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父子猜忌

    楚锦瑶从坤宁宫出来, 一路不说也不笑, 直接往慈庆宫走去。玲珑几人也没了说笑的心思,直到走进慈庆宫, 玲珑才敢将疑问问出口“太子妃, 皇后这事皇上会怎么处理”

    这谁知道呢,皇帝说他自有决断, 可是清官不断自家事, 就是因为再清明的人都会被情绪蒙蔽, 而皇帝还不是个清楚明白的人。

    玲珑和丁香也意识到这个势头对他们大为不利, 丁香忍不住说“太子妃已经把证据都摆出来了, 那个秋霜的话明明疑点重重, 皇上为什么不信太子妃”

    “他不是不信我, 他是不信权力。”楚锦瑶说着进了门, 抬头一看, 顿时怔住, “殿下,你怎么回来了”

    秦沂正在东次间看书,听到动静,他放下书朝外走来。仿佛是往日的情形颠倒, 楚锦瑶数不清多少次到门口迎接秦沂,却很少有秦沂比她先回来的时候。

    看到太子,玲珑几个丫鬟麻利地给楚锦瑶卸下外面的重衣裳, 然后就低着头退下。楚锦瑶随着秦沂坐到东次间, 秦沂问“听小林子说你去坤宁宫了。怎么样”

    楚锦瑶摇头, 秦沂对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意外,他随意一笑,安慰楚锦瑶“别太在意了,你尽力就好。”

    楚锦瑶如何不知道尽人事听天命的道理,可是大道理之所以为大道理,就是因为人人都会说,却未必有几个人能做到。

    楚锦瑶接触到他平静无澜的眼神,心里不知为何感到不痛快。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有一副铁打的心肠,秦沂变成如今这种薄情冷静的模样,恐怕皇帝居功甚伟。

    楚锦瑶说话的语气不由温软下来“殿下,既然你回来了,为什么不去坤宁宫看”

    “我去了,情况只会更糟。”秦沂说这句话时非常冷静,早在他下令拒绝瓦剌议和的时候,或者更早,在他监国的时候,他就已经预料到这一天。

    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每朝每代的太子都逃不掉被猜忌的下场,他也一样。淑妃的局中有许多破绽,可是正如楚锦瑶所说,一个人只会看到自己想看的,不然,即便楚锦瑶和秦沂将这些摆带皇帝眼皮底下,他也会视而不见。

    到现在,已经不是小齐后之死的问题了,这是皇帝更愿意相信秦沂还是肃王的问题。

    秦沂不甚在意,他反而非常小心地看着楚锦瑶的肚子“你的肚子越来越大了,虽然四个月到八个月比较稳,但是也不能操劳太过。他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你只管安心养胎,不用管他们。”

    楚锦瑶也觉得烦,她只是有些遗憾,放宫女出宫这件事,看来只能暂时放下了。楚锦瑶正打算和秦沂说什么,突然神情一怔,随即就惊喜地对秦沂说“快来,他又动了”

    秦沂也精神一整,自从进入正月,胎动越来越明显,秦沂早就听楚锦瑶说过孩子会踢她,但是因为政事忙,一直无缘得见,直到正月诸事落定,胎动也日益频繁,秦沂才亲手摸到胎动。

    秦沂第一次触碰到胎动时深感奇妙,到现在,他再一次将手放在楚锦瑶的肚子上,依然觉得不可思议,这里面便有一个融合了他和楚锦瑶血脉的孩子,再有三个月,他就能出来了。

    这个孩子似乎感觉到父母情绪不高,现在正努力彰显自己的存在感。楚锦瑶轻轻笑了起来“你也听到了是不是又在怪罪我们疏忽了你。等你出来的时候,京城正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时候娘亲带你去看桃花,你一定喜欢。”

    秦沂不知不觉也放柔了神色,是啊,等春天的时候,他最珍贵的礼物,就要降临了。

    乾清宫里,皇帝对着金雕玉砌的宫殿,头一次觉得这帝寝空荡荡的。

    明明只过去几个月,而皇帝却深刻地觉得自己苍老下来。

    这种感觉在他看到前来奏事的六部尚书时,越发明显。

    如今的六部骨架都是战时由秦沂提拔起来的,整个朝堂说是大换血也不为过。皇帝熟悉的面孔,竟然一个也看不到了。

    若皇帝肯再往深想一想,就能想到,他熟悉的面孔之所以再也看不到,是因为这些高官都死在宣府事变。

    可是皇帝只是感慨,并不深思,他叫来礼部的官员,说出自己的想法“皇后她陪了朕十五年,还替朕生下一儿一女,她比朕小了那么多,却早早的就走了。朕没能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只能在后事上加倍补偿她。皇后的丧仪,要好生操办。”

    礼部尚书和自己的副手侍郎对视一眼,都露出为难之色。礼部尚书上前一步,拱手问“陛下,您说的大办,是指比照什么规格”

    皇帝简直觉得这个问题莫名其妙“至少不能比文孝的差。她们俩是同胞姐妹,没什么先后之分,比照文孝当初的规格就是了。”

    礼部尚书越发为难,先不说小齐后作为继后,丧礼规格和长姐兼元后齐平合不合礼法,就只说建兴八年和现在的国力情况,就不能同日而语啊。

    建兴八年,天下承平,国库丰盈,文孝皇后作为皇长子的母亲,后事风光大办没有任何问题,可是现在呢小齐后犯了众臣的忌讳,间接害死许多人,整个国都差点撑不过来。如今百废待兴,京城刚刚重建完,正是需要修生养息的时候,却将国库大部分的钱花在给小齐后办葬礼上

    别说内阁和户部能不能同意,便是礼部尚书这个主管祭祀国典的专职礼官,都不会愿意这种事。

    礼部尚书沉默,无声地表态。皇帝看到这里,十分惊讶。他是堂堂天子,现在只是想让陪伴了自己多年,如今还死的不明不白的妻子有一场体面的葬礼,这都不行吗

    皇帝的脸也拉了下来。

    好在僵持了没多久,太监禀报肃王来了。礼部尚书借机告退,出门时,礼部尚书看到肃王,站住身对肃王行礼“肃王殿下。”

    “尚书不必多礼。”

    皇帝还在里面,这不是一个寒暄的场合,两方人短暂地问候过后,就彼此别过。错身而过时,礼部尚书看到一个穿着青衫的单薄儒士,他的模样和进京赶考的书生别无二致,可是能出现在这种地方,便注定他不会是一个普通书生。

    礼部尚书并没有在这个人身上投注多少注意,这个时候,他还只是把这个青衫书生当成一个普通的近臣罢了,天子也是人嘛,总是有偏好和亲疏的。

    肃王和方濮存走到内殿,躬身行礼“参见皇上。”

    皇帝终于见到一个熟悉的面孔,他亲切地对方濮存说“你在京城,住的还习惯吗”

    皇帝从瓦剌回来,自然把大功臣方濮存也带出来了。皇帝牢牢记得那段时间,议和使臣故意拖延时间,瓦剌人的态度越来越恶劣,是方濮存左右周旋,一力把他救出来的。现在看到方濮存,皇帝心里说不出的亲切。

    “禀陛下,臣一切都好。”

    肃王关切地问“父皇,您在瓦剌受寒,回来后可召太医看过了”

    平安脉当然早就请过了,皇帝身体没什么大碍,但是因为这一冬天担惊受怕,以及塞外的寒冬不比宫中处处烧着地龙,所以皇帝不免损耗身体,底子有些虚。皇帝这几日天天喝药,听到肃王的问候,皇帝心头涌上热流,眼神也变得和蔼起来“太医来过了,说来说去就是那一套。反倒是你,一直记挂着朕的身体,有心了。”

    肃王不远千里亲自护送皇帝回京,皇帝如今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秦沂是太子,天然吸引着众多目光,走到哪里都光芒万丈,而三皇子是小齐后的儿子,有小齐后帮衬,皇帝也偏疼幼子几分,所以身为二儿子的肃王是最受疏忽的。皇帝也是现在才发现,原来二儿子长得英武挺拔,仪表堂堂,尤其难得的是,极为纯孝。

    肃王低着头谦辞“父皇谬赞了,儿臣无甚才能,胸无大志,所求不过是安稳度过这一生罢了。为父亲尽孝是儿臣的本分,儿臣不过关心父亲的身体,做些琐碎的小事,论起孝心,怎么能比得上为父亲分忧的皇兄呢。”

    皇帝脸色不觉冷下来,他想起来,自他回来,秦沂似乎还没主动来请过安。上次秦沂是随着一大帮臣子,敷衍又官方地问了问,便继续去文华殿处理政务了。而且,皇帝慢慢发现一件事,秦沂不肯叫小齐后为母亲,其实也没叫过他父亲。无论公开还是私下,秦沂总是叫他“陛下”。

    肃王仿佛没有察觉到皇帝的脸色,依然一脸恭谦地站着。方濮存看了看,说“陛下,你如今身体欠佳,正是需要子女侍疾的时候,但是太子忙于政事,恐怕抽不出多少时间。”

    肃王立刻上前一步,行礼道“儿臣愿意侍奉父皇,为父皇分忧。”

    皇帝想了想,说“你毕竟已经有家室了,长时间把王妃留在庆阳也不成样子。这样吧,等过几天天气转暖,让肃王妃也一同过来吧。”

    肃王大喜,躬身行礼道“谢父皇。”

    皇帝继续和方濮存说话,肃王等了一会,借机告辞。离开前,方濮存和肃王的眼神飞快地对上,又状若无事地移开。

    成年的皇子不得留在京城,肃王身为男子,无论是会封地还是回京城都方便的多,但如果皇帝让肃王妃也搬回京城,那意味就不一样了。

    女眷也在,至少说明皇帝有意让肃王长留京城,一时半会,是不用走的。

    父子猜忌,竟然已经到了不需要掩饰的地步。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