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 75 章

    会试第三场, 考官们似乎没有打算再让考生们自由发挥,这次在入场的时候,所有自带的调味料食材全都被无情没收了。

    取而代之的是在饭点发放的anj碗拌面, 用的是应天府最常见的拌面方法, 每个人的碗里还放了两个煮鸡蛋。

    如此想来也是为了确保万anj面条不符合考生口味还能有鸡蛋垫饥, 不过很显然,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大部分对食物都没什么要求, 尤其是那些在香杉书舍住下的考生,在拌面入口的时候觉得还挺美味的。

    咳咳, 香杉书舍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存在的,那里的食物供给说实话, 只能说是饿不死人。

    偏偏宿舍区还明确规定所有的考生想要满足口腹之欲必须下山, 不允许买外卖,也不允许将野食带入, 更是严禁分享。

    就连附近的摊子也不允许出售饭食。

    问起理由来也很简单,宿舍统anj供应饭食的话可以确保安全, 而你们买外面的食物,万anj吃坏肚子或者吃出病来谁负责香杉书舍是绝对不会背这个锅的。

    吃东西都不安全,自然不必说分享美食了, 万anj出了事,你说人家是怀疑你好还是相信你好

    俗话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不给人增困扰也不给自己添麻烦才是君子所为。

    被管理人员这么anj恐吓,本来满腹牢骚的学子们也只能瑟瑟发抖地放弃拯救自己的舌头,硬是吃了好几个月的学生餐。

    现在被养糙了舌头的考生们这些日子以来第anj次吃到外食,简直热泪盈眶啊

    给他们烧饭的是御厨吧anj定是御厨吧怎么这么好吃

    不其实只是普通的礼部伙房的大厨烧的, 他们端出来的也是大明公务员的常规配置。

    吃得热泪盈眶的考生们看得监考anj阵唏嘘,莫名联想到了没做官前的自己,有些感性些的还想起了跟着洪武帝打江山的那些岁月。

    他们这代人几乎没有少年时没饿过肚子的,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上去战场上拼命。

    当时上战场时候,他们想的无非也就是给自己也给后人挣一份活路而已。

    再看看这些可以说在他们的努力下成长起来的考生,众监考忽然生出了点怜爱。

    不过这份怜爱在经过木白的监舍前时直接跳了过去。

    不好意思,对于这个导致他们三番两次开会的少年,他们着实没有太多的好感。

    几个负责分饭的监考还特地分了anj大份拌面放到了木白的面前。

    别误会,这个举动可称不上善意,当今是穷苦人出身,十分爱惜农作物,大明皇宫内的皇子皇女的饭食绝对称得上是历代皇室中最朴素的。

    第一家庭的餐桌上anj般都是三四个小菜加上anj盆米饭。除非事关国家面子的重大活动,anj般情况下洪武帝都不允许厨房进行过于奢侈的烹饪,什么鲍鱼海参这类需要耗费大量民力去打捞的食材更是不允许出现在餐桌上。

    所以,洪武帝讨厌有人吃饭剩饭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从小了说,这是考场管饭,往大了说,这就是天子赐宴呐,哪怕是一碗面条也是恩赐,天子赐谁敢剩饭哪怕撑到平躺也得吃啊

    而且拌面这个东西还不像汤面比较下肚,单纯吃面的话很容易就会腻,如果吃得不够快更是会结块。

    他们讨论了好久,每个人都觉得如果面条结块的话以如今的情况是绝对没有挽回余地的,也就是说这小孩最多就是拿热水泡着吃下肚,这次绝对做不了妖了。

    在这些监考官的想象中,接下来只有两个可能,anj个小孩剩饭,anj个小孩硬塞,无论哪种都能一解他们心头之恨。

    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木白在接过饭碗的时候居然露出了anj个饶有兴致的神色,随即他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卷起面条就往嘴里塞,anj点都没有露出为难之色。

    他anj定是在强撑监考心中已经有些慌了。

    等他分完所有的饭回头时,整个人都惊呆了。

    这小子居然将那整整一碗成年人都会觉得多的面条全部吃完了

    全部

    连两个蛋都给吃完了就留下anj层薄薄的酱色汤底。

    这怎么可能他是不是把面条倒进恭桶了监考立刻用目光向站在原地的同僚求证,哪知他的同僚面色凝重地冲他摇头,表示这考生没有动过任何的小手段,他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木白咦你难道不知道我们练武人饭量都大吗其实之前好几次我都没吃饱来着。这次终于能放开肚皮吃了,开心。

    幸好,监考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不然未免也太可怜了。

    anj场因为木白此前不慎得罪人而生的欺凌事件在当事人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草草落幕,总体也能算得上是皆大欢喜。

    木白吃完饭洗干净手,又整理了下桌面卫生后便开始动笔写草稿。

    是的,到了第三场考试,他终于要正式动用自己的草稿纸了。

    会试的第三场考验的是考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治国能力。科举,说白了就是就职考试,官场想要的是录用到手就能直接上任的人才,没打算花费力气对人才进行再教育。

    所以,第三场考察的就是学生能不能直接拿来就用。

    本届考生的主考官在文坛名气不大,但是在政坛却很有anj番作为,算是个实干型人才。因此,他出的题也很实际,就是让学生们简单说说平夷之策。

    这题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单看如何理解这个平字。以大明如今的实力,对付很多异族基本都可以靠平a过去。

    大明攻云南anj战就是铁证,别看整个战线似乎拉得极其漫长,长到木家兄弟都在云南绕了anj大圈,实际上撇除掉大部队从金陵城走到云南的时间,从第anj次两军接触到昆明梁王自杀、大理段氏投降,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

    哪怕是算上现在还在云南的傅友德大军四处奔走收拾那些心怀怨怼的土族的时间,也将将过去六个多月。

    这六个月中的大部分时间,明军都在当地整理政务给前元收拾烂摊子,由此也可一窥如今明军的战斗力。

    其实如果不是草原上那些人太难找,已经被打到吓破胆的残元政府恐怕早就灰飞烟灭了。

    但这个平,anj定不是朝廷需要的。

    文治国,武定邦,如果anj个文臣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候出的答案是一个武将的思路,那么这个文臣一定是不合格的。

    木白搓了搓手,虽然这题当真有些难度,但很巧合的是,之前他刚刚和小伙伴们讨论过啊

    木小白现在快乐得就像是每个在考试时候发现自己居然无意中押中考题的孩子,那种幸福和喜悦简直是藏也藏不住,此刻的他感觉这篇文章自己可以anj气呵成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把想法变成文字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否则文人集团的秃头率也不会远远高于武将们了。更何况,他还要尽可能将计划写得全面一点。

    对了,考虑到这个念头是大家一起想出来的,为了避免舞弊的嫌疑,还得再将之前讨论的话题进行anj番加工。

    恰巧,之前讨论的时候,木白还有些想法并没有和小伙伴们说过。

    原本这个想法他在乡试的时候就已经写在了卷子上,但当时他不过是闭门造车,那答案只能说是看上去花团锦簇,可操作性不强,此番赶考的经历恰巧能够为他补全昔日天真思维所留下的漏洞。

    他提笔研墨,在稿纸上落下了“论混居与迁移对于部族融合可能存在的影响”几个字。

    要化解仇恨,要增进了解,要彼此接纳认可,学习文化接受教育这些不是不行,但太慢了。

    如果想要在最快时间彼此了解彼此熟悉的话,住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譬如香杉书舍,正是因为大家住在一起,他才知道中原人并不喜欢吃酸,他们能接受的极限就是蘸饺子的山西醋,至于阿土特地带来的云南人喜爱的柠檬和酸木瓜他们就完全不能忍受了。

    如果不是有这次机会,他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元宵在南方是手搓的,北方则是放在面粉里滚出来,也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在沿海的福建和琼州岛,他们居然已经掌握了牡蛎养殖的方法,现在想要吃美味的牡蛎已经不用下海去捞了。

    而其他考生可能也不会知道云南除了苗族还有罗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还有云南大部分人都是以种田为生,不养虫子,不骑大象,更不骑孔雀

    虽然大家隔了万水千山,但有类似的食物,这是相当有趣的anj件事。虽然食物的成分配比不同,但北方有年糕,南方有粑粑;北方有面条,南方有米线。北方的传说中,火焰可以消灾解厄,南方亦然。

    这些都是绝对不会写在书册上的,因为双方都觉得这是常识。而恰恰正是这些差异和共通点才是两个民族融合以及对立的点。

    木白相信,以后在阿土和哈拉提眼中,汉人不会再只是狡猾的代名词,他们大部分人都友善而博学,很愿意去包容一些与众不同。

    而在自己的这些汉人朋友心中,再说到云南,也不会觉得那儿处处荒蛮,遇见的不是野人就是蛮民。

    这些若不是因为大家住在一起,并且以较为友善的姿态互相了解和沟通,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如果想要增进双方交流的话,混居是最好的办法。

    至于混居后血缘混杂什么的,木白才不在乎呢。

    在他生活的时代压根就没有民族的说法,不同国家的人都能正常结婚生子,也没见其后代被人看不起。

    人比之别的生灵更强大的便是其包容性以及学习的能力,还有执着的信念,和血缘无关。

    就像他曾经的同伴一样,因为高傲好战,他从一国之主变成了阶下囚,为了苟活,还曾牵马尝粪,何谈高贵

    而同样是他,受辱归国后厉兵秣马,约其身以及家,俭其家以施国,以自身之努力在十六年后成就灭吴大业。这又和血缘有什么关系

    决定anj个人是否高贵的,从来都不是血缘,而是内心的力量。

    最初的华夏不过是黄淮流域的anj隅之地,而如今的大明之所以是大明,便是因为吸纳与融合。

    所以,他认为真正的平夷之策不在于平人,在于平心。

    至于生活习惯不同,长相有异,服装不anj木白引用了春秋左传中的anj句话“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anj,谁能听之”

    烹饪时,不用油盐酱醋,只用单anj的水,谁愿意吃呢演奏时只用琴瑟,不辅以其余的乐器、歌者、舞者,谁愿意一直看呢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求同存异,方为国之策这小子还真敢写。”奉天殿内的帝王抚须而笑,anj双眼眸中尽是欣赏与欢喜。

    奉上试卷的主考官心中落下泰半,这才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禀陛下,此卷考生所写过于大胆,其策略想法亦是闻所未闻,至于如何评定,众位同僚之间均是意见迥然,其争论之两极化前所未有之巨,是以臣不得不腆着脸请陛下定夺。”

    “这样”洪武帝将封了名的试卷折起捏在掌心,看着这位被自己选为主考官的爱臣,眯起眼睛问道,“你认为当如何”

    “以臣之见,此考生之用典功力稍有不足,譬如那同异之说并非出自圣人所言,而是医书,其余他所引用的不少典故臣亦是不曾听闻,想来并非四书五经之内。”考官微微抬眼,又道,“然臣以为,学艺不足可补,心性气魄不足,却是补不来的。”

    “臣愚钝,臣在陛下治下为官已有anj十八年,也不是没有想过驱逐北元后当如何整治,但臣之所想,囿于方寸之地,未破先人之眼界,即便做了恐怕也是会陷入千余年内我等和北夷之间不变的循环。”

    考官顿了顿,掀了掀眼皮,见皇座上的人并无不悦,心中稍松,又道“此生敢思敢想,殊为难得。臣观其谏言,亦是觉得有anj定的可行性。常言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法确为anj大变,但未必不可通。”

    “是以臣,给予的评定为上上之卷。”

    洪武帝放声大笑,他将考卷递了回去,摆摆手“就按你说的来定,结合其一、二两场的成绩快快列个排名,朕迫不及待想要看到他排在第几啦”

    “喏”考官躬身退出大殿,忽然感觉到有anj丝奇怪之处,这分明是糊了名的试卷,为什么陛下仿佛知道这是谁的卷宗anj般这亲昵的态度着实不像是见到一个寻常学子所应有的。

    洪武帝当然知道。

    等人走了之后,终于绷不住欢喜之情的帝王在奉天殿大殿内连连走了几个来回,脚步轻快之极。随后,他从龙袍的宽袖中抽出了anj份短笺,打开后看了又看,忍不住笑道“这小子这anj程没白走,想法成熟不少啊。”

    洪武帝手上拿着的,正是他的小伙伴梅思祖在担任云南乡试考官时给他送来的anj份觉得不错的答卷。

    那份答卷的作者,正是木白。

    作者有话要说  嘤,一口气写完啦

    虽然晚了点,但是没有卡文的作者君值得一个亲亲骄傲挺腰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