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路省之分

    李长福这时打量了一下李亮道“李亮你这年纪,只要不受伤,将来至少得干到指挥,甚至将级吧,乖乖,回来可不得了。”

    李亮嘿嘿一笑,然后拍了拍郑有财的儿子和亲戚儿子,要来报名。

    说亲戚和郑有财的儿子都想进读书班。

    李长福左右看看,小声道“读书班人手不够,收不齐,但咱们是自己人,我实话说,不如做工匠学徒。”

    “你们想想啊,咱蔡州这么多读书人,才几个能当官”

    “现在读了书也没好出处了,咱们军将们回来能和他们抢,还优先当街长,镇长。”

    “读书人也不想当街长啊。”待长和镇长毕竟不是官,只是吏。

    “但是工匠不一样,出来就是吏,将来也能当官。”

    李长福这话和郑有财婆娘差不多意思,现在一个州的学校几百個学生,将来能有几个当官的不如去当工匠。

    李亮和郑有财对视一眼,皱眉道“就怕工匠将来外派。”

    “咱们海叁城和海叁威都有朝廷工匠,娃儿要去这么远的地方,怎么受得了这苦”

    李长福道“官员就不外派了朝廷一纸调令,也是让去哪就去哪”

    “还有,你们家娃儿,将来科举一定能中你都不看看你娃儿几岁了”

    郑有财儿子都九岁了,这个时候读书,显然晚了点。

    “工匠还得去战场。”郑有财又道“现在朝廷出动大军,都带工匠。”

    “学徒三年,工人五年,上战场也最少是八年后的事了,再说又不要他们打仗,只用修理工具,怕个毛啊。”

    李长福笑道,而且朝廷对地方征招工匠比较少。

    蔡州去年全州只被征招了二十个,一旦征招过,仗打完就回来,而且后面三年都不重复征招。

    两兄弟合计了下,好像上工匠学徒班好点。

    可怜郑有斌刚刚弄到两名额,又被瞬息改了。

    当年大宋各地都有在开班,如赵与芮所想,郎中学徒班和工匠学徒班都能招满,专门读书的反而招不满。

    为什么招不满主要是朝廷现在不重视读书人。

    像朝廷重组后的地方组织,保长,大保长,街长,镇长级,几乎全是军中退役的人担任。

    现在连镇长以上的县令级,都有中级军将在参与。

    读书人当官的路越来越狭窄了,科举竞争大,朝廷对官员数控制严格。

    赵与芮在位,各县府官员人数,根据当地人口数来定,每增长一定的人口数,才会增加一名官员,这让有些偏远地区的县府,一年,两年,甚至三四年都都不会招新官员。

    以前普通百姓出人投头唯一的路子就是科举,现在不是了,有工匠和郎中还有当兵三条路。

    这让读书班的学生很难招满。

    当然,在大部份地主,小地主,和商人眼中,科举还是优先的选择。

    科举之后起步比较高。

    这也是赵与芮一边打压读书人,一边提升读书人的平衡手段。

    工匠起步是从九品,郎中起步是从八品,现在科举中了之后,起步是从七品。

    元贞二年八月。

    李亮和郑有财已经回到海叁城。

    临安的赵与芮正在召见内阁成员,商议政事。

    今年和明年有几件事情都需要在这几天商议确认,一是固定路省府县等,二是再次确定人员编制,三是确定军队数量,四是确定几项重要的财政支出等等,一共有大小事情近十件。

    赵与芮当然是一件件来,先是地方和人员的确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统一规划和编制。

    在赵与芮之前的两宋时期,朝廷为了地方管理,设置了路。

    两宋的路相当于省,又不同于省。

    而且两宋还有沿海制置使,沿江制置使。

    这些都与地方制置使不同,但听起来似乎又差不多。

    赵与芮任上已经经过一件改制,裁减了相关的沿海,沿江制置使,都合并到地方。

    但南宋的地方以前还分两浙东路,两浙西路。

    赵与芮后来也改过,但那时还是发展优先,着急和金蒙对抗,改的比较忽忙和简单。

    当时被他受信任的大臣们也不多,很多地方都是合并起来让一个人负责。

    现在赵与芮在位超过十年,牢牢控制全国,也培养了一大波可以值得信任的正直清正又有能力的大臣。

    所以赵与芮要重新规划,固定路省。

    他率先提问,以后用省还是用路。

    其实在开会之前,他已经单独和首辅李宗勉,副相魏了翁,葛洪等人商议过。

    大部份人在听赵与芮解释后,都倾向用省。

    赵与芮先和重要的核心大臣沟通,然后开内阁会议的时候通常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还表现的他尊重大臣们的意见,不是皇帝的一言堂。

    赵与芮话音刚落,郑清之率先开口“路和省有什么不同”

    赵与芮注意到赵汝述先看了眼郑清之,郑清之才开口。

    这两人以前都是史弥远的心腹,这会看来还是一派的。

    但赵与芮的内阁就是故意安排了一波史弥远以前的手下,用来制衡另一部官员。

    他不能让内阁全是清正廉洁或忠厚正直的大臣,这样的话他这皇帝也不好办事。

    仅李平夏和沙德尔等人在西辽等地,大肆屠杀蒙古牧民这事,包括还有被迁移去的汉民,有些大臣能顶死皇帝。

    赵与芮在朝中重用的还是本性比较正直,传统的人较多,这些人多半比较圣母,治理地方会关爱百姓,但是肯定不能用全这种人。

    郑清之在历史上也算名臣,正直不正直就不好说,反正大的坏事不会干,但针对政制对手时,也手也挺狠的。

    他现在在朝中和赵汝述、余天锡,梁成大四人一伙,算是一个派系。

    这四人当然有个共同点,都是史弥远以前的心腹手下。

    另外李宗勉、魏了翁、李皇、秦卓四人算是一伙,他们都是最早跟着赵与芮的,除了李宗勉略有点圣母外,其他三人都还好,皇帝干什么都支持,屠城也能当没看见,算是实用派。

    用赵与芮的话说,战争中只要能减少已方伤亡,什么事都可以干,只要能打赢,什么手段都可以用。

    另外像徐元和杜范跟赵与芮稍微晚点,但比较靠拢上面四个,也勉强算一伙。

    其余的葛洪、邓若水,杨长孺,胡梦昱、黄朴、谢方叔等人就是算比较传统的,或正直的大臣。

    皇帝有些急功近利,或下手比较狠的事,他们都会联合起来劝柬下,有时甚至会反对,当然,基本反对无效。

    内阁中乔行简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不和谁拉帮结伙,但总体来说,也算开明派,最早赞成和金结盟,先对付蒙古的。

    在赵与芮与金结盟后,又突然反水偷袭金国时,乔行简也没哼声,只有葛洪这批人感觉皇帝不讲道义,没有武德,没有儒家思想。

    赵与芮开口后,郑清之先发话,赵与芮还是挺满意的。

    朝中有赵汝述、梁成大这样的奸臣党余天锡和郑清之虽然和他们一伙,但其实不能算奸臣,只是大伙以前是史弥远部下,才团结在一起的是很有好处的。

    因为奸臣们永远是迎合皇帝的。

    所以只要赵与芮的提议,这些人都会支持迎合,再加上李宗勉那派,赵与芮想办的事,只要提个头,都不需要以皇帝的身份去压制,基本都能在内阁通过。

    “路的话,路一级的主要官员和以前差不多。”

    “但是改省的话,相关官员的称呼可能要换,还要添加新的品级。”

    赵与芮说完,转头示意吏部尚书李皇解释下。

    吏部尚书李皇以前是刑部尚书,干了五年后,于宝庆六年和户部尚书杜范换了。

    现在元贞二年,又换成吏部尚书。

    这些尚书和内阁成员里,除了工部尚书徐元是工匠出身,比较专业,一直没换,其他各部基本全都轮换过。

    李皇道路的话,主官以前一样不变是制置使和副使,下面还是各司郎中,这是宝庆二年赵与芮登基第二年的改制,路一级有十个司,相当于后世省里面的十个厅,前面所说的沿海制置使,沿江制置使,包括以前的盐科铸钱什么都组合到这十司里了,这让当时的制置使权力大增。

    当然,当年的制置使眼前的内阁有好多人干过,都是赵与芮的心腹。

    这次要再加一个司,叫朝资司,这个司对应朝廷中枢的海贸部现尚书为秦卓。

    所以如果还叫路的话,其余不变,只是多了个朝资司,其功能是管理下面的厂。

    以前朝廷在下面有各种厂,像船厂什么归工部,盐场,矿场等以前是归商税部。

    白糖厂、丝帛、陶瓷等进出口业务归海贸部。

    朝资司成立后,归属海贸部直接管理,地方制置使算是双重管理部门,但主要还是海贸部。

    一般正职由朝廷确定,副职可以由地方推荐担任。

    郑清之听到这里又问“朝资司主要干什么的”

    “除了船厂还属于工部,其他的厂场,包括白糖厂都划归朝资司。”秦卓道。

    因为朝资司对应海贸部,其实就是划归海贸部。

    大伙不由看了眼秦卓,这秦卓的海贸部权力又大了,管的全是赚钱的。

    其实就相当于把后世的朝廷企业都划到一块。

    朝廷当然也是支持民间商人的,但对于帝国的扩张来说,朝廷能赚钱是第一要素,不然他支付不起庞大帝国的开支,所以做大大宋朝的朝廷企业也很重要。

    当然了,他不能让下面的人把什么七大八姑八大姨那种全塞进朝资司里,弄的人员臃肿,每年还亏损。

    以后朝资司的各厂,都是优先从退役军士里选补员工,当然也可以世袭。

    军士为们帝国扩张付出,这种优待是正常的。

    但世袭只能一个直系亲人即儿子女儿那种,没有直系亲人的才可以是旁系。

    这是防止有些人把七八姑八大姨,一家子亲戚从都弄到朝资司里。

    而且同一个家族里,世袭只能三代,超过三代,你们家必须还得有人去当兵,然后回来接着世袭三代。

    当然了,朝廷以后五十抽一,每五十户抽一户,如果抽到了,你也没话说,先当兵再回来世袭朝资司。

    这朝资司在现在这时代还算比较复杂,李皇解说了半天,大伙似懂非懂。

    但大部份明白了一件事,以后大宋朝的这些厂场里的人,都是朝廷养着,且可以世袭。

    当然,赵与芮登基之初,重要的国企也是朝廷养着的,所有的矿场也是。

    唯一的不同就是以后可以世袭了,工人们的后代还是工人。

    这时赵与芮开口说话了“为防各工厂矿场中相关人员的无序扩张。”

    “多少产量,确定多少人数。”

    “产量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工人数不能增加。”

    “产量利润减少,还会消减相应的人数。”

    “即要保持朝廷每年有赢利,如果亏本了,岂能再增加人员,增加开支”

    朝资司可以世袭,这种有好处的事,以后地方官员肯定想法设法安排自己亲戚进去。

    赵与芮首先优先退役军士,然后要保证赢利,或至少不能亏本太多。

    比如有些产业,可能还是会亏本,但朝廷可以接受。

    像以前的铸铜钱,都是亏本的,现在造船厂,也是亏本,因为朝廷造的都是大船,全部由朝廷自己用,只有投入,没有收获。

    这时管朝资司的秦卓说话了,以后朝廷朝资司在地方可能参与扩大更多行业,比如丝厂,陶瓷厂,酒厂,甚至酒楼行业。

    只要能赚钱的,朝资司都干,而且必须要赚钱,一旦亏本,就得追究相关主官负责人的责任。

    大宋朝原本就是有官办的陶瓷厂,酒厂,但规模不是很大,民间比较多,出口这些产品时,有时还会和民间购买,丝绸等织物出口更是从民间收税及收购为主。

    现在朝廷要加大办厂,到不是和民间争利,主要朝廷可以从海上贸易中出口到更远处。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