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十七章拜年

小说:见鬼 作者:尾花先生
    再一次醒来时,已经是阳光普照,楼底下鞭炮声不绝,隔壁南音社的琵琶乐伴着几声曲调缠绵的吟哦,还有孩童玩耍的欢笑,我一面听着,一面起床,手机显示现在已经是早上九点零五分。

    大年初一,爸妈按照传统习俗一早就去朝天寺、大佛光寺、城隍庙还有宗祠里拜拜。所谓的“拜拜”,其实就是上香、敬供、磕头,也叫“点香烛”。三楼空荡荡的,果然没有人在。

    我惺忪着睡眼下楼,客厅的电视机在放春晚的重播。我以为是爸妈出门前忘了关电视了,就走了过去,结果瞥见一个单薄的身影。王衍之端坐在沙发上,认认真真地看冯巩跟那小宋佳说相声,不时跟着笑几声。这画面莫名地诡异,我一下子没法适应。

    “醒了?”“他”偏过头看我,嘴角含笑,“你妈妈把杯面放在餐桌上。”

    “哦,谢谢。”新年的第一天早餐一般是吃面线的,表示福气长长。不过我和爸妈的时间一向不合拍,他们都要早早出门去点香烛,就留了杯面让我随便意思一下。

    “你爸妈很宠爱你。”正吃着面,突然听到“他”这么说。

    “当然,爸妈都爱自己的孩子。”

    “他”想了想,又笑了,转头继续看电视,于魁智开始唱京剧。

    我不知道王衍之一直跟在我身边是打算做什么,日复一日地,“他”总会在某个地方不经意地撞入我的视线,偶尔和我说几句话,大多数时间都是沉默着的。就这样,不远不近地提醒着我“他”的存在。这样的状态究竟还要维持多久?我独自一人忧心忡忡。

    就像现在,按照惯例,爸妈去上香,我自己去舅舅家拜年。才出门,王衍之就已经手插口袋站在路口等我了。旁边穿新衣的小孩子们拉着气球,从“他”身边跑过,虽然没有实体,但“他”还是细心地往路的外边避让,大概是生前的良好教养使然吧。

    我有三个舅舅,住在同一处。外公很早就在做生意,一生勤勤恳恳,积攒了一笔钱,除了许厝埔的旧房子外,还在八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容和路建了栋五层楼高的小洋房,作为以后的子孙基业。大舅是高中教师,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二舅继承了外公的事业,还做得更大,连续几年都被市里评为优秀企业家;小舅原本在一家事业单位里任职,前些年辞职出来经商了。他们其实各自都有另外置业,但碍于外公的遗训,兄弟要一起守着家宅,不能散了缘分。这样也省掉我一家家跑过去的麻烦,只是上下楼的距离而已。

    不过,他们刚好都要出门。

    我挨家道声“恭喜”,喝了杯茶,吃个糖果,听三个舅舅轮番训话几句,就算礼数到了,便不敢多逗留。

    下楼还看见阿菀在跟二舅妈顶嘴,还怒气冲冲地跑出了,差点撞到我。

    她穿了件宝蓝色大衣,脖子上围了条方格围巾,浓密的头发刚刚烫过,披散在肩膀上,格外漂亮,只是一脸的不高兴。

    “大过年生气会漏财。”我和她开玩笑。

    她白了我一眼:“随便。真是有够烦人,一大早就要去庙里。都说了不要叫我了。”

    “你们往年不都是初三初四才去点香烛的吗?而且,你今年是第一次去吧。”

    “还不是因为喜进那女儿,整个王家都跟着晦气。到处放炮吵到四点才睡,现在又被我妈叫起来,烦得要死!”她很不满,无奈二舅妈不肯放过她。

    我心下了然。那事确实邪门,只有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偏偏又不能说出来。听闻莲溪老人会曾经去请阿祝卜算,但都被对方婉言回绝了,只让谦叔带了句“好好安葬,多做功德”的话。所以,三个舅舅因为是堂亲,正月头一天就全家赶着出门拜佛敬神。

    再打扰人家也不好,我到一楼祠堂朝香案上外公外婆的遗像鞠了四躬,就跟他们告辞了。

    “不多坐一会啊?”大舅妈问,胳膊上还挎着装满供品的篮子。

    我见状就要上前帮提,大舅妈摆摆手,示意不用,又要挽留我。

    我只好笑说:“还得去奶奶家拜年呢。反正明天还要跟妈妈一起来,舅妈,你们先忙。”

    王衍之一直都安安静静地站在我边上,等过了两条街,才和我说:“画像上那个男人,我见过。”

    “我外公?”

    “他”点点头。

    我还想多问,“他”又说:“去年死在水里的那个女孩子,怨气很大,附在她身上都感觉得到。如果没去投胎的话,可能会变成厉鬼。”

    “像你一样?”冷不防被吓到。

    “他”反而笑了:“我不算厉鬼,只是想找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接下话茬:“那应该是去找你哥哥才对。”弟弟死了,哥哥娶了弟弟的未婚妻,怎么看都是一部狗血剧。

    “父亲确实喜欢我多一些,因为我长得很像他,大哥相貌酷似大太。”王衍之不以为杵,微微一笑。

    “王衍言的长子长得倒像你父亲,换句话说,跟你也有八/九分相似,就差了眼角那颗痣。”说完,我偷偷观察“他”的反应。

    “那他一定比他父亲要英俊吧,”“他”毫不在意,走了几步,才突然反应过来,转头看我,语气很淡地说“不要乱猜,和我无关。”

    “哦。因为你说你本来有个孩子……”

    “他”好像生气了,一下子走得很快,身影被街角的风吹散开来,目光再也无法捕捉到。

    奶奶家住在老区,坐三站路就到了。民生路其实就是一条很狭长的旧商业街,公车根本开不进去。我从步行街下的车,走上一段路就到了。门牌号“101”,外铺是奶奶自己开的鞋店,往里是家宅,后门隔了条仅容两人并肩走过的胡同,再过去就是一个后花园。

    民生路和梧桐巷就隔了个岔口,遥遥相对,建筑物也多设立南洋式骑楼,为了防台风,女墙上都开了形状各异的洞口,可以减少风压。楼体由花岗岩建成,用以抗震。祖辈人“唐山过台湾、下南洋”,赚到了钱都会汇回家乡盖房子,整条街飘散着历史的尘埃,从民国一直传承到今天。

    因为过年,街边店铺都关了门,我从后面的胡同里走。狭道两边,都是很旧的石厝,头顶的空间也被住户二楼伸出来的花花草草遮盖,偶尔漏下几缕跳脱的阳光,在青板石的路面上形成一个个小光圈。周围十分安静,只有猫从挡板跳到墙头,“喵喵”叫了两声,很快地,湮没在清亮的鸽哨中。我们会在屋顶的天台上搭花棚,时有鸽群光顾;还会沿着房子在路的两边挖一条浅浅的小渠,下雨天才不会漫水,还能折纸船看它漂走。墙面斑驳,藓苔爬过,同时光一起剥落,墙缝和台阶之间长出野草,兀自随风摇曳。

    这是一个青翠的世界,只有春联是艳丽的。我在这里度过了懵懂无知的童年。

    叩开奶奶家的门,我很惊讶,很久不见的二叔也在。奶奶坐在藤椅上,闭目听收音机里的南音,一听到我的声音,就轻轻招手:“阿生啊,来,吃糖。”

    “奶奶,二叔,新年好。”

    “新年好。”二叔说。

    “怎么没看到爷爷?”

    “他去老人会打牌了。”

    来之前,我在超市买了些礼品,正好放到八仙桌旁。有个小圆脑袋突然冒出来,吓了我一跳。

    是一个穿得圆滚滚的胖男孩,大概七八岁。

    “谢思贤,要有礼貌,快跟堂姐说新年好。”温软的女声不紧不慢地响了起来。我这才注意到,靠墙的富贵竹盆栽后面还站了一个人。

    我冲她微笑:“二婶,新年好。”

    原来是二叔离婚后再娶的妻子,他们生的儿子已经这么大了。他们一直都在外省工作,很少回来,难得会碰到面。

    小男孩怕生,咬着嘴唇就是叫不出来,见我要伸手摸他,赶紧跑到他妈妈那边去了。

    二叔问了我些话,不外乎就是工作、对象,十分客套,听完回答也就点点头。我颇为尴尬,和他并不亲近,二婶忙着看孩子,奶奶也只顾听南音,整间屋子的气氛都挺冷淡的。

    这时,楼梯传来哒哒哒的脚步声。二叔皱了眉正要说话,谢明珊同学已经探出了半个身子了,无比灿烂地对我笑:“谢春生,滚上来。”

    我马上就松了口气,感觉自己被及时解救了,赶紧就站起来,和长辈说一声,就跟着上了楼。

    楼梯很窄,通体乌黑,扶手上还有凹进去的痕迹。上了二楼,我就脱掉了鞋子,光脚踩在红砖上。明珊拉着我,我们一起倒在奶奶的贵妃椅上,手脚相叠,躺成大字型。我们小时候就在这躺椅上跳来跳去,然后被奶奶追着骂。

    爷爷那台购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松下音响在缓缓地放歌,费玉清的《南屏晚钟》。

    “这么怀旧?”

    “没办法,从爷爷的碟柜里挑的。不然你就只能听《因送哥嫂》了。”

    “你跟你后妈关系有没有稍微改善啊?刚在楼下看到她。”我推了推她手臂。

    她毫不示弱地用脚踢我:“一般般吧,就跟你和我爸关系差不多。”

    “那就只比陌生人稍微好一点点咯?”

    “不然你是想怎样啊?”

    “你亲妈那边呢?”

    “她总想用钱弥补感情,但吝啬给我打电话,和我爸果然是天生一对。”

    “虽然你家比我家有钱,但还是没法羡慕你。”我顺手摸了摸她肌肤滑腻的脖颈。

    “真恶心。”她一下子拍掉我的手。

    “我没想到你会跟他们一起来,太意外了。”

    “还不是为了你,”她坐起来,往四周瞧,“那谁有没有在?”

    “没有。”

    她叹了口气,说:“其实我还真不信鬼神。”

    “是呀,你这个戴着佛珠的基督徒。”

    “别闹,”她目光转移到某个空空的角落,死死盯住,好一会才转过头问我,“阿生,你还记得你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碰到那个‘孩子’的?”

    “怎么了?”看她这么严肃,我不禁头皮发麻,也跟着坐起来。

    “如果我没记错,就是在这个躺椅上吧。”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