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报名入学

小说:古代养家日常 作者:曲流水
    穆子期三人在镇上的豆腐坊停留了一会,当店主听到他们要卖黄豆时很是高兴。

    “今年黄豆收成好,可种的人少,我也不骗你们,我这里需要的黄豆不少,这样吧,五文钱两斤卖给我怎么样”店主紧盯着穆子期不放,通过神态看得出他是做主之人。

    穆子期皱皱眉“店家,这也太少了吧你看芙蓉镇这方圆百里内今年种黄豆的有多少大家都种水稻。我家不种水稻就得买米吃,价格太低回去没法跟大人交代。”

    “不行不行,小哥,我是实诚人,该多少就是多少,这已经是最高价了,再多我们买来也不划算,没有赚头,豆腐现在才三文钱一斤。”店主慌忙摇头,劝说道,“我这里的价格和县里的一模一样,不信你们亲自去县里瞧过就知道了。”

    “那我再想想。”穆子期见状,知道价格高不了,也清楚这个店主平日里做生意很是实诚,没听说骗过人,于是就拒绝店主的挽留,三人准备还是去县里看看再说。

    从芙蓉镇到平安县只有十二里,这个距离对于赶车的他们来说,真的不长,路上穆子期还客串一把司机,见有几个人要同去县城,就收了他们两文钱的车费,让他们上车。

    当然,他问的是那些衣着比较好、没有多少补丁的人,一般的村民可舍不得花这个钱,毕竟一个时辰就能走到的路根本不算远。

    等到了县城,穆子期把牛车放在牛马店里,交了费用后,这才带着穆子清和陈香去找粮食店。他来过几次县城,对这里的布局、街道了然于心。

    “希望县城的价格能高点。”穆子期对着一脸好奇、四处张望的两人说道,“干完正事,你们还想买什么”

    县城就是比芙蓉镇热闹,街道上干干净净的,分有人行道和车马道,隔段距离就会有垃圾桶,小贩做生意不敢随意把垃圾丢在地上,让穆子期看了极为舒心。

    大概是农忙刚过,今天进城的人不少,大街上熙熙攘攘的,操着各种口音、方言的人大声说着话,街上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裳,在各个摊子、店铺进进出出。

    看着那些衣裙鲜亮的姑娘小媳妇,穆子期心里很是高兴。要不是这里的建筑、衣着不对,他还以为是在现代哪个集市上呢,比他的老家宁安县有活力多了,大家也不会对抛头露面的姑娘指指点点。

    “我想买锅碗瓢盆。”陈香想到临走之前瑞珠的叮嘱,挠挠脑袋,憨笑道,“房子总算是建好了,我真不想自己开饭。”话说如此,想到自家的房子虽然只有三间房屋,但他已经心满意足了,这可是属于自己的砖瓦房,以后可以传给子孙的。

    对于一个从小就没有攒钱概念的少年来说,才十七岁就能独立盖起三间大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唯一不好的是,他欠了钱庄七两银子。

    “没事,你晚上回家住,白天继续到我家吃饭。”穆子期知道一个人做饭的痛苦,下的米都盖不住锅底,做两个菜吃不完,一个菜又太单调,而且一个人吃起来没滋没味。

    “那就好,我继续上交粮油费。”陈香一听,连忙顺着杆子往上爬,笑呵呵道,“我早就知道大郎会这般说。”

    穆子期瞪了他一眼,对于他越来越厚的脸皮无可奈何,不过想到陈香继续和他们吃饭,那他也不用每天去挑水,其实挺划算的。

    主要是老陈氏和瑞珠她们都爱干净,家里一天要用的水不少,早晚起码要挑一次,那木桶可是重得很,只有陈香才不当一回事,游刃有余。

    想到这里,穆子期看到弟弟一脸目不暇接的模样,拍拍他的肩膀,问道“三郎要买什么吗”

    “我不用买,不缺什么。”穆子清把视线从旁边的店铺收回来,连忙摆手。

    穆子期摸摸他的脑袋,微微一笑,没有揭穿他内心的渴望。小孩子嘛,就算他家弟弟表现再懂事,还能不爱吃零食刚才街上的烧鸡和卤肉出锅时,满街的飘香可是让大家直咽口水,包括他们三个。

    他们三人先去绣坊,把老叶氏她们打的络子卖掉,然后还要买原材料,这一进一出,利润才五十文钱,要知道这可是家中三位女性大半个月的劳动成果。

    穆子期看着笑眯眯的小二,暗自点头,嗯,大头都被绣坊赚了。他该庆幸老叶氏的审美观还在,要不然想接这个活也不容易。

    办完这件事,三人在街上左弯右拐,在小巷子里走了一刻钟,他们终于到达穆子期稍有印象的榨油作坊。

    到了这边一看,发现作坊的门口已经有不少农户在围着问花生收购的价格了。

    “花生四文钱一斤,还行,今年的收成不错,唉,早知道我就多种几亩了。”穆子期刚挤过去,就听到旁边的老农叹道。

    “大爷,你们家的花生亩产多少”陈香忙问。他们家的旱地今年刚开始种,土地不够肥沃,收上来的花生他和大郎预估过,晒干后估摸着才三百斤多一点。

    “亩产四百斤。”大概是看穆子期和陈香年纪小,老农倒是耐心解释,“你们也是来卖花生的吧那来这里卖就对了,粮店那里收购的价格没有这里高。”

    “那黄豆呢大概是多少钱一斤”穆子期马上问道,“县里可有什么豆腐坊收购黄豆”

    “卖给豆腐坊你们还不如卖给做大酱的,那家作坊新开,价格比豆腐坊高一点。”老农马上热心道。

    穆子期见他如此好谈,就继续和他聊了一会,等作坊门前的人少了些,挤上去一问,果然价格如老农所说。之后他们再去新开的酱油坊去问价格,当听到黄豆三文钱一斤时,三人颇为满意。

    就算只比镇上的价格高一点点,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对于有牛车的他们来说,这段距离足以让他们心动。

    回家前,穆子期趁机买了两根筒骨和半斤花生糖,后者他以为自己不爱吃的,没想到大概是口中寡淡太久,在点心店闻到那甜甜的味道时,他真是馋嘴了。

    旁边陈香又在嘀咕这里的花生糖比老家那里便宜多了,大夏这里不错之类的。

    穆子期没理他,直接拉着弟弟来到一家包子铺,对着店主叫道“店家,来六个肉包子。”快到中午,他肚子饿了。

    陈香一听,赶紧抢着付钱。

    香喷喷的肉包子吃进嘴里,陈香总算不再嘀咕大夏和大金之间的区别了。

    之后,穆子期等人又去集市上逛了小半天,看到合适的东西,再根据自家的需要买下来。

    穆子期买了一只刚断奶的小狗,这是用来看家的。再见到有卖小鸡的,忍不住又买了三只回去,主要是现在村里的人都开始养鸡了,这样的话,他们家的鸡不算突出,也敢把它们放出去找食吃。

    等路过一家书店时,听到门口的小童在叫卖可以知道大夏政策消息的夏国新闻报时,穆子期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停下。

    除了邸报,难不成官府把报纸都弄出来了想了想,还是掏出六文钱买下两份报纸,一看最新的日期竟然是七月二十五的,看来时效性不高。

    这是在大街上,他不好细看,只能大概扫视一遍,发现报纸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有一些呼吁注意卫生和安全的信息,还有学校即将开学,哪个学校今年录取分数线的高低,最正面一版刊登的是如今大夏官府实行的政策,里面有些村长早已讲过,有些是没说到的,似乎和他们没有什么联系。

    穆子期还看到上面说今年稻谷丰收,粮店的价格将会维持稳定之类的。

    看完后,他随手把报纸塞给眼巴巴看着的穆子清和陈香,眼睛继续往旁边看去,看还有什么新鲜的。

    难得来一趟县城,他们逛了不少时间,要不是背篓上快装满了,估摸着还想再逛。

    结果,等到要回家时已经是下午了,穆子期见牛车上还有空位,就特意在城门口多等了一会,见有一对母女肯搭车,这才准备回家。

    “大哥,以后有空的时候我能不能来赶车拉人啊”坐在旁边的穆子清无视背后村民们的说笑声,低声在他耳边问起来,“我觉得每天有二十文钱的收入很多了。”比他奶奶和妹妹打络子挣得多。

    “不好,风吹雨晒的,家里有农活要干,有没有空不说,只是我们两个的年纪还是太小了,万一有人坐车不肯给钱呢”穆子期摇摇头,虽然本地的民风淳朴,官府管得严,路上没有土匪路霸,但他们的年纪终究还是小了点,更别提才八岁的穆子清,让小家伙来载客,家里没有一个人是能放得下心的。

    倒是陈香可以偶尔做做,只是想到大太阳底下,他们家劳苦功高的牛还在卖力拉车,穆子期就心疼。

    “哦,我明白了。”穆子清的神情顿时蔫了下去,他现在可是知道银子的好处,和自家大哥一样,差点把整个人都钻进钱眼里了。

    “驾”穆子期扬起牛鞭,心情倒是颇为愉悦。今天的县城之行让他知道大夏政策的正确性,没见行人那勃勃的生气吗看一个地方的百姓过得好不好,看他们的神情就知道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花生和黄豆的价格不错,因为不用交税,他们得到的钱应该不算少。

    回到家和老叶氏他们一说,大家都很是高兴,现在就看黄豆和花生晒干后还剩下多少斤了。

    既然收完黄豆和花生,第二天一早,穆家和陈家开始做好种植玉米的准备。

    穆子期看到又要开始干农活,想到还有六天才到开学的日子,不由得暗暗叹了口气。可是没办法,这种活不想干也得干。

    这段时间日照充足,不用几天,等东西晒干后,穆子期就找村长借来一把秤,直接称重。

    “黄豆一千两百二十斤,算起来应该是亩产两百斤多一点点,咱们家不卖完,自家还得留下一些吃,冬天可以发发豆芽,或者什么时候能用黄豆炖个猪脚。”穆子期说到这里就看向老叶氏,“奶奶,你说对吧”

    “嗯嗯,你说得都对,不能卖光,卖一千斤就行,折合下来有三两银子。”老叶氏脸上笑眯眯的,一下子有这笔银子进账,觉得总算可以松口气了。

    “大哥,那花生呢,我家的花生卖不卖”穆子清从袋子里摸出一颗花生,用手一剥开,露出里面饱满的果仁,丢进嘴里马上问道。

    “卖一半,荔枝地收获的花生只有三百斤,咱们卖掉一半,留一半榨油和自己吃。”穆子期点点头,他家的花生管理不算好,比不上陈香那一亩地,人家一亩地就有三百多斤,比他们多。

    “那一百五十斤就是”穆子清心算不出来,不得已之下,只能在众人好笑的目光中,蹲下身在地上捡根树枝计算。

    “是六百文钱”不一会儿,他就算出来了,忍不住看向穆子期。

    “对的。”穆子期微微点头。

    “嘿嘿”穆子清一乐。

    那边,陈香把产量称出来后,也在皱着眉头,苦大仇深地开始计算价格。

    “这一季的收获有三千六百文钱左右。”最终,他还是把数字给算出来了,笑道,“我把大部分都卖掉,留一些自己吃就行。大郎,原来种地的收入还不错啊。”卖掉后,他打算赶紧还一部分给钱庄,欠官府的债他总觉得全身不自在,生怕哪天被官府找个借口卖掉他的地。

    “今年咱们正碰到好时候,明年其他人见黄豆和花生价格好,种的人也会变多,到时不一定有这个价钱。”穆子期保持冷静,农作物的收获涉及到很多方面,特别是天气,那是不讲道理的。

    “说得也是。”陈香一听,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尽管如此,他还是很高兴。

    回去还秤的时候,郝村长问了一下他们家的产量,见能挣到这么多,心里也颇为惊讶,笑道“看来种黄豆比种水稻还要得钱。”他们家有二十亩地,是从军队退下来的时候分到的,都是上等的水田,他舍不得种黄豆,全部种了水稻,可今年水稻丰收,卖的话值不了多少钱,还不如留着自己吃,或者等再过一两个月,兴许水稻的价格会上升。

    “什么时候运去卖我家的牛车最近几天有空,可以借给你。”郝村长不等他回答,又问道。

    穆子期顿时感激一笑,想到自家的牛的确运载不了这么多,本来还打算多走两趟,现在既然村长肯帮忙,自然不会推辞,就点头道“好的,我们明天就去县里,明早我让陈香过来牵牛。”

    郝村长点头表示同意。

    “村长,您知道的,我家今年没种大米,就想着与其到店里买不如到您这里买,我奶奶说要买五石稻谷,您看怎么样”穆子期和郝村长再闲聊几句话,说完种植玉米的事,就进入正题。

    他其实还想着买多点,可想到早稻的口感不如晚稻好,就决定先买这么多。

    “行,我这里肯定比粮店价格低一点。”郝村长当然没意见。

    “也不用低,按照市价就行。”穆子期忙摇头,“奶奶说了,不能占您便宜,您帮助我们已经够多了。”

    “哈哈,这算什么占便宜你们买粮我们求之不得。”这时,村长的妻子林氏从内屋抱着肚子走出来,她现在的肚子好像有七个月了,圆滚滚的,让穆子期看得心惊胆战,不敢靠近。

    “相公,你看子期的表情。”林氏是个和善开朗之人,见穆子期如临大敌的模样顿时乐了。

    林父和林母正好散步回来,见状就忍不住说道“都快要当娘亲的人了还那么调皮。”又面向穆子期,和气地问他玉米种植情况,拉起家常。

    “应该能赶在入学之前种完,就算不能,我家也会请人帮忙。”穆子期笑道,不可能阻碍到他们兄弟俩读书的。

    “那就好,读书最重要。”林母和老叶氏谈得来,爱屋及乌,她对穆子期也很好,临走之前还非要把一小袋麻花让他拿回去吃。

    八月二十日,赶在昨天,穆子期请了村里两个人帮一天,总算把玉米都种完了,连荔枝地也不例外。如此一来,他自然能轻松入学。

    开学这天,老叶氏非要全家送他们兄弟俩去。

    芙蓉小学建立在芙蓉镇外的最东面,离最近的民居有半里地,所谓的教室是砖瓦房,两排相对而立,各有六间房,加上几间杂物房,正好围成一个“口”字,学堂的大门是一扇宽敞的木门,只要把大门一关,里面就自成一个小天地,学生想出来要经过门卫。

    看来以后逃学不易了。穆子期暗想,随即一怔,忍不住自嘲。现在又不是小时候,那时候他不大懂事,加上头痛的毛病,逃学还能说得过去,可现在又如何一样他已经不是那个衣食无忧的穆子期了,生活的压力、未来的期盼都压在他的肩头上。

    再看看这座小学,除了建筑风格稍有不同外,乍一看,他还以为自己穿越回到现代的六七十年代。

    “进去了记得好好念书。”老叶氏拉着穆子期和穆子清的双手,神情有着恍惚,但很快就清醒过来,转头对着穆子期,笑道,“大郎,你六岁启蒙的那天,我送你到学堂,你当时丢开我的手,兴冲冲地往里面跑,我喊都没喊住,没想到一转眼六年过去了,你还是得进学堂念书。”

    穆子期一怔,儿时的记忆浮现在脑海里,他不由得笑道“是啊,谁想到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读书干农活太辛苦了。”

    他看向穆子清,低头问“三郎,你觉得呢”在地里晒了几天太阳,即使每天都会戴草帽,但他们皮肤算是娇嫩,还是黑了两层,除了一口白牙,整个人都快没法看了。

    “嗯,辛苦,我一定会好好念书的。”穆子清握紧拳头。

    他们来得算是早的,看大门处有老师在登记名字,他们就照着队伍排队,不到一刻钟就轮到他们。

    交钱、领书,和穆子期现代上学的程序如出一辙。

    “交完束脩,领到书籍,今天可以回家了,明天辰正你们要按时来到学堂,不许迟到。”给他们做登记的老师笑眯眯说道,“记住了吗”

    穆子期点点头,暗自算了下,原来是八点钟上课吗那还好,不算早,从清溪村走到这里,快的话四十多分钟就到了,比起一些更远的山村,该知足了。

    刚才他就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得知自己早上要五点钟起床后,嘴巴已经高高撅起来。

    书籍一共只有四本,据说以后还会发其他的,穆子期如获至宝,一拿到就马上翻阅,发现封面上印刷有“国文、算学、格物、农学”等字体。

    难不成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内容他赶紧翻开内容一看,国文还好,是从拼音开始教起,之后竟然还要学习三字经,只是他暗暗对照了下,发现里面的内容略有删改,不过影响不大。

    再翻开算学课本,草草看了几眼,嗯,不在话下。再看格物学,发现是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解释,相当于十万个为什么那种类型。再看农学,咦这个有点意思,竟然是教人种地的,里面还有常见的虫害防治,就是内容简单了点。

    玉米大豆套种穆子期看到这几个字顿时一囧,这么说他家之前还种错了

    越翻到最后,穆子期的心情就越好。看来,一年级的内容基本不用学,自己这个级跳定了,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最好是先学完拼音,而且还要在学校表现优秀,要不然老师们肯定不会同意。

    在这个时代,要拿出这一套逻辑严密的教科书,穆子期对穿越的三位前辈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虽然还记得一些现代知识,但想要记录得那么完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说别的,连牛顿定理他都快忘记了,更别提它的推导过程。

    当然,他现在的课本上没有牛顿定理。

    穆子期觉得自己就像是重生回到了小时候,重新再上学,而如果这些学习的内容他都不能搞定的话,那自己得多废柴啊。只是要注意,他毕竟不是那种真正的天才,理解力和普通的成年人差不了多少,要注意出名的方法,不能急吼吼就表露出来。

    还有,芙蓉小学有高年级吗穆子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排队缴费,忍不住想到这一层。如果没有的话,他岂不是要跑到县里去读书

    “大哥,里面的内容我好多都不认识呢。”突然,穆子清的话把陷入沉思的他拉回来。

    “没事,以后老师会教你的。”穆子期看了一眼书页上的拼音,说实在的,貌似让他读,他也读不准了。

    “对,还有老师教。”穆子清恍然大悟,把书本仔仔细细地放回自己背后的小书箱里,大眼睛看着人群,低声道,“大哥,真的好多人,有些年纪比我们还小呢。”

    穆子期早就注意到了,他发现年纪小的不少,大都是七八岁左右,而年纪比他大的不算多,主要是他这种年纪已经是半个劳动力了,家长一般不会放人,更何况大家都觉得年纪越小,读书就越有优势。

    不说别的,他们村有十五人适龄读书,可最终一起来报名的却只有八个,其中他们家就占了两个。还有,令他觉得惊奇的是,袁家的三郎、四郎都来报名了,没想到袁三郎平时不受宠爱,读书竟然没忘记他。

    穆子期觉得自己要重新评价袁宏图的行为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