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杜童的话,问住了杜静。

    杜静眼里浮出茫然。

    “我,我不是”

    杜静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找杜童。

    她只是想来看看。

    但到底想看什么,她不知道。

    杜童的反应让杜童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杜童“那你是什么想法”

    杜静没回答,局促地垂下了头。

    杜童紧了紧眉头“你来找我,就是想告诉我,因为我拿了钱,你不能再上学的事吗”

    杜静依旧没有吭声,僵硬的站在原地。

    上辈子某些不好的回忆,在杜静拘谨生硬的反应中涌上心头,杜童莫名有些烦燥。

    杜静仿佛她上辈子,十八岁前的影子。

    小心翼翼,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就能让她陷入消极中。

    每次面对杜国全和沈梅,她仿佛就被什么东西附体了般,不懂拒绝,不懂反驳,不懂争取,他们说什么,她就做什么

    杜童不喜欢那个时候的自己,自然而然,也不喜欢现在的杜静。

    杜童抑制住心底的烦燥“杜静,我能继续上学,是我争取来的。你如果也想继续读书,就大胆的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

    读书的机会确实是她争取来的,如果没有前些天从刘芳那里讹来的五百块,第一学期的学费,她就没办法交上。这个年头,农村已经好很多了,家里供个孩子读高中或是大学并不困难,难得只有她罢了。

    杜静能不能读书,看的是刘芳和杜国全,而不是她

    “我不敢。”杜静声音小的跟蚊子似的。

    杜童“你不敢向她们开口,却敢来告诉我,我拿了你家的钱,你没办法读书”

    “我不知道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但你要知道,我从你家拿走的五百块,是你爸对二伯的补偿。你爸也是我爸,我活了十五年,没吃过他一口饭,花过他一分钱,二伯养大我也是需要花钱的。”

    “另外,这五百块还有一层意思。”

    “他用五百块打发我,和我断绝父女关系,以后我就是饿死在外面,跟他也没关系。”

    “断绝关系 ”

    杜童的话,终于让杜静有了别的表情,她不可置信地抬头,讷讷的说“可我妈说那钱是你从她那里骗走的。”

    “你觉得你妈那么精明的人,我能从她手上骗到钱这钱就是断绝关系的钱,所以,你不能读书,和我拿走钱没任何关系。你爸担心我以后读书,会继续问他要钱,为了撇开我,给了五百块,还写了张字条。”

    “你要看看那字条吗”杜童说完,静静地看向杜静。

    杜静被杜童的话给震住了。

    她完全没有想过,被杜童拿走的那五百块,里面竟还有这层意思。

    杜童“想要读书,就自己去争取。他们是你爸妈,你就是闹翻了天,他们也不会吃了你。”

    顶天挨一顿打。

    “你也是这样,才从我妈那儿把钱拿走的吗”杜静回过神,呆呆地看向杜童。

    “啥”

    杜童微怔,旋即反应过来杜童说的是啥意思,她道“差不多吧,你要想继续读书,就去试一试,不定能说服你妈。”

    杜静沉默,不再说话。

    她杵在原地站了好久,也不知道想了些什么,那双怯弱的眼睛,忽地闪现光芒。

    片刻后,她一转身,背上背篓走进了竹林。

    杜童看着走掉的人,也不知道该说啥,吐了口气,进了厨房,从案板上取了个木盆,拿起水瓢,开始在水缸里抓鱼。

    上辈子,杜童从十八岁后就一个人生活,煮饭弄菜驾轻就熟,煎个鱼还难不到她。

    把小鲫鱼处理干净并腌好,杜童从泡菜坛子里抓了几个泡椒和一块泡姜出来,细细切碎,然后生火烧锅。

    锅烧烫后,她往锅里倒了点菜子油。

    滚烫的油被煎得没了泡沫后,再把处理过的小鲫鱼挨个丢进大铁锅里,慢慢翻煎。

    等小鲫鱼煎到两面金黄,杜童利索地先把鱼起锅,然后再重新放油炒配料。泡椒、泡姜、提味的薄荷叶加葱一起翻炒出味,再把煎好的鲫鱼倒回锅里翻炒一分钟,还没起锅,香味就窜出了屋子。

    杜童把鱼装进盘子里,盖到饭桌上,然后开始洗锅,给她二伯烧洗澡水。

    等弄好厨房的事,屋外天色已逐渐黯淡,肖中云出门后,还没有回来,杜国树趁着傍晚凉快也还在地里忙碌。住在隔壁的几户邻居倒是收了工,扛着锄头陆续回来了。

    “童童,你晚上做了啥,怎么这么香”隔壁杜二爷家的大儿媳妇,一到坝子上,就耸着鼻子嗅了几下。

    杜童把堂屋门拉上,冲说话的周兰微微一笑“我二伯今儿弄了几条鲫鱼回来,我给做了。”

    “我就说怎么这么香,原来是做鱼了啊。对了,你家弯口稻田里的鱼,应该能抓了吧,你二伯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放水抓鱼”

    “我没听二伯说,不过应该快了,收稻子前肯定会抓的。”

    “你二伯放水抓鱼的时候,让他给我家留条草鱼。”

    杜童应了一声,转身往正屋后面的牛圈走了去。

    杜童家情况和别人家不同,没有人在外面打工挣钱,家里的收入全靠地里收成和养的畜生,这点钱哪够养活一家三口人,所以,每个能挣钱的机会,杜国树都不愿意错过。

    杜童家有块水田紧靠村里的池塘,那一片水多,哪怕到了三伏天,田里都不缺水,杜国树不知打哪儿听人说,水稻田也可以养鱼,前些年,他便开始往那块水足的稻田里放草鱼苗。

    放得不多,每年也能捞出十来条草鱼。农村人想吃鱼,只能去镇上买,要不就是去小溪里面抓野生小鲫鱼,草鱼这种大一些的鱼,只有过年村里池塘放水挖莲藕那会儿,才能吃得上。

    杜童家稻田里的草鱼,不用提去镇上,在村里就能卖光。

    卖得钱不多,但足够杜童家一年的洗衣粉钱。

    杜童去牛圈喂牛,刚走到牛圈边,就看到杜震背着一大背草过来了。

    “杜童,快点给我接一下。”杜震气喘吁吁,让杜童搭把手。

    杜童忙不迭上前,把装满草的背篓接住。

    “喂,先前杜静是不是来找你了,她妈又在骂你了。”负重消失,杜震抹了把头上的汗水,喘着气说。

    杜童一怔“在骂我”

    杜震瞥了眼杜童,脑袋往牛圈后方昂了昂,“你听,还骂着呢。”

    杜童蹙了蹙眉,静下心,也听了去。

    半竹坡和杜童家的竹坡下弯只隔了一片竹林,虽然有点距离,但要声音大些,竹坡下弯这儿也听得到。

    果然,认真听去,杜童还真听到了刘芳的咒骂声。

    骂了些什么,杜童没有听清楚,隐隐约约只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甭管她,爱骂就骂,反正也没当着我面骂。”这要跑到她跟前来骂,她还能怼几句,隔这么远,她总不能扯着嗓子,在牛圈里就接刘芳的话吧。

    “也是。”

    杜震把镰刀撇到倒空了草的背篓上,颠了颠空背篓,“我从我家门口经过的时候,看到杜静被她妈打了,也不知道她说了啥,她妈一边打她,一边骂你。”

    “骂我不是很正常吗,这几天,你应该没少从她嘴里听到骂我的话吧。”杜童抱了把草,丢给圈里的牛,转身便往前方坝子走去。

    “听得可多了,她说你心眼多,骗她钱,还说那钱就当拿给你买棺材板的话可难听,我都不好意思跟你说。”

    杜震家在半竹坡,他家房子和杜国全的房子只隔了一道檐沟,杜国全家不管说啥话,声音一大点,就避不开杜震。杜震是最清楚,刘芳在背后是怎么编排杜童的。

    刚和杜童一起复习功课时,他还会捡话告诉杜童,后来见杜童对这些话不感兴趣,便没再提过了。

    “你和杜静说了啥,为啥她挨打,还把你给捎上了。”杜震好奇地看着杜童。

    “你怎么知道她来找过我,还知道她和我说话了”

    “背草下来的时候,我听到的。”

    “没啥,就是杜静想读书,刘姨不愿意供,说钱被我拿走了,没钱给她读书,所以她来找我。”杜童不想多提杜静,说了一句,便催促杜震赶紧回家,并约了明天下午防空洞汇合。

    杜震没问出来啥,听到坡上他妈隐隐传下来的喊声,看了一眼杜童,便从竹林小径回了家。

    这会儿天色已完全黑下,蝉啼声在耳边叫嚣,肖中云和杜国树都回了家,一家三口坐在灯下,说着话,吃完了晚饭。

    杜童在饭桌上,给杜国树说了一下明天去公社签字的事。

    杜童要办的那张收养证明,对她很重要,同样的,对杜国树也意义非凡。

    有了那张证,自己亲手养大的闺女,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喊他爸爸了。

    这一声爸爸,他碍于兄弟情面,十几年前不得不让出去,如今,他终于能听到了。

    杜国树高兴得一个晚上都没睡着,第二天天刚亮,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崔促杜童赶紧起床去镇上。

    今天对杜童和杜国树来说,都是个特殊的日子。

    两人吃完早饭,高高兴兴出了家门。今儿是赶集日,杜童和杜国树虽然出发得早,但街道上依旧热闹非凡。

    街道两边,做小生意的商贩已经占好了自己的位置,杜童还看到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在菜市场边摆了一个摊子卖平菇。

    杜童有些好奇男子的平菇是从哪来的。

    据她所知,凤凰市这一片可没有种植菌的。她想去打听一下,可看了一下时间,决定还是先把收养证明拿到手,再来打听。

    镇尾公社处,公社领导已经来上班了。杜童找公社守门的大爷问了一下婚姻登记处在哪儿,便喊上杜国树去了专办结婚离婚的办公室。

    办收养证明和婚姻登记是一个部门。这是上辈子,杜童和杜国树打官司跑证据时知道的,要不是有过一次经历,杜童怕还摸不清这门道。

    时间还早,这会儿婚姻登记处除了工作人员,没有其他人。杜童让杜国树把户口本和身份证给她,然后直接找上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来意。

    “小姑娘,要办收养证明的就是你啊,你的情况我们已了解过,让你监护人过来签个字就成。”

    负责给杜童的是个三十出头的女子,在听明杜童的来意后,她还好奇地多看了杜童两眼。

    没办法,国家出台收养法两三年了,今儿这颁发出去的收养证明,还是公社头一份。工作人员就想知道,来明的人长什么样,又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情况,是需要办收养证明的。

    收养法虽然出台,但却没在民众中普及,按当地人的习惯,这种送给别人养的孩子,顶天上个户口就成,根本就不会想着来办收养证。</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