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 162 章

    隆禧攒了一堆计划等着汇报,又不想去御书房和其他人一起,御书房的氛围太正经,不适合他发挥,他汇报工作要有长辈们在旁边陪着才行。

    有长辈在旁边看着,他撒泼打滚才不会挨打。

    臭小子的小算盘打的啪啪响,幸好皇帝不在这里,否则的话就算旁边又太皇太后拦着他也少不了一顿打。

    太皇太后她们听完他的雄心壮志后笑成一团,她们不太清楚外面的情况,但是知道有名的戏班子演出一次有多贵,有时候遇到节日几家争起来,那价格更是能高到天上去。

    大戏班子的报价高,连带着也养活了不少小戏班子,毕竟能传出名气的大戏班子只有那几个,可要听戏的却多的很,请不起大戏班子,小戏班子凑活凑活也能听。

    但是吧,人都是心高气傲的,没几个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是被凑活的那个,小戏班子也有一颗混成大戏班子的野心。

    隆禧回来之前仔细了解了一番各大戏班的运作方式,那些商人的脑子是真的好使,出资资助几个戏班子,培养几年之后就能赚钱,只要有耐心,再加上一点眼力,这生意绝对稳赚不赔。

    商贾经商全国各地的跑,戏班子也会跟着他们到各地演出,这也是昆曲能火遍全国的原因之一。

    听说苏州的戏园子就是这样产生的,最开始哪有什么戏园子,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唱戏,江南水乡嘛,最常见的就是那种摇摇晃晃的水上卷梢船。

    直到商人发现其中的商机,这才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按那些徽商的说法,最开始并不是因为什么商机,他们单纯就是想养几个戏班子在宴客的时候充场面。

    说他们附庸风雅也好难登大雅之堂也罢,左右没人敢在他们跟前这么说,结果一不小心,他们平时相聚的会馆戏园子就成了城里最繁华的地方。

    商人啊,当然最擅长看到商机,之后的事情自然而然就变成现在的样子了。

    早些年的戏班子都是家养的戏班子,这些年戏馆戏园才发展起来,如今天下太平,正是百废待兴大展宏图的时候,不加把劲上进,等别人把肉吃光了他们连汤都喝不到。

    纯亲王捏着拳头一脸正气,“太平来之不易,我辈当奋发图强。”

    太后笑着拿手戳这臭小子的脑袋,“这种话留着去你三哥跟前说,在这儿说没有用。”

    “有用有用。”隆禧笑的露出小虎牙,“额娘知道就等于三哥知道,还省得三哥听了觉得不好意思要揍人,在额娘跟前说再稳妥不过了。”

    “逃滑。”太后笑骂一句,皇帝说小阿哥们学坏都是跟这小子学的是真的一点儿都不冤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是真真的不错。

    隆禧

    行吧,出门一趟回来,他已经不是宫里的小宝贝儿了。

    新晋小可怜在慈宁宫陪长辈们说话顺带着蹭吃蹭喝,一直磨蹭到傍晚皇帝过来请安才停下伸向点心碟的手。

    出门在外什么都好,就是有点想念宫里御厨做的饭菜和点心。

    各地有各地的风味,偶尔尝尝鲜还行,一连让他吃几个月就不太行了,还是习惯的口味最好吃。

    太后太妃们都觉得他在外面受了委屈,听他说外面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没什么感觉,投喂的时候更觉得孩子这次是真的遭了罪。

    江南繁华,可南方那么大,也就只有江南那几座城繁华,其他地方穷山僻壤怕是连正经菜都做不出来几道,瞧把他们孩子给饿的。

    隆禧很想说他真的没饿瘦,谁家饿瘦了还能有他这分量,除非他之前是个走路都走不动的大胖子。

    康熙带着儿子们来到慈宁宫的时候,这边饭菜已经吃了两轮。

    “小叔”

    “大侄子”

    “小叔”

    “二侄子”

    尾音九转十八弯,把康熙听的鸡皮疙瘩都冒出来了,“好好说话。”

    “三哥”隆禧揉揉吃撑了的肚子,咧嘴笑的更开心了,“吃了没再来吃一顿吗”

    快来快来,他真的一口也吃不下去了。

    臭弟弟让出位置乐呵呵招呼老哥坐过来,然后带着侄子们去门口消食,顺便给他们讲故事。

    等他先排练一遍,正好里头的哥哥也闲下来了,到时候才是重头戏。

    无良小叔一手一个大侄子,走到门口了才忽然想起来俩侄子应该也没吃饭,即将迈出去的脚离地好一会儿又默默换了方向,“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两个小的眼睛亮晶晶,异口同声喊道,“我们不饿,先说再吃饭。”

    康熙

    他是不是最近脾气好,一个二个的当他是透明人是吧

    “都给朕过来坐好”

    三个人齐齐绷紧身子,灰溜溜的回去坐好,假装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

    只是少了一次演练的机会而已,不重要,他的口才那么好,不需要演练也能说服伟大的皇帝陛下。

    算了,看在那么多年兄弟情的份儿上,还是等他吃完再说吧,不然他怕臭哥哥不吃饭也要追着他揍。

    康熙

    得,他就该吃过饭之后再过来。

    太妃们在皇帝过来之前就结伴回了宁寿宫,这会儿慈宁宫人不多,康熙和两位太后说了会儿话,留俩小的在这里陪她们,然后提溜着臭弟弟回乾清宫。

    慈宁宫不好动手,回乾清宫再说。

    隆禧一边走一边看他哥的脸色,一直走到乾清宫门口也没从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看出什么出来,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反正这是他亲哥,不管他搞出什么事儿,这条金大腿都不会放着他不管。

    这糟心弟弟,一般人还真降不住。

    乾清宫里好茶伺候,康熙抿了口水,不紧不慢开口,“徐旭龄说你在南边和商人走的近,怎么回事”

    “三哥消息灵通,弟弟佩服。”隆禧二话不说先恭维,扒拉着自己一路上准备的各种策划,找出要用的那个后刚想开口,就被他哥一个眼神给制止了。

    行吧,不说话,反正他写的已经很清楚了。

    隆禧坐在那里左看右看,喝了口杯子里的茶然后嫌弃的撇撇嘴,挪到旁边小声问道,“顾谙达,有没有山楂水,刚才吃撑了。”

    “七爷稍等,马上让小厨房去煮。”顾问行应了一声,退出去吩咐了一句,然后回来陪无聊的小祖宗聊天。

    他们皇上注重养生,吃饭从来只吃七分饱,乾清宫没有备着消食的东西的习惯,要山楂水得让小厨房现煮。

    除了眼前这位爷,也没哪位敢在乾清宫那么自在。

    隆禧不是个闲得住的,直接把写着他所有奇思妙想的小本本扔给他们家三哥,一边等山楂水一边和顾问行唠嗑。

    出门一趟涨了不少见识,他现在天南海北的都能唠,要是不嫌他烦,他能不间歇的说上三天三夜。

    可惜今天没逮着机会和侄子们说话,臭哥哥肯定是害怕他把小家伙们的心带野了才不让他们亲近,唉,真难办。

    皇帝陛下很发愁,他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他把弟弟养的过于天真,之前那小子胡闹的时候也就算了,现在开始学着办差,更是让人一个脑袋两个大。

    想法不错,就是可行性不强,朝廷内部的关系尚且还剪不断理还乱,他现在又要主动和各地商贾合作,这是嫌百姓被压榨的不够厉害

    良心这种好东西不是所有人都有,也就他那傻弟弟,别人说什么他都信,什么出钱出力回馈家乡百姓,这话他们说出口也不嫌臊得慌。

    天底下要是那么多有良心的人,治国还会那么艰难

    闹呢

    隆禧正喝着甜丝丝的蜂蜜山楂茶,眼角余光瞥见他哥的表情不太对,立刻放下小碗开始讲解,“哥哥哥,这不是胡闹,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拿出来的对策,老徐大人和小曹听了都说好。”

    康熙挑挑眉,“徐旭龄真觉得不错”

    隆禧顿了一下,“你怎么不问小曹是不是真的觉得不错”

    “因为小曹今天下午已经说过他觉得不靠谱,就是在你面前不好意思说出来,怕打击到你的自信心。”康熙放下手里的东西,卖起小伙伴来毫不迟疑。

    隆禧西子捧心靠在桌子旁边,“亏我还以为我们俩是伯牙子期,原来都是假的,小曹看上去浓眉大眼,怎么还学人家当两面人,哀大莫过于心死,啊,我不行了。”

    康熙

    这不比戏班子进宫搭台唱戏来的好看

    顾问行轻手轻脚出去,让里头伺候的人都去门口守着,房间里没有其他人看着,免得里头那位冷静下来不好意思。

    隆禧哀哀戚戚演了一会儿,感慨长大了就这点不好,他要还是两三岁,现在就不是捧着心口在这里埋怨“负心人”,而是抱着他哥的大腿放肆撒泼。

    这大概就是另类的不想长大吧,不能满地打滚儿的人生毫无意义。

    长大成人的纯亲王压下满心的感慨,坐到他们家对面开始一本正经的讲道理,“此事说来话长,且听小弟慢慢道来。”

    康熙抬手,一点面子也不给他留,“长话短说。”

    隆禧

    亲哥这就是亲哥

    “长话短说就是,你明年要南巡,弟弟我要孝敬哥哥,提前帮你打通前路,省得一路颠簸再颠坏了皇上您那尊贵的龙体。”

    康熙白了他一眼,“你哥我南巡最多就是跑到苏杭一带,跑不到广东。”

    真以为他只是扫一眼没动脑子啊

    隆禧顿了一下,理不直气也壮,“顺便,不行吗”

    “行,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康熙耸耸肩,问道,“你知道官道是怎么修的吗官府每年修缮官道和沿途驿站要花多少功夫吗知道修路要征调多少民夫吗知道曾经有多少次民乱是因为朝廷徭役太重引起的吗”

    隆禧点点头,巧了,他还真知道。

    申请项目之前要做好准备,要是什么都不知道,那还申请什么项目,肯定妥妥的被打回来。

    像他这样提前把所有的相关政策都查清楚,无论问什么都能对答如流的才是真正能申请下来项目的人。

    官道,顾名思义,就是官方的道。

    由官府负责管理和维修的驿站和路是“官路”,由民间士绅、商贾、或者当地官员自行筹钱修的路是“民路”。

    寻常的路没那么讲究,只要能走就行,官道主要方便官府人员走动和运送物资,规格质量都有要求。

    前朝在官道上设立水驿、马驿、递运所,各省还有急递铺,本朝基本继承了前朝的驿路体制,官道沿途的驿站都配备驿卒、驿马、驿船等人员设备,还能更换马匹和暂时住宿。

    南南北北运送物资的重任之所以没有被停止海运所影响,很大一部分功劳都要归在他们发到的驿路体制上。

    官道以京城为中心,分别到达各省的重要城池,这是驿路的干线,叫官马大路。从干线还有分达各地方城镇的路,是驿路的支线,叫官马支路。

    各省省内的府州和府州、府州和县、县和县之间都设有铺,也就是急递铺,铺与铺之间的道路叫铺路,也在官道的范围之内。北方各省份铺路都是陆路,南方部分省份有陆铺也有水铺,那边水网发达,水路多很正常。

    铺路实际是驿路的扩展部分,有时候同一个地方有铺也有驿,那么铺路和驿路就是重合的。有些只有驿路,有些只有铺路,像山多的地方,山路崎岖,基本都没有驿路全部是铺路。

    反正都是官路,叫什么名字不重要,能走就行,一般人也不在乎自己走的路叫什么名字。

    百姓可以走官道,不过在路上出现官员紧急出行或者运送粮银物资的时候,所有百姓都必须得避让,否则官府完全可以依照律令来问罪。

    这年头没有水泥沥青,技术落后的很,修路并不是个轻松的活儿,而且官道有固定的尺寸要求,“官马大路”“大路”和“小路”三级,每一级的标准都不一样。

    早在秦朝,始皇帝就以咸阳为中心建立起完善的官路系统,标准什么的也记载的清清楚楚,就拿驰道来说,路面有多宽,两侧路基有多高,路边的行道树几步一棵,供人歇息的亭子隔多久建一个,这些都有规定。

    始皇帝已经干过的事情,发展到现在自然完全成了体系。

    所谓匠人营国,方九里,序三门。

    以前建城的时候,九里的范围就要见到都城的四边,三个门走的人也不一样,男子走右门,女子走左门,中间的门允许车辆通过,这大概是最早的分流管理吧。

    现在没那么讲究,主要是想讲究也讲究不起来,以前的城池只有九里,现在的城池九十里都打不住,再按照男子走右门女子走左门法子来分,估计城里没人敢出门了。

    修路这事儿归工部管,一般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城池里的大路基本就是用大石头平铺,城外的大部分路面则是用黄土夯实,有些地方还会用熟土和米浆把土再烧一遍,这样就不会长虫长草。

    早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还是要追溯到秦朝,那时候的官道还有路轨。轨道用木头制成,主要是把马车的轮子卡在里面,可以让赶路的速度更快。

    要是换成铁轨,再把拉车的马换成其他动力,那就是火车啊。

    难怪始皇帝一统天下要“车同轨”,马车上路有路轨,这不统一标准还怎么走

    官道标准严格,普通的路却没那么多要求,基本都是在乡间或者村子到镇子之间,怎么方便怎么来,完全不在乎尺寸。

    他这次出去路过了几个江西的城池,那边的官道好多都是石块、石条铺出来的,还有的直接就是山上的岩石自然形成,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

    官道最忌讳泥巴路,泥巴路晴天一地灰,雨天一泥浆,尤其那边山多,要是在泥浆里滑倒,后果不堪设想。

    后世有红灯停绿灯行,这年头没有信号灯,却另有一套规章制度。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除了最前面的贱避贵,后面三个全看路人的良心。

    毕竟对权贵不敬权贵可以出手教训,而路上遇到老人不让路,只要不造成严重的后果,估计连谴责的声音都没有。

    不管怎么说,官道都得由官府来管,定时的修缮和看情况铺新路都是地方父母官要管的事情,这也是他们政绩考核的重要部分。

    要不是没钱修,谁都想要这个好名声。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