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5 章

小说:科举出仕(士) 作者:黄姜
    贞文帝已过五十知天命的年纪, 精力大不如从前, 他似乎已然到了风烛残年之际。

    虽并未明言昭显,但贞文帝的言行处事之中,已透出几分信奉神仙果位的迹象来。一些经年老臣, 已经察觉出来几分了。

    所幸,皇帝不是沉迷修仙炼丹, 追求长生不老,而是信奉轮回转世、神仙果位、功过轮回

    如此一来,皇帝为追求功德圆满,只会想要比以前做得更好,以求在凡间历练的这一世能完满无缺,逝世后能回归神位。

    事实上, 也确是如此。自从贞文二十年冬季大病一场之后,贞文帝较之以前, 反而更加勤勉政事、锐意进取了。

    贞文帝原先就是一个明君,脑子又并未病得糊涂。如此情况下, 这几年的朝野, 甚至重新焕发出生机来, 颇有几分贞文帝初登基那几年的景象。

    黎池离京近两年半, 如今归来初次面见皇帝, 觐见礼仪这些, 他是没有忘记的。

    因为久未拜见皇帝,黎池为表思念和尊敬,进入乾清宫之后, 就对皇帝正经地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臣黎池,拜见陛下”

    三跪九叩大礼,是最敬重的礼节,拜天、地、君、父、师可行。然而这样的大礼,在大燕平常是不用的,即使平时上早朝,也只是五拜三扣之礼。平常只有在冬至祭天,元日大朝会时,才会行此大礼。

    然而,似黎池这样离京多年后,回京面见皇帝的,是要郑重行礼的,以表示臣服和忠心。五拜三扣之礼,或者三跪九叩之礼,都可以行,全凭自己选择。

    黎池选择的,就是三跪九叩的大礼。

    离京两年多,黎池的温雅气质之中,又历练出了两分锋利阳刚,较之以前的温雅俊美,倒不好分出高低。

    但是,如今多出来两分锋利阳刚的黎池,同样神情尊敬且诚挚的情况下,向皇帝行此大礼时,额外增加了一些行出由衷的光环。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好比一个精兵与一个将军,将军的臣服比之前者的,要更加令人有成就感。

    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不是几十秒或一分钟就能完事的。在黎池行礼期间,随侍在皇帝身边的张忠抄手垂眼,隐在恭顺眉眼之下的眼珠,在恭敬而郑重地行礼的黎池,与神情中满意更甚的皇帝之间,转了个来回。

    张忠暗忖这黎大人离了京城两年多,可还是一样会来事呢

    黎池终于行完三跪九叩的大礼,坐在龙案后的皇帝起身,走到面前,亲手将他搀扶起来。“和周,快起,来这边坐下。”

    虽皇帝将黎池拉着到一边的椅子前,示意他坐下,黎池也依旧恭敬地站立,等皇帝走回龙案后坐下了,这才坐下。

    这些恭敬谦卑的礼仪,黎池是刻在了骨子里,几乎已成本能,并不会因为两年多未回京,以及皇帝此时的厚待而得意忘形。

    “和周坐下。”

    “谢陛下赐座。”黎池依言坐下。然后看向龙案后的皇帝,心中一震,皇帝真是消瘦了许多,面色看着憔悴得很。

    羊城距离京城天高地远的,通信不便,赵俭与他一年能通两回信。以前赵俭在信中已经说过,皇帝得了一场风寒,大病一场后精力不似以往了。

    他倒是没想到,这病竟凶险至此,皇帝看着似乎直到如今都还未好全。

    “和周去南方呆了两年多,此次回来看着精瘦不少,这一趟也不轻松”贞文帝寒暄道。

    如今见皇帝显然是遭遇了一番病痛的样子,黎池一时之间拿不准,皇帝的性情有无改变,又是否因病而生出了什么忌讳

    这些黎池都不知道,回京第三天就被召进宫里来了,还来不及与赵俭见面聊一聊。不过他与赵俭同样是两年多未见,也不知俭王有无改变。

    这就是外放地方的弊端了,消息迟钝,恍如被堵塞了两只耳朵一般。

    黎池只好依旧用以前的态度,再提起两分谨慎来,小心地回答“承蒙陛下体恤,因南海商贸司的筹建,在离京前就已得了陛下的批正,之后的事情只是照本宣科而已,倒是并不累人。”

    贞文帝“和周你啊几年过去了,你依旧还是那个黎和周。”不喊苦亦不叫累,只一心办公。

    与皇帝说话时,直直地盯着皇帝看,是失礼的行为,但一直低头不看皇帝,也是不对。黎池极快地看了皇帝一眼,然后稍微垂眼,看着是看着皇帝,其实并未直视,如此就显得恭顺无比。

    也就是这一眼看到的皇帝神情,再结合皇帝的语气,黎池心中已有计量。

    看来,虽两年多没在朝中,但皇帝似乎并未忘记自己这个六元及第的臣子不过也不奇怪,虽他很久没有在皇帝眼前晃了,但他的实绩摆在那里,不然也不至于会在他还未回京的时候,就已提前定下他的官职升迁。

    事实上,黎池以为两年多未见,当初那些君臣旧情已经被时间磨灭了,如今的他是在靠实绩说话,这种想法是有些不对的。

    世间的诸般情谊,在时间的酝酿之下,要么酿酸了成醋,要么酿香了成酒。时间和距离,可以磨灭情谊,然而也可以让朱砂痣不成蚊子血,让白月光不成饭黏子。

    贞文帝对于黎池君臣之谊,就是这样。这两年多的时间,非但未磨灭掉皇帝对黎池的欣赏,反而还历久弥坚。

    这两年多时间,黎池虽隔得天高地远的,但功绩却时常传来,并不是悄没声息的。如此一来,时间和距离产生美感,贞文帝已经在心中对黎池完成了美化过程。

    一句几年过去了,你依旧还是那个黎和周,可见一般。

    “虽和周你隔上个半年,就上奏一封奏折。但那都是严肃的正事,朕也尽都知晓了,可不知有甚趣事,可说来一听”

    黎池现在还拿不准,在这两年多时间里,皇帝是否变了性情,此时是否是真想听逗乐的事

    既然已大概能确定,皇帝似乎对他还存有几分满意,那仗着这一点,就掺和着回答。既然今天主要目的是述职,虽皇帝似乎是想听趣事,但正事也是要说的。

    于是,黎池将发现土豆、红薯、玉米和棉花的前后,以及建造商贸司时的三两事情,用轻松趣味的语言和风格讲了出来。

    如此,既满足了皇帝想听趣事的要求,又拐弯抹角地汇报了公务。

    “筹建南海商贸司的大多事情,都是依照计划行事,唯需认真和仔细罢了,倒无甚趣事。不过也还有几桩事,如今想起来也算是趣事了”

    之后,黎池就将土豆、红薯、玉米和棉花发现前后,以及种植的事情,当成趣事讲了出来。

    “如今想来,真是如有神助、天佑大燕,又蒙陛下圣佑,才得了这几样饱腹之粮。”

    黎池讲述完之后,结尾的这句话,原本不过就是照例恭维一波罢了。这一句话,就跟噫吁呜呼这样的语气助词一样,虽起了作用,却并无多大实意。

    然而,看皇帝的神情,竟好似是当了真

    贞文帝仿佛深以为然的样子,“和周你、朕以及大燕,确实是如有神助,煤炭锻尖兵利刃,水泥筑江河堤坝,海外丰产粮食饱百姓之腹,还有和周所说棉花,可免百姓冬季寒冻之苦。这些种种,又何尝不是如有神助呢”

    闻言,黎池心中猛地一震莫不是自己哪里露出了端倪,以致让皇帝疑心自己的来历

    不,应该不至于。

    因通过驿站书信往来,保密安全不能保证,所以俭王赵俭每次通信用词都很谨慎。但一旦回忆俭王上一封书信的部分内容,再结合一下皇帝当下的情况

    一、大病一场,或许已在生死关头走了一遭。二、年逾五十,已是晚年。三、认同如有神助之说。

    皇帝现在,或许是在迷信但又没有听到皇帝沉迷修炼仙丹,追求长生不老的传言,据说还很勤政

    此时黎池与众多经年老臣的想法竟对上了,所幸皇帝应该没有沉迷修仙,没有乱吃仙丹。

    “虽因臣之愿望过于宏大,从而有些羞于启齿,但臣之所愿,确实是愿天下平民百姓能吃饱穿暖。如今有了高产粮食,有了棉花,就有了让百姓吃饱穿暖的可能,这前景过于美好,若让臣相信有神灵庇佑,臣也是相信的。”

    既然皇帝似乎相信有神灵襄助,黎池也不吝啬似是而非地附和两句。

    黎池所说愿望,算是他此生的政治理想,是他的真心之言。有人想当侠义大侠、救世英雄,而黎池穿越这个落后时代之后,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让百姓吃饱穿暖,格外大公无私。

    大公、大义,并不就等于虚伪,让平民百姓吃饱穿暖,确实是黎池的政治理想。当然地,黎池也确有利己的一面,他的职业理想是位极人臣。

    贞文帝人老成精,并未老眼昏花,他未从黎池的言语、神情和姿态之中,看出一丝一毫的虚伪。

    因此贞文帝断定,黎池所说,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

    和周这人,果然是一个纯粹的人。

    “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亦是朕为帝的毕生心愿。”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