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章
何氏一听要买点心的方子,果断拒绝了。
别说方子在大丫手里,就是她有也不会随便卖出去。
随从碰了一鼻子灰,回来便老老实实跟罗胜说那方子不卖。
罗胜好一会儿没说话,那妇人又不肯跟他去县城,又不卖方子,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走了。
“你再去帮我问,看她能不能隔上半个月就去县城送一趟点心,一斤点心我按一两银子的价格给她。”
县城离槐溪村并不远,来回只需几个时辰。一斤点心就是一两银子,一趟就能得好几两银子。
何氏没什么不愿意的,跟韩老二一商量,韩老二也觉得去县城这事可行。反正只是送货,既不打眼,还能挣着银子。
于是随从当下便与何氏说定,等半个月后便往县城送一趟点心,临走还告诉了他们罗家的地址,只要他们到时报上姓名,便会有人过来拿点心付钱。
随从跑了这一趟后,已是晌午。
罗胜正坐在酒楼的包间,等那道需要一天一夜才能做成的红烧肉。
自从酒楼推出这红烧肉以后,这道红烧肉已然成了酒楼的镇店之宝,几乎进来的客人没有不想吃这道菜的。可是偏偏这道菜需要一天一夜的功夫,所以想吃这道菜还得排队。
好容易等到红烧肉做好,许猴利索的把砂锅里的红烧肉分成五份,小心的倒在盘子里。
五份红烧肉端到客人的桌上,几乎没人不被这股香味所征服。
就连从小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罗胜也不得不承认,眼前的这道红烧肉几乎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道菜。
要不是路途遥远,他还真想带一份回去给祖母尝尝。
杜大夫却没他那么多顾虑,属于自己的那份吃完后,便带着给范老夫子的那一份打道回府了。
在坛子里焖了一天一夜的红烧肉几乎是入口即化,却又不会显得油腻,反而还能吃到一股葱香。
范老夫子只尝了一口,就顾不上什么吃饭礼仪了,筷子下得飞快,就着这道红烧肉,
足足吃了两碗米饭。
“痛快,真痛快。”范老夫子满足的打了个饱嗝,落后又饮了一口小酒。看来以后自己惦记的菜又多了一道。
午休过后,范老夫子尽心的教完杜佑堂,等傍晚日落后,便回了镇上的宅子。他虽在杜家做馆,但是因为杜家离自家不远,因此每隔几天便会回家一趟。
范老夫子一辈子无儿无女,家里就只有一个老妻贾氏和一个做粗使活计的老妪。
老妪年纪大了,耳有些背,没听见范老夫子的推门声。贾氏是听到熟悉的脚步声才抬了抬头,然后笑道“我算着你该回来了。”又问范老夫子饿不饿,便喊老妪开饭。
老妪端上昨天刚蒸好的馒头,一锅米粥,然后又端过来两素一荤三道菜。
贾氏把那碗蒸好的香肠放到范老夫子跟前,“你尝尝这香肠,这是启功前些天送过来的。我尝着味道还好,又能嚼的动。”
杜大夫为着小儿子,现在几乎是把范老夫子当成了杜家的上宾。这香肠,范老夫子自然也是吃过的,他以为是刘秀才特地买了来孝敬自己,便道“这香肠可不便宜,一碟就要两钱银子,以后可别让他再破费了。”
一碟就要两钱银子,贾氏听了委实有些吃惊,“照你这么说,那两斤香肠就要好几两银子了”
范老夫子道“这么算算,确实是这样。”
贾氏摸了摸胸口,“这启功莫不是有求于你,我看他送来的香肠没有三斤也得有两斤多了。”
刘秀才家里虽还过得去,又开着私塾,可他家里有两个在外地书院读书的儿子,日子过得其实不是很宽裕。往年范老夫子过生辰,也只是备几样普通的东西,满打满算加起来也不过一两银子。
可是如今却一下子送了这么多价格不便宜的香肠,难保不让贾氏多想。
范老夫子听了老妻的话,也觉得事出有因,“明天我寻个空,上私塾问问他。多半是为了学麒学麟他们兄弟俩,说来他们到书院读书也有好几年了,也该下场试试了。”
“还不是你,非要推荐他们兄弟俩去书院。”
贾氏半真半假的抱怨道,“我看还不如跟着你读书呢”
“你知道什么,那书院的山长程若荣致仕之前可是国子监祭酒,要不是得罪了当朝首辅,现如今只怕都入阁了。”范老夫子道,“那国子监祭酒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有这样的人做山长,那书院的夫子能差到哪去。就算夫子们的本事不济,国子监祭酒的人脉放在那里,算了,说多了你也不懂。”
贾氏确实是不懂,对这个也没什么兴趣,还反驳了一句“那杜大夫怎么不让小儿子去书院,反而把你请去做馆。”
范老夫子道“我看他话里未尝也没有这个心思,不过是舍不得儿子去那么远罢了。”
程若荣是宁县人,书院便办在宁县的凝翠山上。
宁县虽然是邻县,可也隔着好几百里路那么远。
“我看杜大夫的心思,多半是想先让儿子进了学,然后再去书院读书。反正他儿子年纪还不大,有了功名还容易在书院露头。”
不过这都是人家的事,范老夫子这些年做馆教书已经攒了不少钱,不差杜家这一个东家,因此杜大夫何时把儿子送到书院辞退他,他是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反倒是刘秀才生的那两个儿子,是他一手开蒙的,又是看着长大的,他格外惦记那两个兄弟,因此第二天教杜佑堂念了两遍文章,便推说有事提早放了学,出了杜家的门便往刘秀才的私塾而来。
刘秀才半点没想到恩师会来,正在听学生们背诵功课。
范老夫子到的时候,刚好轮到刘秀才点到慎哥的名字。
慎哥已经学到千字文,刘秀才看他背书一点也不费力,现在已经把功课加到了三大段。
范老夫子到的时候,只听到有个学生在背千字文,背的时候几乎是连贯而成,甚少有磕磕绊绊的地方,仿佛已经把这三大段背的熟透。
范老夫子不由点了点头,再看那学生,穿一件艾绿色的长衫,生得眉目清秀,看样子倒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慎哥把功课背完,刘秀才照例赞许的对他点了点头,便检
查下一个学生的功课。
一直到检查完所有的学生,刘秀才转身的时候,才看到等了好一会儿的范老夫子。
刘秀才便让学生们习字,自己赶紧迎范老夫子进了隔壁的静室。
范老夫子对着自己的弟子,自然是有话就直说,“昨日我归家,才知你往家里送了不少香肠。这香肠可不便宜,以后万不许这么破费了。”
刘秀才笑了笑,还没说话,就听范老夫子道“你我多年的师徒了,有事你直言就是,是不是学麒学麟他们在书院遇到什么事了”
刘秀才笑道“老师你误会了,那香肠不是我买的,学麒学麟在书院也好好的。”
“那香肠哪来的”范老夫子纳闷的问道。
刘秀才道“是我一个学生家里送来的。就是那个往酒楼送茶叶蛋的小姑娘,这香肠就是她做得。她那兄弟眼下就在我这私塾读书。”
范老夫子这才了然,继而睁大了眼道“这么说,那个会做蟹粉狮子头的小姑娘把兄弟送到了你这里读书”
蟹粉狮子头,刘秀才没听过这道菜,“我只知道这个小姑娘送来的点心挺好吃。”他还一直惦记着对方做得那道芙蓉鸡片,可是老不好意思张口。毕竟对方送了他那么多香肠和点心,家里又没红白喜事,贸然请对方上门做菜,总是不大好。
范老夫子道“多半是她。我听杜大夫说,会做蟹粉狮子头的和会做茶叶蛋的都是那个小姑娘。你以后可有口福了。”
范老夫子半是羡慕半是嫉妒的说了这么一句。
刘秀才笑道“老师说笑了。我也只是多收了些香肠和点心。说来那香肠老师吃着可好,改天我再给您送些。就是那点心味道也不错,不知老师吃着如何”
刘秀才送去的东西里也有点心,不过范老夫子回家的时候,贾氏已经把点心吃的差不多了。
“点心就算了。我不爱吃甜的。”范老夫子道,“倒是那香肠,吃着味道不错,虽然不及蟹粉狮子头和那道红烧肉。”
刘秀才都被范老夫子说馋了,范老夫子说的蟹粉狮子头和红烧肉,
他是一道也没吃过。
“改天我请老师上门做客,一定请慎哥的姐姐过来掌勺,让您痛快吃一顿如何”刘秀才也心心念念那道芙蓉鸡片好久了,正好有老师做借口,多半能请动人家。
范老夫子笑着抚了抚须,“那老夫就等着了。不过那小姑娘的兄弟叫什么,资质如何”
刘秀才道“那小姑娘的兄弟叫韩慎,至于资质倒是难得。”
“怎么难得”范老夫子本是随口一问,听刘秀才这么一说便来了兴趣。
刘秀才道“这韩慎不仅记忆超群,人又聪明,说什么都是一点都透,人还又勤奋,一本百家姓只学了几天就背的滚瓜烂熟。现在已学到了千字文。”
范老夫子听说那韩慎已经学到了千字文,想起之前那个穿艾绿色长衫的学生背的就是千字文,便道“那你把他叫来让我看看,我倒要好好考一考他,看看他资质到底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汪曾祺老先生原来说过,学人里唯一精于烹调的便是王世襄。而我买的那本吃主儿,就是王世襄的儿子写的。这道需要焖上一天一夜的红烧肉,便是王世襄在上海得到沈剑知先生的真传后,又把这道做法传给了家里人。
据说要做这道红烧肉,不仅需要一种特制的燃料,还用一种特别的器具。总之很复杂,不过据笔者说,凡是吃过这道菜的人无不拍案叫绝,说是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