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这一年,国子监的杏花开得甚好,一簇簇一串串地挂在枝头上,风一吹,便如雪飞轻旋而落。

    在春末暖风中,一个年轻女子身着紫色公服,行走于落花下。

    忽然,一朵完整的杏花打着圈从树梢落下,正好落在谢知秋眼前。

    谢知秋抬手,用手接住。

    同一时刻,恰巧有两名国子监生从道路另一边走来,他们远远瞧见在路上走的紫衣女子,皆是步调一停。

    下一刻,他们未同谢知秋打招呼,而是忙不迭地往后退,互相推搡着换了条路走,像在躲鬼怪一般。

    谢知秋虽低着头,但眼角余光却看见了全程,她并未往心里去,习以为常。

    她上任国子监祭酒一职,已半月有余。

    国子监是方朝的最高学府。

    天下学子寒窗苦读,不过为了有朝一日能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出人头地,但是国子监里的学生,不必经过科举就能做官,参不参加科考全凭兴致,可谓更稳妥的道路。

    正因如此,国子监入学的名额素来有限,理论上来说只有官员的孩子才能入学,父亲的官职最低也要是七品,由于名额只有七十人,竞争极为激烈,甚至会有八品及以下官员的孩子为了入学谎报家世,屡禁不止。

    而另一方面,国子监入学竞争极大,但进了国子监以后,中高层官员的儿子往往只是挂名,并不会真来听课,而他们纵然不来,国子监的先生又能耐他们如何是以,国子监中学生更少,往往只能见到一些家境相对不显的官员后代和假冒身份混进来蹭课的学生。像以前的萧寻光那样,因为与家中不睦、一天到晚住在国子监不走的,倒像是特殊情况。

    谢知秋这个国子监祭酒一职,相当于国子监这所书院的山长,是管理国子监的最高职位。

    因为管理着整个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之所,学生中有不少人都出自达官显贵之家,这其实是一个人脉广博、地位相当崇高的官职,大多由德高望重的老者出任。而历史上有不少官至宰相之人,都是经由国子监祭酒这条路上去的。

    谢知秋从参知政事退到国子监祭酒,看上去只是退了一小步,她身为女子还能担任如此重要之职,已经是极为抬举她,而且谢知秋素有学识,让她传道受业,好像也破有道理。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由于男女混淆不符合礼制,学校更是应当尊礼守德的学习之地,谢知秋并不被允许干涉与男性监生有关的任何事务,与其他国子监官员也隔开了一个体系。于是,本应由国子监祭酒承担的职责,现在几乎全部转移到了司业身上,谢知秋被单独分了一个书斋,远离人群,美其名曰尽可能避免她接触男性,保全她的名声。

    国子监学生绝大多数是十四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的年轻男子,这个年纪已经懂得守礼了,又是官家子弟,他们大多都知道要是在书院里和异性祭酒关系太亲近,指不定会有不好的传闻,那绝对会影响自己在国子监的考评

    ,影响仕途。

    是以,这段日子国子监里的学生一看到出来散步的谢知秋,就会像刚才那样退避三舍,生怕与她有所牵扯。甚至于有个别学生尽可能缩在书斋里不外出,或者索性回家罢了课,以断绝与谢知秋接触的可能性。

    谢知秋现在明面上唯一的工作,就是她以萧寻初的身份推行新政时,曾经提倡设立与工科有关的义学。

    国子监属于教育体系,虽然达官显贵之子肯定是不会来学工学这类奇技淫巧的,但皇上推到这个位置上,给的理由就是“便于自上而下推动工技义学”。

    至于官方学府惯来不收女弟子,而谢知秋又不允许干涉异性学生这个矛盾怎么解决,皇上没说,朝廷也没提,左右工科义学”一项在新政改革里本就属于皇上没什么兴趣的部分,进度慢也没关系,就这样先搁着。

    谢知秋以前是可以出入政事堂、手握大权的参知政事,而现在被隔离在国子监这个独立体系,既无实事可干,又无法接触学生、培养人脉,很难说这不是将她当作装饰品的意思。

    谢知秋仿佛能听到朝廷在告诉她“官职你拿到了,荣誉你也拿到了,现在可以了吧国子监月俸也不少,你还是千古以来头一个女祭酒,这下能不能不要再闹事了”

    谢知秋转着手中的杏花。

    可以吗

    现在这样,对她来说,已经足够公平了吗

    她内心觉得满意了吗

    “太后娘娘,谢大人又来求见您了。”

    慈宁殿,青烟古佛,太后清坐着,膝上摊着一本经书,正在阅读。

    听到侍女之言,她翻书的手顿了一下,半晌,终于还是道“让她进来。”

    “是。”

    不久,谢知秋步入慈宁殿。

    太后头也不抬,自顾自翻着书,道“你一个国子监祭酒,怎么从来都不在国子监待着,反而成天往哀家的慈宁殿跑”

    谢知秋道“国子监那里,臣已经照例露过面了。说不定对其他人而言,臣不露面倒比露面好,他们也不用那么不自在,可以落个轻松。”

    太后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她道“后宫与前朝原是两不相干之地,没事儿一天到晚往后宫里跑的朝廷官员,你说不定是千古以来头一个。”

    “大抵是朝中本没有女官,后宫不准男人踏入,而臣虽是女子,官职却高,宫里没遇到过这种例子,还没想好该怎么办,就让臣钻了这个空子。”

    谢知秋回答。

    她想了一下,又道“臣明白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朝廷让臣为官,已是极大的优待,臣不能说野心已经满足,但在这种时候继续咄咄逼人,未免有得寸进尺之嫌。”

    太后了然“你这是跑到哀家这里卧薪尝胆、养精蓄锐来了。不过,哀家这里可没有什么有趣的东西,你待在这里,只怕无聊得很。”

    “太后娘娘没有赶臣,臣已甚感荣幸。”

    “”

    不知过了多久,太后长长叹了口气,说“听说你原先擅长下棋,而且棋艺师承李雯早年甄奕还未辞官的时候,哀家偶尔也会与他们夫妻对弈。既然如此,让人拿一副棋来罢。哀家倒要看看,你的棋艺,比起你师父如何。”

    那日谢知秋对太后叩首,求太后为她指点迷津。

    太后没有明确答应,也没有明确拒绝,但是此后,谢知秋每回厚着脸皮来求见太后,太后也没有拒绝她。

    二人待在一起,其实也就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点闲话,有时候谢知秋会陪太后念佛经,有时候两人会一起看看书,有时候也会像今日这样,太后主动提出试试谢知秋的棋艺。

    谢知秋起初奉太后甚恭,但随着她们彼此摸清楚了脾气,两人在保持适当君臣距离感的前提下,逐渐有了一点忘年交的意思。

    谢知秋很快就发现,太后学识甚广

    太后当年侍奉方和宗时,就有勤奋好学的名声。

    谢知秋以前听说过传闻

    太后起初没有名分,只算是方和宗身边的丫鬟,但得到还是王爷的方和宗许可后,她自己学了读书写字,短短几年,就看完了王府里的藏书。

    谢知秋能感觉到,这传闻多半没有言过其实。

    谢知秋的阅读速度异于常人,不谦虚地说,她知道自己是博学的人。

    不过到目前为止,她聊天时与太后谈起的书,还没有一本是太后没看过的。非但如此,太后平时说话会不经意地引经据典,谈吐间便可知其知识广博。

    在方国,女子如同男子一般受教育者甚少,谢知秋早已习惯了孤独。在她成年以后,这还是第一次,她能碰到一个交谈起来如此轻松的女性长辈。

    偶尔有一两回,她会恍惚地感到惊奇,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学术交流可以如此自然而畅快,在这座慈宁殿里,在她们两人之间,女人拥有学识是像吃饭喝水一般正常的事。

    太后平常并不会刻意指点她什么,但有时在闲谈之间,太后会不经意地提到一些谢知秋不知道的朝中之事,于谢知秋而言,这都是足以令她心中一动可用讯息

    “赵御史次日在外风评不错,不少官员都说他为人仗义。”

    “不过几年前他父亲去世,他竟一个人偷偷摸摸将本该与他兄弟平分的一部分家产占了,被其嫂子发现闹了事,才说是误会误会地吐出来。”

    “可见其人恐怕多少是贪心的,只是在乎风评或者所图更大,才不轻易表现出来。”

    “这样的人,有必要可以用利收买,但不可与其交心,以免后患。”

    “先前被你提拔成大理寺卿的那个祝维平,我对他印象不错。”

    “他早年落魄过,被当时的上官穿小鞋。”

    “后来那位上官别的罪行东窗事发,被关入大理寺候审,正好由祝维平负责审理。”

    “当时我看了送来的审议文书,不偏不倚,十分公正,没有丝毫

    出于私怨落井下石的迹象。”

    “可见此人虽然平日里爱和稀泥,但根子是正的。这种人我倒是喜欢,本性正直又足够圆滑,放在哪里都合适。”

    “吏部的李尚书和那个刘求荣有姻亲关系。”

    “他原本十分信任刘求荣,认为刘求荣只是性情懦弱,并没有什么坏心思。”

    “自从刘求荣卖人肝的事情被揭发出来,李尚书看上去惶惶不可终日。”

    “此人为人十分小心谨慎,这回说不定会为避免牵连而辞官。”

    “吏部尚书是个肥差,不知道等空出来以后,谁又能顶上去”

    谢知秋耳聪目明,且称得上观察力敏锐,其实她对朝中也有观察,但她在官场的时间毕竟不长,有很多往事都不知道。

    而太后的经验,无疑可以让她补上这一课。

    谢知秋在太后面前十分恭谦,只要太后愿意说点什么,她就默默记下。

    尽管如今以她的处境,还不清楚这些讯息将来是否能用于做些什么,但有所积累总归没有坏处。

    而这日,太后与谢知秋下棋。

    太后在谢知秋落子后,低着头思索。

    太后棋艺不算差,但她毕竟年纪大了,思考起来很慢,棋风又谨慎,有时候走一步要想一个时辰,一局棋下一天也下不完。

    和这种人下棋定然磨人,幸好谢知秋醉翁之意不在酒,倒也能耐心等着。

    忽然,太后没有落子,倒是问她“最近,史守成当上同平章事以后,好像经常出入垂拱殿。你可知他在忙什么你的官职已经定了,他总不会还在找你麻烦吧”

    谢知秋本在思索棋局,太后不落子期间,她暗自算了数种太后可能的下法,顺便构思了每种下法后面二十步的应对之策。

    听到太后提及史守成,她不由一顿。

    谢知秋回答“史大人的矛头已经与我无关,他最近在做的事,大概主要还是攻击齐慕先。”

    “齐慕先”

    连太后都对这个答案有点意外。

    “齐慕先不是早死了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