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六百里加急

    很快,各家的省亲别院就已经建好, 各有各的特色, 或玉砌雕阑,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或琼楼玉宇,碧瓦朱檐, 绣闼雕甍。然而,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个字──贵, 昂贵的贵。

    不少囤货居奇的商家都大赚了一笔, 当中赚得最多的就自然是皇上, 其后就是冯子芝了。而几家上折子希望能接女儿回家的人家里面,吴贵妃家就是花钱最少, 但用料无不是最上上成的那一家。

    到了正月十五省亲的日子, 贾家一行人凡身上有爵位品级者, 俱按各自的品级大妆。

    一番繁琐的礼仪拜见后,贵为皇上亲封的贤德妃元春一手挽史氏,一手挽王氏,心里有千言万语,但嘴上却说不出半个字,只能呜咽对泣而已。

    好半响, 元春方忍悲强笑与史氏、王氏、小张氏说了一会儿话。

    她收拾好心情, 温柔地笑着朝下方看去道「这是嫂子和妹妹了吧本宫进宫多年, 倒是记不清家中姐妹的长相了,还得有劳老太太介绍。」

    史氏逐一向她介绍道「最左边的是瑚哥儿的媳妇贾常氏,旁边的是珠哥儿的媳妇贾李氏,之后是二房的探春,最小的那个是东府珍哥儿的妹妹惜春。」

    元春微微一怔,没有听到自己预想中的那个名字,不由得问道「那大伯家的珊妹妹呢本宫还记得小时候珊妹妹可是长得粉嫩可爱得很的。」

    「好教娘娘得知,珊儿出嫁在即,不好随意走动。」事涉爱女,小张氏回道。

    元春嘴角的笑容微微一僵,「不知道是许了哪家的公子呢」

    「正是镇国公家的老五。」史氏笑得一脸喜气洋洋,「镇国公家与咱们家同为四王八公之后,镇国公又与咱们老三为同袍,交情深厚,这门亲事都算是门当户对。」

    元春表面上附和了两句,心下却是暗暗惋惜。

    本想趁着回家省亲这个机会,说服老太太把大伯家的珊儿送进宫里,好让自己多个帮手帮衬,但怎料二堂妹居然已经和镇国公家的老五有了婚约真真的是可惜。

    不要怪她薄情寡义连自家堂妹都要算计,只是自从进宫后,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这深宫之中,你不害人,人就要来害你。为了生存,为了圣宠,为了更进一步,元春早已经从当日闺阁里那个有点小心思的善良少女,蜕变成一个心狠手辣的后宫妃嫔了。

    而且,看到大伯母小张氏提起女儿亲事时那满眼的欢喜,元春就只觉得一阵心酸。

    她母亲王氏不是不疼爱她,但相较于她,母亲更疼爱珠哥哥和宝玉,或者还有荣华富贵。当日将她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从来没有想过她的安危,只望她能够出人头地,好为母亲她和哥哥弟弟带来荣耀。

    一入宫门深似海,宫中的内斗倾轧、争风吃醋,无处不在,元春走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如果能让她选择,她宁愿当初不曾进宫,只如珊妹妹一样,踏踏实实的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少爷,做一个安安稳稳的大家主母。

    想到这里,元春脸上不由得带了些苦涩,但很快就收拾过来。既然当初选择了进宫拼一个人上人的位置,现在就无谓再多想了。

    「许多亲眷,可惜都不能见面不知本宫那两个林家表妹可在呢」林家那两姐妹可是户部侍郎林如海的嫡女儿,如果让亲弟弟宝玉娶了她们其中一个,不愁姑丈不帮衬她。

    王氏忙道「黛玉和漪玉身子不适,唯恐过了病气给娘娘,就没有前来。眼下有外亲薛王氏及宝钗在外候旨。外眷无职,不敢擅入。」

    元春不着痕迹地皱眉,都没有说要见薛姨妈和薛宝钗。

    薛家子闹出来的混账事害她在宫里受了不少妃嫔的冷嘲热讽,就连皇后为了安抚明珠郡主,话里话外都给了她几遍没脸。况且,因着薛家子用了三叔名头出来招摇撞骗,就连太上皇都是不满发话了,她可不敢再和薛家有半点关系。眼下若果见了那薛家母女,她们求她帮忙的话,她是帮还是不帮的好帮,得罪了太上皇、皇上、明珠郡主还不算,就连三叔少不免都会得罪了;不帮,就好像连亲戚情份也不顾,绝情寡义的,传了出去,她的名声可会大大受损呢

    元春挥手示意执事太监及彩嫔昭容各侍从人等退下去,荣恩伯府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个心腹小太监和宮女。

    母女姊妹不免叙些久别的情景及家务私情。

    元春趁机提点了王氏几句,让她莫要再管薛家的那点破事儿。

    王氏表面上应了,但心里却在想着薛家那丰厚的家产。

    元春心里有事,只见母亲应下了,就不有再多管。

    然而,王氏这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的作派可瞒不过史氏。

    史氏避开元春的目光,不着痕迹地狠狠瞪了她一眼。

    如果不是因着元春封妃回家省亲,她不得不让王氏这生母出现的话,她是恨不得把这脑子拧不清的儿媳一直关在佛堂里的。她当初就不该让老二娶这败家的婆娘

    王氏身子微微一缩,但很快又重新挺直腰板起来了。

    她家元春现在可是尊贵的皇妃,她还用得着怕这老太婆

    元春不知道她们两个在打什么官司,只含泪地与父亲贾政随着帘子叙话几句后,就把心神放在大伯父贾赦身上了。

    没错是大伯父贾赦,不是亲爹贾政。

    谁叫娘家最有本事的是三叔,而三叔最亲的是大伯父一家她只望大伯父能帮她在三叔面前多说几句好话。

    虽然宫廷内外都说她深得皇上宠爱,其他妃嫔宫人都不敢慢待她,但自家人知自家事,皇上待她恐怕有七分是看在三叔的面子份上,而且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自己根基浅薄,又无子嗣,等到年老色衰的时候,怕不是只有独守深宫,人走茶凉的路子可走。

    元春今天回家省亲,本想要与三叔李敛见上一面,好请三叔扶持她在后宫的地位。有三叔的支持,她就是连那皇后的宝座也敢放手一拼

    然而,李敛今天压根儿都没有想过要来,连借口都不用特意寻,只一句太上皇和皇上许他静养就是了。李敛不想来,凭元春这个贤德妃的身份还真的是指使不动他。

    李敛自己不来,他都不让李琏、贾珊和漪玉、黛玉姐妹来。李琏是李敛的儿子,老子身体抱恙,做儿子的自然得守在旁边侍疾了。贾珊则以待嫁为由,足不出门,她在上个月就已经和牛成德交换了庚帖,半个月前镇国公府也就派人下了聘礼,过程之快前所未见。只待吉日一到,贾珊就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了。而漪玉和黛玉姐妹就更容易了,不过是从未见过面的表姐妹,多的是方法推脱。凭林如海的身份,元春即便是升任贤德妃也不敢胡来。

    皇上眼下是要对四大家族动手了,即使看在李敛的面子上,也不能不动贾家的。至少,金陵那些为非作歹、欺男霸女的族人是栽定的了,而京中贾家嫡系都不能每一家都平安无事。旁边东府大恶没有,小恶倒是不断,依冯子芝的分析大有可能会被削爵。

    而西府这边,三房不用说了,大房贾赦近年来戒掉了不少「低级趣味」,一天到晚就或提着鸟笼或拿着古玩去某某已经致仕的高官或某某大儒的府上吹牛、交流古玩心得。贾瑚也是个争气的,公忠体国,没有什么黑材料。而二房就不同了,贾政虽然没有什么劣迹,但工作能力低劲,为人清高,目下无尘,早就把工部的同僚得罪了大半,其他不说,一个尸位素餐的罪名是走不掉的了。而贾珠在翰林院那边担任庶吉士,性子沉稳,不少老翰林也挺喜欢他。然而,二房最大的劣迹就是贾王氏,放印子钱、包揽诉讼,无论哪一样都是大周律例中名令禁止的,这两项罪名不啻于抢劫越货。

    有见及此,冯子芝推论贾家应该就是金陵的族人要倒大楣,发配充军斩头都有可能,东府一等镇国将军贾珍这一支要被训斥革除爵位,而西府贾政一房除了要被查抄家产,贾政还要被革职,贾珠也会被下旨申斥其后外调为官,而「罪大恶极」的贾王氏就应该要被下狱论罪。

    届时,李敛父子和贾赦父子都少不免要上折子请罪,表示自己治家不严,没有好好管束族人,导致他们胆大包天,飞扬跋扈,胡作非为,触及国法,为祸乡里。

    所以,预见到自己又要无辜被牵连的李敛也不打算让儿子、侄女、外甥女跟二房有更多的牵扯,兄长、嫂子、瑚儿和瑚儿媳妇是没有办法而已,但其余的「小孩子」还是得保护一下。

    随后,元春见了贾瑚、贾珠和宝玉,逛了大观园,又看了相约相骂两出戏后,就强颜欢笑,依依不舍地回宫了。

    君不见,贾赦当场松了一口长气。

    今世的事情和上辈子的真的有点不同,明明上一辈子元春还没有那么早封妃的记得元春封妃后不久就薨了,再之后贾家就被皇上下旨抄家,自己都被发配充军。这辈子应该不会再这样失败了吧

    沉思了一会儿,赦大老爷摸摸下巴,还是决定明天去寻「弟媳」好好了解一下。

    热热闹闹的省亲过后不久,北边和南边同时有六百里加急的折子进京。

    北边边境守将上奏,哦啰国派出五十万大军进犯草原,目前正在攻击鲜卑和柔然两族,声势浩大。柔然婆罗门可汗亦有一份情真意切的求救折子附上。

    南边绍兴府知府上奏,倭寇集结十余万人,聚集于宁波、绍兴海面伺机入侵,情况告急。折子上还提及到「倭寇连舰数千,蔽海而至,使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这两份折子一出,满京城上下震荡。

    哦啰国和倭寇这两个生儿子没屁眼的玩意明摆着是要趁大周元气尚未恢复,就要来虎口夺食,分一杯羹。

    不用多言,打,是一定要打的了,就算是不想看到武官又一次耀武扬威的文官也明白这一点。

    大周以后会不会移民实边,从关内迁移百姓到草原屯垦戍边都是未知之数,但草原在大周上下的心目中已经是属于大周朝的土地了,现在哦啰国居然敢「侵占」大周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

    被历年来胜仗养大了心的文官们异口同声的表示,不用谈了不需要谈判外交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

    而且,如果柔然仍在草原腹地的话,大周分分钟都可以和柔然组成里应外合之势,夹攻哦啰国。就算大周不打算出兵攻打哦啰国,只要有柔然在草原一天,就好像有一根钉子死死地钉在哦啰国的要害位置里。不论哦啰国想对大周做什么事,都得考虑柔然的威胁。因此,必须出兵救柔然。

    而南边的江南一向都是朝庭的钱袋子,为了维护地方稳定,朝廷同样必须出兵把进犯的倭寇全部剿灭。

    现在,问题来了。

    两处地方都要打,但是大周的元气未恢复,之前死伤的将士数目超过大周兵士整体的一半人数,眼下刚补充入伍的新兵根本就还未训练出来,难以凝成战斗力。要这样的新兵上战场,生死就真的是全靠老天爷的念头了。

    「禀皇上,国库的钱粮虽然因为上一次大战时去了十之八九,但战后缴获了大量的牛羊黄金白银等物,足够再打一场大战。」户部尚书吴存德站出来道,他的脸上仿佛要笑出花似的。

    皇上满意地点头。

    「宣威将军,将士们操练如何」

    李明珠出列,脸有难色的抱拳道「禀皇上,前次出征一共有三十多万将士战死,重伤退役的将士共有十二万。新招入的士兵有十七万人,训练不过三四月,臣恐怕他们发挥不到什么大用。」

    皇上的脸色也难看起来,「那么,眼下大周能战之兵有多少」

    「天策府、蓝田大营、丰台大营加起来能战之兵不过三十五万。」

    「什么」殿上众人大惊失色,窃窃私语。

    才三十五万人就算把新兵那十七万人折半计上,都不过是四十多万人,甚至还不及哦啰斯国的那五十万兵力呢更不好说,哦啰斯国还能从后方再调兵到前线

    想到这一层,殿上的文官就忍不住在心里打起退堂鼓了。

    如果还是由冠军侯指挥的话,他们相信哪怕只有三十万人,冠军侯也一定能够大败哦啰斯国和倭寇而回。但是,现在负责指挥的可是明珠郡主和镇国公

    皇上也顿觉头痛。

    从前要打仗,军方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而户部的文官总是哭穷,一副地主家也没有余钱的样子;现在情况却调转过来,反而是户部的文官跃跃欲试,军方却苦于无足够能打仗的士兵。

    「宣威将军和归德将军且与其他将军先往偏殿商议一套方案出来吧」皇上挥退了殿上的文官,对李明珠和牛继宗道。

    见得众人远去,「毕云,命人快马往城外,请冠军侯进宫商议大事。」

    李敛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那是大周的顶梁柱。

    关键时刻,皇上都是相信李敛多一点。

    毕云应一声,忙去安排。

    没过多久,四个身材壮硕的亲兵抬着一张软榻进来,榻上正是李敛。此时的李敛脸无血色,在榻上艰难地坐起身,朝皇上拱手道「臣拜见皇上。」

    皇上一惊,连忙从龙椅上走下来,担心的道「静涯这是生病了上月见面的时候不还好好的吗怎生病得如此厉害」

    李敛侧头虚咳了几下,「臣抱病在身,皇上莫要近前,否则恐过了病气给皇上。有不敬之处,请皇上恕罪。」

    「没事来,先坐下来再说。」皇上完全不介意,亲自扶起李敛落座。

    「毕云去命人请太医」

    毕云是宫中的老人,早就练出了一颗七窍玲珑心。皇上语音刚落,他就从殿外引了一个太医进来。

    「禀皇上,冠军侯本有旧患,迄今尚未大愈,不久前又贪杯吹风,新染了风寒之症。两病齐下,这病恐短时间内难以痊愈。」太医小心翼翼的道。

    皇上紧皱眉头,本以为上次在宁寿宫看见李敛脸色不错,此次应该能带兵出征,怎料

    「退下。」皇上挥挥手,太医连忙退下,生怕皇上迁怒自己。

    等到李明珠等人商议好,回到正殿的时候,就见到李敛坐在椅子上,脸色虚弱。

    顾不得寒暄慰问,李明珠连忙把他们商议好的方案禀报皇上。

    「经商议后,臣等建议命归德将军牛继宗率天策府六万将士、蓝田大营三十四万将士北上据长城而守,伺机出关相助柔然。而臣则率领天策府两万将士及丰台大营十万将士开往绍兴剿寇。」

    皇上沉吟,「静涯,你意下如何」他有一个好处,就是从来不会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就让懂的人来负责。

    孙子有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的结局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不是生,就是死,不是存,就是亡,没有丝毫能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改过的机会。

    牛继宗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大周现有的所有军力都说了给李敛知道。

    李敛轻轻半合眼睛,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叩在椅子的扶手上。

    皇上也不催促他,任他细细思量。

    李明珠和牛继宗等人的心跳随着李敛叩手指这动作逐渐加快。

    过了好一会儿,「不妥。」李敛张开眼睛否决。

    「有何不妥」李明珠不服气的道。

    眼下这个已经是他们想出来最好的办法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