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缂丝织品

    “呀,”站在冯妙旁边的女生一听见“裹尸布”三个字,本能地往后退了一步,忙说,“冯妙,你别看那个了,怪吓人的。”

    “嗤”正在端详一枚古钱币的朱同学扭头笑道,“这有什么呀,你说说什么叫古董,大部分还不都是出土的东西,哪个不是死人用的。”

    那个女生微微窘了一下,笑道“那也不一样吧,反正你一说裹尸布,总会让人心里有点膈应呗。”

    “别忘了我们是无产阶级,无神论者。”朱同学开玩笑的口吻道,走到冯妙身边看了看那块黄缎子,说道,“不过这东西看起来挺普通的,旧不拉几的,我怎么觉着它像个袈裟,真是裹尸布吗”

    店主见他们讨论,便解释道“这是清代的密宗袈裟,清代密宗袈裟都是装殓时盖在死人身上的。我去年从东北收来的,收的时候走了眼,当时也不知道它是这东西,看着是老货,当个袈裟收来的,可回来找人一看说是裹尸布,就放在那儿就一直无人问津,砸手里了。不过收的时候反正也没花几个钱。”

    “一般人谁起念收藏这东西。不过老板您倒是不骗人。”朱同学道。

    “嗐,我们做这一行,爷爷那一辈就在这儿开店,靠的是信誉,如今政策好,又把店重新开起来,我们又不是外边那些摆地摊的,骗一个算一个,你不能瞎忽悠人。”

    店主看看冯妙笑道,“这东西不是你们年轻姑娘家玩的,你们看样子就是来玩儿,真想买点什么纪念,可以去看看那边的古钱、铜镜之类的,一般的也不会太贵,几毛几块钱就能买一个,放在家里还镇宅辟邪。”

    冯妙心说古钱那些她更不懂,要买也是张希运、李志那样的来捡个漏。然而据她所知,大部分的文物专家反而不玩收藏。

    店主这么一说,几个同学就都去看玻璃柜台下的古钱币去了,冯妙对那块破旧的缎子却反而产生了一些兴趣,她蹲下来,凑近了仔细看,明亮的阳光透过门窗投射进来,她端详了一下,光线下隐约发现缎子颜色深浅不太均匀,好像下面有花纹。

    作为一个跟丝织品打了太多交道的人,她对这些东西太敏感了。

    她伸手摸了摸,指尖划过,感觉里边像是有夹层,袈裟本来也不都是单层,倒也不能说明什么,但是隔着一层缎,夹层的触感依旧柔韧贴服,应该是上好的桑蚕丝。于是冯妙把织料拿起来一些,对着窗外的光线仔细端详,里面确实依稀看得到花纹。

    “冯妙,走啦。”同学喊了她一声。

    “哎,走了。”冯妙答应一声,带着一丝疑窦,把东西放回去,跟着同学离开了这家店。

    继续逛了会儿,最终其他人什么都没买,只有朱同学花五块钱买了两枚古钱币,大家才尽兴离开。

    回去的路上冯妙还在想那件袈裟,她总是有某种直觉,这个东西不一般。

    冯妙见习一个星期过去,俩小子就自己在学校吃了一星期的午餐,根据他们自己反馈都还好,没问题,一对爹妈也就放心了些。

    结果方冀南回大院蹭个饭,沈父听说这件事,登时就火了。

    好啊,让他两个才这么小的孙子,自己走过一条街,小小的孩子去大学食堂,跟一堆大人挤在一起自己打饭自己吃,这不胡弄吗老爷子冲着方冀南一通发火,这么点的孩子,路上磕着碰着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遇上坏人怎么办吃不饱饿着怎么办

    “才多大的孩子啊,你们做父母的,只顾自己忙工作,怎么能这么放心”沈父气得指着方冀南骂。

    方冀南争辩了一句“爸,他俩自己都说了能行,没那么娇气,我记得我刚上小学那时候,哥哥姐姐他们都上中学了,上学放学还不是都是我自己走。”

    “你小时候,你小时候能一样吗,现在的孩子能一样吗”

    方冀南想说,还不都是孩子吗,怎么就不一样了,然而看着沈父吹胡子瞪眼的,终究没敢说出来。

    “真是的,有你们这样带孩子的吗”沈父还在生气。

    于是第二天中午,老爷子早早地就让保姆做好了饭,拎上饭盒,早早地就让人开车送他到学校门口等着,亲自给他孙子送饭。

    低年级排队先出来,远远看着一队一队小豆丁出来了,帝京的中小学生新穿上了统一的校服,白色上衣、天蓝色裤子,放眼望去全都一个样儿,小李站在学校大门口看了半天,眼都看花了,愣是没找到人。

    小李有点慌,好在这时候又一队孩子出来了,大子是班长,带队的,手里举个“三2班”的小牌子,小李赶紧喊了一声,用力挥挥手。班长同学果然看见他了,小眼神有点意外,咧嘴笑了一下,便从容带着队伍走过去了。

    大子把班队带到指定地点,宣布解散,小孩们一哄而散各找各家长去了,大子去二子班级地点找到弟弟,小哥俩一起走回来。

    “我看到小李叔叔来了,在那边等我们呢”

    “小李叔叔,他来干什么呀”二子想了想,“是不是接我们去爷爷家吃好吃的”

    “时间不太够,会迟到的。估计来给我们送饭吧,或者带我们去下馆子。”大子道,“说不定爷爷也来了。”

    “好耶,”二子一想,又有些遗憾道,“那我们不是不能去秘密基地玩了”

    “就知道玩。”大子认真教育弟弟,“今天不能去了,下次吧。”

    俩孩子跟着小李过去,一拉开车门果然看到爷爷了,高兴地喊“爷爷”

    老爷子一边问“渴了吗、饿了吗”,先塞个水杯,拿了准备好的湿毛巾给他们擦手擦脸,打开饭盒让他们吃饭,一边就开始了念叨。

    老爷子总不好当着俩孙子的面抱怨儿媳妇,就把矛头对准儿子,炮轰方冀南“你爸也太不像话了,让你们两个自己跑那么远吃饭,师大校园还那么大,他当你们多大的孩子呢。”

    “爷爷,我们长大了,我们可以。”大子说,“路也不远,这条路上一到放学时候就都是小孩儿,食堂的叔叔阿姨们都认识我们了,都很照顾我们。”

    沈父“那也不行,你们还太小了。”

    家里的饭菜确实比食堂的大锅饭可口多了,而且保姆为了让孩子吃着方便,就尽量做得方便,鸡腿去了骨头切成丁,花椒、辣椒这些调料就尽量少放,装进饭盒的时候也挑出去了。

    胡萝卜洋葱炒鸡丁,还有炒藕片和青菜鸡蛋汤,加上香喷喷的大米饭,甚至一人还有一个苹果,小哥俩吃得幸福极了。

    沈父看着俩孙子吃得香他也高兴,就说“从明天起,爷爷来给你们送饭,小孩子正在长身体的,要好好吃饭。”

    小哥俩对视一眼,这怎么行。

    “爷爷,你要是每天给我们送饭,就会累了。”二子甜甜地拍拍爷爷的腿,“爷爷,你会累的,那我就会心疼的。而且我们要是让你这么累,爸爸就会骂我们的。”

    沈父“他敢。”

    “妈妈也会骂我们的。”大子说,“爷爷,其实我们在食堂吃饭也很方便,你要是非得送,要不就让小李叔叔给我们送来吧,你天天来给我们送饭,真的太辛苦了。”

    沈父被两个孙子说得心里十分熨帖,你看孙子多孝顺,还知道心疼他,可比儿子乖多了。再说他要是每天坐个小车来给孩子送饭,也确实有点大张旗鼓了,万一再养成孩子招摇虚荣的坏毛病,让那对爹妈知道了,又得说他惯孩子。

    于是沈父点点头“那行吧,明天让小李叔叔给你们送饭,你们就在门口等着,吃完了就回教室里休息,不要乱跑。”

    小哥俩乖乖答应着,隔天中午饭一吃完,小李拎着饭盒一走,小哥俩撅着屁股就往师大校园跑。

    那里有他们的秘密基地,还没有妈妈盯着,可以痛痛快快玩上一整个中午了。

    见习的第三周,冯妙再一次来到了琉璃厂,她独自一人,散步溜达着找到了上次那家铺子。

    店里依旧没什么人,实际上琉璃厂虽然重开了,整条街也见不到几个人,这个年代收藏行当大概还刚刚复苏。

    店主对她居然还有印象,见她进来,便起身笑道“进来看看。”

    冯妙直奔博古架上那件袈裟,已经下午了,天有点阴,室内不算明亮的光线下,那件织物看起来便越发陈旧。

    店主手里拿着小茶壶溜达过来道“姑娘,你看起来是大学生吧,学什么的”

    “师大的。”冯妙道。

    “哦,当老师好。”店主道,“又来看这个,你一年轻姑娘家,怎么会对这东西感兴趣,我实话说了,我找人看过了,确实就是一件密宗袈裟。”

    冯妙道“我就是好奇看看,觉得密宗什么的有点神秘。”

    店主便把那盒子拿到一旁桌子上,冯妙手指在布料上专注地摸了一会儿,轻轻捻捏,还是认定自己的判断,这件东西有夹层,并且夹层里的织料应该比表层的织料更加讲究。

    她把整个袈裟理开,阴天光线不太好,她又没带手电筒,但对着光亮处还是依稀看得到缎子下边的明暗变化,可以肯定是一些花纹,好像还有字。

    “老板,这个东西卖吗”

    “你真要买”店家说,“当然卖啊,摆在店里就都是卖的,上回不是跟你说了吗,收来以后就砸我手里了,你真想要,实话给你说,我100块钱收来的,你给我100,拿走。”

    100块钱,这年代普通工人两三个月的工资,国营古董店可以买到一件民窑的明清瓷器了,而且还保证是真的。

    冯妙便笑道“我还真不太相信您是100块钱收的,再说您不是说走眼砸手里了吗,这么着,我给你50,您卖就卖,不卖就算了。”

    店家一听“那不行,它怎么说也是件老货,密宗袈裟搁在大清,那得有点地位的旗人贵族下葬才能用,多少也值一些钱,就是一般人不买它,总会遇到买的人,遇到真想买的也不能给我50块钱啊。”

    冯妙放下东西看着店主,那意思您要真不卖就算了。

    “80,80吧,”店主挥挥手,“就当我赔钱了,难得你一个女同志敢买这东西。再少我真不卖了。”

    冯妙想了想,点头说行。实则她自己心里也没底,原本她买这件东西,也不是为了转手卖钱,她就是一种直觉,加上自己经验的判断,觉得这东西可能有某种特殊的价值罢了。

    冯妙付了钱,店主便把盒子下边的盒盖拿起来,打算把盒子盖好交给她,一边闲聊地问道“我好奇问问您,你一个年轻姑娘家,是打算搞收藏还是怎么的,买它做什么呀”

    冯妙笑道“那我也实话跟您说,我家里长辈是做绣娘的,刺绣世家,大概就是对这些织物料子有些兴趣。”

    钱货两讫,冯妙便把袈裟折叠好,打算放进盒子,折叠到一半,指尖凭感觉捻着那柔软细密的触感,便临时改了主意。既然是一件墓中出土的东西,她也不想贸然拿回家里去,干脆就当场拆开看看吧。

    如果她判断错了,也算给她自己一个证明,说明她压根不适合搞考古这一行,如果她判断对了,那么这件东西大概也不用拿回家了。

    “老板,您这有缝衣服的针吗,没有的话剪刀也行,劳驾借我用一下。”

    “你要干吗”店主警惕地看她。

    “我就想拆开看看这个缎子。”冯妙道,“反正钱是您的了,东西是我的了,我本来就是冲它的织料买的,拆坏了也绝不赖您。”

    店主狐疑地看看她,大概觉得眼前这女同志实在有点不正常,80块钱买个裹尸布还当场拆了。恰好这时,店里进来两个结伴的客人,看样子应该是熟客,进来便跟店主打招呼。

    店主道“咱可先说好了,你拆了是你的事,可真不能抵赖。”说着向那两位客人道,“您二位给做个见证,这位女同志,东西她买了,拆了烧了也是她的事,可不能反悔。”

    他说着话,冯妙已经开始动手,她拿着织料边缘稍一审视,熟练地用剪刀挑开几个线头,便沿着缝线不急不躁地拆了下去。

    果然有东西。

    夹层里的织物比外层的黄缎颜色更深,色泽华美,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梵文和图案,纹理精美细腻。

    更重要的,冯妙一眼便可以认定,这是缂丝。

    并且这样一件大尺幅的缂丝,织造的难度非常大,需要多名织工同时操作共同完成,一寸缂丝一寸金,它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完成。

    所以这件东西,绝非普通人所能拥有的。

    然而冯妙能判断的也就是织物本身了,至于这些梵文和这件东西本身,她真的不太懂。

    店主和那两位客人随着她的手一寸寸拆开,此刻已经惊住了,店主愣了愣回过神来,急忙伸手摸了摸,又凑到眼前反复看了看,问道“你怎么知道它里边有夹层”

    “我也不能确定啊。”冯妙道,“没跟您说吗,我从小做刺绣,就是对这些织物感兴趣,我也不知道它里边夹层是这样啊。”

    “你这个”店主顿了顿,沉吟一下笑道,“里边这件东西看起来还挺不错,不过再怎么着它也是块裹尸布,你说你一个女同志,拿80块钱买这东西,家里人指不定还得嫌它不吉利呢,这么着,今儿算是让我遇着了,我给你150,你干脆再卖回来给我吧,你看你到我这店里一转悠,转手赚七十,您可赚大了。”

    “我不卖的。”冯妙笑,仔细地把东西折叠好放回盒子里,盖上盖子便打算走人了。

    “200200吧,不能再多了,这件东西我一下子也看不透,再多我可就冒风险了。”

    看着冯妙跨出店门,店主不死心地跟出来“要不你开个价”

    “真不卖,我买它又不是为了赚钱。”

    “不是,姑娘,”店主再次拦住她,认命地笑道,“得,算我自己走眼,这个教训我吃了,东西在我店里出的,您好歹能不能告诉我一下,这件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也不懂。”冯妙笑道,“我真不懂。”

    但是有人懂。

    冯妙抱着盒子匆匆离开,她边走边看了一眼手表,要是动作快,大概还来得急在下班前赶到西三所。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