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56章

小说:七零爽文老太 作者:七月阿梨
    说起来,在大溪村的一群小学渣里,蛋娃儿还不算最惨的。

    这年头,乡下人家能去学校读书的大都是小男娃儿,家里当妈的都盼着自家儿子好好上学,将来去县城当个工人呢。

    没错,能在县城当个工人捧上铁饭碗对庄户人家来说就是金饭碗了,啥高中生啊大学生的,这一切都是虚妄。

    国家都不让考大学了,还是庄户人家上那么多学有啥用,啥也比不上能实惠养家赚工资的铁工作吃香啊。

    至于女娃儿,长大既不能顶家立业,也不能给家里传宗接代,说句不好听的话,女娃儿长大了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就是泼出去的水,娘家把你好好养大嫁人就不错了,还想上学,家里没有那个闲钱

    男娃儿能上学也别笑,家里省吃俭用供你小子读书,你要是不好好学,考个大鸭蛋回来,就别想有好日子过

    四丫妈顶多是用鞋底子揍蛋娃儿几下,村里有几家的媳妇儿看自家崽子不争气的模样,恨不能拿着针线笸的大头针把臭小子扎成刺猬。

    就说吓人不吓人。

    有好几次,沈荷在村子里走的好好的,就看见村子里当爹的脱下鞋把自家孩子揍的鬼哭狼嚎的,后面亲妈还给加油打气,看的老太太一脸懵,这是咋啦

    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是孩子在学校里贪玩捣乱的,又是给老师水杯里丢虫子啦,又是回家不做作业去外头疯跑啦,反正挨揍的理由千奇百怪。

    老太太活了两辈子刚开始是不咋能习惯。

    毕竟上辈子在她的那个圈子里,认识的人家孩子都是上名校,有家教辅导,而且很有上进心的,竞争激烈嘛,你要是不努力,在大家族中不出彩没能力,下场可是很惨烈的。

    不过,后来沈荷就慢慢习惯了,为啥呢,庄户人家大都是一大家子当老黄牛一样供养孩子上学,别说这个年代了,就是在后世在贫困山区里,一家子供养一个大学生出来也是不容易的。

    这种情况下,自家崽子还不争气,当爹妈的生气那就不足为奇了。

    就像前头老支书家的大儿媳妇,在家里做饭的时候烫了手,烫的还挺厉害,手上胳膊上起了好多小燎泡,疼的哎呀哎呀的,就这样了还舍不得去卫生院,用干艾叶在水里煮了,随便擦擦伤口就完事了。

    陈秀英去看了,问问啥不去卫生站,说是要攒钱给孩子们上学呢。

    这让老太太就很感慨。

    到了十一月,深秋的风就冷起来了。

    老姜家三个上学的小娃儿,黑娃儿和大丫还好说,俩个大的上了学,回了家就在家里学习,看小人书。

    尤其是大丫,这小丫头很喜欢读书,作文成绩突出,好几次学校开家长会,陈秀英都是满脸红光回家的,为啥啊,在学校里得了老师的表扬了呗,说黑娃儿脑瓜子好,学习又认真,各科成绩都很好,大丫呢,学习也不错,文采好,以后好好发展说不定能成为个优秀的作家呢。

    这话一出,老姜家就沸腾了。

    作家啊,那是啥啊,那是顶顶有文化的人才能当啊,在土里刨食儿的老姜家能出个大作家

    一家人就有些不敢相信。

    老太太闻言笑了笑,道,“怎么不行,这大诗人大作家也不是天生就是的,人啊,只要努力,将来总有成功的那一天,不是有那句话,叫天道酬勤。”

    大丫得了奶奶的鼓励,更是有了自信心,回来就一头扎进屋里看书。

    这年头没啥好书,有些有文化底蕴的书,像是中国的名著啊,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高尔基写的书都不能看了,至于欧洲作家写的书更是别想了,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给孩子们读书。

    姜大兄弟几个听了老母亲的话,没事儿就到镇上的废品站转悠转悠,看看能不能淘到些好书。

    真别说,废品站啥都有,就是没有老姜家三兄弟要淘到,有底蕴的书,没有这些书,那就多看看小人书和老主席语录吧,反正老主席他老人家也是顶顶有文化的,多看看他老人家语录也是好的。

    还是姜四运道好,兄弟几个都要打道回府了,愣是让这小子在一堆破垃圾下面翻出来两本封面跟狗啃一样磕碜的书,都是高尔基写的在人间,还有一本是我的大学,这些书在中苏关系友好期间,是城里文艺青年们最爱看的。

    要不是让姜四扒拉出来,恐怕还要在垃圾下面吃灰呢。

    兄弟几个付了钱,用衣裳包了书,人模狗样回了家。

    到了家把书一拿出来,大丫几个果然很高兴,拿着书都开心蹦哒起来。

    大丫是喜欢读书的,几个崽子那是纯粹跟着凑热闹。

    小丫头得了书,那是比吃肉还开心,啥也不干了,盘着腿摊开书,认认真真看书。

    黑娃儿觉得看书不如回屋里做题来的痛快,崽子们看哥哥姐姐都学习,也有模有样,拿了本小人书跟着看。

    吴凤从窝棚里抱了捆柴火,瞅见崽子们这样就笑了,“真是,你们几个看得懂吗”

    崽子们咧着嘴儿笑。

    他们还小呢,当然看不懂啦,就是跟着哥哥姐姐学挺有趣的。

    到了晚上,崽子们更欢乐了。

    因为家里大手笔的泡了一盆子黄豆,去公社的豆腐坊磨了一大块白白嫩嫩的豆腐回家来。

    家里还割了几两肉,跟豆腐炖在一起,在锅里咕嘟咕嘟冒泡儿,崽子们围在边上流口水。

    沈荷用筷子夹了一块,给崽子们一人吃了一口,又香又软,豆腐还噗噗噗往外冒汤。

    “好,好吃。”

    “豆腐比肉好吃呢。”

    “瞎说,还是大肉最好吃。”

    “切,你喜欢吃大肉还不是把豆腐汤喝的光光的”

    蛋娃儿和大丫俩小娃儿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家里其他孩子倒是没有这么多话,一个个吃的眼睛发亮。

    黑娃儿小哥哥表示今天这一餐真美味。

    二丫捧着脸儿一脸憧憬,“要是以后每天都能吃豆腐就好啦。”

    四丫跟着学,“豆腐,好”

    三丫乐咪咪,“豆腐好吃,肉肉也好吃。”

    对此,家里的大人毫不留情戳破了崽子们的美好期待。

    姜大“一个个小娃儿都想啥呢,要是天天这么吃,咱们老姜家早就去要饭了。”

    姜二“要饭就是没有饭吃,饿肚子很可怜的。”

    姜四“你们想饿肚子吗”

    崽子们立马狂摇头。

    陈秀英妯娌仨“这就对了,咱们庄户人家就要节约才能过日子。”

    最后由一家之主老太太给崽子们打鸡汤,“精神食粮也是粮食,好好读书以后天天有豆腐和肉吃。“

    “”

    其实家里大人说的也是实话。

    今年地里粮食减产,外头的物价有那么高。

    现在一家子每个月吃的粮食都是定量的了,就老姜家算是日子好的,也是一天三顿吃粗粮,等到有事了家里才吃的好一些。

    今天家里吃的好,纯粹是一个月一回给崽子们改善生活。

    老姜家都这样,村里其他人家就更别说了。

    但凡是有些有些家底的,都把细粮留下来给老人和孩子吃。

    这几天,老姜家吃的从二合面饼子变成了杂面窝窝头。

    啥是杂面窝窝头

    就是用黑面,高粱面和地瓜面蒸出来的窝头,吃起来贼拉硬,但是够管饱,还是挺好的。

    晌午饭是辣子萝卜丁,杂面窝窝头,喝的吃自家磨出来的玉米糊糊。

    就是这一家子吃的也很满足。

    村里不少人家为了节约粮食,都已经一天吃两顿饭了。

    做人得知道知足啊。

    吃了饭,崽子们该上学上学,不上学的就赶着鸭子去河滩上吃虾吃鱼。

    现在家里是拿不出粮食给鸡啊鸭子吃了,就指望着它们自个儿去外头觅食了。

    好在家里的鸡鸭都挺争气,自个儿找食物都能吃得很饱。

    二驴子也是撒欢的很,见天跟着大黑往后山跑,一家人看都看不住。

    后山上的草木让蝗虫吃了不少,现在又是深秋,野物多的草甸子里,野荒草也不多了,食物不多,野鸡野兔子的也顾不上危险,纷纷跑出来找吃的。

    二驴子跟着大黑一窜进草甸子里,一抓就是一个准儿,娘俩每次都都能吃的肚子鼓鼓,偶尔还能叼回来一只野兔野鸡啥的。

    崽子们见了,只能眼巴巴瞅着,想着打牙祭吃是不可能了。

    这些都让姜二兄弟几个跟家里攒的鸡鸭蛋一起,背到县城换了钱和处理的土布了。

    没办法,家里崽子们一年年长得可快。

    一年就要换一身棉袄棉裤,就像是大丫小姐几个吧,大丫穿小了的棉袄,陈秀英妯娌仨拆了给二丫和三丫穿。

    双胞胎的小花袄拆了给四丫。

    四丫小,光穿几个姐姐剩下来的也不咋好,正好姜四两块土布回来,一块黑色的,一块带小碎花,刚好给崽子们做些新衣裳。

    老太太现在的手艺,给崽子们纳双鞋底子,做身小衣裳还能拿出手,做棉袄就不大顺手了。

    陈秀英妯娌仨就接过婆婆的活儿,给崽子们做棉袄。

    沈荷悠闲悠闲,想给孩子们一人坐一双绒面的新棉鞋,这可是很好的了,绒面的又暖和,下雪的天儿穿在脚上也不会冻着。

    一家人忙的热火朝天,眼瞅着就要到去县城考工的日子了。

    姜四一天天跟古代的书呆子一样,扎在屋子里都不出来了,一天天的眼睛黑的跟熊猫一样。

    老太太看了直皱眉,都说劳逸结合,小四这样子,别到时候就是考上工了,身子再给弄不好了。

    这样哪里划算啊,就让姜大兄弟俩时常把姜四提溜出去,到外头转转啊,溜溜弯啊,多活动活动身体也是好的。

    别说是姜四,就是沈荷整天在家里呆着,也觉得浑身不舒坦。

    这不今天,姜二兄弟俩要去镇上,老太太也没啥事就跟着一道去了。

    当然了,娘几个主要是去黑市换东西的。

    要不然大冷天的,谁闲的没事干往镇上跑啊。

    今个儿还没有去镇上的拖拉机,还得麻烦二大爷家,借毛驴车去镇上。

    这次去镇上,娘几个带了个大家伙儿,半只獐子。

    獐子肉是二驴子跟大黑一块昨晚一块猎住的,昨天儿都挺晚了,天黑黑的看不到道了。

    二大爷老两口和老姜家一家人正着急,姜大兄弟几个拿了手电筒去后山找了一圈儿,才在一个矮沟里发现了被困住的大黑和二驴子。

    原来这娘俩逮住了个獐子,不过也多少收了伤,还跌到了矮沟里,爬都爬不上来。

    要不是姜大兄弟找的及时,这娘俩就得让后山的狼给吞了。

    因为这样,两家人对二驴子和大黑很是怜爱,吃好喝好,还找个乡下的老兽医给看了受伤的腿。

    因着两家的狗抓住的獐子,一只獐子就一分为二,两家分了。

    二大爷一家分到的一半獐子给了两个闺女,小闺女牡丹怀孕了,就多给了些肉。

    老姜家这边,给二驴子吃了半斤,自家留下一斤,剩下的全都背到镇上去换肉。

    今年的肉多贵啊,是以姜二兄弟俩刚把獐子肉背到市场,就给一抢而光了。

    其中有位中年大妈特别勇猛,一下子抢到了五斤獐子肉,姜四看她满脸笑容,就问了句,谁知道这个大妈特别健谈,说这是给坐月子的大闺女抢的肉,她有两个闺女,大闺女出嫁了,小闺女原来是下乡知青,这不是政策好了嘛,就给托关系回家了,现在没工作,在街道上粘纸盒,一天赚个几毛钱,也算是一份零花钱。

    现在大闺女坐月子,摊上个苛刻小气的婆婆,不让吃小米也不让吃白面,鱼啊肉的就更别想了。

    大妈去看闺女才知道,自家闺女一天天就吃那粗嗓子的窝窝头,日子过的也不舒心,就这那个老虔婆还挑刺呢,大妈也是个彪的,扬起巴掌跟老太婆打了一架,甩了几个大耳光,把闺女和小外孙女接回家来坐月子了。

    这不是家里没有肉票嘛,就到黑市上来看看,运气还挺好,这一来就遇上卖肉的了。

    沈荷也是当老母亲的,闻言那个气啊,不仅给大妈价格实惠了,两个老太太越聊越投机,最后直接拉着手要结亲家了。

    姜四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