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寒衣学堂

小说:儒道读书人 作者:墨下诗书
    杜宁回到南平府后,李昌盛立即以寒衣社的名义,宴请杜宁到酒楼里面小聚。

    第一,是为杜宁接风洗尘。

    第二,庆祝杜宁金榜题名中了案首。

    杜宁不好推辞,便去与大家喝了几杯。

    玉林县发生的事情,也传到了南平府里,所以李昌盛也知道了自己堂弟那边的事情。

    针对玉林县的事情,大家聊了很多。

    有人痛斥玉林县的杰英社太过分了,原本只是文名上的意气之争,竟然用文斗来解决,简直枉为读书人。

    有人嘲讽严路与严军心胸狭隘,不过是被人碎了文宫就自尽,败尽了读书人的骨气。

    也有人为杜宁心有余悸,如果不是杜宁才气强大,恐怕杜宁现在就得躺在李昌铭的家中回不来。

    所幸杜宁平安无事,这对寒衣社学子们来说,就是一个最好的消息。

    “杜公子今后有何打算是前往苏州文院学习,还是暂且在南平府积累文名苏州文院的叶先生可是很希望你能够早点去那里的。”

    李昌盛突然关心起了杜宁的将来,杜宁已经中了案首有功名在身,就算是去衙门里任职,也可以当一个小吏,不敢说锦衣玉食,也总能过个生活。

    将来条件好些了,也能够娶个媳妇。

    但杜宁现在还很年轻,这么快就走上仕途的话,以后学习的时间也就少了。

    所以李昌盛更希望杜宁去苏州文院,那里有很多先生都是大儒,一个个博学多才,远胜过府文院。

    记得东方雄说过,倘若杜宁前往苏州文院的话,叶惊鸿会替杜宁向国学宫申请助学金。

    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杜公子还犹豫什么有这么好的机会去苏州文院可要好好把握才行,如果经济上有什么困难的话尽管开口,我们寒衣社每个人出点钱,别说是苏州文院,就算是京城国学宫,我们砸锅卖铁也能把你送过去。”

    “对只要杜公子一句话,银两方面不是问题。”

    “你是寒门贵子,咱们寒衣社可还要靠你给大家争光呢”

    寒衣社学子们的话,让杜宁很是感动,心里暖暖的。

    李昌盛又道“上次国学宫收录你的竹石给了你一千两的银票,你应该没有花光吧好好省吃俭用,在苏州立足应该不难,我们大家也会尽可能帮助你。”

    杜宁说道“我何尝不想去苏州文院可苏州是一个大城,那里的开销实在太大,想要在苏州立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苏州文院的叶惊鸿先生可以为我申请助学金,但我更想靠自己的努力去赚钱,即便我能够暂时依靠别人的帮助,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那样的人情我也还不起,所以我打算靠自己去谋生,等我有了足够的收入,再去苏州文院不迟。”

    “这么说来,你并不打算接受叶先生为你申请助学金”李昌盛问道。

    杜宁轻轻点头“唯有靠自己立足于世,才是真正的本事,靠其他人的资助,就好像是在使用别人的银两,心里总是不踏实。”

    “这倒也是。”

    众人轻轻点头,以杜宁的文名,相信会有许多人乐意资助,可那样一来,杜宁就失去了寒门学子的骄傲与骨气。

    杜宁说道“欲速则不达,我想在南平府先积累一点家财,明年或者后年再去苏州闯荡,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一切,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说得好”

    李昌盛笑道“杜公子金榜题名而不改寒门之志,高中案首而不移赤子之心,可喜可贺,反倒是我们小瞧了你的志向,你说得对,靠别人的资助心里多少都会不踏实,你如果靠自己在苏州立足,哪怕再怎么穷困潦倒,腰杆子也能够挺得比别人都直。”

    众学子纷纷点头称是。

    “不知杜公子打算做什么事情,去赚取苏州文院的学费呢”李昌盛问道。

    “这还没想好。”杜宁面露尴尬之色。

    “读书人赚钱的方法有很多种,要么去衙门当官吏,要么去国学宫辅佐文院编修文报,还有就是去当私教,或者你可以著书或立传,只要文院给你发行的话,即可名利双收。”

    李昌盛建议道“你曾经诗成鸣州,文章镇国,只要你在文坛上绽放光彩,不愁赚不来银子,国学宫的一些大儒每年发行的诗集或文章集和自传等等,每年都能有几十万的销量,即便一册只有几块铜钱的分红,那么多销量累计下来,也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说到这里的时候,众学子都流露出了羡慕之色。

    出诗集和文章集和自传等就能大赚特赚,简直就是躺在家中把钱数。

    有的大学士和大儒编书,一辈子只出过一本书籍,却有非常恐怖的销量,赚得盆满钵满,一辈子都吃穿不愁。

    在文坛上,称之为“一书封神”。

    当然,能够凭借自己的作品在文坛大赚特赚的只在少数。

    无数读书人在文报上连载作品,努力几年以后才发现,自己写得文章和故事简直就是不堪入目的垃圾,却还做着“一书封神”的白日梦。

    还有一些作者,连载着自己的文章,写着写着就没了后文,被骂成断了根的“太监”。

    文坛上竞争很大,只有脱颖而出方可有一席之地,否则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杜宁严肃道“著书立传,乃是将自己毕生的学问和经历进行编辑,注重儒道教化自成派系,形成儒道争鸣,在文坛上绽放自己的儒道光芒,可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去著书立传,如果只是为了赚钱的话,我建议去写一些光怪陆离的,每个月发布一期,只要写得好,读者愿意去看,一样也能赚钱。”

    “不过是文坛末流,曾经鼎盛一时,如今已然没落。”有人叹息道。

    这时杜宁才想起来,圣林大陆曾经也有流派鼎盛的时期,有着许多光怪陆离的故事。

    许多读书人投入创作,结果却都是千篇一律,拾人牙慧,不是这里借鉴,就是那里抄袭,总有许多处雷同的地方。

    于是,文坛上总会出现许多纷争,闹得不可开交。

    也正因为如此,流派很快就没落。

    如今在文坛上连载的,也不过是一些大学士和大儒闲来无事,打发时间写着玩的而已。

    真正喜欢,且励志于创作的读书人,仅仅只在与少数,且没什么名气。

    李昌盛笑道“你擅长写诗,不如就编一册诗集,一个月一期,一期写个两三首,肯定会有许多读书人看,如果真的突然间砸出了一口井来一夜暴富,别说是去苏州文院了,去国学宫也不是难事。”

    杜宁哭笑不得“写诗作词需要灵感,有的名人终其一生所创最多不过百首,但正因为皆是毕生学问的精华,方可流传后世,而有的人虽写诗书千万篇,却也不见得有几首佳作,我目前还只是入品童生,现在就让自己的才学往利益方面发展,恐怕会误了我的儒道,想靠著书立传方面赚钱,等我五六十岁以后吧,或许真能捞点养老金。”

    众人闻言顿时哄笑。

    李昌盛突然表情严肃,对杜宁道“你在玉林县科举的这段时间里,我与寒衣社的大伙们商议了一下,打算利用寒衣社的偏房开设一个学堂,就叫寒衣学堂,面向贫困家庭七岁到十岁左右年纪的孩子招生,如果你近期没有其他事情的话,就留在学堂里给孩子们教书,一个月三十两银子,你意下如何”

    杜宁脸色惊变,没想到自己在玉林县的时候,南平府的寒衣社居然已经开始筹备开学堂了。

    在圣林大陆,一两银子的价值是一百块铜钱,三十两银子就价值三千块铜钱。

    以前杜宁给别人打工的时候,一个月也就十几两银子的收入。

    现在李昌盛以三十两银子聘请杜宁担任学堂的先生,比以前打工时候的薪水还多。

    这也是李昌盛有意想要帮助杜宁,希望杜宁能够早日积累学费,好前往苏州文院学习。

    “李兄这个提议好,既然杜公子目前没有更好的谋生,寒衣学堂也正在筹备阶段,不如就到寒衣社的学堂当几天先生,你是玉林县的案首,绝对有资格当孩子们的老师。”有人附和道。

    “杜公子如果去学堂教书,不仅能有一份微薄的收入,还可以养活自己,积攒一些去苏州文院读书的学费,一举两得。”

    “如果杜公子以后有更好的营生,寒衣社的学堂也不会强留你的。”

    众学子都很赞同李昌盛的建议。

    “好,承蒙李兄厚待,等寒衣学堂开课以后,杜某就去当一段时间的教书先生。”

    杜宁想了想最后也答应下来,寒衣社创办学堂,本就有益于寒门家庭,杜宁作为寒衣社的学子,也应该略尽绵薄之力。

    “有杜公子帮忙,我相信我们寒衣社的学堂会做得很顺利。”

    李昌盛举杯道“来,各位,为我们的寒衣学堂干上一杯。”

    “干杯”

    众人举杯,然后一饮而尽。

    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