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李慧娘依旧早早便起身了,洗漱过后就到小菜园里割了一茬韭菜。
韭菜适应性强,一年四季都有,早春嫩韭是极为美味的,隔个十来天就能割一茬,前些天割过的韭菜桩子经已长出不少个头。
李慧娘手脚麻利地割完韭菜,到院中将韭菜仔细地清洗干净,放到簸箩里,随即便去了灶间。
刘氏和宋父也已经在灶间里忙活了,二郎也在帮着打下手,擀面剁馅儿,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众人都在忙活儿,李慧娘揪了些面剂子,行云流水般地擀成面皮,包了几个豆沙馅儿的豆沙包,还有些酸菜馅儿的以及菠菜香菇馅儿的素菜包子。
生了火,待水烧开,便可上锅蒸包子,隔个十分钟左右,包子散发出香味就可以出锅了。
一次生两次熟,因着有了经验,灶间里的活计进行得井然有序,没有了昨日的手忙脚乱,没花多少时间就将一切东西准备就绪。
将所有东西都规整好,李慧娘便将做好的一些包子也端出了堂屋,只在锅里留了几个,待珠珠和元宝醒来后当早饭吃。
刚出锅的包子还冒着热气,内部结构充满了水汽,膨胀起来后,胖乎乎的圆润又可爱。
诱人的味道伴随着蒸腾的热气一起散发开来,几种不一样的味道杂糅在一起,细细嗅闻能分辨出个究竟,一般无二的令人垂涎欲滴的滋味。
李慧娘昨天下午做的豆沙馅儿的糯米糍,刘氏和宋父回家后也尝过了,两人皆是称赞不已。
豆沙包的外皮上头缀了一点豆沙,刘氏一见便能分辨出来,用筷子夹了热乎乎的豆沙包,放到碗里才掰开来吃。
刚出锅的包子拿在手里有些微烫手,刘氏将豆沙包掰成两半,包子里头暗红色的豆沙馅儿便裸露了出来,顿时一股子浓烈的香甜滋味,就同脱缰的野马般蹦了出来。
刘氏就着馅儿心咬了下去,包子松软可口,豆沙香甜顺滑,还有独特的谷物香气在口腔里流转,细细品味,实在是让人流连忘返。
“这豆沙包的滋味真不错,香香甜甜的,简直吃得让人停不下来,跟昨天的糯米糍一般好吃。”
刘氏将一整个豆沙包都给吃完,才空出嘴来说话,口里的回味让人欲罢不能。
李慧娘也夹了个豆沙包吃了几口,味道和记忆中吃过的相差无几,香甜可口。
“这豆沙馅儿不仅能蒸成豆沙包,做成糯米糍,能做的花样儿可多了,直接煎成红豆饼,味道也极好,改日慧娘做了给爹娘尝尝。”
一听这话,刘氏就笑眯眯道:“那敢情好,爹娘可就等着你的新吃食了。”
吃过早饭,稍微歇息了一会儿,赶牛车的刘老头也按时辰来了,一行人手脚麻利地将物什在牛车上归拢好,便启程赶着牛车往镇上去了。
刘老头是个沉默寡言的,一贯不爱说话,除非必要,不然绝不多说一句话,时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怪人。
宋父本来也不是个多言的人,除了刚见面时,与刘老头说了几句客套话,然后就彼此沉默了。
李慧娘和刘氏两个妇人家,没道理揪着刘老头说话,在这样沉闷的氛围里,大多数时间皆是彼此静默不语的,只刘氏不时还会跟李慧娘说几句话。
牛车走得不快,甚至还比不上脚程快的壮汉,就这样慢悠悠地往镇上赶,不到半个时辰也到了。
刘老头将牛车赶到街市上,一言不发地帮着李慧娘等人把牛车上的物什都搬了下来,待东西都规整好了,才说了句“老规矩”便离开了。
李慧娘等人还是在昨日那个摊位摆摊,她们一行人到的时候,位子恰好还是空着的,便没有再寻别的地儿。
今日到得早些,旁边姚婶子的位子还没有人,物什都规整好了,宋父便生起了炉子烧水,李慧娘和刘氏在一旁包包子。
没过一会儿,李慧娘和刘氏便手脚利落地做好了几笼屉的包子,各个口味的都有,只待宋父的水烧开,就可以上锅蒸包子了。
这时,姚婶子才挑着担子出现,一见到隔壁还是李慧娘等人,老远见着就笑容满面地打起招呼来了。
“妹子,你们今日来得倒是早,我原本还想着,我们今日还能不能凑到一块儿摆摊子呢,没成想还是这般有缘。”
一放下挑子,直起身,姚氏便乐呵呵地对着刘氏说道。
见着姚氏,刘氏心里也高兴,她原本也担心着还能不能再遇着姚氏呢,要是不能挨在一起摆摊子说说话,那就可惜了。
“嫂子,我也是这般想着,见你一直没来,我这心里也是吊着,生怕来了个人把你的摊位给占了,恨不得先帮你占着位呢。”
刘氏说话一向是直言快语的,心里有啥说啥,一根肠子通到底儿,不爱耍那些花花心思。
相处短短不到一日,姚氏也差不多摸清了刘氏的为人,倒是挺喜欢刘氏这副性子的,心里也乐意跟刘氏处一块儿。
见刘氏这般记挂自己,姚氏听了更乐呵了,都要笑得合不拢嘴了。
“我在这位子上摆摊也有十多年了,虽说这是处流动摊子,位置也算不得多好,附近熟识的人一般都不会来占这个位子,所以基本上每天我都是在此处摆摊子的。”
“往后我们可能都会挨在一处摆摊子了,咱们边做买卖边说说话,那该多好啊!”
姚氏在镇上都生活了好几十年了,镇上邻里邻居的大多数都认识,况且姚氏跟余威一家关系好,根本就没什么不长眼的人敢来招惹。
何况姚氏为人处事大方得体,极少跟别人红脸闹矛盾,安安分分做人,自然就不会招惹到什么大麻烦。
“那是,有嫂子在一旁说说话,那得多得劲,那我们每天可得早点来才是,免得被先来的人占了位子!”
流动摊位的位子,自来是先到先得的,任何人也不能坏了规矩,要是谁先到了就能占了位子,没人能说个不是。
李慧娘嘴角含笑地看着刘氏和姚婶子说话,也没插嘴,见宋父捣鼓的炉子烧开了水,便将做好的包子上锅蒸了。
等包子蒸好的期间,刘氏一直和姚婶子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都是说些家长里短的事儿,李慧娘偶尔也会插几句,不过更多时候是静默听着。
没过多久,蒸笼里的包子就蒸好了,有不少路人闻了味儿走上前来问,想尝个鲜儿又觉得价格能承受的都买了。
还有一部分顾客,是昨天就买过李慧娘做的包子,惦记着味道觉得好吃,特意过来买的。
听说有了新口味,手里不差几个钱儿的,都毫不犹豫地就又买了李慧娘新做的豆沙包,吃了连连赞“好”。
像是连锁反应一般,宋家的包子摊的客人多了起来,又逐渐吸引了更多路人的兴趣,包子摊的生意亦愈加红火,聚集的客人越来越多。
好不容易将所有客人要的包子都给上锅蒸好,将蒸好的包子用芭蕉叶包好了,给最后一位客人带走了,刘氏才有了空当停下来歇一歇。
刚才一窝蜂来了一群客人,李慧娘和刘氏马不停蹄地使劲儿包包子,一笼屉一笼屉的包子不断替换下来,都没个停歇的。
连馅儿盘架子上的各种馅料都去了大半,足见刚才的境况有多紧迫,连姚婶子摊子上的豆浆都没了大半桶。
将新做好的包子又上锅蒸了,李慧娘和刘氏才稍微放松下来,宋父也松了口气,刚才忙着招呼客人也是急得够呛。
“我就说吧,你家的包子做得好,肯定会有回头客的,这不,今天就来了,还招揽了不少新客人呢。”
见李慧娘等人终于忙过来了,姚氏便给三人各舀了一碗豆浆,好给刚才忙得团团转的三人解解渴。
“依我看,你们往后可得多备着包子,照这速度,过不了多久就该卖完了,连带我摊子上的豆浆也卖得快。”
刘氏率先接过了姚氏递过来的豆浆,连灌几大口,才喟叹出声。
李慧娘见状也接过了豆浆,向姚婶子道了谢,才慢条斯理地啜饮几口。
包子摊的生意红火,刘氏自然高兴,心里也在盘算着,回到家中得跟李慧娘商量,是否得多备着馅料和面团。
“承嫂子吉言了,往后的事儿哪说得准,能将每日做好的包子都给卖完,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灌了几口豆浆,刘氏感觉自己干涩的喉咙舒服许多,这才对着姚氏开口说道。
“俗话说,知足常乐,能每日赚些个银钱让家里好过些,我也就心里欢喜了。”
姚氏听了笑眯眯道:“这话说的是。”
才歇了一小会儿,来买包子的客人便又接踵而来,宋家的包子摊又继续忙碌起来了。
期间,昨日里来过的监市余威,带着一大帮兄弟,也过来帮衬宋家的包子摊。
照惯例,在姚婶子的摊子上买了甜豆腐脑儿和油炸鬼,又在宋家的包子摊买了好几笼屉的包子。
没过多久,李慧娘做的各式包子便被一扫而空,让后来的客人失望而归。
得了刘氏的吩咐,李慧娘特意留了两个豆沙包,给姚婶子带回家去,好给姚婶子和她那孙子尝尝。
“姚婶子,这是我家新出的豆沙包,香甜可口,特意留了给婶子尝尝的。”
李慧娘将两个豆沙包用芭蕉叶包好,这才递给了姚氏。
姚氏没有拒绝,闻言便笑容满面地收下了,“好,那婶子可就不客气了,可得好好尝尝慧娘的新手艺。”
因着今日收摊得早,远远没到跟刘老头约定的时间,李慧娘和刘氏便打算去探望在镇上住着的宋玉娇。
一来是刘氏许久没有见着自己的两个外孙了,二则是可以问问宋玉娇,有关去府城寻宋大郎的事儿到底如何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