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 29 章

    二十九章

    沈静做的这道蛋羹是下了功夫做的,比起其他人做得蛋羹格外与众不同,不仅蛋羹里加了清酱肉丁、蘑菇丁,蛋羹更像是水豆腐一样蒸的极嫩。

    但最与众不同的是,别人蒸蛋羹的时候,不管里面加什么作料,蒸好以后作料都沉在碗底,可沈静蒸的这碗蛋羹,作料都均匀分布在蛋羹里。

    是以罗胜才有这个疑问,他自小到大不知吃过了多少蛋羹,但是还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蛋羹。

    沈静没有直接回答,只道“其实做法很简单,只是这方子是”

    她这里还没有说完,罗胜已闻弦歌而知雅意,很快就把一锭银子放到了桌上,“只要你把这蒸法告诉我,这五两银子就是你的。”

    五两银子对罗胜不算什么,但是这道蛋羹鲜而不嫩,正适合自家祖母这种上了年纪的人吃。

    五两银子买一个配方,这笔生意当然值。沈静马上就把蒸法告诉了他,“诀窍就是蒸两遍。第一遍放入作料蒸好以后,再加入一枚生鸡蛋再蒸一遍。”

    沈静把方子告诉给罗胜,就主动告退出去了。她蒸这道蛋羹,原想是看他与杜大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可是见过真人以后,她还是毫无头绪,没发现这位罗公子与杜大夫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不过这次也不是毫无收获,起码到手了600贡献值和五两银子。

    600贡献值就意味着食材区又多了六样可以用积分兑换的食材。

    沈静把银子收好以后,赶紧查看了一番。这一查看,她脸上立时多了几分惊喜,虽然银耳还在不可兑换的食材系列,但是这次可兑换的食材中多了一样冬笋。

    这个时候的冬笋可不比后世只是一样简单的蔬菜,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来自南方的冬笋在北方简直就是蔬菜中的珍品,尤其是在现在青黄不接,地里只有野菜生长的春天。

    现在沈静看这冬笋几乎就像是在看白花花的银子一样,从酒楼出来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笑容。

    罗胜看着不远处笑

    得开心的少女,不由得多看了她一眼,不过五两银子,也值得那么开心,想想刚才她等自己拿出银子才说出方子的事,可真是个小财迷。

    “公子,我们还去杜家吗”随从问道。

    “去,当然要去。”罗胜忽然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她做嫡母的都能为我上香祈福了,我这个做儿子的为什么不能为她三顾茅庐”

    随从不敢再多问了,服侍自家公子上了马车,一行人便朝着杜家而去。

    沈静高兴归高兴,但没忘这次来镇上的主要任务。从酒楼出来后,便直奔镇上的唯一一家书肆。

    书肆老板倒是很热心,帮她挑了好几本启蒙的书籍,既有慎哥之前念的三字经,还有将来要学的百家姓和千字文。

    光是这三本书就花了沈静二两银子,简直让沈静肉痛不已。要知道二两银子都能盖两间房子了。

    她之前想过古代的书籍可能会贵一点,但是没想到会这么贵。

    书肆老板笑道“这三本书因为是手抄写的,所以还便宜一些。我这书肆里就是普通的一本诗集也要五两银子。”

    书肆老板还把那本诗集给沈静看了一下,那诗集不过薄薄的几十页,就要五两银子。

    沈静再看那些厚厚的经书子集,估计比这本诗集的价格只会更贵。

    怪不得古代有凿壁借光的故事呢,原来在这个时代,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得起书的。

    有了书籍做铺垫,当沈静询问笔墨纸砚的价格时,便没被书肆老板口中的价钱吓走。

    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要二十两银子。次一点的要十两银子。最次的也要五两银子。

    沈静听到这个价格,直接放弃了原来要买好一点的想法,挑了一套最次的文房四宝。

    “这套文房四宝给启蒙的孩子用刚好,这笔和墨虽然差一些,但是这砚台结实得很。”书肆老板夸完自己的砚台,又向沈静推销起店里的草纸。

    草纸没笔墨那么贵,但是一沓也要一百文钱。

    沈静想起慎哥写的像模像样的字,一咬牙买了

    五沓。

    书肆老板后面特地给她找了个锦盒,然后帮她把笔墨砚台装进去,又给她把草纸包好。

    这一趟足足花了沈静七两多银子,要不是有罗公子给的那五两银子,几乎要花去沈静一半的家当。可就是这样,沈静带来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书肆老板送走沈静,还没来得及收拾原来拿出来的几套文房四宝,就见沈静又折了回来。

    “老板,我跟你打听个事。”沈静忽然想起一事,“这镇上除了徐秀才和刘秀才,还有没有其他先生啊”

    沈静现在倒是想把慎哥送到镇上的私塾读书,可是这镇上仅有的两家私塾早在正月就收满了学生,要是想把慎哥送去他们那里读书,还得再等一年。

    书肆老板道“你算是问对人了。要说这镇上的先生,数得着的便是范老夫子,刘秀才就是他教出来的。不过老先生专在大户人家坐馆,只教大户人家的小少爷。你要是想送你兄弟去私塾,还得去这两个秀才公那里。”

    “可是这两家私塾现在已经不收学生了。”沈静道,“难道除了这三位先生,这镇上真找不出第四个先生了”

    书肆老板道“确实没有了。不过你要是想把你兄弟送到私塾里,我倒是有一个办法。这两位教私塾的秀才公里,刘秀才不仅学问好,也好说话。你不妨多上门两趟,隔三差五的送点礼物,也许时间久了,他被你的诚意打动,说不定会破格收你兄弟也不一定。”

    这倒也是个办法,沈静想了想道“那我就按您说的试试。”

    沈静买全了笔墨纸砚,先生的事又有了点眉目,回去的路上便带了几分轻松。

    慎哥在家正默背三字经,就听沈静在外面喊他,“慎哥,快出来”

    慎哥从房间里一出来,就看见了沈静手里的书。

    他一眼就看到了有一本是他眼馋了许久的三字经,当即就捧到了手里,激动地捧着那本书转了好几个圈。

    沈静买书的时候原本是有些肉疼的,但是看着慎哥这副高兴的样子,又觉得这

    钱花得也算值。

    “别光顾着高兴,过来看看这笔墨砚台。”沈静把慎哥叫过来,“原本我是打算买一套好的,可是身上没带那么多钱。你先用着,等姐挣了钱再给你买好的。”

    慎哥觉得拥有了一本三字经已经很幸福了,再看到这套文房四宝,掐了一把自己的胳膊才知道不是做梦。听到沈静这么说,忙道“姐,这已经很好了。”

    慎哥确实是很知足,他把笔墨砚台捧到自己的房间后,先往砚台里倒了点水,便小心翼翼的开始研起墨来。

    沈静买的只是普通的羊毫笔,还不及广贤的那支笔好使,但是慎哥下笔的时候格外认真,仿佛不是在草纸上写字,而是在上好的宣纸上写字一样。

    一张草纸写完,慎哥献宝似的捧到沈静面前,“姐,你看我写的好不好”

    慎哥写的是三字经的前面部分,虽然写出的字大小不一,下笔也轻浮无力,可是对于一个刚捉笔的孩子来说,写的已经相当不错了。

    “慎哥写的真好。”沈静满口称赞道“怪不得里长爷爷说你颇有天赋。”

    沈静说完指着其中一个字道“这个字念什么,我好像在柳掌柜的账本上也见过这个字。”

    “这个字是子不学的子。”慎哥说到这,忽然想起来道“姐,我教你认字吧”

    沈静笑了一下“怎么想起教姐认字来了”

    慎哥道“里长爷爷常说要温故而知新,要是教姐认字,我还能多记一遍。”

    “既然你教我还能多记一遍,那我从明天起就跟你学认字,不过我每天事情太多,一天教我十个字就够了。”沈静道。

    一天认十个字虽然不多,但是慎哥自己也才认了一百多个字,这么说来,他还得自己抓紧认字。

    因此沈静出去做饭的时候,慎哥便抓紧把新买的三字经摊开来,靠着自己的记忆,开始认字。

    沈静在厨房听到慎哥一边默诵三字经一边摸索着认字,先弯唇笑了一下,继而就开始剁馅,蒸慎哥爱吃的小笼包。

    吃

    完午饭,慎哥就继续用功去了。

    沈静把鸡鸭喂完,何氏就从镇上回来了。

    “这一趟可把我渴死了。”何氏来祖屋以后,先舀了一瓢凉水,咕咚咕咚喝完,便交给沈静两百多文钱。

    “明天我打算叫上你二叔跟我一块去,今天我卖完点心,总感觉有人跟着我。要不是我见机得快,只怕这钱就被人偷走了。”何氏说的心有余悸。

    大概是有人看她点心卖得好,便盯上了她卖点心的钱。若不是何氏机灵,只怕那钱就真的被人偷走了。

    沈静道“要不明天二婶你在家歇一天吧”

    何氏忙摇头道“没事,我叫上你二叔就不怕了。有你二叔在,没人敢欺负我。”

    韩老二老实归老实,可是论起干架,两个小伙子也不是他的对手。

    “我不是说这个。”沈静道“明天我想让二叔陪我去一趟县城。”

    “你去县城做什么”何氏问道。

    沈静笑道“我想过几天把慎哥送到私塾里,去县城也是想给慎哥买两身好一点的布料。”

    “既然要到镇上读书,去县城扯两身布料也应该。”何氏道“既然你要你二叔陪着去县城,我在家歇一天也成。”

    何氏这两天挣了不少钱,也想趁着明天镇上过集市给两个闺女扯身布料做身新衣裳穿。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在家等二叔一起去县城。”

    何氏道“知道了,回去我就给你二叔说。”

    作者有话要说  这道蛋羹的做法是出自高阳的胡雪岩全传。里面也有一些关于美食的描写,看来喜好美食的人,真是很多。

    谢谢蒲公英的卷卷的地雷,么么哒

    最后,18点还有一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