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名流荟萃

    赵清漪本来还打算再以兴民党党魁的身份亲自拜访市政与教育局, 提出迁移学校的建议。

    但是在13日收到兴民党中央的急电, 说本党也得到了金陵果府的邀请函, 邀请她马上去庐山。

    赵清漪最近脑袋都大了,一时之间竟然迷迷糊糊,反而想着是不是老江对她成立兴民党有意见了。

    眼见江海的事情解决不了,人人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而在种花做事从来是自上而下才更有效,自下而上都很难。便如现代时, 八项规定的整顿也是上行下效才能在全国展开。

    于是, 她便与司徒维连夜简单收拾行礼, 乘火车前往庐山, 途中一抚掌, 暗道自己竟然将这事都忘记了,此时正是她活动的好机会。便是金陵果府的人不愿意太搭理她, 少不得再和伍先生谈一谈。也真是她在这个年代总是谨慎敬畏许多,她自觉这个角色是要低调的,现在的一切都是被推到台面上,以至于她还不习惯当名流,一时想不到自己与司徒维也在果府邀请之列。

    此去庐山倒也不远, 一天一夜就到了,14日晚就抵达了“仙岩饭店”入住, 这时已是深夜,并没有打扰到别人。

    15日一早,夫妻两人起来整理打扮, 赵清漪特意换了一身藏青色的旗袍,按照时下的已婚女子盘了发,而司徒维穿了一件白衬衫,配着黑色的西裤。

    两人早一步去了会议大厅,因为他们到底都是年轻人,赵清漪才20岁,高中都没有读完就去办实业了。

    要是来晚了,被名流们看到她托大呢,她还是要在人们面前展露出谦卑之态的。

    但是他们到后不久就见大家都差不多同时提前来了。

    便有现在的京大校长蒋先生、青花校长梅先生、之江大学校长竺先生、南k大学校长张先生,大名鼎鼎的文坛巨匠胡先生,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吴女士。

    除了这些校长和文坛中人之外,还有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长马先生、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傅先生、商务印书馆经理王先生、张大律师、著名教授学者梁先生和梅先生、胡先生等等。

    上月赵清漪在成都建党,也见过许多民主党派的人。那些民主党派并不是民革或者九三之类的后来有名的党派,因为那些后来有名的党派都还没有成立,现在的民主派党的人在后世反而不太有名。

    在场的校长或名流反而更有名,赵清漪倒是没有见过。

    赵清漪与司徒维忙上前去问候,还想要自我介绍一下,走前面的京大蒋校长说“司徒先生、司徒夫人久仰大名了。”

    赵清漪在外要给司徒维面子,司徒维道“蒋校长这话真是让晚辈们感到无地自容。”

    蒋校长道“京大就有好些毕业生去了成都,都是读了赵女士的文章,不知道青花怎么样。”

    梅先生道“都是燕大那边传来的,年轻人就爱读赵女士的文章。”

    文坛大师胡先生说“我也读过,我倒觉得挺好的。赵女士的文章都在讲实际的解决问题,不谈什么主义。民弱,是农业不强,饥寒交迫之下民智不开,民智不开而国弱。我国是农业国,还是农业也落后的农业国,这就是最根本最基础的问题,我同意赵女士这个观点。”

    在场的人不禁都笑起来,赵清漪只好收了刚才要谦卑地打招呼的样子,朝大家抱拳道“各位先生,后生晚辈连大学都来不及上,不过是斗胆写几句,见笑于大方之家,实在感到惭愧。”

    蒋先生笑道“不要让我京大的学生们跟赵女士一样书没有读完就去建党了就好。”

    司徒维说“各位先生,建党的是她,我可不是兴民党的党员。”

    大家更觉得好笑,此时倒也不会说夫纲之类的。

    倒是女子大学的校长吴女士看到赵清漪有些亲切,两人互相问候。

    众人在会议室入座,便开始议论纷纷,这一回果府本来就是邀请名流们来共襄抗日大计的。

    话题一开始,文坛大师胡先生就愤然地说“众所周知,以前我就提倡大家多谈些问题,少提些主义。现在日寇简直欺人太甚诺大个华北,居然容不下学生们的一张安静的书桌再这样下去,国将不国,还谈什么研究问题、科学救国当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全国同心,把日寇赶出种花”

    南k的张校长也难得情绪激动,慷慨地说“决不能向日本人屈服打烂了南k可以再重建,国家一旦灭亡了,还谈什么教育”

    他说到最后已然哽咽,顿时又变得热泪盈眶,在场的人都不禁为国势如此而哀动。

    梁教授“昨天我在松树路漫步,看到路旁石头上刻着马占山将军的一首抗日诗,壮怀激烈。诗是四年前写的,可我们还没有对日宣战,多少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啊”

    中央研究院中干事傅先生哧一声道“再这样下去,全国人民都要成遗民了,王师又在何处耶”

    赵清漪看着他们的愤慨和忧国忧民,本想低调,但是机会难得,她要更早一步动手,多为国家留一些力量也好。

    赵清漪开口道“各位尊敬的先生,你们的见解远胜我十倍,不过我早在1931年便料到有这么一天。是以在后来几年里也是一天当两天来用,可是年纪太小都不方便。直到1934年东北全部沦陷,我才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才不得不退学举家西迁。我倒并非仅是胆小怕死,但是以我之浅见,日寇必将玩火败于我国,但这是一场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和人才,如今日寇正是宝剑刚出鞘锐气正盛之时,无论是果府还是大同会应该在战术上敌前战场层层阻击,另又开辟敌后战场扰敌疲敌。日本虽然是工业国,但是本国不产石油,它虽夺我东北,也是天不亡我种花,他们在东北没有发现石油。他们的石油完全依赖于进口,没有石油,军舰、飞机、坦克都无油开动。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时日一久,日本国内财政枯竭、兵源枯竭,如此我方西南积蓄着的战争潜力可以登上历史舞台,进行战略反攻,取得战争的彻底胜利。然后就是让它割地赔款,我们用赔款进行战后重建。”

    众人

    赵清漪见大家没有反应,激动地站了起来,说“请大家相信我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现在,我认为这场战争的战略反攻与战后重建的事业上都需要诸位前辈的帮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有人才,只要文化传统不断,就能胜利。全国精英荟萃的地方就是诸位校长的大学里,学生们现在没有受过军事训练,让手无缚鸡之力的他们现在去反抗是愚蠢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国家需要你们带领学生们去后方继续学习,用知识武装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生产出更多的军粮,或者学机械的同学造出更多的杀伤力更强的枪枝弹药。不能让我们的将士们饿着肚子、空着手对着日寇的枪弹。我赵氏一门愿散尽家财,求尽蜀中的所有熟人,给诸位先生和学生们一片落脚之地。大家难得聚在一堂,两国是非对错昭然若揭不必空谈,个人之气节事到临头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就见真章。现在是否可以讨论一下,我们如何带着学生们早一步进行战略转移,保留将来胜利的火种,我们兴民党与洪门尽力在路上接应,此事迟则生变。”

    在场的虽然都是名流,知识是一肚了,到底又是文人,文人最擅长的是教书育人和研究。

    张先生说“果府难道真的抵抗不住日寇吗”

    赵清漪道“果府的蒋将军的在这方面的见解与我不谋而合,特别是华北一带毗邻东北将无险可守。五六年前,日寇就打过一场,南北呼应,这是惯用手段。因为江南精华之地,夺下江南,在战略上就像下棋堵住我们的气口。”

    正在这时,几个人推门进来,说“说得好”

    又听人说“伍先生来了”

    大家一见,正是伍先生和两个大同会的人走进来,伍先生又与各位名流握手。

    南k的张校长见到伍先生格外激动,伍先生曾在天津读书,是天津的骄傲。伍先生也极是敬重张校长,称赞他国家危难时方见大义。

    等前辈们握完手,就是赵清漪了。

    伍先生道“小朋友,我们又见面了。”

    赵清漪说“伍先生,真高兴又见到你。”

    伍先生道“刚才我们在门外听了一墙角,小朋友赤子之心,真令人感动。”

    赵清漪说“我现在也是黔驴技穷,才求到诸位校长、先生的头上。我们兴民党初创,本也想当一当这青年学生中的草头将军,我主张战略撤退,兴民党组织起来,大家就先退了。但是我前日抵达江海,听了同志们说到难处,才知这事是极难的,比种田难多了。”

    伍先生微笑着安慰道“别急嘛,小朋友毁家纾难,一心为国,在场也是爱国名流,总难袖手旁观。”

    张校长笑着说“伍先生这么说,我们倒真不能不帮了。”

    蒋先生说“伍先生也远道而来,快快也坐下说几句吧。”

    伍先生眉间有忧思,但仍不失翩翩风度,坐下后就坦率的说了大同会的主张各党各派摒前前嫌,以民族存亡为先,精诚合作,携手并进,驱逐外虏。

    赵清漪鼓掌叫好,伍先生又说“只要我们四万万同胞拧成一股绳,我们不但能战胜外寇,我们一定还能建成一个强盛的新种花。”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