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44章

小说:七零爽文老太 作者:七月阿梨
    端午节后,外面的日头热辣起来。

    大溪村已经一个多月没下雨了,庄稼地裂的开了缝儿,老水井里抽不上来水,老支书心焦不已,见天儿带着村里的壮劳力从村口的河里挑水浇水灌田。

    乡下闹了旱灾,公社领导大会小会开个不停,姜大一天里大半的时间都在公社开会。

    昨个儿晚上,村里的小媳妇们也帮着家里人挑水,累了一晚上,到凌晨才睡下,整个村子里静悄悄的,大家伙儿都在补眠。

    老姜家的鸡饿的咕咕叫,放假在家的黑娃儿麻溜从院子的破草棚子,舀子半瓢糙米糠,大丫拎了颗白菜帮子剁巴了,拌了食儿倒在鸡窝里。

    家里的鸡扑棱着翅膀吃的欢。

    兄妹俩喂了鸡,看院子还没扫,又拿着扫帚沙沙沙扫起院子。

    灶房里的沈荷在锅里烙了荠菜面饼子,里头放了虾米皮香葱,咬一口喷香,听到院子里的动静,往外瞅了一眼,欣慰又心疼。

    这就是庄户人家的孩子当家早,黑娃儿也才十个十岁的小娃儿,大丫也才八岁呢,就这么懂事儿帮着家里干活儿,她想了想,从存鸡蛋的瓮里掏了掏,捡出两个鸡蛋来,打了个蛋花菜汤,滴了两滴香油,给家里的大人孩子们补补身子。

    现在家里没有肉,吃个鸡蛋也好。

    清晨六点,家里的公鸡又叫了一边儿。

    陈秀英妯娌仨拖着疲累的身子骨起来,看见满院子的烟火气,这才想起来,天色不早了,还没烧饭呢

    不然,娘起了咋办

    妯娌仨匆匆洗了手,往灶房里跑。

    正好老太太扶着门出来,“娘,今个儿咋起这么早啊”

    “没啥,昨个儿歇的早,人老了觉就浅了,早饭在屋里呢,拾掇拾掇吃饭吧,瞅瞅你们几个都瘦了。”

    沈荷笑了笑。

    啥娘把早饭给烧好了

    妯娌仨那个懊恼啊,觉得自个儿不该睡这么晚,大早上的还要让娘来烧饭,这大溪山放眼过去瞅瞅,哪家的儿媳妇儿大早上起不来床,让老婆婆烧饭的传出去像什么话,再说了,娘对她们这么好这么贴心

    哎吆,她们可真是大不孝了

    眼看着三个儿媳妇儿头都抬不起来了,沈荷好笑不已,只得道,家里的粥还没熬呢,还不快去熬粥。

    陈秀英几个松了口气,颠颠儿进灶房忙开了。

    三个都是做事麻利的,不多时,家里的早饭就热腾腾上桌了,姜大兄弟仨实在是累狠了,昨晚挑了大半夜的扁担,一个个腰酸背痛,呲牙咧嘴的,就是这也得打起精神去上工,没办法,这就是生活,再累也要坚持。

    一家人过日子就得相互扶持理解,才能过好日子。

    好在早上的饭吃的好,一家子吃饱肚子,身上舒坦了许多,出门上工去了。

    家里四丫还在睡着,沈荷就在屋里铺了张席子,想着天热了,把冬日用的铺盖卷儿,拆洗拆洗,晾晒好了收起来。

    许春秀在边上搓着麻绳儿,趁着现在有功夫,家里多搓些麻绳,等到农忙的时候也就不用手忙脚乱了,手上忙活着,当妈的还时不时抬头看看西屋儿,四丫还在炕上睡着呢。

    蛋娃儿看奶奶缝被子,欢呼着就要踢掉鞋子往席子上蹦。

    沈荷手里的大头针一抖,差点儿没扎到这皮小子。

    “这孩子就不怕啊。”

    许春秀那个气的,拎着臭小子往屁股蛋子上揍了几下,嫌弃道,“你个臭小子一边呆着去,见天的光知道捣乱”

    蛋娃儿冲着他娘嘿嘿笑,领着双胞胎到外头撒欢去了。

    屋里的老钟敲响了十下,许春秀该去给知青们烧饭了,给喂了奶,就匆匆出了门。

    黑娃儿现在是个沉稳的大哥哥了,知道奶奶忙,他就背着刚睡醒的四丫在院子里晃,小胖囡这会儿还醒呢,在黑娃儿背上打了个小哈欠,大丫洗了小毛巾过来,给小家伙儿擦脸,毛巾凉凉的,在五月的热天里,擦一擦小脸很是清爽。

    这一擦脸,小丫头是彻底醒了,小脑袋左摇右晃的,一见到堂屋里的沈荷就扑棱着小胳膊,“奶抱”

    沈荷抽出被子上的线打了个结,笑道,“四丫乖,奶奶缝被子吧,等忙完了再抱四丫好不好”

    小胖囡很听话,乖乎乎点着小脑袋,“四丫听话,奶奶忙。”

    “哎,四丫真听话,哥哥玩大马。”

    黑娃儿背着四丫一颠一颠的,大丫也拿着布老虎逗小丫头。

    四丫乐的嘎嘎笑。

    正好蛋娃儿和双胞胎挖野菜回来,看娃大军就更壮大了。

    老姜家院子的碗口粗的梨树如今枝繁叶茂,浓绿的枝叶如同一把撑开的绿伞,把热烈的阳光遮挡的严严实实,淡白色的小花,在树下一坐就满是清甜的花香。

    沈荷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坐在梨树下凉快。

    姜大几个看见了,索性搬了张家里淘汰下来的旧木榻放在梨树下头,铺上家里的凉席,点上艾叶,蚊虫啥的就不敢靠近了,坐在木榻上凉凉爽爽,家里的孩子们没事儿就光着脚丫,在木榻上看小人书,过家家,累了就睡一觉,那个爽歪歪啊,都不愿意回屋睡了。

    沈荷在堂屋缝被子,黑娃儿几个就背着四丫去木榻上玩,二驴子也蹦跶着小短腿儿四处乱窜,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

    上午十点半,许春秀忙完知青点的大锅饭归家了,不多时,村里社员也扛着锄头下了工,老姜家热闹起来,媳妇儿做饭,男爷们儿也不闲着,挑水担柴,各有各的活计。

    家里的艾草不多了,老太太在席子上坐了一上午,也想活动活动腿脚,背着竹筐去屋后割艾草,当然了,屁股后头还跟着个好大儿。

    “娘,您干啥去啊”

    “去屋后割艾草。”

    “我跟您一块儿去。”

    “行啊。”

    老姜家的屋后,有不少嫩绿的野艾草,艾草生命力强,随便一长,就是翠绿翠绿的一大片。

    母子俩来了屋后,刚巧来了一阵风,空气都是浓烈的艾草香。

    姜四“娘,咱们割多少啊”

    “家里用的多,把背篓装满吧,用不完就在院子里放着。”沈荷笑着开口。

    姜四点了点头,艾草越割长的越旺,手下的镰刀边上咔嚓咔嚓,沈荷弯腰把艾草装进背篓里,没一会儿背篓就装满了,路边还有些新鲜的蕨菜。

    沈荷见了一块挖了些回家,初夏的蕨菜最是鲜嫩美味。

    老姜家中午的饭桌上就多了一盘凉拌蕨菜,新鲜爽口,很是开胃,大家伙儿吃的都很过瘾。

    吃了晌午饭,蛋娃儿的头发扎扎的,小哥俩的头发长的跟小刺猬一样。

    沈荷瞧着不爽朗,唤了小哥俩来一问,原来俩娃儿也觉得自个儿的头发太长了,洗澡睡觉都不舒服。

    “这好说啊,娘咱家有推子,给俩小子推推就行。”

    陈秀英从屋里把推头的推子拿出来,去镇上推一次头就要两毛钱,这两毛钱对于庄户人家来说,不是笔小钱了。

    陈秀英姥爷在民国的时候是推头匠,就靠着给人理发推头挣一家子嚼口的毛票。

    等到老爷子年老了,家里吃饭的家伙就当成传家宝传了下来。

    陈秀英没出嫁的时候,最得老爷子的疼爱,推头的推子就成了她的陪嫁。

    “那感情好,有大嫂的推子,咱家这两小子就省钱了。”

    财迷四丫妈是最喜欢不花钱的事儿了。

    以前家里的娃儿都是姜大给推头,今个儿也不例外,姜大拿了推子,找来一块破床单围了俩小子,用剪刀比划了下,一顿麻溜操作,两个光溜溜的小光头就新鲜出炉了。

    ”咋样啊”

    姜大抖了抖床单上的碎头发,嘚瑟道。

    “爹,晚上睡觉凉快了。”

    黑娃儿对着镜子照了又照,觉得自个儿很时髦。

    蛋娃儿更是开心,捧着小脸儿乐滋滋地,摇头晃脑的那个美啊。

    “奶,好看不”

    蛋娃儿顶着光溜溜的小光头蹦跶到沈荷跟前。

    沈荷认真看了看小家伙儿的脑袋瓜,点点头,“好看。”

    跟个小灯泡一样。

    当然了,后面的话,老太太很贴心的没讲出来。

    这下家里一大一小俩光头,哥俩站在一块,喜感十足。

    大丫憋笑憋的难受,等到哥俩去村子里显摆了,才捂着肚子哈哈笑出声。

    沈荷没想到,黑娃儿小哥俩的光头在村里成了流行,因着现在天热,村里的男娃见天上山爬树的,热的身上都起痱子,头发长了也扎人还不舒服,男娃们瞅见哥俩的光头就很羡慕,回家嚷嚷着也要剃光头。

    家里当爹妈的那个为难啊,这年头去次理发店多贵啊,一次要两毛钱呢,不舍得啊。

    两毛钱能干啥啊,大溪村的一个壮劳力一天才得四、五毛钱,供销社里大米一角四分钱一斤,,一个烧饼三分钱,能在城里吃上两大碗满是肉馅的水饺。

    这年头一分一厘都要花到刀刃上,当爹妈的没办法,家里的孩子闹腾,红着脸搓着手,拎着几棵菜,一碗粟米,登了老姜家的大门。

    等到大家伙儿期期艾艾说出话,沈荷才晓得,这两天黑娃儿和蛋娃儿两个小子,整天在家里笑嘻嘻的,原来是因为这啊。

    于是,姜大又从大队长变成了临时推头师傅,村里的男娃们排着队等着推头。

    等到过几天,公社书记朱建华下乡,来到大溪村生产队一看,好家伙儿,满村的小光头跟蚂蚱一样乱蹦。

    就很奇怪。

    “”

    朱建华这次下乡,是要传达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指示,74年政策调整,不光下乡的知青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就连乡下养鸡养家畜的限制都放开了。

    以前村里一家只能养三只鸡,多养了就是割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的。

    现在不一样了,除了牛啊驴啊猪啊这些,剩下的大家可以自由养了,不过虽然是放开了限制,也不是想养多少就养多少的,要按照家里的人数来养,就拿老姜家举例子,老姜家总共十四口人,要是老姜家养鸡的话,可以养十四只,多了就不能养了。

    而且村里各家养的家畜还是大队的财产,按照工分来算,到了年下一块分钱,当然了家里的鸡蛋鸭蛋啊啥的,就都是自家的了。

    朱建华在大队里开了会,这会儿村里人都在家里歇晌觉呢。

    沈柳在家里睡的迷迷糊糊,就让村里的大喇叭给吵醒了。

    老太太骂骂咧咧下炕,问姜大福出了啥事儿。

    姜大福就道,村里让开会呢。

    开会那不就是听沈荷生的那个狗崽子瞎叨叨

    呸

    谁稀罕去啊

    沈柳往地上啐了一口,突然听到了什么,就跟变了个人一样,老脸上挂着笑迈着老腿出门了。

    村里开完了会,大家伙儿脸上都挂了笑容。

    “真好啊,俺家能养八只鸡。”

    “俺家养的也不少,这下好了,以前孩子们吃两口鸡蛋都心疼,家里养的鸡多了,孩子吃口鸡蛋也就没啥了。”

    “你们也是,脑袋瓜子咋那么木呢,光养鸡那不是可惜了,我想着啊,等过几天去抓两只鸭子回来养着,鸭蛋比鸡蛋卖钱儿多。”

    “可不,一个鸭蛋两分钱,比鸡蛋贵哩。”

    “那俺家也养两只鸭子。”

    “多养点儿,等赚了钱,家里就有好日子过了。

    大家热热闹闹,畅想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老姜家这边儿,一家子也兴高采烈商量着多养些鸡鸭。

    家里人多,能养的鸡鸭也多。

    姜大几个想着养十只小鸡再抓上四只小鸭子,还用小四的老方法,抓回来的鸡鸭在脚跟上绑上红布条,到时候放到村口的河里吃虫抓虾的,保准儿养的壮实。

    “好,这个法子好。”

    “嗯,就这么定下了。”

    一家人商讨好了,就各自行动起来。

    沈荷牵着小四丫在院子里走了走,小丫头如今正往外冒牙,见了吃的就想扑上去啃一啃。

    蛋娃儿捧着个青红的西红柿吸溜吸溜坐在院子里吃,四丫见了,眼巴巴瞅着馋得不行,哈喇子都掉下来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