香。
他侧目看去,只见树下不知何时做了个壮汉,那人也是一副田家汉打扮,草帽下压,不太看得清脸,但从对方露出的肌肉,能看出身材高大壮硕,应该是个干活的好手。
那壮汉对他道“这是好酒,你尝尝。”
老汉稀奇地看了对方一眼,说“小伙子,够大方啊。”
老汉这把年纪了,也懒得假客气,拿起葫芦就喝了一大口,然后“哈”地长叹一声,一副畅快的样子。
他抹了抹嘴,将葫芦递回去,问道“以前从没见过你,你不是这附近村子的人吧”
“不是。”
壮汉道。
“我原先在北方当兵,后来军队散伙,我返回家乡,发现家人都已不在原处,只得自谋生路。我想起以前有个亲戚在前面的县里做生意,便想过去看看,能不能找个活干。如果运气好,许也能得到家人的消息。”
“哟,当兵的。”
老汉喝了对方的酒,对他十分友好,闻言又叹了口气“这年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啊,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太多了,世道又乱。
“我家隔壁的那对夫妻,小孩生了太多,就卖了两个去隔壁县做活。本想着离得近,隔三差五还能去看看,谁成想,隔了两个月再去看,竟然人已经没了那人家没良心,就给父母赔了两贯钱,依我看,就是给主人家打死了,瞒着不说而已。”
壮汉一顿,有些惊讶地道“我看你们这里地里都金灿灿的,收成这么好,日子还这么难过吗”
“难过啊。”
老汉嗤笑了一声,又喝了一口葫芦里的酒,才将葫芦还给壮汉。
他说“你别看这田里谷子多,回头一大半都要交给朝廷。土地税、人头税,前年说是要修路,多征了一回;今年年初说是辛国又怎么了,要招兵买马,又征了一回。最近老有衙役在前面转来转去的,指不定又有什么名目要征。”
说着,老汉一指那前头,道“你看前面空空的那户人家,那家的老头子,前段时间说是税没交齐,给衙役拘走了。
“他的儿子女儿打了官差,然后人跑了,现在通缉令还在村口贴着呢
“要我说,要不是那些个官差看上了他女儿,就是衙门里又缺钱了。”
壮汉闻言,眉头一皱。
他说“征过这么多次税可若是
如此找名目强征粮食,难不成就没人反抗吗”
“反抗怎么反抗”
老汉道。
“那些衙役手里有刀,若是不交,他们要打人的咱们这儿的人世代都是农民,人可以跑,地跑不掉啊难道祖传的田地,就这样不要了”
壮汉问“可如果一年的收成都被县衙征走,老百姓吃什么剩下的收成,还够吃到明年收获吗”
说到这里,老农闷了半晌。
他说“走一步看一步了,实在过不下去,就只能先跟有钱人家借点钱。”
“借钱啊那还得上吗”
“看命。一年六分利,实在还不上,就只能将田地抵了。以后耕还是耕自己家的地,就是当个雇农,没有地契了。”
说着,老汉指指远处一大片金色的田地,道“那一片,原先也都是我们村里人的田地。前些年征税征得太多,家家户户都吃不上饭,大家都跟焦家、高家或者李家三家借了钱,如今,这些都是这些人家的田地里。”
说到这里,老汉叹了口气。
他说“本以为,抵了田地,好歹不用为交税发愁了。谁知道,卖了地,当个雇农,就有了主子,人就成了奴才。
“种地种得好,粮食都是人家的;若是种得不好,那就成了欠别人似的,主人家回头就要怪你,动辄打骂。”
言罢,他又摇摇头“不过也没办法,如果不借,当年就饿死了,留着地还有什么用呢活一天看一天罢了。”
不多时,那壮汉骑着马,返回了离月县最近的驿站。
他草帽一脱,换了身衣裳,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从将军府跟着谢知秋来月县上任的张聪。
他将听来的话如实汇报给谢知秋,旋即感慨道“想不到如今农民负担的税这么重,连丰产的南方农人都承受不住,若是贫瘠之地,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谁知,谢知秋面色未变,只摇了摇头。
她说“我看过近几年的文书,最近三年,朝廷并未加过税赋。上一回以养兵为由加税,已经是五年前了,至少今年并未加过。”
张聪一愣,反应过来“这么说来,这些税赋是月县一县之地,假冒朝廷之名,私自加上去的”
张聪是个当兵的人,在从军以前,自己也是农户,由己推人,
得知实情,他当即暴怒
“他们怎么敢”
谢知秋手指点在书卷上,眸色黑沉。
她说“天高皇帝远,农民又一年四季埋头种地,大多连字都认不得,哪里会知道朝廷一年征几次税当然是那些衙役说什么是什么。只是,还有一个问题”
谢知秋眉头浅蹙,目光在月县的文书上滑过。
她情绪素来沉静,不会轻易大喜大悲,张聪或许当即就想将那群衙役绳之以法,但谢知秋还要往深处想。
她道“照这样说,月县实则年年丰产,除了朝廷本来要求的税赋,这些衙役甚至还私自加了税。既然如此,为什么月县上报的内容,还是年年灾荒歉收,连最基础的税收,都收不满呢”
张聪一愣。
这确实是个问题。
在来之前,他就知道少爷受了排挤,被分配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
可今日实地一看,发现月县其实土壤肥沃、丰收多产,本该是个人人安居乐业的富县。农民是在挨饿,但并没有粮灾。
张聪自知头脑不算十分聪明,便问“少爷以为如何”
谢知秋道“通常来说,这是实际收的税多,上报的少,中间的部分自可中饱私囊。地方官贪污,大多是用此法。可是”
可是胡知县却留下一个锦囊,说此地龙潭虎穴,让来者速速离开。
正是这个锦囊,谢知秋才没有冒然身入月县,反而先让张聪和带来的一些护卫,假装成普通百姓的样子,先入月县探听。
而经过这几日的打听,按照当地百姓的说法,这胡知县的确是个难得的清官,只是死得蹊跷。
如果说是衙役自作主张,克扣百姓赋税,从中捞钱,那胡知县发现收上来的税少,完全可以换一批衙役。当地的赋税事关知县本人的考评晋升,他不可能不上心。
要是胡知县本人并未参与贪钱,但结果仍是如此,那只能说明,就算他换一批衙役,成果依然没有变化。
月县满地都是金黄的谷子,衙役从农民那里逼税,甚至反复敲打,不惜编造税目,可是最后收上来的粮食到了胡知县手里,竟然远远到不了正常的数额,反而像是灾荒。
胡知县分文未取,百姓被掏空口袋,衙役再怎么贪,看上去也有限。那么多粮食,不可能凭空消失,总得有个去处。
谢知秋心里有了一些想法,但还没有完全确定。
她问“你说你去当地询问的时候,听说有一户人家因为拖欠税款,老父亲被官差抓走,他的儿女打伤衙役,然后跑了,现在正在受人通缉”
张聪颔首“是。”
谢知秋道“详细是什么情况你说给我听听。”
傍晚。
谢知秋在屋中书写,忽然,她听到屋外有人敲门。
谢知秋瞥了眼门外人影,道“进来。”
陈旧的木门“咯吱”一响,一个小姑娘慢吞吞地进来了,正是她先前从雨中救下的“刘家兄妹”中的妹妹。
小姑娘怯生生地说“萧大人,张大哥说您嗓子不舒服,让我去厨房炖了点梨汤,给您送来。”
她低着脑袋,不敢抬头。
谢知秋瞥了她一眼。
这姑娘生得好看,谢知秋知道,她先前遇到了那样的事,现在身体未愈,却忽然被命令单独给一个“男性”官员送汤到房间里,大概有点紧张。
谢知秋淡淡道“放边上吧。”
“好。”
小姑娘闻言,连忙小心翼翼地往谢知秋桌上放了梨汤,就想离开。
这时,只听谢知秋在她背后唤道“雨娘。”
“大人有何吩咐”
雨娘下意识地回头。
然而,她一转身,只对上谢知秋那双清亮的黑眸。
对方静静地看着她,好像什么吩咐也没有,只是想看她的反应。
雨娘微微一怔。
然后,她明白过来,当即噗通一声跪到地上,伏身在地,不敢说话。
谢知秋道
“起来吧,不用跪我。你若是紧张,房门不必关上。”
雨娘呆了呆,方才意识到,谢知秋说不用关门,是怕她担心“他”有不轨之举。
雨娘其实先前只担心于身份暴露,还没想到这一层,但此刻一想,才感到后背发凉如果真有位高权重的男人拿她的身份威胁,她还能怎么办呢
而这位大人的这么一句话,的确能让她安心下来。
她睫毛轻颤,去看这“萧大人”。
俊美的青年面色冷淡,可雨娘莫名感到安心。
因为“他”看向她的眼神超乎寻常的干净,没有寻常男子的半点审视或者杂念。
“坐。”
谢知秋指指旁边的圆凳。
雨娘起初不太敢坐,看谢知秋的表情,又乖乖地坐下了,不过只沾半个屁股,随时可以站起来。
谢知秋原先在纸上写着什么,见她坐下,才搁笔。
谢知秋问她“你识字吗”
雨娘摇摇头。
她懵懂地说“大人果然是大城里来的。我们乡下的姑娘,没有一个是识字的,爹娘也都不识字。”
谢知秋道“其实认真学也不难。你若是愿意,在去月县的路上,我可以找个识字的丫鬟教你。”
说着,她稍作停顿,拿起写好的书法,给她看,道“这是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雨娘微微错愕,她听了,使劲去看那纸上的字,虽然只看懂一个“一”字,但眼神还是不由恍惚了。
谢知秋问她“关于月县,关于你遇到的事,还有关于焦家,还有焦子豪,你知道多少可否与我细说”
本章完,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