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知青里面选票最高的, 居然是李英!
平时不声不响, 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李英。
范书记公布结果的时候, 底下人半天都没反应过来。方淮心也是愣了一会儿。
转念又一想,这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果了。
李英管着豆腐坊,每天豆腐出锅得都很早。谁家早上想要买豆浆豆腐脑啥的, 都是头一天就告诉她了, 第二天早上到豆腐坊取就行。李英都是一笔一笔记着,从来没有出过错儿。知青们早上起不来,特别是冬天, 特别是男知青们, 不爱起床做早饭,宁肯饿着的人,不是一个两个。那怎么办呢,就有好些个人, 跟李英商量着, 能不能给他们留着豆腐脑和豆浆。有那脑皮厚又跟李项关系好的,像是罗玄林援那样的,让给留吃的,李英就不光是给留着了。知道他们不爱做饭, 早上都是自己做饭的时候,给他们带出来,到了豆腐坊取了豆腐脑啥的, 再给送过去。
那不能只送他们几个人吧。谁定了,是不是得一块就给送了?
农场的工资高,待遇好,到后来,干脆,早餐全都一碗豆腐脑一碗豆浆得了,有那极个别舍不得的,发现自己做饭还不如这样省钱之后,也都随了大流儿。因为量太大,男知青也知道不好意思让李英给送,就每天两个人轮流去取。有些个饭量大实在吃不饱的,看李英好说话,就把口粮拿到女生宿舍来,求着李英帮着带饭,李英也都没拒绝过。帮一个也是帮,帮两个也是帮。都帮了,反而没有什么闲言闲语出来。
反正冬闲嘛,早上一般都是玉米糊糊加咸菜,不过是加一碗水的事儿,又不麻烦。
那这一个冬天下来,算起来,没欠着李英人情的知青,可就不多了。
这会要投票了,还是记名的投票。谁要是只投跟自己的好朋友,那是不是就显得你这人没公心?所以,投的这个人吧,至少大面上得有让人认可,无可辩驳的做了贡献的。那这人选,无非就是队长啦,组长啦,或者是工作表现特别突出受到过场里表扬的了呗。要么就是人缘特别好的,还能占一个团结同志。
得票数高的,也就是这些个人。
李英就是这么当选的。
跟她关系好的,像是方淮心她们几个同宿舍的人都特别替她高兴。多好呀,能上大学了。这年头儿的大学生,那可真真正正是天之骄子,尤其是这种推荐上大学的,现如今更是香饽饽,用这样的人,不带担责任呀。所以呢,这一步踏出去,从此以后,一辈子可就不愁了。毕业了,也有大把的好工作等着呢。
可是没成想,李英当时没说啥,大家都恭喜她的时候,她也都笑着接受了,可是看上去并没有特别的高兴的样子。
“英子,我看你怎么不咋高兴呢?是有啥为难的事儿吗?”等大家都睡了,方淮心把李英叫出来,嘴上说让她陪着上厕所。出来之后,到了没人的地方,才问她。
“我不想出去上大学……”在一起待了两年多了,方淮心是李英能信任的人,所以,方淮心一问,她也就说了。
“啊?为什么呀?”这么大好的机会,为什么要放弃呢?
“我妈出身不好,年初的时候,你爸怕被我妈连累,又跟她离婚了。工作也都被撤了,现在单位里面扫厕所。那些人,想起来就会把我妈拉出去□□,她都不让我给她写信了。我如果出去上大学,被别人知道跟我妈的关系,大学也不一定能让上。到时候还不知道怎么样,还不如现在稳定呢。而且,我想着,如果我放弃这个上大学的机会,说不定领导就能同意,让我把我妈接来呢……”想了一晚上了,怎么想怎么觉着出去还不如不出去呢。那推荐上大学,只是名额,又没有说去哪里上大学,上什么大学。到时候,哪怕给分个犄角旮旯的大学,也都得去。那样还好点儿,万一要是回了京城,到时候学校一看档案,要是她妈的事情没瞒住,那就全完蛋了。
当初她妈不顾她爸和几个哥哥姐姐的反对,费了那么多的功夫才把她送出来。她要是再把自己折腾进去,那可就白费了她老人家的一片心了。所以,想来想去的,李英就还是觉得,这大学不能上。
“啊……这样啊。”方淮心一听,心下就叹气。其实这种情况的话,李英的选择算是脑子相当清醒了。两年多了,李英从来没回过家,也从来不说自己的家庭出身,当初大姐生孩子,自己回京城,好些个知青都让帮着带信捎东西的,就李英什么都没带,平时写信,也都是自己到镇上去邮。早就想到,她家里的成分可能有点儿问题了。
这就没法儿劝了。
“现在单位能放人吗?”被批的人,想出来,好像也不容易吧?就算是领导同意让她妈来了,单位能放人吗?
“只能再想办法了……”李英咬牙。
“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就按你想的办吧。需要帮忙随时找我。”她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说句不好听的,如今都是落难的人,谁又比谁强啥呢。
“谢谢心心。”憋了这两年的苦,突然间就憋不住了,李英一下子哭出来,还不敢大声的哭。
过了年才十八岁的小姑娘呢,这么多的事情,也不知道她这两年是怎么抗下来的。
方淮心轻轻拍着李英的后背,都说不出来安慰的话,只安静的肩膀让她把委屈都哭出来。
第二天李英果然就去找范书记了,主动提出放弃大学名额。这么大的事儿,书记不可能听她一说就同意的。找了赵场长来,两人一起要给她做一做思想工作。李英就把家里的情况说了,表示她确实不是适合的人选。
那这就没办法了。成分不行,确实就是不行了。
然后就在宣传栏上公布,李英放弃了名额,机会顺延给得票第二的人选。
这人是谁呢?
高明。
知青队长嘛。输给李英还能说得过去,要是再输给别人,那可就是他的能力有问题了。
早在投票之前,高明早都想好了,要是选上自己了,他就放弃,不是他不想上大学,不想回家。实在是,他现在有自己的小家了,有孩子了。闺女才刚过百天,他能就把她们娘俩给扔下自己出去上学吗?那么王八蛋的事儿他可干不出来。
于是,他也找领导,不去。
把范书记给气得呀。
这一个两个的……
可怎么办呢?人家高风亮节,自己不去,还理由都挺充分,你怎么说?
接着顺延呗。
得票第三的是谁呢?
万刚。
范书记看着那名字直咬牙。
这小子,该杀了。
当初写匿名信的,就是他。
场里的领导早都心知肚明了。一到到晚的钻营着想往上爬,写那举报信,就是想着如果有场里领导被撤职,他就有机会往上走了。这年头儿,只要把良心喂给狗,放弃底线,想上位,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初那事儿没成,他就知道两位领导的厉害了。再加上沈望山的下场做例子,之前相当长时间里面,他都没敢在做小动作。
一直到投票选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万刚的心又热起来了。
本来,以他那人缘儿,是万万选不上的。说句不好听的,可能连一票他都得不着。看着跟谁都好,实际跟谁都不交心,又没啥突出的成绩,靠着媳妇儿得了单独的院子住,还不跟知青们同住,谁选他干什么呀。
但是他耍阴招儿啊。
知青们来了这么长时间了,彼此也都熟悉了。之前也说过,能来光荣农场的,大部分都是成分不好的。他就挨着个儿的威胁人家,不选他,就往上举报。
为啥范书记一看他名字就恨不得宰了这小子,还不就是因为他这种下做的手段,让他们这些个当过兵的人最看不上了嘛。那上战场的时候,谁要是摊上这么一个战友,那真就是百死无生了。
偏偏他都是避着人,一个一个的威胁的,那些个孩子,本来就活得小心翼翼,被欺负都不敢出声的,都不敢找领导。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几十号人,就算没人直说,那风声也必然能传出去的。
范书记管了半辈子的人事,做了半辈子的思想工作了,他能收不到风吗?他都知道了,其他领导能不知道吗?
“呵呵,给他报上,我看他能不能走得了。”赵场长咬着牙说的话。
“其实我看让他走了也好,有这么个人在,咱们也跟着闹心。”妇女主任于大姐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不行。这样儿的人去了大学,有了地位,祸害更大。咱们要是把他放走了,那不是放虎归山吗?得有多少无辜的人被他给害了。”保卫科长不同意,对于当过兵的他来说,万刚这样的,就跟当年那些个二鬼子汉奸是一路货色,专门坑自己人。
“是。不能助长了这种风气。”工程科长也是这个意见。
少数服从多数,最后还是把敌人放在自家眼皮子底下亲自动手收拾的意见占了上风。
至于怎么操作,那就是两位领导的事情了。
那赵场长跟范书记是怎么操作的呢?
第二天,宣传栏上公布了农场推荐大学生的最终名单。李小川、万刚。
名单确定之后,场里就按照正常的程度,跟林场的人选一起报上去了。接下来就是等着上面审核,之后再往上报,确定由分配到哪一所大学,然后就等着收通知书就行了。一般这种报上去的名单,都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李家从祖上算,就没出过一个大学生。这下子,可算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了。已经做了马场场长的老李也不管什么封建不封建的那一套的,特意请了半个月的假,带着李小川回了一趟山东老家。他是早家当兵退伍之后分到农场的,正从把老娘和老婆孩子接过来之后,都多少年没回去了。这回儿子要上大学了,特意回去上坟,这么光宗耀祖的事儿,必须得告诉祖宗啊。
万刚跟李敏慧两口子,也都抖起来了。李敏慧原来那鼻孔就冲着天,这会儿,就更低不下来了,让人看着,都怕她把腰闪了。也不干活儿了,之前虽然当上了养猪厂的厂长,也还跟着干活儿的。这会儿是一点活儿也不干了,每天插着腰站在猪厂的院子里指点江山。连刘副厂长都指派上了。以前有几个嫂子,因为看不上她的作派,私下里嘀咕过她,结婚这么长时间怀上孩子啥的,之前还当没听见忍着。这会儿也不忍着了,给那几个嫂子专派些重活儿脏活儿。
万刚呢,是极力想要压制住心里的兴奋,想要表现得淡然一点儿,可哪里能忍住呢。再加上高明得了赵场长和范书记的交代,带着男知青们,可着劲儿的给他带高帽,卯足力气往天上捧他。把人给捧得,已经飘起来了。同年的知青们还嚷嚷着让他请客,必须请客。
请。
两口子拿出了一大半的积蓄来,他们自家园子里的菜不够用,就跟园子大,菜吃不完的人家买。还借着李敏慧就是厂长的利,买了一头猪,又到马场买了两只羊杀了,万刚还招呼了十几个男知青一起到江里打了二三百斤的鱼回来。
农场里的工人太多,都请也请不起。就请了养猪厂的工人,还有农场的领导。再就是知青们了。
领导们那天都没去,可能是凑巧,不是出差的,就是去开会的,要么就是出门办事儿的。反正是都没在家,就保卫科长在家呢,又没请人家。农场这地界吧,除了野兽偶尔下山,就不存在啥安全隐患,保卫科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摆设。两口子平常也没把保卫科长当场领导过,用不着嘛!
养猪场的工人和知青们就无所谓了,能到的都到了,有人请客,不吃白不吃嘛!大鱼大肉的,平常可吃不到这么好的席面,都是敞开了肚皮的吃。
客也请完了。
工作也都交接完了。
其实万刚也没啥具体的工作。他就是司机班的普通司机,跟其他十几个人一样,用车的时候,就开车。不用车的时候,愿意干就干点儿零活儿,不干也没人说啥。
连李敏慧都把工作交接出去了,人家说了,他们当家的毕了业就是干部了,肯定不会回这大山沟沟里的,肯定留在大城市当大领导了。她是家属,肯定得跟着一起的。有那问的,说那领导夫人得陪着,他这才上大学,还不是领导呢,您陪着干啥去啊?没听说上学还让带家属的呀?人家理由可充分呢,说了,她又不是陪着上学,是去做好后勤工作,不能让未来的领导有任何后顾之悠。说白了,就是想一起回着回城呗。虽然学校还没有定下来吧,也不知道他们两口子听了谁的消息,不是清华就是北大了,那可就能回京城了。要不然她还一定非得回去呢。
也就是七月末吧,两口子行李啥的都收拾好了。正常来说,九月份学校才开学,通知书晚的能拖到八月末去。特别是农场这种偏僻的地方,信件来的都慢。
行李都收拾了,活儿也都交接了,通知书还没来,咋办呢。
走,先回家。通知书来了直接就上学了,还少得折腾了。
走的时候,万刚还特意找了范书记,千叮咛万嘱咐的,让场里一接到通知书就给他打电报。
行行行,走吧走吧。
两位领导还特意破了例,派高司机开着场里的吉普车送他们两口子去的火车站。
当初参加会议的其他领导们就纳闷啊,明明说好了不放人的吗?怎么又把人送走了呢?一个个的找范书记要问了究竟,都让书记一句不是还没开学呢吗给打发回来了。
那就等着看吧!
八月中,通知书还没有等来之前,到是李英的妈,调到江湾屯了。也是几经辗转,先是从原来单位,下放到东北的某个劳改农场,之后又再下放到地方,到了富强县,县里又给分配到了江湾屯。
一起分配过来的,还有二十位反动学术权威。都是京城各大学还有研究所的老教授。
至于为什么就那么巧,刚好就分配到江湾屯了。这个就不知道了。
反正是在分配到富强县里,还没有确定具体分到哪之前,李英找了方淮心,又找了罗玄,通过他们两个搭桥,找了江湾屯现在的队长,提前打了招呼,在队长同意接收之后,那分配方案才下来的。
所以说呀,别管到了啥时候,都有能人。
江湾屯里住得都是啥人啊,就说那队长吧,那可是真正有见识人。更不要说,还有老胡那样的人在幕后坐镇,还有肖焱、罗道士一样的人做参谋了。
别人都怕粘了惹事儿的那些个学术权威,对他们来说,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宝贝呢!
那些老专家们一来,住得就是之前老胡的家。那条件就是最好的了。老胡两口子在山里,胡魁自打他爸妈走之后就直接搬到林场不怎么回来了。吃的更是,一天一顿细粮,一顿荤菜。屯子里还专门派了人照顾他们起居,给做饭收拾房间什么的。
接着做研究是不太现实了,看书的话,现在外面也买不着啥有用的书了。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本来老专家们还在愁,要做什么呢,活儿不让他们干,学术又搞不了,他们可不成了闲人了嘛。结果没两天呢,胡魁就又从林场搬回家了。房子多得很,足够住的。然后,罗玄、林援、慕易几个也是天天的往江湾屯儿跑。干吗呢?学习呀。
这些可都是真真正正的大师,别管能学到什么了,学到手儿的,都是干货,都是最高端的知识。
有人愿意学,那可就太好了。老教授们也愿意教啊。反正时间也多,教材都是现编出来的。
方淮心也是一天儿不落的跟着跑的。这里面有两位,是西医的大权威,她学的不说,就冲着这两位来的。胡魁也是整天的围着这两位转悠。
老师多,学生少,他俩这种有明确方向的,没啥好抢的。像是罗玄他们几个,没头苍蝇似的,啥都想学,老教授们差点儿都快抢急眼了。
队长一看,老师们这么热情,咱还能缺了学生吗?屯子里娃子多着呢。都来吧。也别去农场的学校跟着蹭课了。学校的老师,跟这些大教授,能比吗?
赵场长一看,这不行啊。好处不能都让江湾屯拿了去呀。
跑到江湾屯里,请老教授们喝了顿酒,就把人给说动了。老专家们同意,做农场学校的老师。毕竟农场的地方大,学校也总算是有个学校的样子嘛,比在屯子里,老师站在地下讲,学生们蹲在炕头上听课,可是正规多了。
教授们岁数也都不小了,没入冬之前,每天溜达着当锻炼身体了来回走着到农场上课也还行。可入冬之后就不行了。赵场长早早的就把学校的教室都人改造了,全彻上火墙,说好了,入冬以后,白天上课,晚上老师们直接住在教室里面就行,省得折腾。反正又没有人会来这山沟里检查,教授是怎么改造的,不会有人问的。
教授们来学校了,那想要听课的人可就多了去了。知青们就没有一个肯错过的。
教授们也都理解,白天教孩子,晚上教大人。主要就是知青们。林场的知青每天成群结队的吃过晚饭就来上课,晚上九十点钟再往回赶,也从来没有人报怨。
也就是教授们刚刚开始上课吧。
李小川的通知书终于到了。京城农业大学。
同时收到的,还有万刚被推荐资格审核未通过的通知。
通知还附过上未通过的理由。知识青年是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农村就是最好的大学了。
也没明说知青不能回城上大学,但是那个意思,是个人都能听明白了。
那这一个不能去了,还有一个名额不能浪费吧?知青不让去了,这不是农场里还有那么些子弟呢嘛。赵场长和范书记接到通知就又出发去县里争取机会去了,捎带手儿的,这不是还得通知万刚两口子回来上班嘛。
两位领导还是很有排面的,真就又给要来了一个名额,还是带着入学通知书直接回来的。名额直接给了农场工人那边儿投票的第二名,赵雅丽。海上医科大学。
她这个名额很好理解,做为赵场长的侄女,得票本身就低不到哪里去,她又在医务室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正八经为场里做过贡献的。要不是有不少人怕被说是拍领导马屁,她应该最高票的。
马上都要开学了,两人接到通知书就得马上出发了,赵雅丽还更忙乱一些。人家李小川好歹行李啥的都收拾好,她这边儿都得现收拾,忙忙叨叨的,走的时候背着抱着的东西都没少拿。这回儿也不兴家长送的,场里出了大货车,把林场那孩子和他的家长也都捎上了,家长们都只把孩子送上火车,已经不错了。
赵雅丽一走,诊所这边儿就少人了。倒也不是忙不来,这不是空出来位置了嘛,就有不少跟着上课学了医的人惦记着要上岗。方淮心还真就信不着他们那些个二把刀。这不是来了大神了嘛。就直接把两位老师给安排到诊所里坐诊了。学校就那么大,二十个老师还十八个老师并不会对教学造成任何影响。诊所里多了两位镇山太岁,那可就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了。
万刚与李敏慧两个人回来的时候,因为上大学而起的喧嚣已经归于平静,农场又恢复了之前样子,人们都是按步就班的准备秋收了。知青们没有了上大学的指望,之前因为万刚的例子,起了不良心思的也都消停了。不想丧良心,想走正规渠道,结下好从缘各种表现的,也都提不劲来了。都老老实实的在农场趴着吧!
对于灰头土脑回来的两个人,连多分一点儿精力看一眼的兴致都没有。更不用说会不会有人主动上前帮忙拿东西啥的了。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也确实没啥可帮的,那两人回来,除了身上背着个书包之外,再就啥也没有了。人家自己说是老家日子不好过,把东西都留给家里人用了。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就没人知道了。
回来了,就上班吧。
司机班已经满员了,不缺人。万刚就被编到了生产队里,跟后来的知青一样,就种地吧。
李敏慧还想回去当她的养猪场场长,那也不可能的了,因为有人实名举报他们夫妻两个铺张浪费,讲排场……什么的,这也都是事实嘛,当初大排宴席请工人和知青们吃饭的事儿,可还没过去几天呢。全场人都是证人。所以,也到生产队种地去吧。养猪场也别待了。
这也就是那几位大嫂子没往镇上举报,只告到了场里,内部处理一下就完事了。要是告到上面去,那这事儿可就大了去了,不能这么简单就算完。范书记在夫妻两个写了检讨在全场大会上读检讨之后就是这么说了。然后,两人写的检查就放在范书记的手里了。
这就是明晃晃的证据,只要两个人再有一点点的错处,把这检查往上一交,他们两口子就等着被□□好了。
显然,那两口子也都明白是啥意思,所以,一点儿意见都没提,特别干脆的就去了生产队报道。还特别主动的把之前的院子给让出来了,自己又在场边的地头附近起了一间半土坯房,连院子都没有,更不用说园子了。人家说了,要看地。
那就去呗,谁也不拦着人家积极!
因为住得远,除了上工和吃饭的时候,平时基本没啥跟厂里人接触的机会,算是彻底被孤立出去的。
两人回来的时候,啥也没有,口粮走的时候也都带走了。回来又没带回来,钱也不知道是丢了还是怎么着,也没了。刚回来连饭都吃不上了,还是范书记从家里给背了半袋子玉米面儿过去。
这世上呀,真正傻的人并不多。万刚两口子往地头上一搬,知青们就越发的安静如鸡,老实得跟鹌鹑一样了。高明跟许三喜的工作那叫一个轻松,说令行禁止都不为过,指哪打哪,让干什么干什么,一个个的,乖得咧……
连带着,林场里和江湾屯的知青们,也都越发的听话了。之前也都被收拾得差不多了,这会儿才发现,他们算幸运的了,最起码李场长和于队长不下死手啊……
呵呵,这帮子傻孩子哟,你们怎么就忘了那两个被收拾得想跳河都死不了的举报人还在牛棚子里养牛呢?
日子总算是又回到正轨上了。
领导们刚刚松了一口气。
又来事儿了。
谁呢?
正是出去上大学的几个。
也就是刚开学两个多月吧,李小川就往回写信,说啥也不想念了。学校里根本就吃不饱,食堂那饭,别提了,全是粗粮不说,那饼子里都能吃出来石头子儿来,还有那菜,清汤寡水的,连个油星儿都看不着不说,时不时的还能看到虫子啥的,可把他给恶心坏了。
更让他受不了的,还是学校不怎么上课,上课也不学文化知识,竟是各种精神、文件啥的。听着就闹心。要不就是出去串连,批这个斗那个的。他也干不了那个活儿呀。下不去手。不去还不行,跟着凑人头只看着吧,也不忍心,还过不了良心那一关,一晚上一晚上的睡不着觉。老做恶梦。
老李接到信,愁的呀,头发都白了。你说这好不容易儿子出去上大学了,以为要出息人了呢。可看这么势头儿,怎么就让他那么心惊胆颤的呢?别说出息人了,这儿子搞不好都得搭出去。
他就一趟一趟的找领导,你们说咋整吧。
把赵场长跟范书记给愁的呀,见到老李都往出躲,可躲得了初一也躲不了十五啊。总有被堵到的时候,可领导也没招啊,大学的事儿,他们也管不到那么远啊。
这一个还没打发明白呢,赵雅丽也往家里写信,说的都是一样的事儿,一个是吃不饱,有钱都没地儿买吃的去,再说也不敢出去买去呀,被发现了要挨批的。再就是学不到东西了。
孩子往回写的那信上,都是眼泪哭湿得痕迹。
可把赵家二婶儿给心疼快了,在家里都不知道跟赵二叔闹了多少回了,赵二叔那腰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的“爱的印记”,得亏是入冬了穿得多,要不然可把人丢大了。
老李找上来,那还能躲一躲,自家亲兄弟找上门了,赵场长那真是,躲都没地儿躲去。
能怎么办呢!
“再坚持坚持。我再想想办法,好歹把这一学期先念完了再说。”好歹是把人先安抚住了。
可等到放了寒假,连着林场那孩子,回来一个个的,面黄肌瘦一脸菜色的那个可怜样儿哟。一个个的,见着领导,哭得呀,那么一个惨。反正是说啥也不想去上学了。
“你说你们俩咋那么实在呢,不会装病啊?”两人到诊所里开药的时候,方淮心就训他们。一个个的,把肠胃都饿坏了。刚一回家,家里说给补一补吧,一顿饭下来,上吐下泻的都给整诊所来了。
“装病有啥用啊,总有好的时候吧……”赵雅丽委屈的呀。她现在就觉得冤死了都,本来没她什么事儿的,都怪那个万刚,非得折腾。早年就是因为学校里不太平,她跟江彩霞才让赵场长给接回来的,还想着大学不能像中专那么闹腾呢。结果,更严重。以后,她再也不想离开山里了。恨死那个万刚了。
“就是装病,不用出去闹腾了。在学校还是吃不饱。也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脑子被门夹子,居然还觉得学校的伙食好?一个个的吃得可欢实了。”李小川更关注吃不饱肚子的事儿。
“你们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也就是咱们这地界,地多人少,场子里人心又齐,才让你们从小到大没受过穷没挨过饿,时不时的能吃顿细面儿改善生活,又临着江靠着山,从来没缺了鱼、肉吃的。不知道外面的人过的都是什么日子,那些地少的地方,前几年遭灾的时候,树皮都抢不上,树叶子都吃光了。就算是这几年,缓过来一些了,谁家一天能吃上三顿饭了?这些地方出来的孩子,能见到粮食,那可不就是好伙食了吗?”两位老大夫中的一位听两个孩子的报怨,到底没忍住,插了话。
“啊?”李小川跟赵雅丽都惊得张大嘴,他们很小的到北大荒来了,以前在军垦农场,后来又随着家长到了光荣农场,哪怕是赵雅丽之前在县里读中专,那也没出了北大荒,现如今已经叫北大仓了。最难的时候,也没让孩子们吃不饱饭。对他们来说,最困难的日子就是前些年没有细粮吃,粮食减产,山货出得少,没有新衣服穿。那就是最难的时候了。实在想像不出来,外面居然有人会吃树皮活着。也不可能有报纸或是别的宣传渠道把那些事情往出报的。
方淮心是知道的,遭灾的那几年,她还在冥界呢。了解得不要太多了。所以,老大夫说的事情,她一点不意外。
“反正我是待不下去了……”别人的故事毕竟只是故事,自己没有经历过。赵雅丽反正是不想再出去了。又学不到东西,还不如在农场呢,还有好老师,能学到真本事。
“那这样吧,我给你们配点儿药,你们拿上,这药呢,吃完了,看上去跟得了传染病症状是一样的。到时候你们就用这个借口请假。然后再跟学校申请,看看能不能回家来实习。要是不允许的话,就申请先休学。”方淮心到底给他们出了主意。
“太好了,谢谢谢谢谢谢。”两人千恩万谢。
农场这地方,几乎没有西药,除了个听诊器,别的工具也没有,方淮心托了人在京城里买手术刀之类的器械,还没有邮到。两位老大夫只能凭着经验看症,基本没啥病。逼得两位老先生都开始研究起来中医了。最起码,大山里还有药,还能救人。
赵雅丽他们两人的肠胃病,也只能中药治了。
据说,林场那孩子的情况,跟他们两个也都差不多。
又是新的一年,快要过年了。今年过年,全家约好了,要一起过年,京城当然是能不回就不回了,就约了都到方南国那边儿去过的。今年方大姐家的双胞胎已经快要三岁,身子都长结实了。抱出来也不怕了。
之所以要一起过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方淮元要带女朋友见家长,准备结婚了。
黄芪心都快长草了,急着见儿媳妇儿呢。方淮元的信里没有细说,只说那姑娘叫向茹,是他的战友。别的都没有说。家庭什么样,哪里人,品性如何都没说,她这个准婆婆,能不着急嘛。
方淮心倒是还好,谁当她嫂子也无所谓的,不难相处就好了。以方大哥的性格,品性不好的姑娘他肯定也看不上的。她更向往的是能过个团圆年。两年都没见面了呢。
可就是她们娘俩都快出发的时候,方南国来了电报,不让去了。只说是不方便,也没有说细节。
“应该是不方便说。”黄芪看完电报就明白了,然后就说不过去了。
肯定是两夫妻之间有什么密码,她看懂了。反正方淮心是看不懂。
看不懂没关系,她有外挂嘛。
把小酒盅给招出来一问,就明白了。
是拖拉机场去了真正的大人物。
当然,是以前的大领导,到了那地界儿,也是被“发配”去劳动的啦。
但是大人物就是大人物,哪怕是下放劳动了,也还是有很多人看着的。连带着,整个厂里,都半封闭了,所有打出去的电话电报,都要被检查的。
更不要说一大家子都去过年了。怎么可能!</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