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变革 太平公主

    得到意料之中的回答以后, 女皇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曼声开口

    “昔日汉高帝礼贤下士,解衣而衣之,推食而食之,故能得天下贤士之死力。朕虽不肖, 私下也仰慕先人的举止。诸位相公若要留宿政事堂, 一应起居饮食的待遇, 便按宫中的来预备吧。”

    这是对手下宫人的吩咐。掌事的宦官俯首领命,站立阶下的宰相们也随之行礼谢恩,但心中却难免嘀咕。

    显然,这是皇帝施恩笼络人心的手段。女皇起居奢华, 宫中膳食无不精细绝伦, 迥非平常可比。可相较于这难得一见的上方玉食, 他们还是更愿意能在家里吃个夜宵。

    可皇帝的要求能够拒绝么

    宰相们谢恩之后, 站立在众人身后的凤阁舍人苏味道却突然出列,下拜俯首

    “陛下,臣才学浅薄, 实在难荷重任。陛下的旨意关系甚重,臣若忝居台阁, 只怕会壅塞贤才上进之路, 更会误了陛下大治的决心。”

    苏味道苏舍人向以模棱两可滑不溜丢闻名,生平最擅长的便是一招不粘锅绝技。而今眼见皇帝锐意革新,即将大刀阔斧整理朝政,登时便起了退缩之心所谓一叶落而知秋风起, 眼见革新中要掀起莫大的政潮, 那此时不溜,更待何时

    你们武家这碗饭,咱们老苏家实在吃不下去啦。还是先躲到地方当个小官, 权且避一避吧

    皇帝稍稍抬眉,居高临下扫了宰相们一眼,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

    “苏舍人的话也有理。罢了,朕要料理天下的事务,应对总须得人。朕看政事堂中的人手也着实不够,便暂且把狄仁杰韦安石调来吧,也算帮一把手。”

    听到这话,匍匐在地的苏舍人登时浑身一抖狄仁杰也便罢了,韦安石可是出了名的刚正耿介,对他这见风使舵的墙头草风范早有微词,真要此人在中枢用事,只怕自己得到海南琼州做刺史了

    见机极快的苏味道赶紧闭上了嘴,总算免去了苏氏与海南的这份不解之源。

    皇帝不动声色抛出威慑,随后瞥过苏舍人,再无留意。

    这就想逃想瞎了你的心了

    皇帝是当面向宰辅重臣们宣布了这重大的改革,随后便命宰相入值政事堂中办公,料理吩咐下来的诸多庶务。而此事密不透风,外朝犹自茫然不知。等到三四日后文昌台尚书省的堂官们检点公务,才骤然意识到不对

    怎么多日以来,凤阁鸾台的列位宰相从未露面还有,这公文数量怎么比往日翻了两三倍有余

    如果说这种种的异象还只是隐伏的征兆,那么到天授二年的七月,朝廷便终究等来了那筹谋已久的惊雷至七月五日,忙碌了足足一旬的政事堂终于发出了一份极为关键的制诰。该制诰以白麻为纸,北门学士草拟,诸宰相画敕,皇帝御笔用玺;君臣上下态度如此一致,俨然已是朝廷最为郑重庄严的诏书,迥非寻常旨意可比。

    但相比这罕见的重大诏令而言,更为令神都内外的豪强权贵惊悚的,却是诏书中的内容在这篇北门学士草拟的四六骈文之中,除了开头陈词滥调的赞颂皇帝圣德与天命之外,剩余将近四分之三的篇幅,竟尔都在怒斥豪强庸官贪赃祸民、勾连乱政的种种举止,并提出了极为森严的警告

    “小人未退,贪吏未惩,流亡未安,怀冤未理,予何得安若不悛改,则元恶大憝,即就诛夷,若致极刑,非予所望,尔等勉之”

    “若致极刑,非予所望”直到此时,权贵们才终于意识到,当年皇帝以天后的身份辅佐高宗天皇大帝理政,正是借贪墨虐民的大案重惩关陇豪强,由此而一举立威,整肃纲纪,才有这数十年来的权柄风光

    换言之,这位皇帝起家的本事,就是以酷吏扫荡群邪,摧折高高在上的世家

    好吧,而今反复品读诏书咄咄逼人的措辞,京城上下的官吏再次回忆起了高宗年间,被御史与北门学士左右夹击的耻辱,以及战栗于律条之间的恐怖。

    这样的回忆何等刻骨铭心,诏书下达后不过五六日,城中便是一片静寂悚然。豪门贵官们惶恐忧虑,数日以来连宴饮郊游都没了兴致,忙着在家中议论对策,清点多年以来的烂账。

    不过,在这一片风声鹤唳之中,却依旧有高门特立独行,恬恬然不以时局为异譬如数年以来骤然荣贵的武家。

    虽然家中居长的魏王武承嗣依旧滞留在宫中“养病”,但武家众人似乎并不以为意,依旧每日聚会游玩,招来歌妓日夜取乐;如武懿宗、武三思等皇帝的近亲,更是飞扬跳脱,横行无忌,乃令家人强邀大臣贵戚上门赴宴;若有推脱不出者,竟于大臣府邸前嚎叫撒泼,闹得不可开交。武懿宗更于宴中大肆宣扬,称“皇帝本是我家做”,“陛下方仰仗我等,何方狱吏敢妄自弹劾耶耶必灭他三族”

    武皇耳目遍布京城,武家饮宴的消息不过半日便送到了上阳宫中。彼时皇帝沐浴更衣,正盘膝默念金刚经,待情报送到之后,她展开纸条只是扫了一眼,随手便投入一旁的檀香金炉中,面无表情拎起念珠,继续诵念。

    上官才人随侍在侧,却听皇帝声气一变,竟念起了佛说罗云忍辱经

    “忍之为福,身安亲宁,宗家和兴,未尝不欢”

    莫生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天授元年八月,时任洛州司马的狄仁杰接到了文昌台下发的制诰,仔细拜读之后,他额手称庆,随后命家人赶紧打点行装。

    “一切行李都要提前预备好,万不可临事匆忙”他吩咐长子“想来,不日就该有我升迁的旨意了。”

    果然,不过两三日的功夫,朝廷使者便驰入洛州官衙,宣读了除授狄仁杰凤阁侍郎、从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敕旨。以凤阁的本职而入政事堂平章国事,这是真正入阁拜相的待遇。小小一洛州司马竟尔一跃升任台阁,青云直上也不过如此。圣眷优隆至此,传旨的使者不敢怠慢,受礼之后赶紧搀起狄仁杰,连连道贺。

    但骤尔拜相的狄仁杰却毫无喜色,反而拱手求问天使“这样的拔擢委实出乎意料,不知是出自哪位大相公的抬爱呢”

    使者笑容满面“恩出于上,臣下焉能妄议这是陛下口述、学士草拟的旨意,实实在在的圣恩呐”

    狄仁杰叉手谢恩,神色却愈发凝重。待送走使者以后,他立刻招来心腹幕僚,郑重吩咐

    “为我写一份谢恩的奏折,奏折中要多多叙述周礼亲亲之谊,请皇帝爱重骨肉子孙,重用亲女太平公主”

    拜相谢恩本是常理,但在奏折中塞入这一堆莫名其妙的劝谏与举荐,却委实是匪夷所思。以至于心腹愕然不已,一时反应不能。

    “快写”狄仁杰催促道“在我进京之前,这份奏折就必得要递到陛下手里。若有迟误,我狄家恐怕要被诛灭三族了”

    天授二年八月,避居上阳宫已久的皇帝忽尔在正殿九洲亭召见了亲女太平公主。此时已然入夏,天气渐为暑热,若以皇帝往日的习惯,应当携众皇室宗亲移居骊山沐浴避暑,消磨长日。然而今年一反常态,不唯宫中毫无出游的迹象,就连寻常赏赐予宗亲的避暑佳物亦一概阙如。武家的柱石魏王武承嗣更是被扣在宫中数月之久,而今都是“抱病不起”

    如此种种怪异的征兆纷至沓来,纵使愚蠢如武氏也渐渐意识到了不对,惶恐之下不得不稍作收敛。而此次太平公主入宫谒见,临行时也被丈夫武攸暨百般请托,求她入宫打探武承嗣的下落。

    武家诸脉同气连枝,太平公主亦不能不为夫家尽力。但她被领入九州亭之后,抬眼一见却不觉骇异皇帝盘坐于紫檀长几案之后,埋头手不停挥,身侧是以冰块雕刻而成,纵高足有一丈的瀛台与方丈;而几案上的奏折堆积如山,高度竟与这冰雕差相仿佛。

    在太平公主的记忆之中,这副景象也唯有在昔日天皇天后二圣临朝时才得一见。彼时女皇精力充沛、励精图治,料理政务如掌上观文,案牍之中从不厌倦;常常与学士女官们议论政事至通宵达旦。只是数年前废黜大哥独揽大权以来,皇帝或许是年老而倦勤,渐渐开始委任宰相为自己代劳;皇权固然并无动摇,但日常政事却难免会有疏忽与宽纵之处。

    数年之间,权贵豪门能依仗权势肆行非法,多半也是利用了女皇这似有意、似无意的疏忽。但而今而今望一眼这高耸如山的奏折与御批,熟稔母亲心意的太平公主登时悚然,意识到了最隐秘的关键至尊执政的作风,恐怕又要大有变革了

    在这样朝野变动的微妙关头,行事愈发要留意。太平公主心中打鼓,小心行下礼去。皇帝唔了一声,颔首示意她坐于案前,抬手从身侧翻出了一本奏折。

    “狄仁杰上表谢恩,劝朕推隆亲亲之恩,重用骨肉至亲。”皇帝淡淡道“他还特意在奏表中举荐了你,称你忠孝行己,仁明绝伦。才无不周,识无不综,可堪大用。”

    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蒙住了。

    说实话,仰仗着皇帝爱女的身份,太平公主私下也结交了几位希图攀缘皇室的重臣,偶尔也能在母亲面前敲敲边鼓。但这狄仁杰这狄仁杰她委实是没有过半分来往,怎么会突然寄来这么一封惊天动地的奏疏

    宰辅重臣公然举荐皇室公主入朝理政太平公主再不解世事,靠直觉也能闻出这敏感操作背后令人毛骨悚然的意味自皇帝登基以来,最为忌讳的便是内外勾结外臣上书为宗室说话,这是武周朝真正的禁忌,所谓碰都不能碰的话题

    太平公主瞠目结舌,正绞尽脑汁想着该如何辩解。却听皇帝又徐徐开口

    “此外,狄仁杰还献上了一些洛州的特产,请朕转交于你。”

    太平公主

    得了,公主登时头皮嘴巴发苦,额头涔涔流出冷汗这是宰相该做的事么这是活腻歪了要自爆拖人下水吧

    狄仁杰,老娘与你何怨何仇

    太平怒火攻心,只能开口辩驳

    “陛下,臣与这狄大人委实并无来往”

    “朕知道。”皇帝平静截断了她“狄怀英更不是趋炎附势的人。他千里迢迢倾家荡产的给你送来这些礼物,不过是因为愧疚的赔礼罢了。”

    太平公主啥

    皇帝一句话不过寥寥二十余字,却瞬间把公主的脑子给干过载了为什么会是“赔礼”为什么又会“愧疚”还有,还有,为什么陛下的口吻如此宽厚,竟然只呼“怀英”而不称姓名

    你们君臣到底是打什么哑谜呢

    她只能艰难开口“臣臣实不知”

    皇帝低头翻检奏折,并不抬头打量自己那脑子烧得快要冒烟的亲生女儿,语气依旧平和。

    “也没什么。不过是朝堂的老把戏罢了。”女皇道“朕拔擢了他狄怀英入阁拜相,那朝廷中亲近李唐的势力便未免太强。为了稍加平衡么,就得举荐一位朕信得过的至亲来料理政事以现在的局势看,也唯有你最为合适。”

    说到此处,女皇却不觉微微一笑“不过,这姓狄的还的确有几份良心大概是真忠于太宗皇帝与高宗皇帝吧,而今要亲手摧折他们的骨肉,到底还是心有不忍。”

    皇帝抛下奏折,终于抬头望了一眼,不出所料的看到了爱女茫然不知所措的表情。

    “不明白么”皇帝道。

    太平公主瞠目结舌,只能期期艾艾“臣,臣愚昧”

    皇帝微微一笑,声音轻柔而又和缓;在这一刹那之间,她不再像是高高在上,威严华贵而不可凌犯的至尊,反倒更接近于太平公主幼年牙牙学语之时,朦胧记忆中那温柔循循善诱的慈母形象

    “这也不难明白,狄怀英只是留意到了你的身份而已。”皇帝柔声道“而今朝堂波涛诡谲,但概而论之,不过李、武两派而已。所谓非此即彼,非李即武,没有缓和的余地。朕在世时还好,朕若不在,朝中定然要有一番龙争虎斗尔时你死我活,必将分出生死而罢休。但在这样的紧要时候,太平,你是倒向李家,还是倒向武家呢“

    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不出意料的看到公主的脸上褪去了最后一丝血色。

    显然,在稍稍点拨之后,聪颖敏达的太平公主终于意识到了这小小一封奏疏的要害,意识到了自己那尴尬与可怕的境地。

    但这还不是结束,皇帝的语气略无停顿,漠然的女儿揭示出了最不堪的真相,打破她最后的妄想

    “以你的身份来看,你是什么都没得选。太平,你是李家的女儿,却是武家的儿媳,还生了武家的儿子,因此双方都不能相信你。”女皇平静道“一旦有一方得胜,便必然会清除你这前朝的余孽,永绝后患。以而今的局势看,恐怕只有你安分守己,绝口不沾权势,或许才能在朕驾崩以后勉强保住性命而现在,狄怀英为了朝政平衡推你上台,便无异于是拿你的身家,换将来朝局的安稳了。”

    “亲手将高宗的骨肉推进火坑里,想来狄怀英的心中,也有点不是滋味吧”

    皇帝的语气淡然而又平定,仿佛只是闲闲聊及家常琐事。太平公主脸色却渐渐煞白一片,近乎于摇摇欲坠,牙齿打战。在反应不及的惶惑与恐惧之中,太平公主只能勉力从喉咙中挤出一句艰涩的颤音

    “女儿女儿”

    皇帝深深凝视她片刻,终于长长叹了口气

    “罢了狄仁杰在奏疏中反复劝朕爱惜骨肉,朕也知道他的意思。一个臣下尚且能怜悯旧主的女儿,朕总不能比他更无情也罢,太平,朕可以为你做些打算。”

    太平公主愕然凝望母亲,嗫嚅着开阖嘴唇,却不能出声。

    皇帝抛开了奏折,盘膝在几案后正襟危坐,神色却骤尔变得郑重而凝肃。

    “听好了,太平。我给你你两条路选。”皇帝一字字道“第一,若你无心权势,朕可以赐你与武攸暨和离,从此出家避居道观之中,再也不要过问世事;朕临走之前,会仿先汉窦太后的先例,将历年积蓄的私房尽数赐予你。有了这些财物,再仰仗着你的身份,平安度日应该不算为难。”

    她停了一停,眼见女儿并未立刻开口答应,才徐徐说了后半句

    “第二,你若执意要当这个执政,朕可以将你的子女过继几个出去。将来设若有万一,也还可以留个念想。”

    太平太平公主怔在了原地。

    眼见女儿被这猝不及防的血腥未来所骤然震慑,皇帝抬了抬眉毛,低下头去。

    “现在不要答复朕,回去仔细想想吧。”皇帝淡淡道“对了,朕听说皇嗣的三儿子颇为玉雪可爱,你下次进宫的时候,带来给朕瞧瞧。”

    太平公主茫然点头,恍惚起身行礼,又恍惚退了出去。

    八月二十日,狄仁杰终于打点行装,驰入京城。

    依往速来惯例,谒宫门谢恩之后,宦官便将他引到了凤阁廊下。但偌大凤阁竟尔空无一人,唯有来往的书吏进进出出,各个都是行色匆匆的模样。

    狄仁杰瞻望许久,心中不觉大起狐疑他听说新相入阁理事,照例都有同僚于廊下设酒宴请,为何而今空无一物莫不是鄙夷他出身州郡骤得宠幸,要立一立威风么

    按理说这周氏霸凌也无伤大雅,但无奈狄仁杰未曾入阁,眼下竟有些不知所措。所幸不过片刻功夫,一位校书便将他迎了进去,一路送进了政事堂。

    刚进政事堂中,却见偌大阁内灯火辉煌,到处都是蜡油、废纸与墨迹,而长长几案两侧人来人往,十几个眼圈乌黑的老头正俯首争论,神游物外。

    狄仁杰还未来得及见礼,门口的两个老头抬头索水,一眼望见狄仁杰的面容,登时眼前一亮,大声招呼

    “新人来了大家不必再忙新人来了”

    狄仁杰

    这这这不对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