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

小说:科举出仕(士) 作者:黄姜
    黎池他们行过两日, 走到了朔平府的府城朔州。

    到达时正好是下午时候, 于是就决定在朔州城外的驿馆落脚, 人和马都歇息一晚上再走。

    不过后来黎池他们不止歇脚一晚上, 而是歇了一天两夜。因为晋商王家的王元桢,特意来到朔州, 等候与黎池一见。

    就是王元桢的来访,让黎池决定在朔州多歇脚一天。

    因为黎池去杀虎口时,就没有经过三晋省的省城并州,那回京时很可能也不会经过, 而晋商王家的大本营又在并州。所以王家才派出王元桢,提前等在黎池回京的必经之地朔州。

    王元桢或说王家, 自去年帮黎池运过一千斤煤之后,今年开年后又陆续地帮忙运过几次。虽煤炭已收归官营,可作为发现者的黎池, 贞文帝还是给了他特权的,毕竟黎池还要用煤炭去试验水泥呢。

    而晋商王家,自有他们的门路。去年年前时候,王家家主就将王元桢叫到跟前,说是煤炭这生意或许可做,让他哪怕是亏本为黎池运煤, 也要维持好与黎池的联系。

    今年开年之后,煤引的消息传出。虽煤引何时售卖还未定下,应该得等到朝廷官营的各省兵器局等,类似局院的储煤足够之后, 才会开始售卖煤引。

    但晋商们的灵敏的生意嗅觉,早已嗅出这其中,或许有着与盐引不相上下的利润。于是晋商各家立即行动起来,暗地里去查探和疏通关系。

    晋商王家虽为晋商之首,但是以经营运输商队马队、驼队和大运河船队等和票号为主业,并未能在盐业中如何插上手。若是这次的煤业,也插不上手的话,或许这晋商之首的位置也就不保了。

    而且,此次煤引的争夺,虽晋商占着地利,却也不能阻止徽商和潮商也想进来分一杯羹。

    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当然地,王家不可能将劲都朝黎池身上使,但却也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毕竟黎池如今圣宠正隆,又有实绩,虽正经官职只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但到时或许能说得上话呢

    因此,这才会有了王元桢这一次提前五天来到朔州,只为等着与黎池一见。

    在黎池一行人落脚驿馆的当天傍晚,王元桢就亲自出城去下了帖子。与黎池约好第二天,在朔州城中的一家酒楼一见。

    第二天,黎池准时赴约。

    见面之后,两人先自然是一番客气寒暄,再才慢慢进入正题。

    “日子过得着实快,今年已到七月中旬,都已经入秋了。虽这些天还是秋日和暖的天气,可再过两三个月,也就入冬了,天冷的日子就要来了。”

    王元桢似是寒暄般地谈论着天气,话到后半才显出一两分真实意图来。

    “尤其是我们北方,冷起来那是真滴水成冰烧木炭和柴禾取暖,火小了都不顶事也不知何时,才能有更得力的炭火用来取暖”王元桢说完,还长叹一口气,真是好一副忧民的模样。

    黎池是深谙说话藏半截说话艺术的人,如何听不懂王元桢的话中深意王元桢这是在不算太隐晦地试探:煤炭何时能售卖到民间。

    不过,对富可抵万家的晋商王家来说,自然不会是等着煤炭来取暖烤火,他们的意图在于煤引。

    自从那次在赵俭的书房,黎池为他出过主意之后,两人之间就已经达成默契在年少挚友之外,两人还是主公与谋士的关系。

    有了这样的共识之后,借着两人商定地方水泥局选址的由头,赵俭也会给黎池说一些朝堂上的事情。不过因为王府已经有幕僚谌青在,黎池他不想过多参与到出谋算计之中去,更愿意将精力用在做实事上面,这也正好合了赵俭对他的希望。

    所以,虽然黎池只是一个清贵的翰林小官,可朝堂上的事情他也是知道一些的。比如,最近围绕着水泥局和煤炭局的利益分割。表面上看似只是在工部下面,增加了两个衙门而已,可自古官商勾结,稍微有些体面的官员,都要为他们自己、也为利益相关的商家争取利益。

    这不,王家就找到他这来了

    因为赵俭名下四宝书店遍布大燕,又有以鸭绒为主打的成衣、被褥、垫子等店铺,并不如何依赖商家的银子。不过赵俭虽不太需要,若是黎池他自己有交好的商家,也是他的资本。

    对于王元桢的试探,黎池给出了答案“快了,熬过今年冬天,或许明年到冬天,百姓们就能暖起来了。”

    王元桢从黎池这里,成功得到了有关煤引的消息明年冬天百姓们能用上煤炭,恐怕只在明年开年,售卖煤引的事就要有结果了。

    “那样就太好了如此百姓们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两人打着哑谜,看似随意的聊天,却已经交换过了几轮信息。黎池拣那些能透露的信息,透露给了王元桢,比如晋商中的某家与朝中某官员家的小妾有些联系,徽商中的某家进京来做生意了

    深谙说话猜谜之道的两人,看似闲聊的言语间,几番来回之后,王元桢此次约见黎池的目的,就已悄然达成。

    煤炭相关,已经闲聊得差不多。王元桢就转移了话题,“王某听闻,大燕多省都要建立水泥局,不知黎大人的水泥作坊,可也会在大燕遍地开花”

    除了煤炭之外,王家对水泥这门生意,也很是看好。民间烧制和售卖水泥,还要从黎池这个水泥试验者这里入手。

    而黎池之所以选择停留耽搁一天,并不是专为向王元桢透露煤引相关信息的。黎池主要还是为水泥的事情而来,为了水泥的授权制造或经销问题。

    “本官如今也是忙得很,京城的水泥作坊都是堂兄在帮忙操心。如今每月能赚上百来两银子,也就勉强不亏本而已。”黎池神情苦恼,一副为生计忧心的模样,“水泥作坊想要在大燕遍地开花,不容易啊一是没有那么多本钱,另一方面缘由是,如今时候还太早了。”

    闻弦歌而知雅意,王元桢明白了黎池的意思,一是缺银子,二是广开水泥作坊的时机未到。

    不过,王元桢本来话已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虽然算上今天这一次,两人总共只会过三次面,但王元桢通过这三次所见,结合听闻到的行事作风,他觉得黎池与自己常见的官员,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黎池刚刚这段话的深意,若是他揣测错误,话说出口之后,场面怕是会有些尴尬。毕竟给官员送银子,好送、也不好送。

    王元桢: “皇帝陛下在年前已经颁下旨意,言是民间也可开设水泥作坊。王某这里有个想法,不知黎大人有无意愿那就是您出水泥配方和烧制诀窍,我们王家包揽其他开办作坊的琐事”

    王元桢能在晋商王家的年轻一代中,占得一席之地,说明他也是一个聪明人。事实上,他更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聪明人。

    黎池此次主要就是为水泥的事才赴约的,说起水泥时,也就并未刻意收敛神色。所以王元桢试探着提出建议时,也就从黎池的脸色和眼神中,看出来他是有意愿的。

    “到时所得利润,黎大人与我们王家,六、四分账,您看如何”王元桢观察着黎池的神色,心中庆幸不已,幸好之前将话咽了回去显然他现在的领会才是正确的,刚才若是将送银子的话说出口了,现在场面怕是就要尴尬了。

    在黎池前世当时的国家里,以专利技术入股,法律上最多允许占百分之七十的股份。具体占股多少,需看股东间的商议结果。

    不过黎池觉得,利润分成他六成、王家四成的分法,即使是算上官商合作时的潜规则,即黎池在朝中做两方合作的这桩水泥生意的靠山,他也是占了王家便宜的。

    而且黎池还有一点考量,为防万一出事之后由他担主责,他拿的利润分成不能超过五成,甚至不能刚好是五成。

    到时说起来,他黎池只拿了小头利润,主事的是王家,得大头利润的也是王家。为此,黎池宁愿少赚一些。

    “陛下仁善,不与民争利,允许民间开设水泥作坊。本官自然是有意愿多开设几个水泥作坊的,这不仅是为了赚些银钱,也是为践行本官当初试验水泥的另一目的与民便利。”

    黎池吊了几句官腔,然后说到了正题“而王管事所说,真是说中了本官心中所想本官平日里太忙,没时间插手去管生意上的琐事,这样合办水泥作坊,有王家代为操心,实在太好了。只是,这利润分账,你们王家怕是刚好不亏本罢了这可不行,分账的话三七分。你们王家得七成利润,本官得三成。”

    王元桢听到黎池承诺不插手管生意上的琐事时,心里就放心了。他们王家全权负责,黎池只负责拿钱,这比对合作生意指手画脚的情况,要好太多了。

    但是当听到黎池一下子,就让出了三成利润时,王元桢的心中震惊不已可黎池慷慨,他们王家却不能就此接受。

    王元桢赶忙推却,“黎大人您这让利太厉害了不如这样,我们五五分成”

    黎池没有接受,“三七分成,就三七分成。”

    王元桢还是继续推却,“这水泥眼看着是有大用的,必然不愁销路,黎大人您出了配方和烧制诀窍,却只拿三成利润,实在说不过去”

    王元桢尝试着提出一个建议,“要不我们王家拿六成,您拿四成”

    黎池一副沉吟思考的模样,思考片刻之后,才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王元桢的提议,“王管事是个实在人。既然盛情难却,那本官就拿四成。”

    两人这几番互相推让利润分成的情景,与一般互相争抢的情景,真是截然不同。这也是官与赏之间谈合作,才会有的特殊情景了。不过黎池因为种种考虑,是真的想将利润让出去。

    虽然黎池和王元桢两人,已经初步谈定要合作开设水泥作坊,但这也只是口头协定而已。一日不签订契书,就都做不得准。

    王元桢只是代为商谈而已,最终还需王家能主事的人,如王家家主亲自出面,与黎池进行最终商谈。

    不过这桩合作开办水泥作坊的生意,基本已经是成了的。黎池并不打算毁约另找其他商人合作,而王家是巴不得立即就将水泥作坊开办起来,就更不会想要毁约了

    王家再急,也急不过家中缺钱的黎池,但水泥作坊的大规模开办,还得再等一段时间。至少得等到各省的官营水泥局开设起来了,大概是明年下半年,才能开始全面开办水泥作坊。

    黎池上午时候去赴王元桢的约,中午就在酒楼里由王元桢请了一顿饭,午后了方才回到驿馆。

    这次会面,黎池解决了一直记挂在心里的水泥作坊的大规模开办,算是有所收获。

    相比黎池,王元桢此行的收获就更大了。他也是没有想到,原本只是想来问问煤引的事情,结果不仅得知明年开年朝廷就将售卖煤引,还附赠了可能对手的一些消息。最后竟然还初步谈成了合办水泥作坊的事,这真是意外的大收获啊

    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王家与黎池合办的水泥作坊,将会是民间开办的最早的

    总之,这次会面,王元桢与黎池两人都很满意。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