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番外三

小说:小饭馆 作者:少地瓜
    又是一年考试时,分布在各地的学子们纷纷以各种方式行动起来, 或是奔着秀才功名赶往老家, 或是憧憬着会试考场奔赴京城,年前后本就热闹的路上, 就更喧嚣了。

    出门从来都是一件麻烦事, 尤其是这个交通和通讯都不方便的年代, 很多时候行人不仅要承担高昂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更要命的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犯罪活动。

    是的, 这时候出门是真有可能要命的, 历年外出游学或是赶考的学子们, 一出门就再也没回去的,加起来也是个很惊人的数目了。

    不过这两年,情况倒是好了不少。

    这话还要从十年前忽然冒出的一家客栈说起。

    一家客栈并非单纯的“一家”客栈, 而是一个囊括餐饮、住宿、医疗等在内的集团,它发迹于沂源府, 如今无数分店已然遍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 听说上月还在关外开了第一百八十九号分店

    一家客栈明面上有两位掌柜的, 是对夫妻,哦,便是当年轰轰烈烈做出酒精来,还得了御笔亲书的贤伉俪。据说背后站着褚、蓝、贺等几家, 靠山十分强大, 这也是它之所以能在短短十年之内纵横全国的很大原因。

    这客栈采取什么连锁的形式, 所有的店面都是一般的装潢、陈设, 店员的打扮也都差不多,不管走到哪儿都会给人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唯一的区别可能是细微之处的地方特色。

    一家客栈的饭菜和住宿都是明码标价,除了大不易居的京城之外,全国统一,不用担心上当,也不必害怕被宰。

    你可以在他家办会员卡,然后领个带单独编号的小牌子,每住一晚或是吃一回饭就能领个图案十分之复杂的戳,凑齐十个就能免单一回这个免单也是两位掌柜的那头传出来的新词儿,顾名思义,就是免了账单。

    众所周知,一家客栈的价格本就十分公道实惠,如今竟还能得十免一,自然是喜上加喜,众百姓越发喜悦,去的人就更多了。

    一家客栈另一处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不管到了哪儿,开店之前先修路

    没错儿,就是修路

    这客栈往往是城内城外一带一的双开模式,也不知两位掌柜的怎么想的,只要定下来新店地址,马上就会联系到当地父母官,捐一大笔钱提议修路。

    然后年复一年,托他们的福,一家客栈所到之处,方圆数十里的道理都是出奇的平整宽敞,天气不好时也不必担心弄得一身尘土泥水过往百姓们纷纷称道,直言这民道也不比官道差多少了,好走不说,还能省好些时间。

    这还不算,偏一家客栈还有什么专门的运输队,听说里头不乏早早退下来的士兵和积年悍匪、游侠,个个膀大腰圆高大健硕,武艺超群,非常爱管闲事

    什么偷鸡摸狗、调戏妇女,什么打砸抢烧、赖账不还,只要他们碰见了,都爱插一杠子。

    被调理的人难免气恼,可架不住人家人多势众,打又打不过,闹又闹不起那些个官府乐得有人免费替他们维持治安,更是睁只眼闭只眼

    久而久之,以无数一家客栈的分店为中心,周围数个村镇的治安都好了不少呢

    连带着如今外出赶考的书生们,也都觉得安心许多。早年十去二三的情况大大改善,基本上出了门的都能全须全尾的回来

    一群人结伴而行,白日抓紧赶路,差不多就能在天黑前找到一家全天十二个时辰营业的一家客栈投宿。只要进了这个门,大家一路上吊着的心就算能落回肚里去了。

    便是天下路边所有的客栈都是黑店,一家客栈也不是,没见着圣人御笔亲书的牌匾的复刻版还高挂着么

    “快些再快些”刚进黄泉州的民道上,两辆不起眼的马车飞速行驶着,时不时还能见两侧车窗里探出来几颗脑袋,忧心忡忡的望着阴霾的天,“若是下了雪可不妙。”

    赶车的又甩了下鞭子,闻言笑道“几位相公不必担心,再有约莫两刻钟就能到了,一家客栈通宵营业”

    “话虽如此,”一个穿着靛蓝棉袍的书生挑开一点车帘,“这几个月多得是赶考的考生,又有各处返乡的,若是去晚了,没了房间可如何是好”

    话音刚落,里头顿时响起来几声附和。

    就他们这样瘦弱的身躯,如何能在寒冬腊月露宿野外只怕还没等入考场,便先去见了阎王

    车夫一听,也觉得有理,当下顾不得多言,又接连抽了几下鞭子,“几位相公,且坐稳了”

    他才说完,前后两辆马车上就陆续发出几声哀嚎,显然是瘦弱的书生们经不住颠簸磕着碰着了。

    车夫赔笑道了句不是,又忍不住为自己辩解,“这路还算好的了呢,才刚不过几颗石子,若在往年,跑是不必想的了,只管慢慢走吧”

    车厢里几个书生先后坐回去,正了衣冠,听了这话倒是点头。

    “的确如此。”

    “诸位有所不知,前几年我外出游学,途经此地,那时还没有这般平整哩”

    “孙兄到底是见多识广的,竟连沂源府都来过。”

    穿着杏黄棉袍的书生冲才刚那位蓝袍子的拱了拱手,同其他友人一般,露出佩服的表情。

    他们这一行人来自闽南,又远又偏,为了赶上会试,清明刚过就上路了,一路走走停停,或是文会,或是游山玩水,既增长了见识,又开阔了眼界,这会儿腊月十三了才到黄泉州。若是顺利,约莫一月中旬便可到京城,修整一番之后,正好可以赴二月春闱。

    姓孙的书生拱了拱手,有些自嘲的道“诸位且少唤我姓氏吧,倒不是数典忘祖,只是春闱将近,总觉得有些不大吉利。”

    名落孙山,说的可就是姓孙的么

    众人闻言哄笑,又七嘴八舌的讨论起考试的事情来。

    “招远兄你若是孙山,我等便皆在孙山之外了”杏黄棉袍的书生笑道,到底是顺着他的意思改了称呼,只唤表字,不再喊姓氏了。

    孙招远感激的朝他作揖,又摇头感慨,“天下之大,才华横溢者何其之多日后万不可这样说。”

    顿了顿又道“听说蓝家的那位大公子爱在这一家客栈的总店过年,也不知能否遇上。”

    “招远这话说的,”另一个穿紫袍的书生笑了下,玩笑道,“他也才不过十四罢了,难不成咱们还要向他讨教么”

    旁边几人虽没说话,但也不免暗中点头。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想他们都是各地排名靠前的举子,素有才名,端的骄傲,又如何肯轻易对一个年纪跟自己打对折的娃娃低头

    “十四又如何四十又如何”孙招远却摇头,正色道,“你我不过痴长几岁罢了,若他生的早些,如今也不定怎么着呢。”

    众人就都不说话了。

    良久,杏黄袍子的人才感慨道“后生可畏啊,你们可都读过他的卷子了么端的好文章既文采斐然,又言之有物,真不愧是郭先生的高足”

    “听说他几岁的时候就跟着师父和那两位掌柜的四处游历,是出了名的见多识广”

    “难得他出身世家,竟也肯吃苦,又爱体察民间疾苦”

    “其实若论文采,他接着考下去未必不能中,又何苦再多等几年”

    “难不成你忘了蓝大人自己便是三元及第,都说青出于蓝,这位小蓝,自然说不得也要这般才好”

    一个大家族想要屹立不倒,单靠一个或是两个人是不成的,必须要代有才人出。可蓝辄再如何天赋过人又刻苦,但到底年纪太小了些,两年前中秀才一鸣惊人的时候也不过才十二岁,转过年来的春闱也才十三岁

    十三岁的状元

    这样小,还是个孩子呢,且不说叫满朝胡子花白的前辈们如何自处,又如何处理他的去处授官谁听他管

    恐怕就连圣人也会担心伤仲永,头一个做主压一压,磨磨性子。

    与其弄个不起眼的进士功名,倒不如耐下性子等几年,待十拿九稳之时,再牢牢将状元之名收入囊中

    说起郭先生,众人却都瞬间抖擞了精神,本能的又整理了下衣裳,紫袍人面上忽然涌不自然的潮红,“若能得他老人家的指点,当真是,当真是”

    饶是他自负才学,这会儿却也想不出能用什么词儿来表达自己的激动和期盼。

    同车的其他人也没比他好到哪儿去,只是孙招远却十分清醒的摇头,“够呛他老人家这些年越发深居简出了,前前后后多少人打着各色幌子寻来,你可曾见他正经见过谁”

    “哎,听说那席家长子便是拜在他门下哩”

    “是哩,听说蓝家大公子在外只唤他小师弟。”

    “唉,真是他倒是会托生”

    也不知谁说了这句不大体面的话,可也没一个人反驳,显然大家对席家这位如今才七岁的娃娃羡慕且嫉妒。

    那可是郭先生啊

    天下多少读书人做梦都想拜到他门下,如今竟大大方方收了个奶娃娃为徒

    真是羡煞旁人

    “话也不好这样说,”倒是那杏黄袍子的举子谨慎些,“便是有人情在里头,难道郭先生便是那等只看人情脸面的庸俗之辈了么多少故交好友的后人,难不成没上过门还不都给他撵出去”

    这么一听,众人躁动的心便都渐渐平息下来,好歹不是只瞧不上自己

    也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的速度渐渐慢下来,外头车夫也松了口气似的喊道“诸位相公,到了,外头下雪了,莫忘了披件斗篷再下来”

    孙招远等人闻言均是一震,相互看看,又不约而同的开始整理衣裳。

    咳,即便知道没了被郭先生收在门下的可能,但万一运气好能撞见他老人家呢衣衫不整实在不美

    若是能得了青眼,保不齐指点几句

    几人越想越美,纷纷给自己打气,拿出最饱满最昂扬的精神头儿来下车,然后齐齐打了个喷嚏

    “嘶,好冷”

    “好大的雪”

    “娘咧,好香”

    一群边南之地来的举子们,终究是被这空前的北国大雪镇住了。

    什么偶遇,什么指点,这会儿哪里还想的起来一个个只是缩手缩脚冻成鹌鹑,在呼啸纷扬的大雪里分不清东南西北,想赶紧去投宿却因实在看不清道而欲哭无泪。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