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第九十八章

    第八十二章

    身体朝后滑出, “唰唰”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还有两架无人机飞抵他的头上,移动摄像机也从缆绳的一端出发, 镜头转动, 焦距伸缩, 锁定他的身体。

    余乐知道, 从现在起,他身体的每一个动作, 他的微小失误,都会通过这几个摄像头, 传送到裁判的眼前。

    被审视, 被比较, 然后打出分来。

    或许他的整体印象分一开始会很低。

    但是没关系。

    他会通过自己的表现, 刷新裁判对他的印象

    倒滑出发的身体滑过20多度的斜坡, 不断往左侧倾斜, 直至来到场边的u形边缘,身体往上滑出半米高,再落下来。

    速度加快了一点。

    朝着他计划的第一个道具滑去。

    在这里, 等待选手挑战的道具一共有四个, 离地只有30公分的平桥,离地80公分的平桥, 并排摆放在最中间的位置。

    在这两个平桥的两侧,分别还有一个3米x3米的断桥, 以及一座彩虹桥。这两座桥正是余乐打算挑战的道具。

    公园玩法的比赛,自然是选择更高难度的道具更有优势。

    哪怕你能够在30公分的平桥上完成450°的上桥,但裁判依旧更愿意选手挑战270°的彩虹桥。

    这是刑世杰说的。

    作为国际裁判,他的审判标准一直符合国际主流, 在帮助自己国家运动员讲解规则问题的时候,也不遗余力。

    可惜这次的“欧洲杯”他并没有分配来担任裁判。

    余乐打算先挑战断桥,他在国内的最后一场比赛,在“墙”的前面就是一座断桥,他为了挑战“墙”,在这个道具狠下了一番苦功,现在正是完全掌握,状态正好的时候。

    毫无疑问,必须断桥。

    余乐通过u型边墙,直直来到断桥一侧的平台上,转身目测距离,然后猛的一跳。

    向左转体,大于270°上桥。

    成功

    双脚稳稳落在桥上,身体不摇不晃,技巧娴熟,平衡和旋转能力得到展示。

    桥面的光滑和坚硬,让穿在脚底的滑雪板感觉相当不适,就像木板与钢铁撞击在一起,硬碰硬的触感,桥面的微小弧度更是加大了在上面站立的难度。

    但每一个来到这个赛场的选手,最低的要求都是必须在桥上站稳,并且能够从头滑到尾。

    站在桥上,并不值得称赞。

    不过余乐上桥后,就挺直脊背的动作还是让裁判眼前一亮。

    脊背挺直不但会显示出气质,增加好感度,也会让裁判觉得你在“桥上”比较从容。

    这是高手的做派。

    余乐当然不是什么高手,他只是被柴明放纵着,由着他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重心方法,从未要求过他像其他从基础训练出来的队员,进行固定姿势的平衡技巧。

    余乐不需要

    过去十二年的训练,让他的身体有一套自己的平衡机制,有利于他的发挥,也只适合他。

    幸运的是这个上了桥就通过脑袋顶上和脊椎一起找轴心的习惯,也特别的漂亮。

    就像踩着冲浪板一样的姿态,在从容滑到桥尾时,膝盖只是一曲一绷,身体就笔直的像倒过来旋转的“竹蜻蜓”似的,倏忽间就来到了第二个桥上。

    转体180

    桥上跳

    完成的轻松无比

    真正练熟了的动作,对于余乐而言,不比吃饭更难。

    他对桥上跳这个技巧,太有信心了。

    从容落在下半截桥上,余乐又再度站起来,通过头顶正中找到重心的同时,他身体的每个部件也在以脊椎为主,进行着一系列犹如精密机器一般的调整。

    当他再度站直的时候,就代表他的重心已经稳了。

    不过也因为他有一个往上站立的过程,因而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身体此时还在桥上,以非常快的速度滑行,一旦距离过短,余乐就无法接连做出更加复杂的动作。

    下桥。

    余乐只是转了一个90°,正面落地。

    侧面的倒滑上桥已经展示完成,接下来就是正面的挑战。

    余乐看上的是这个区域最特殊的道具。

    “屋顶”。

    如果一定要形容,这个“屋顶”就像华国古代的房子,三角形的屋顶,最顶端是屋脊,长度为六米。

    屋脊一侧则是倾斜的角度,还雕刻有瓦片的文理。

    当然这个设计并不是为了致敬华国建筑,实际上在奥国的村子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种瓦片似的老房子。

    这个设计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不过如果只是这么一个设计,它最多就是造型奇特一点,只要选手选择从屋脊上滑过,就是最普通的平桥。

    大赛组费尽心思设计的特色道具,怎么可能就是一座平桥那么简单。

    首先这个“屋顶”位于深坑里,整个深度大概是一米,与平台落差是80厘米,也就说总体高度是180米。

    “屋顶”一圈也边缘大概是30厘米的距离。

    选手必须克服一定的深坑恐惧,跳到瓦片上。

    对

    只能跳到瓦片上

    为了杜绝选手把屋脊当成平桥挑战,大赛组在屋脊的起跳位置上设计了一个20厘米高的椭圆形装饰品。

    你要有本事从深坑30厘米外,跳出120米,越过椭圆形装饰物,跳上屋脊,我们无话可说,还算你牛,给你高分。

    但要是不行,就乖乖走瓦片吧

    逼着选手必须选择的瓦片,显然有独特的设计,它是一个曲面的设计,两侧朝外躬出,中间凹陷。

    这像什么

    妥妥的弧形桥啊

    这个设计简直就撞到余乐的“枪口”上了

    不滑这个道具,到对不起他的天赋

    而且这个“弧形桥”的桥面还特别宽,余乐从容的从侧面正方向上桥,轻松将身体倾斜,等待惯性把自己抛离桥面的瞬间来临。

    下桥的时候,他还从容地做了一个270°的转体。

    落地。

    很稳。

    零失误

    瓦特

    因为桥面倾斜,和屋脊的限制,选手无法如同挑战其他桥那样横在屋檐上,所以平衡不好掌握

    余乐抱歉,没觉得。

    瓦特

    桥上的瓦形状设计让脚感很不爽担心丢掉速度

    余乐还好吧,挺光滑的,而且“哒哒哒”的摩擦感,特别爽好不好没看我下桥的时候都忍不住旋转一圈吗爽的都要飞起来了啊

    余乐的选择和表现,让屏幕后面的裁判组眼神都柔和了起来,整体印象分也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原本多少分来着

    30

    还是40

    华国的坡面障碍技巧男选手,一直是这个项目的“灾难户”,过去几年的比赛,要不技巧难度不够,要不就是摔倒和在摔倒的路上。

    但是今年,刚刚比赛的那名华国选手,就表现的还不错,难度是低了一点,但全程没有明显的失误,完全达到了这个比赛及格要求。

    所以他们给了那名滑雪选手64的有效分。

    根据历年的比赛来看,这个分数还是有一定的几率拿到积分。

    看见那名选手庆祝自己拿到一个还算满意的分数而跳起来,他们也由衷地高兴啊。

    本以为华国的选手只需要期待白一鸣上场就好,却没有想到今年华国真的训练出不少优秀的运动员。

    这第二登场的选手,惊喜就更大了。

    哪个道具难,他挑战哪一个

    还都可以上技巧,这就厉害了。

    再加上最后挑战“屋顶”的时候,下桥时候的270°,就这一个道具,已经达到了今天已经比完赛的选手里,比较高的完成度了。

    余乐说过如果别人只敢完成1080的难度技巧,如果我完成了1440,那么即便裁判对我毫无印象,但在我做完的那一刻,他们就会记住我。

    华国。

    余乐。

    他做到了

    在接连两个街区完成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挑战后,最少有两名裁判,低头看了一眼余乐的资料。

    整体印象分,唰唰往上涨

    嗯,这个华国选手,可以画重点

    但余乐究竟能不能拿下高分,或者再度刷新裁判的印象,他接下来的表现至关重要。

    在挑战完第二个街区后,余乐迎来了第一个夹在街区里的跳台。

    这是一个两周转的四米台,台下有明显的坡度落差,位于赛道正中间的位置,格外醒目。

    然而挑战跳台,并不是选手唯一的选择,在跳台的两边,还有一个很长的,适合做灾难上桥的平桥,一个设计成雪丘一样的“墙”,选手可以在这里玩飞跃墙的技巧,或者来个单手撑。总之无论你擅长那种类型的道具,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更适合你的挑战。

    这三个道具,到目前为止的使用率差不多。

    不过亚洲运动员更喜欢跳台是事实,他们在处理翻腾类技巧的能力更强,这是国际公认的事实。

    余乐也毫无疑问地选择了跳台。

    他的理由很简单我已经玩了两个道具,充分展示了我的旋转和平衡能力,要想让裁判看见更加全面的我,当然要在跳台上来那么一下。

    余乐从“屋顶”弧形射出,270°倒滑落地,身体就自然而然地朝着跳台滑去。

    到目前为止,余乐表现的都很顺利,几乎没有丢掉什么速度,去挑战跳台也是理所当然。

    头往后转,从左侧往后看。

    这也是一个小小的加分项。

    毕竟这世上“左撇子”毕竟是少数,来滑坡面障碍技巧的“左撇子”就更少,所以余乐习惯性往左边看,还会为他加一点分。

    谁会知道呢他的右转头和右转体都不是很好,真是一个美味的误会。

    裁判哦哦哦左看,必然是左侧转体,先加05分

    余乐带着雪浪,呼啸着驰向高台,在那不断攀高的过程里,他的身体在迅速地绷紧,从腰腹部开始用力,肌肉就像是拉紧的橡皮筋,在拉伸到一个极致的时候

    脚下一轻,他被惯性推动着脱离了跳台,朝着高处飞去。

    同时余乐向左转体,身体向后翻腾

    一周。

    半周。

    810°落地

    偏轴

    当然,如果按照国际上的算法,余乐这个动作属于翻腾360°,加上左侧转体450°,名为“偏轴450°跳台技巧难度”。

    偏轴翻腾。

    如果不翻腾,怎么偏轴呢

    450°转体一周半。

    一旦这样设定就更加直观。

    “偏轴”肯定比“正轴”直观,同时只需要计算“转体”的周数就好。

    而且这只是个四米台,也最多能完成两周的转体,余乐选择“偏轴”810°的转体,如果按照国内的标准,他还“偷”了半周。

    这个水平,即便不如90分以上的大神,但作为中层也算是“顶格”了。

    不过余乐在抓板上的劣势还是比较明显,在他可以这么从容完成这个空中技巧的情况下,他只敢做一个单手的安全抓板。

    也就是右手抓右侧板外侧,轴心由始至终就捏的紧紧的,不敢多“浪”一分。

    余乐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啊

    他的转体就是还不够强

    这又是国际级的比赛。

    他就算再想把自己的全部能力一股脑的都拿出来,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因而这一跳,就让裁判看见了余乐身上的一些弱点。

    和转体没关系,才接触余乐,他们可还看不到那么远。

    他们看见的是一个专业化打造出来的运动员,足够的标准,足够的强,却缺少坡面障碍技巧的自由度,缺少那些玩乐的,随意的,从容。

    这个影响倒不会扣掉余乐这一跳的分数,只是整体印象会有点失望,裁判们想要看见的是更加自由的灵魂。

    余乐是不知道裁判想什么,否则一定会大声抗议。

    我也想自由那也要等我实力足够高的时候在来底子就在那里,怎么做怎么有,当然就实现自由啦

    现在嘛,规规矩矩的把自己想做的呈现出来,就很好了不是吗

    刚刚的跳台难度并不高,余乐又用安全抓板苟了一次,顺利来到了道具区。

    这个设计就更加新鲜了。

    余乐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建筑物。

    巨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翻卷着,倾斜着挡在路的中间,抬手指天,又如翻卷的海浪,带着凌厉的气势矗立原地,等待每个人的挑战。

    这是个u型场地,但只有半边,长度也只有十米,与标准的u型场地相差甚远。但高度是标准的七米,选手在这道具上,必须完成至少一个u型场地的技巧。

    都说擅长坡面障碍技巧的运动员,都是最全面的滑雪者。

    这一点毫无疑问。

    腾挪闪转,不同的道具不同的跳台,坡面障碍技巧几乎横跨了所有的自由式滑雪内容,如今再多个u型场地也不奇怪。

    只是余乐在这个道具上没少吃苦头。

    到目前为止。

    余乐完成了“断桥”,“屋顶”,“两周四米台”,这一路上也不乏一些奇特的道具,余乐都适应良好,练习几次不说手到擒来,也很快就摸清了规律。

    只有这个u型场地的道具,把余乐难住了,还是在他有世界冠军指导的情况下,依旧和这个道具嗑了很久。

    借助惯性冲上去,再拧动身体折返下来,不难。

    余乐也算是有些滑雪和空中技巧的底子,只是做最基本的动作,余乐试上两次,就可以从容进行。

    但他不能什么都不做的就滑下来不是吗

    这是比赛。

    在赛场上设立这么一个道具,不就是为了看见选手的全面性吗不就是想要看见坡面障碍技巧选手去克服难关,做出突破性的挑战吗

    余乐不得不重头训练u型场地的发力,以及旋转方式。

    时间太短了,训练安排的很紧张,余乐也确实缺乏u型场地的训练基础,他在这个道具前不知道摔了多少次。

    周晓阳都可以很快适应的场地道具,余乐第一次用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

    就像柴明对余乐的评价。

    如果为余乐的滑雪能力作一个圆形的表格,有“技巧”“基础”“多样性”“常识”“滑雪”等,那么余乐在“技巧”上一定一枝独秀,像最尖锐的矛头一般,突破地表,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

    所以一旦离开了“坡面障碍技巧”这个运动所需要的技巧要求,余乐就只能被迫重头练起。

    不是他成长的慢,而是他的太低了。

    余乐在赛前一周的时间,几乎将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u型场地的道具上,起步低,勤能补拙,再说天才也有天才的道儿。

    余乐觉得自己还行。

    从跳台一跃而下,一周半的偏轴旋转并不难,余乐落地完美,不但没有丢掉任何的速度,而且还在这一起一落间,将速度再出增加。

    70迈

    绝对有70

    余乐感受这一刻追风逐翼般的急速,就仿佛从天空坠落而下,裹挟着最强劲的,如同流星一般的力量,狠狠地轰击在u型台上。

    “唰”

    身体随着地形变化,转瞬间就如同躺平在半空,与地面形成了90度的夹角,惯性让他不会脱落,反而以极快的速度冲出台沿。

    7米高的高度眨眼间就到了

    滑雪板在这一刻脱离了地面,就仿佛脱离了泥潭的瞬间,带来了自由的空气,他在空中用力,身体顺着那惯性转动。

    转体一周。

    转体两周。

    身体就如同快速旋转的陀螺,黑色的滑雪服团成一团,于是好像边缘处有乌光在逸散,将他朦胧地包裹。

    余乐的爆发力很强。

    这是因为他身体太长,完成跳水动作需要的半径更大,所以他必须一再提高自己的速度,以保证在入水前那短暂的时间里,可以完成更加高难度的动作。

    余乐的基础确实很好。

    一周的时间,一个新的场地训练,他依旧让自己做出了720的转体。

    没有摸滑板。

    是为了保证可以完成转体的难度。

    这是比赛,哪怕再想拿出高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考量。

    摸板就做不了两周。

    两周就摸不了板。

    在这两者间,余乐取了一个分数可能会更高一点的动作。

    只做两周转体。

    他有自信

    一定可以完成

    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对自己的了解,那是他的底气。

    余乐的底气从未有错,他选择两周转体,就一定会成功。

    用着更快的速度转体两周,不用考虑摸板,余乐就可以始终保持自己轴心的问题,而且更快速度地完成动作,他的可以更早地进行落地的准备。

    u型场地最怕的就是旋转的位置偏斜,无论是往外多一点,还是外内多一点,都可能导致落地的时候撞上台沿,或者无法接触到池壁,最后摔落。

    不同的运动,都有它的运动守则,余乐能够做的,就是在这运动守则上,尽量拿出自己的实力。

    他做到了

    当他做好落地准备,视野也变得稳定的时候,就像往日里每一次成功的训练一样,他在差不多的位置,感受到了滑雪板与池壁撞击的力量。

    从7米飞出,最终垂直落差能有10米的高度落下,直接摔在池底是很疼的。

    但如果中途能够踩在池壁上,在那倾斜的池壁上滑行,双脚的摩擦力就可以让选手克服这份冲撞力。

    余乐的双脚在与池壁接触的瞬间,身体矮了一瞬。

    他屈膝缓解这份冲击,当再度站起来的时候,他便挑战成功u型池。

    很棒

    整个过程都很流畅,看不见丝毫的吃力,身体在半空的高度很高,旋转的姿势也很优雅,虽说缺少高手滑雪时候玩乐般的从容愉快,但作为一名坡面障碍技巧职业运动员,在这个道具上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

    至于摸板

    “欧洲杯”毕竟只是个洲际比赛,大神来的多,上限就高,只是下限一直很低,很多选手,只是简单地通过道具,拿下全程分,就可以拿到一个还不错的有效分。

    余乐这个水平,足以归类到“专业组”内,也是可圈可点,扭转了大部分裁判对华国选手的印象。

    余乐在顺利离开u型池区后,他自我感觉,差不多已经可以放下80的心了,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剩下的都是他已经熟悉的道具,一旦回归到坡面障碍技巧本身,只要不去挑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动作,余乐还挺有自信,一滑到底。

    张建坤教练说“有失误,那就是练的还不够熟,多练,失败率就降低了。”

    余乐很清楚自己现在能够熟练掌握的技巧是什么。

    他发誓,绝不会让自己在不应该的难度上摔倒

    目光落在前方的“印刷机”跳台上。

    这是一个出场率很高的跳台。

    又长又宽,垂直落差是六米,选手被抛飞上天空的时候,离地最高的时候能有十米。

    十米。

    一个让余乐怀念又叹息的高度。

    那无数个日日夜夜奔赴的距离。

    他大半的生命,就是由这一个又一个的十米组成,以前是,现在也是,成就了他精彩的一生。

    余乐滑上跳台,身体蓄力,直至飞出。

    翻腾一周。

    转体一周。

    转体两周。

    速度快极了,好像他还没有飞到最高处,就已经完成了这一连串的动作。

    爆发力之强。

    翻腾之熟练。

    连带着他的转体也快的如同龙卷风。

    便在众人眼里,尚有余力地完成了大半的空中动作。

    偏轴转体1080。

    嗯,有点可惜,看他的速度和完成动作的质量,再来一个转体,达到1440也还有余力。

    但余乐有他自己的想法。

    更多的周数他确实转的出来,但这是坡面障碍技巧运动,抓板是一个很关键的动作,余乐总不能仗着自己的会转圈,每场比赛都翻跟头吧

    抓板动作必须跟上

    因而为了保证成功率,余乐就降低了转体的周数,在更快地完成这个部分后,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抓板。

    这么安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余乐不打算做安全抓板,他想要在这个旋转的难度上,去进行一个更高难度的抓板动作。

    所以无论是抓板头还是抓板尾,包括日本抓板这种掏板子内侧的动作,都会影响他在空中旋转的轴心。

    他就必须在旋转之后,留下更多的动作去抓板。

    对。

    这样分解出来显然不够好。

    一个真正的滑雪大神,可以在抓板的同时控制好旋转的轴心问题,这才是浑然一体。

    余乐还不是大神啊

    再加上最近都在死磕u型池,他只能尽量恢复和保持国内的水准,一直没有明显的进步。

    余乐为了保证周数的情况下,上更难度的抓板动作,他只能这样安排。

    身体在旋转完,开始打开的时候,余乐的身体也从最高处往下落。

    十米的高度,完成一次抓板动作足够了。

    他将身体往后弯曲,滑雪板尽量往头上靠,同时右手拧转,凭着感觉去摸板尾。

    不能回头。

    他的头必须注视前方,才能够保证重心的稳定,所以只能靠感觉。

    这么做当然有一定的失误率,在上一场国内的比赛中,周晓阳的卡车司机就有一只手没有摸到板,这也是他被扣分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他没有完成,而是以他的能力本可以完成这个动作,却出现了失误,所以裁判会扣更多的分。

    余乐去抓板尾。

    他如果不抓,只是旋转然后落地,那么这就是他原本的安排,在不了解他的裁判眼里,就会根据他的表现和动作的难度打分。

    但他抓了,没抓到,那就是失误,裁判会在这个动作的难度基础上,扣分。

    有时候,做了失误,还不如不做。

    这也是很多“保守派”的想法和选择。

    余乐其实也算是“保守派”,他很不喜欢自己滑无法掌握的技巧,然后一次次地失误,一眼看过去都是无效分。

    但这个险他还是愿意冒的。

    为什么不呢

    他的速度很合适。

    旋转的部分也完成的很完美。

    所以在万事俱备时,他朝后抓一次,必须尝试一次

    双脚一抬,脚趾一勾,身体后弯,手往后甩。

    “哒”

    如此美妙的声音响起,犹如天籁。

    摸到了

    滑雪板坚硬的手感,穿过厚厚的手套,被他手掌上的神经末梢捕捉,就像被触动了开关一样,余乐的手指下意识地一扣。

    抓住了

    单手板尾抓板

    完成

    接下来,就是落地

    余乐脑子空前的清明,这一刻时间好像都在他快速思考的大脑前,变得缓慢。

    他把自己的动作一个个拆解开来,控制着身体一个个去完成,同时又思考和预测着下一步,该落在哪里,该活动哪些骨头,又该调动哪些肌肉群。

    或许说,几乎大部分的运动,都来自于肌肉记忆,但如果在这个过程里,大脑能够参与进来,只要不是添乱,技巧会变得更加从容,落点也会尤为精准,体力的消耗也会降低,成功率自然大大提升。

    余乐的感觉很好。

    从他完成了u型池这个压力最大的道具后,他脑子就变得格外清醒。

    在这样一步步的规划下,说起来慢,实际却是一瞬间的事情。

    余乐落地了。

    滑雪板稳稳地落在雪坡上。

    没有失误

    他成功了

    他又完成了一个挑战

    余乐对今天自己的表现都觉得惊讶,这一路下来有如神助,他想要完成的动作都没有丝毫的失误。

    是因为大赛吗

    因为压力太大,他成功化为了动力,实现了自我超越

    余乐其实挺想给自己比个赞,庆祝一下他到目前优异的表现。

    可惜还不是时候。

    就在前方,还有最后一个街区等待他的挑战。

    很有意思。

    最靠近观众席的区域竟然是一个公园街区,而且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道具设计。

    一共就三个。

    中间部分是最基本的平桥。

    左侧是中间有阶梯状的桥。

    右侧是个断桥,两个桥中间的距离大概是半米。

    选手刚刚从跳台上全速落下,面对这三个道具,需要做的只有一个,平息心跳,控制速度。

    将近80迈的速度,根本无法在道具上有很好的表现。

    所以这个赛道设计的就像是不断被推到极致的高潮,在那纵身一跃后,又得来一个急刹车,逼着自己从最亢奋的情绪里清醒过来,再度变得小心翼翼。

    就是很不爽。

    可惜余乐没有抗议的资格。

    再说大赛组也有大赛组的考量。

    余乐从跳台一跃而下,在那凛冽的风中听见了骤然变大的音乐声,动感的音乐与护栏外全魔乱舞的人群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还听见了一片掌声。

    “啪啪啪”

    “咻咻”

    嘹亮的口哨甚至突破了音乐和风声的屏蔽,让余乐脑子为之一醒。

    落地带来的震动余波骤然消散。

    余乐身体左右扭动,雪板在地上拖拽出一个蛇行的痕迹。

    速度在降低。

    80变成60,60变成50,50再往下降没多少,便已经来到了道具前。

    还是有点快了,减速带太短,他前面滑的太顺畅。

    45左右的时速上道具,控制的难度会增加。

    但余乐也没有办法去抱怨,当道具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余乐就必须做好上道具的准备,而不是回忆之前自己是不是滑的太快了,或者控速控的不好。

    挑战在前面,无须回头。

    迎难而上,战必胜

    他朝着梯形桥笔直滑去,在这个过程里不断校正自己的方向,直至来到桥头的正前方。

    如果说这三个桥还有什么难度,那就是它们离地80厘米高,而且在桥头位置没有辅助跳台,侧面也没有缩短高度的平台,这是一个考验选手跳跃能力的设计。

    余乐双腿用力,往上一跳,左侧旋转270°

    270度上桥

    还是用技巧了

    不是胆子大,而是已经完全掌握。

    余乐对270°的上下桥的熟练度非常高,哪怕速度不合适,他如今的能力也可以让他完成这个动作。

    旋转。

    落下。

    “嗷嗷嗷”人群发出大叫声。

    余乐还是第一次在做动作的中途,听见欢呼声。

    这里距离观众区太近了,近的他们可以清楚欣赏选手的技巧,也能够及时地送上欢呼和掌声。

    余乐用头顶往上找的方式,轻松地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身体站直的瞬间,视野里免不了闯入了观众的身影。

    他还看见那个在胸口纹了黑熊图案的大汉,摇摆着他强壮的身体,在最显眼的地方举高双手大声咆哮。

    一瞬间,就懂了大赛方这么设计赛场的意图。

    余乐滑雪镜后的双眼下敛,不让这些外在因素干扰自己。

    100步他已经走了99步,没理由跌倒在最后一步。

    冷静下来余乐更稳重一点给我把最后一个动作好好完成啊

    风好像更大了。

    带着雪,从山的背面落下来。

    余乐的发丝和衣摆被卷了起来,雪镜后面的眼睛,坚定无比的注视着前方,注视着脚下。

    跳

    右转270°

    给我完美的落地啊啊啊啊啊啊

    身体里的全部力量似乎都在这一刻被唤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细胞紧紧地吸附在一起,肌肉毫无怨言地拉扯出任何一个需要的形状,骨头“当当当”地拼靠在一起,形成最牢固的支架。

    余乐落在了地上。

    站稳了。

    他完成了

    完成了270°的麻花

    完成了他在国际赛场上的首次比赛

    几乎没有失误

    他做到了他能够做到的极致

    完美的让世界人民第一次看见他看见这位来自华国,21岁才转项滑雪的运动员

    “嗷嗷嗷嗷”观众们为他献上掌声,尖叫出余乐听不懂的语言。

    但那笑容,但那摇摆舞动的身体,聚集着天下间最棒的热情和祝福。

    余乐,收到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