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开始正式投产之后, 余简突然有一种原来真的可以躺着赚钱的感觉。
当然, 她躺着赚的不是真的钱,而是生命, 厂里每卖出一台垃圾处理器,她的生命值就会上升一大截, 而且这些垃圾处理器在工作的过程中, 也无时无刻不在为余简赚环保值,也就是生命值。
垃圾处理器的售价是1000元台。
对于国内来说, 这个价格已经算是高价, 但是换一下汇率,在外国人眼中, 这个价格绝对算得上低价。
国外的垃圾污染问题要比内地更快爆发, 面对这样一台还算便宜的垃圾处理器, 不少国家的负责人, 特别是一些大型农场的负责人,都愿意采购。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 第一批共一百台垃圾处理器终于售出, 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兴奋不已。
虽然由于成本限制, 这批货的利润要在售价上折半, 但也算是高利润。
更重要的是这批货是卖到国外的, 所以他们收到的是重要的外汇。
这笔钱不仅可以直接从国外购买实验仪器,还可以直接跟国家换人民币,不管是对厂里,对学校, 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毕竟现在国家也不富裕,也缺外汇,突然有这么一个固定的外汇来源,简直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国家都认可了工厂,相当于给工厂的经营另加了一份许可书,多了一层保险,不用再担心突然而来的政策改变。
至于余简这里,以她个人的想法,其实还是觉得应该定高一些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不过之前在跟齐教授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什么,话到嘴边,却只是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
一方面工厂的管理者不是她,在投资结束之后,她就只是一个分钱的“股东”。
具体如何定价,如何经营,还是要由现在工厂的负责人,以及b大的教授们联合开会决定。
她不是不能提这个价,也不是没有自信说服这些人按照她的意见提高价格,只是这么做没有意义,即便她想尽办法提高了价格,这时候民风普遍淳朴,要让那些销售人员按照她的想法进行销售,反而更难做到。
至少这个定价还知道翻倍,已经算很不错了。
没必要强求再高的价格。
另一方面,其实余简也是有私心的。
因为这批货定价越低,卖出去的也就越多,有更多人使用机器,她的生命值涨的就越快,而且还是持续性稳定的生命值增长。
毕竟她一开始投入做这件事就不是为了赚钱,要想赚钱,她完全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日用品和美容院当中,这两个行业能给她带来更多快钱。
而不是费劲辛苦,投资大半年,花了十数万才把这个厂子建起来,结果她只能拿到利润的百分之五。
以百分之五的分成来算。
如果一台机器的利润是500,她个人只能拿到25块钱的利润。
卖出100台机器,她能拿到2500块钱利润。
她建厂的投资成本是十几万,就以十万块钱的投资成本算,要想把这笔钱赚回来,一共需要卖出4000台机器。
全世界范围内的4000台,看上去不是很多,但毕竟垃圾处理器是固定资产,买了一台之后可能很长时间才会更换,要想卖出4000台机器可没有那么容易。
更何况这4000台机器卖出去,分到她手里的这笔钱还仅仅只是建厂的投资,对她个人来说并没有达到完美盈利的效果。
这也是余简对这次建厂的利润并不关心的缘故。
但是转念一想,只要记得这次建厂最初的初衷是为了环保值增长,就不会再有亏本的感觉。
所以她自然也不会特意去说是不是定价低了这种事,既然她拿不到最多的利润,总要从别的方面找补回来,比如说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把垃圾处理器卖出去,从而大大提升她的环保值。
这一部分环保值,可以很好地抵消她手底下饮料厂和护肤品生意越做越好带来的影响。
不过这还不够,这一批垃圾处理器功能比较单一,是最基础的垃圾处理器,主要针对一些易腐垃圾,虽然可以很好地处理易腐垃圾,却治标不治本。
而未来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塑料垃圾。
也是从白色污染开始,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对土壤造成的影响,对海洋造成的影响,以及对人类自身造成的影响。
余简之前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只是迟迟没有解决的办法,这次她在那个奇怪的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着重关注了这一类的书籍。
这部分书籍主要涉及到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物理只是依然是机械方面的,塑料垃圾分解同样需要有仪器进行辅助。
至于化学方面,就主要涉及到塑料制品的分解问题,里面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如何更好地分解塑料,如何制作出容易被分解的塑料制品,以及如何避免塑料制品对人类的危害等。
把她觉得近期可能用到,对她有用的一些知识点摘抄下来,并寄出,之后的事就跟她无关了。
反正不管她是否参与其中,在面板上依旧会记录她是这些知识点的源头,完全不用担心有人会昧了她的功劳。
解决完这个大问题,余简的心情也轻松很多,感觉心里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
回到h市之后,余简特意在s市逗留了一段时间。
之前她寄回来的那些衣服,已经被整理过一次,把所有的衣服按照破损程度分门别类,最好的自然是毫无破损的一档,最差的就是看上去像块抹布的一档。
在这批衣服寄回来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张菊兰已经在服装方面花费了很多功夫,这次应对起这些问题来绰绰有余。
这次余简再问起张菊兰要不要负责这方面的事时,她想也不想,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
不久之后,这边就由张菊兰负责,招了一批员工,唯二的条件是会缝纫技术,以及勤快。
z省整体在刺绣方面的造诣比不上隔壁省,但是因为这个年代大部分家庭都秉承着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原则在生活,基本上家庭主妇都会缝东西,还有不少人学过绣花。
只要不求高大上,基础缝衣服的操作没什么问题。
对这批二手服装的处理工作,主要就是“以旧换新”,尽可能做到销售的时候没有人看出来它们原本存在瑕疵。
这一点要想做到并不难,只是在这批服装的销售问题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张菊兰愿意在处理二手服装上下功夫,也能把这份工作做的很好,却依然不敢担起销售的责任,并且屡屡表示她不擅长与人打交道。
哪怕余简表示同时担起销售的工作,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依然被张菊兰严词拒绝。
用的还是一样的理由,她不适合销售。
余简并不意外张菊兰做出这样的决定,事实上在她问出这个问题之前,就已经猜到了张菊兰会有这样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面,张菊兰擅长的方向是服装和首饰,余简自然不会勉强她做出抉择。
之所以一次又一次跟张菊兰这么说,重点是为了逼出另一个人。
果然没过多久,沈翠云就找上了她。
这段时间沈翠云一直在跟着张丽学习销售护肤品,也算有所成就,只是她这个人打从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是为了给张丽打下手。
迟早有一天,她会自己独立出来。
只是要如何不知不觉独立,也是一个问题。
正好这时候余简手里缺一名负责销售的人,她从余美口中知道消息之后,直接就找上了余简。
这也是余简的目的,一次次问起张菊兰这个问题,同时一次次在余美面前表露她对张菊兰的真实想法。
张菊兰跟余美现在不再是姑嫂,反而变成了闺蜜,每次张菊兰遇上什么事都会跟余美说,而余美很清楚知道余简心里的想法,知道余简绝不会逼张菊兰选择销售。
只要余美足够聪明,就会知道余简的想法。
余美是所有人当中,跟在余简身边最久的人,又在美容院和培训班锻炼了几个月,哪怕脑子转的慢,再多转几圈,就明白了余简的想法,适时地向沈翠云透露了这件事。
这也是为什么沈翠云会主动找上余简的原因。
这次负责销售衣服的事,不能由余简主动找沈翠云,毕竟沈翠云一开始是冲着护肤品来的,中途卖衣服反而是断了她的计划,稍稍处理不好,朋友之间会有隔阂。
所以必须是沈翠云主动找上余简,主动提出要求。
当然,如果沈翠云从余美口中知道这个消息,却没有反应,她就需要另外找人接手这方面的工作。
或者只能去培训班那里找新人接手。
这样的话相对会麻烦一点,但至少从培训班招的人更值得信任。
好在沈翠云主动找上门来了。,,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