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

小说:科举出仕(士) 作者:黄姜
    三场大婚下来,黎家众人虽都已疲累不堪, 可却也欣慰不已。家中子孙立业之后终于成家, 以后他们就只等着抱孙子曾孙了。

    黎河在村中的新房早已建好, 黎湖在县城购置的院落也收拾出来了, 不过两对新婚夫妻都还没搬到自己的新房去。而是依旧住在黎家的老院里,一家人整整齐齐地住上一段时间,等黎池他们去京城后再搬出去。

    住得挤是挤了些, 不过黎海和黎溏两个未婚兄弟先去黎江家暂住段时间, 也就住得下了。

    黎家新进门的三个新妇, 性格各不相同。黎河之妻秦氏,性格中带着些书卷气,却也还算讨喜。

    黎湖之妻孙氏, 或许是自小娇养, 养得有些娇气。不过黎家现在家境好起来了, 这样的性格目前倒也没有大碍。

    黎池之妻徐氏, 或许是出嫁从夫她竟与黎池有几分相似,待人温婉大方,处事也和和气气的。

    性格迥异的三个女人加入黎家, 又有生活习惯上的不同,很容易就会产生摩擦。不过索性两方的本性都还算能容人,慢慢磨合下来, 到底没有产生大矛盾。

    何况以后黎河夫妻两要搬到自建的新房里去住,黎湖他们也要搬去县城生活,黎池他们更是要到京城去, 不生活在一起,也就会减少很多矛盾。

    家里女人之间的事,黎家男人们没分多少心思在上面,他们有其他事情要操心。

    这就是黎池此次回乡的另一件大事,即祭祖。

    在黎池还没回来之前,族里知道黎池中状元后,就已经开始讨论祭祖的事情。家族中但凡有大事喜事,就立即祭告祖先,已是这个时代风俗习惯。

    等黎池一回乡,族里就立马准备起来。如:商讨以何种形式祭祖是否要给散居在外的族人去信准备哪些祭品参祭人员是定十四岁成丁以上的族中男性,还是全族的男女老少等等。

    等黎池忙完成亲的事之后,有关祭祖的准备工作,族里也都已经商量准备完毕。

    族中的后辈六元及第高中状元,这样的大喜事,祭祖场面须得盛大才行

    于是最后商定祭祖分两天,第一天上坟祭祖,第二天祠堂祭祖,全族男女老少全都参祭。

    随着定下的祭祖时间临近,散居在外的有些族人在接到信之后,陆陆续续地开始返村。

    住在村里的族人,也开始为祭祖忙碌起来,如准备祭品、冥钱、香烛等等。

    而自回来后终于开始清闲些的黎池,在祭祖前几天也接到一个任务。

    “和周,你可否为此次祭祖写两篇祭文”

    黎池自然只能答可,然后开始琢磨怎么写这两篇祭文。

    以前年节祭祖的祭文,多是族长捉笔,有时也会由族学先生撰写。不过这次祭祖意义不同,由作为祭祖主角的他来写祭文,也在情理之中。

    黎池以前还真没写过祭文。不过他以前很多公文也没写过,百度几篇或找找档案中的例文,看看学学后也就会写了。

    于是黎池去找了先生黎槿,请教过祭文格式和大致内容后,用了两天写出了两篇祭文,拿去给族长看。

    “到底是状元写的啊情真意切气势磅礴”

    黎池谦虚地哪里哪里了一番。

    黎池确实走务实精炼的文风,却不代表他写不了词藻华丽的文章。

    对记忆力很好的黎池来说,堆砌词藻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像祭文这类更讲究排场气势,实质内容不多的文章,黎池理所当然地能写得不错。

    祭祖的第一天,村中全族男女老少和散居在外赶回来的族人,齐聚于埋葬着黎家祖祖辈辈的村尾丘陵缓坡上。

    从顶上一眼望下去,坡上挤得密密麻麻的,只看得见人头和坟茔,不见人群缝里脚下土地。

    虽计算户籍黄册,黎水村黎家一共只有四十户,可族人却有近千人之数。只因一户人至少有十几二十人,甚至很多都是分家不分户,这样就能减少徭役负担。

    既然是黎池返乡祭祖,首先就由黎池为这片坟墓群中辈分最高的一座坟墓,培上第一抔新土,再挥下修整坟墓的第一锄。

    “水字辈后人,上前焚纸”主持祭祖的族长黎钦高声道。

    于是就有早已选好的几位水字辈有为后人,其中就包括黎河和黎湖,几人走到摆着三牲五畜祭品的祭桌前,开始在祭桌前的陶盆中焚烧纸钱。

    “奏乐读祭文”

    乐声奏起,黎池开始诵读祭文

    “贞文二十,岁在壬寅。日月其光,生之育之。惠物无疆,四时有序,万品昭彰”

    读过祭文,之后又有上前奉饭羹、奉茶汤、献酒水、献胙肉然后上香,焚祭文,最后齐齐叩拜

    祭祖的过程虽繁琐,却也庄重肃穆,随着祭祖流程的推进,让人油然而生对家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等叩拜完之后,第一天上坟祭祖的仪式就算是正式结束。不过这时族人们还不能走,还要为坟墓培土和休整。

    因为刚刚黎池只是走了个培土的仪式,象征性地挥了一锄头,就当做休整坟墓了而已。为这丘陵上的众多坟墓培土和休整,现在才要开始,这也是族人们今天主要忙的事情。

    第一天的上坟祭祖顺利完成后,第二天的祠堂祭祖也依旧顺利结束了。

    祠堂祭祖结束后,趁着此次祭祖时到场族人齐全,有一件事刚好借此机会说清楚。

    族长黎钦出言将族人们留在原地,接着就将场地让给了黎池。

    “今日有族中众多长辈在场,黎池一介后辈站出来说话,或许稍有失礼。

    可黎池承蒙祖宗庇佑、族中扶持、家人养育,今朝方有幸得中进士。更因圣上仁慈、体恤文人,许予得中进士者千亩田地免赋、十户人家免役。

    而黎池今日所说,就是这免赋与免役的事。”

    黎池此言一出,即使正身处庄重的祠堂中,也有许多族人忍不住交头接耳。

    相比黎池考中状元后,为黎家带来的盛大声望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好处。这千亩田地免赋、十户人家免役的好处,可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族人们在得知黎池中了状元,他本人还未返乡前,就已经在畅想他中状元后的种种好处了。此时终于说到实在的好处,这让族人们如何能不兴奋

    “黎池我得族中照拂甚多,我们血出同源,也是同根而生。如今我功名有成,自也该回馈族中。

    十户免役的名额,在与族长和族老们商讨过后,一致认为应该分给子嗣单薄以致徭役繁重的人家。这已有结果,名单稍后就会给出。

    而千亩田地免赋

    黎水村黎家一共四十户,按每户二十亩地算,一千亩免赋田地的名额只是稍有余裕而已。黎家以后必也将发展壮大,这一点余裕就先留着。

    至于寄居的报酬,则是缴纳当季应缴田赋的十中之一。”

    黎池说出田地寄居所收报酬后,族人们都惊讶不已。

    “是应缴田赋的十中之一而不是田地收成的十中之一”

    “对啊对啊这也收得太少了”

    黎池有些满意,为这些族人没有疑惑为什么要收报酬,而是惊讶报酬收少了。

    黎池寄居田地时所收报酬实在不多。举个例子,黎家以前二十多亩地,收成在三十两银左右,田赋相关要缴四五两银。接受田地寄居后交出田赋的十分之一作为报酬,即四五百文钱。这连一两银都不到,真的只是意思意思地收了点报酬。

    粗略一算,族中约八百亩田地寄居份额,黎池一年能收到的报酬约在十五六两银。这一点银钱报酬,已不能让现在的黎池看在眼里。

    不过黎池现在图谋的也不是银钱报酬。而是通过免赋地份额,将黎水村黎家族人挟制住,以免族人们仗他的势欺人,给他在后方裹乱。

    从古至今不只有多少官员,败在了族人家人拖后腿这一点上,黎池不想重蹈覆辙。

    “本就是为回馈族中,我如何会收丰厚的报酬可这田地寄居,却也有些规矩要遵守的”

    说到这里,黎池稍一停顿,一向脸上带笑的他笑颜微收,语气也变得更加严肃

    “既然是回馈族中,那么第一点规矩就是这一千亩免赋田地的寄居份额,只能分给黎姓族人,外姓之人绝不许瓜分

    我们要知道,寄居份额是一次性的、分出去了收回后也无法再进行二次寄居。免赋份额可以收回,收回即作废。

    即是若将份额分给了外姓之人,他日族中田地增多,想将分出去的份额收回来,再分给本族人是不允许的。

    这也是我为何不同意,将田地寄居的份额瓜分给外姓人的缘故。

    第二点规矩,则是若田地寄居人户,须得安分守己。若有违法背德、恃强凌弱和品行不端者,我立即就会收回寄居份额,即使份额收回后就将作废。

    这千亩田地免赋份额,进士本人收回即作废,进士本人身死即作废,或者朝廷收回即作废。

    所以希望众位族人能好好珍惜,我也衷心祝愿这份免赋份额,能让众位族人的日子过得更加好。”

    黎家族人既然要享受田地免赋的待遇,也就要遵守相应的规矩。若有某族人作奸犯科,黎池会收回给他的免赋份额;若是该族人的恶行甚至严重牵连到了黎池,或许朝廷会因此收回给他的千亩田地免赋份额;

    若黎池身死,不管是受族人牵连致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甚至只是纯粹短命,这千亩田地免赋份额都将作废。只惠及于生前、不恩荫至死后。

    总之族人想要一直享受田地免赋的待遇,就必须做一个安分守己的良民,且还要监督别人也做一个安分良民。或者奋发科举,自己去挣这份待遇。

    甚至朝廷进士本人身死即作废的规定,也在要求他们必须敦促族中后辈努力读书,以免在黎池过世后后继无人,失了这份待遇。

    黎池用千亩田地免赋,牢牢挟制住族人,鞭策着他们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向前走,大略地提前杜绝了族人们在后方裹乱。

    对于黎池祭祖时所说外姓之人不可瓜分免赋份额,家中王氏和赵氏两个伯母,以及黎江之妻李氏有些微词。黎池的外家苏家也非常不满不过苏氏不在意、也没理睬。

    可能以前她们以为黎池名下有一千亩的免赋份额,再怎么也能为自己娘家争取十几二十亩可没曾想黎池全都分给黎家族人了,都没想着给他们这些伯母和大嫂的娘家留一些。

    不过她们和苏家即使有意见,黎池也只当没看出来,对此不予理睬。

    这些微词终于通过枕头风,吹到了黎家男人黎桥、黎林和黎江的耳中,不过她们都没有听到想听的话。

    和周虽然是当官了,可官场险恶,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这免赋份额能稍微让族人们安分些过日子,不给他拖后腿。这样等以后他升官发财了,我们日子也会好过很多,到时你随便贴补你娘家的一点东西,都要比这免赋份额不知道值钱多少。

    这是作为家中长子的黎桥,劝长媳王氏的话。摆事实讲道理后,王氏很快就接受了。

    你嫁入我黎家就是黎家人了怎么还想着往娘家扒拉你平常拿些吃的用的贴补娘家,我从来不多说。可这免赋份额,是那些小东西能比的吗你还想拿去贴补娘家

    这是黎林训斥直肠子妻子赵氏的话。可能是黎林与大嗓门的赵氏生活久了,也受到影响,将赵氏一顿吼,给吼得服服帖帖的。

    你一个大堂嫂的娘家,还想去要和周的免赋份额开得了这个口吗亲大嫂的娘家或许还可以。虽然我们确实处得跟亲生兄弟一样,但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黎江两句话问出口,李氏就无话可说了。

    后来黎镖和袁氏知道后,袁氏将三个儿媳叫到她屋里去,说了半个时辰的话。

    之后王氏、赵氏和黎池的娘苏氏,也将自己的儿媳叫到她们各自屋里去,也是半个多时辰之后才出来。

    黎池问过徐素后才知道,原来最近黎家女人之间,在暗地里讨论的是,如何安分守己做个贤内助,以及约束自己娘家不给夫家添乱。

    当然,也没漏下这一点:如果夫家好了,你们娘家也能沾光,要把眼光放长远点,不要只瞅着眼前这点好处使劲扒拉。

    黎池听了后心里暗暗感叹,他奶奶真是会调教儿媳。

    时间一晃,黎池三个月的返乡祭祖假期,在留足回京时在路上、回京后休整的时间之后,即将告罄。

    家里的女眷们满怀不舍地,提前五天就开始给黎池收拾行李包袱。一边收拾还纷纷一边暗示徐素要照顾好和周啊,要给和周早点生个孩子,要注意别让和周被外面的女子给勾去了

    在黎池临出发进京的前一天,村口的进士牌坊修好了。

    进士牌坊整体由花岗岩构筑,宽三丈、高三丈,即宽和高皆约十米。

    四柱三门三楼的样式,石柱和门楼上布满精致繁复的祥云团花浮雕,以石砖砌筑叠涩出檐,以青瓦遮盖庑殿顶。

    在中门二层石匾上,横刻正楷“进士”两个大字。右边竖刻小楷“贞文二十年壬寅岁会试”,左边竖刻“中试六元及第状元黎池立”。在三层石匾上,竖写阳刻正楷“恩荣”二字。

    进士牌坊立在村口黎水河回绕处的空地上,宽高皆约十米、看上去气势恢宏,轻易就激起了黎家族人胸中的豪情意气

    黎池去村口看过之后,心里的豪情亦被激起这花岗岩构筑的牌坊,经得起风吹雨打,十年百年千年过去后,它依旧会在这里或立或倒,不腐不朽,见证着他的六元及第,见证着这个时空有过一个黎池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有话说

    啊哈哈哈[渣作者叉腰大笑三声jg]

    今天虽然没有加更,但今天这章很肥很厚

    而且,渣作者终于把过渡剧情写完了

    用千亩田地免赋将黎家族人在一定程度上挟制住了,不会给黎池拖后腿;家人也都各有安排黎海下章就安排了;妻子也娶了

    之后就能专心当官了

    下章就启程回京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