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 112 章

小说:系统逼我做圣母 作者:罗青梅
    曦光映雪, 一道道清冷光华闪烁流动,给人以璀璨之感。

    无数道眼光怔怔地落在九宁身上, 望着她肩披辉光,一步一步走近。

    许多年后,在场诸人垂垂老矣,记忆模糊, 神智不清,但他们依然记得这一天,看着长公主踏雪而来。

    这一幕深深地镌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任岁月冲刷洗涤, 仍然洗不去这一刹那的绝代风华。

    姿容冠绝, 天香国色。

    迎着众人静默的注视, 九宁轻拢斗篷, 步上月台, 裙裾扫过积雪, 走到李昭面前, 眼帘抬起。

    “雍王别来无恙”

    李昭看着九宁,眸色黑沉沉的,嘴唇动了动。

    还未答话,几声突兀的“哐当”撞响传来, 人群里一阵骚动。

    原来几位士兵和年轻官员被九宁容光所慑,一时失神, 手中刀剑纷纷落地。旁边的人被这几声当啷响声唤醒神智, 定定神, 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那几位士兵窘得面红耳赤,忙手忙脚乱地捡起自己的佩刀。

    许久后,卢公最先回过神,目光扫一圈左右,见那些穿白氅的士兵队形严整,并没有要攻击的意图,而且高僧雪庭和他们同行,知道他们绝不是凤翔节度使的部属,心中既惊喜又疑惑,看九宁和李昭认识,低声询问“这位是”

    李昭视线仍然在九宁脸上,掩唇咳嗽一声,轻声道“这位是长公主,武宗之女。”

    武宗仍有血脉存活于世,这卢公隐约听说了一些,但长安成为一座孤城,乱军随时可能冲进大明宫,宫城内所有人的生死全部系在他一人身上,他心力交瘁,实在没心思去打听其他,加上两地相隔遥远,音讯不通,知道李曦还活着后,他便没再费心继续关注蜀地那边的动向。

    卢公只知道长公主貌甚美,有第一美人之称,和其母崔贵妃一般容色倾城。

    后来辗转听说长公主性烈,敢冒着风险深入梓州,从不可一世的邓珪手中解救两位兄长,他曾感叹长公主不愧是武宗之女。

    却没想到,这位流落民间的长公主居然能够带兵守卫长安

    卢公还在愣神,九宁先问李昭“可派人通知后宫妃嫔”

    李昭反应过来,心里咯噔一下,扭头吩咐内侍“去拦住太后。”

    太后说过,为避免遭乱兵侮辱,城破之时她会带着妃嫔和公主、郡主、命妇们自尽。

    现在必须派人通知太后

    内侍知道事情轻重,应喏,转头撒腿就跑。

    九宁扭头嘱咐兵士几句。

    那兵士点头应是,带着一支小队快步跟上内侍。

    九宁转头,朝卢公一揖,眉眼弯弯,含笑道“让卢公受惊了。”

    卢公一怔,捋须笑道“这哪是受惊”

    长公主救下长安,他就是此刻死了也无憾

    在场的文官们抱着必死之心慷慨赴死,不料会出现这样的变故,呆呆地傻站了一会儿后,猜出九宁的身份,松懈下来,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嗡嗡的说话声中,卢公掩住惊愕,来不及和九宁多寒暄,做了个请她和李昭入殿的手势。

    九宁会意,和卢公并行,李昭也拔步跟上。

    三人掉头往大殿走,雪庭默默跟在一边。

    其他人紧紧跟在他们身后。

    现在危机还没有彻底解除,他们必须冷静下来,不能掉以轻心。

    卢公直接问九宁“贵主带了多少人”

    九宁道“不瞒卢公,只有两万人,凤翔节度使已经攻入外城,我们只是暂时将他们拦在宫门外。”

    说着慢慢道明昨晚的事。

    他们赶到长安时,长安业已失陷。

    九宁不懂行军打仗,只交代杨涧和炎延务必夺回长安,不能让凤翔节度使在城中烧杀抢掠。

    两人领命,分别带一万人从西面和南面入城。

    这时,凤翔节度使正在带兵攻打宫城。

    九宁和周嘉行住在长安的时候,曾让炎延注意观察长安城的道路布局,炎延将长安布防图记得滚瓜烂熟。入城后,见对方已经占据半座长安城,只差最后一步攻入宫城,权衡过后,认为兵贵神速,不及修整,带兵直入朱雀门。

    凤翔节度使那时已经和刘将军鏖战了几天,终于攻破宫门。眼见宏伟的宫殿缓缓朝自己敞开大门,他志得意满,欣喜若狂,仿佛自己已黄袍加身,正趾高气扬地站在阶前仰天大笑,不料背后突然响起破空之声,几支铁箭如流星赶月,飞扑而至。

    幸得他的稗将机警,举刀格开铁箭。

    凤翔节度使回头看着那几支铁箭,笑容凝在脸上,惊出一身冷汗。

    炎延就如天降神兵,打了凤翔节度使一个措手不及。

    他恼怒不已,掉头迎击炎延。

    此时守城的刘将军见援军赶到,喜极而泣,热血沸腾,带着剩下的几千残兵杀出宫门,将凤翔节度使堵在朱雀门内。

    正打成一团时,杨涧带兵赶到,合围凤翔节度使。

    凤翔节度使不料又有一路援兵赶到,心中大骇,疑心他们还有援军,终于从即将攻占大明宫的狂喜中清醒过来,怕自己深陷宫城无法全身而退,一时有了动摇之心。

    主帅都怯了,底下兵士更是人心涣散,掉头就跑,差点溃兵。

    凤翔节度使无力控制局面,见大势已去,并不恋战,迅速带着几千精锐突围出去。

    现在炎延和杨涧已经夺回宫门,刘将军怕凤翔节度使悄悄从其他方向潜入宫城,带着人去巡查其他宫门了。

    年轻官员听到这里,惊喜地喊出声“刘将军并未战死”

    九宁道“刘将军只受了些轻伤。”

    众人大喜过望,长出一口气。

    卢公松口气,心念电转,飞快思考现在的局势,道“城中存粮充足,两万人,守城足矣不过”

    不过没有人会回援长安。

    他们之前曾发出无数道勤王令,李元宗和周嘉行忙着和契丹作战,其他节镇,无一人应召。

    一个都没有。

    诸地豪强早已放弃长安。

    九宁带回来的这两万人和刘将军那几千残兵足可以守住宫城,但凤翔节度使只是一时轻敌才会狼狈退兵。

    他现在只是暂时退去,等他收拢溃兵,还会卷土重来。

    而据九宁所说,还有另外十几路乱军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目标直指长安,想跟在凤翔节度使身后分一杯羹。

    他们肯定会和凤翔节度使合作。

    届时,两万五千人,如何抵挡得住对方的十几万大军

    卢公忧心忡忡。

    九宁脚步顿了一下,望一眼东边的方向,道“卢公不必担忧,我们只需要守住长安即可。”

    长安毕竟是一国之都,城坚墙厚,而且布置了许多机关,如果不是李曦丢下满朝文武悄悄逃走导致群龙无首、人心涣散、大臣权贵陆续带兵出逃,凤翔节度使未必能这么快攻入内城。

    卢公顺着九宁的视线看向东边,只看到逶迤的宫墙,茫然了一瞬,忽然心里一动。

    “贵主是指李司空和周使君”

    卢公的语气充满怀疑。

    这二人打退契丹,实力大增,势必会重新划分地盘,届时中原二人鼎力,局势肯定会发生变化,说不定会迎来一场大战。他们不忙着巩固自己的地盘,怎么会分心守卫长安

    九宁没有多说。

    一旁沉默不语的李昭撩起眼皮,看她一眼。

    九宁挑眉回瞪回去。

    这时,刚才领命去通知太后的内侍跑进大殿,气喘吁吁道“太后和诸位贵人安然无恙。”

    众人齐齐松口气。

    接连多日大雪,终于放晴。

    这天下午,所有伤兵撤回内城。

    卢公冷静下来,分派人手去守各个宫门。逃散的宫人纷纷回宫,仅剩的朝臣们匆匆安顿好家人,迅速回归各自的岗位,各司其职,宫内很快恢复秩序。

    凤翔节度使逃出城后,果然没有退兵,他收拢兵马,原地修整,随时可能再次攻城。

    刘将军还在宫城外布防,杨涧和炎延立好营盘,先后回宫,向九宁禀报军情。

    卢公见到二人,大加赞赏,在得知炎延是女子后,差点没惊掉下巴,笑道“长公主部曲不输昔日娘子军。”

    九宁笑称不敢。

    她知道卢公这人最喜欢给别人戴高帽子,等把别人哄得轻飘飘不知天高地厚时赶紧给对方下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是周都督告诉她的。

    周都督脸皮厚,不吃卢公这一套,不管卢公怎么正面夸奖吹捧、侧面讽刺激将,他就是不接招。

    卢公无可奈何,后来想请他发兵都是直接和他谈条件。

    九宁决定效仿周都督,面对卢公天花乱坠的甜言蜜语,什么都别说,只需要微笑以对就够了。

    她不接卢公的话茬,卢公笑了笑,止住话头,转而说起太后。

    太后和宫嫔们想见九宁。

    九宁摆摆手,道“如今外城乱匪横行,我想打开一道宫门迎老弱妇孺入内城,还有这些天从前线撤下的所有伤兵,也将他们接入内城养伤,卢公觉得如何”

    卢公愣了一下,点点头。

    当即吩咐下去,命宫人们清理出几座空着的殿宇安置百姓和伤兵,并派宫中奉御、医者前去为伤兵们诊治。

    年轻官员们激动不已,纷纷出言称颂九宁。

    九宁听得牙酸,随便找了个借口走出大殿,炎延和杨涧立刻跟上她。

    没了其他人,九宁问炎延,“现在城中状况如何,能守得住吗”

    炎延想了想,道“贵主放心,能守几个月。刘将军是禁卫军统帅,熟知内宫布局,可以接着守城,我和杨将军从北向南收复失陷的里坊,将乱军赶出内城,再逐步抢回外城。”

    旁边的杨涧插嘴道“必须抢回外城,否则等其他乱军赶到,我们就无路可退了。”

    九宁点点头,道“你们可以随机应变,现在长安的安危,城中数万百姓的生死存亡,就都扛在你们肩上了。”

    两人挺直脊背,齐声应是。

    情势紧张,凤翔节度使还在城外虎视眈眈,两人不敢耽搁,匆匆交谈几句,先后离去。

    九宁送他们出宫城,斗篷裹身,立在箭楼上,目送二人骑马跨出宫门。

    马蹄声远去,九宁回过头,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跟过来的李昭。

    李昭已经脱下甲衣,穿一袭宽袖袍衫,紫金冠束发,站在城头,俯瞰城下秩序井然的川兵。

    已近迟暮,漫天云霞蒸腾浮动,霞光映在积雪上,光华万千。

    士兵们的甲衣在暮色中闪闪发光,熠熠夺目。

    九宁“雍王想问什么”

    李昭望着炎延和杨涧远去的身影,“你什么时候离开成都府的”

    他走的时候,炎延正率兵攻打梓州,等他快出川时,炎延打败邓珪、夺下梓州的捷报传来,那时并未传出九宁离川的消息。

    九宁能这么快抵达长安,炎延和杨涧能在危急时刻拦住凤翔节度使必定是提前计划好的。

    李昭估算了一下日子和行军速度,知道九宁一定早就出发了,不然不可能及时赶到。

    她故意隐瞒消息,就是为了来一个出其不意。

    九宁道“你去辞别李曦的时候,我已经准备返回长安,打下东川,控制西川,为的就是稳住长安西面局势,确保夺回长安时不会腹背受敌。你离开成都府时,我都安排好了。你只比我早走几天罢了。”

    她顿了一下。

    “雍王,这一路我就跟在你身后。不然,为什么你只带了十几个亲随,却能一路畅行无阻”

    得知李昭辞别李曦、即将回长安时,九宁没有阻拦因为她当时早已经决定回长安。

    远比李昭更早。

    去年随周嘉行离开长安的那一晚起,九宁就做好了返回长安的准备。

    救下李曦兄弟,稳定蜀地局势,只是开头,长安是都城,是武宗、崔贵妃和崔氏的家乡,她迟早会回到这里,守卫这里的百姓。

    其实炎延早就打败邓珪,九宁故意让人隐瞒下来,拖了半个月才放出消息。

    等世人得知东川易主的时候,炎延和杨涧正护送她出川。她在出川的路上收拢了几支乱军和流民,不断壮大队伍,为让新兵们适应,炎延和杨涧建议放慢行军速度,不然他们会比李昭更快抵达长安。

    李昭闭一闭眼睛,语气一沉,近乎失态地道“不可能”

    九宁不可能跟在他身后,更不可能保护他

    “不可能”九宁低头,手指拂去城头砖墙上的积雪,“你觉得我不可能守卫长安”

    李昭唇角一扯。

    “你自小流落在外,是周家抚养长大的,长安于你而言,只是一座陌生的都城,你收拢你父亲留下的亲兵,拿下东西川都是笼络人手、收买人心的手段,根本不是为了李家。”

    九宁没有否认,“是啊,不是为了李家。”

    她话锋一转,“那雍王又是为了谁呢”

    李昭没答,掩唇咳嗽。

    九宁缓缓道“你是李家儿郎,自小在宫廷长大,眼见王朝迎来末日,你孤注一掷,杀曹忠,算计李司空,算计江州,算计鄂州,算计我都是为了李家,你知道没法力挽狂澜,还是想试一试。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李曦丢下满城百姓逃走,失了君王气节,你承担下这份责任,回来赴死,你无愧于李家。”

    李昭抬起头,脸颊苍白,眸中浮起几道亮光,“你都懂都懂可你不愿”

    九宁坦然地看着他,“可我身为武宗之女,借助父亲的名声收拢流民乱兵,却不愿和你一起承担这份责任,所以你很失望,是不是”

    李昭凝眸望着她。

    九宁转身,望着城下来回巡视的士兵。

    “堂兄,所有人都说你像我父亲。你们确实像但又不像。”

    李昭一笑,“你从未见过武宗。”

    她从没见过生父,怎么知道他们哪里像,哪里不像

    九宁点点头“是没见过。所以我认真研读他留下的札记,想知道他的心愿是什么。”

    李昭怔住。

    九宁低头,从袖中取出一份纸页泛黄的册子,册子边角已经卷翘翻起,看样子读它的人时常翻看。

    李昭扫一眼册子,他认得武宗的笔迹。

    册子确实是武宗亲笔所写。

    九宁手指拂过书册。

    崔贵妃和崔氏的心愿很简单,她们想过太平安生的日子。

    武宗呢他还有什么心愿

    九宁问过雪庭。

    雪庭说武宗无愧于心,并无遗憾。

    九宁一开始不大相信,觉得雪庭可能是在安慰自己。

    看完武宗的札记后,她发现雪庭没有撒谎。

    武宗确实没有遗憾,他生前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知道无可挽回,他坦然接受这个结果,就像接受春夏秋冬四季轮换一样,没有愤慨,没有悲伤。

    李昭和武宗最大的不同在于,武宗早已接受王朝注定灭亡的结局,在洞悉一切的前提下努力尝试,他愿意一个人承担所有,但他不会强求别人和他一样勇敢,他允许别人懦弱,允许别人自私,允许别人苟且偷生,就像一座大山,包容一切平凡和胆怯,他是个君王,亦是个慈爱的长辈,希望子孙后辈能逃离纷争,安心度日。而李昭虽然清醒理智,实则心底没法接受现实。

    一条大船即将沉没,船上所有人都将随之一起沉入大海,武宗选择将其他人送下船,自己留下掌舵,能成就成,不成就罢了。李昭不肯走,他宁愿和大船一起葬身海底,也不会松手。

    李昭的做法不对吗

    不,从他的立场来说,他并没有。

    那像周嘉行这样的人就是乱臣贼子了吗

    也不。

    世道艰难,老百姓食不果腹,朝不保夕,各地节镇横征暴敛,没有一处乐土,多少无辜百姓冻饿而死、惨死在乱兵铁蹄下或是被欺压之死,他们就活该忍受这样的苦难吗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周嘉行从底层崛起,用他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又有什么错

    李昭把江山视作李家的,他愿意扛起这份责任,想重振李家的荣光。

    但这万里河山,数万万百姓,真的属于哪一家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家曾为百姓带来丰衣足食、繁荣安定的太平盛世,曾建立庞大的帝国,但后来它腐朽了,衰败了。

    武宗确实没有遗憾,他看透一切,他尊重所有人的选择。

    九宁翻开札记,缓缓念出其中几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

    这江山,不是哪一位君王的,它属于老百姓。

    李昭脸色微变。

    九宁合上札记,“堂兄,如果现在你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可以在几年内结束乱世,但必须换一个君王,一个是李曦继续做皇帝,而分裂的局面还要持续一百年,你会选哪一个”

    李昭垂下眼眸,朦胧的夕光打在他脸上。

    九宁知道他的选择。

    李昭会选第二个,因为他是李家儿郎,他追求的一切都是为了延续家族的荣耀。

    至于在这一百年的纷争中百姓们将遭受多少痛苦李昭会关心,会同情,但在他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牺牲。

    但是老百姓们愿意吗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血肉铸成的生命,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所追求的的一切,不过是安安生生过日子而已。

    豪强权贵有私兵保护,有钱财傍身,他们没有。

    他们无力反抗,无力拯救自己。

    但至少,他们有权力选择跟随谁。

    “堂兄。”九宁扭头,看着李昭,“王朝迎来末路,节镇拥兵自重、宦官秉政、官员昏庸、门阀斗争、流民起义这些都只是表因,底子烂透了,即使能拖延一时,以后还是会被推翻。”

    新的权贵已经崛起,他们迫切需要迎来一个崭新的王朝,一个重新确立规则,让他们可以顺理成章改头换面的王朝。他们将成为新王朝最忠实的拥护者。

    底层老百姓不关心大明宫的主人到底是谁,谁能让他们吃饱肚子、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他们就效忠于哪一方。

    王朝更替,势不可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夕光渐渐黯淡下来,李昭咳嗽几声,轻轻道“你呢你选第一个”

    他忽然笑了一下,“妹妹,你心系百姓。”

    九宁沉默了一会儿。

    是啊,她选第一个。

    不是因为她有多无私,多伟大,只因为她是一个人。

    一个普普通通、有自己的私心、曾因为被逼着做好事而不胜其烦的人。

    也许真正的她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恶魔,也许她犯下不少罪行,也许未知的力量惩罚她的目的就是逼她做一个好人九宁曾经拒绝承认这一切,但这一世认认真真走这一遭,她不得不承认,她真的喜欢好人。

    被温柔对待,被其他人呵护珍视,于是也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善待其他人。

    九宁轻笑,将札记递给李昭。

    “我会尽力守卫长安,保住宗室,保住它的尊严和体面。”

    李昭接过札记。

    “那这江山呢”

    “我不知道。”九宁抬手掠掠发鬓,“我扛不起,堂兄,你也扛不起。谁能平定中原,结束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谁有能力扛,谁能扛得住,就由谁来扛吧。”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